高职院校体育名师培养对策研究
吴晓伟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摘要:体育名师的培养是高职院校适应现代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总结出培养体育名师的多种途径,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最贡献。具体途径包括: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体育名师培养成功的几率。建设一整套完善的体育教师激励制度,拉大收入和福利差距,对团队和个人进行绩效评价,在绩效评培养理念多元化;激励措施制度化;课堂教学实践化;评价体系系统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名师;培养;对策名师是高校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精英群体,是学生的引航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是践行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名师是在高校体育领域具有卓越才能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探究者,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在高校师生中具有无形的号召力,教学过程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科研能力比较强,被同行认可,受学生欢迎,有相当威望和一定名气的体育教师。而高职院校中的体育名师又具有其特殊性,因为高职院校以服务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的体育名师除了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来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对名师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体育名师过程中也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一、培养理念多元化
高职院校在培养体育名师过程中重点要提高培养者的能力,建立教师职业能力体系,将能力培养列入培养计划中去,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并提高实践活动的比例,提高培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富于创造的思维和价值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于实践。培养内容关系到培养者创造能力的发挥,培养者对体育相关培养内容感兴趣是他们在所进行的活动中发挥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教学情境是体育创造力发挥的重要情景,适宜创造力发挥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此外,在高职院校培养体育名师过程中,要进行跨体育学科、跨校、跨类别的综合性培训,主要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对体育名师的具体要求,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高职院校体育人才而采用的系统培训。跨学科培训主要针对体育教师文化素质偏低,科研能力相对较差、提高专业知识所构建的。综合性培训主要通过实践和理论两种方式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接受前沿的培训,以培养体育教师能力为主,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跨学科培训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培养高职院校体育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励措施制度化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是一种能使个体将外来刺激内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政策倾斜、表彰、提高待遇等,使那些有水平、师德高尚、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名师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高职院校要建立激励制度,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优先奖励在教学上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分配制度要向骨干教师倾斜,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人人努力争当名师的良好氛围。鼓励优秀体育教师向国内外名校进行短期研修,进行多层次交流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提高知名度。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国家资助的各项专项基金计划的有效机制,给优秀和骨干教师重点支持,给名师培养提高有效的土壤。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
98
价结果基础上制定奖励标准。通过建立激励制度纠正不端正的学术与教学态度,增进其教学经验,寓教于乐。激励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职院校体育名师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予与重视。
三、课堂教学实践化
有关研究指出,要想成为名师,不是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所持有的、惯有他们目标和教学信念;是教师在长年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和反思能力。
而教育机智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活动过程中,经过领悟反思到反复实践而获得的。而反思教学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持续发展的前进状态,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是导致一部分教师成不了教学名师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钻研是名师形成的重点。体育教师要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体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真谛。同时要具有批判精神,对自身不足进行批判,从反思中寻找前进的路径,找到弥补的办法,并把这种精神带到教学实践中,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体育教师成为名师做好铺垫。
四、评价体系系统化
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反思自身在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目前,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中,主要以学生评教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但由于学生本身经验、个性等的不同,导致评价不够客观,会使本身具有道德感、责任性的好教师受到不公平评价,从而影响体育名师的形成。体育教师评价要体系化,不仅需要学生评教,而且需要同行和自我评价,三者相结合,形成以发展潜力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上,要立足于发展,促进体育教师向体育名师转变;在评价内容上要重视对体育教师道德素质的考核;评价方式要灵活,评价过程要动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评价,全面考察体育教育的综合素质,关注体育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完成培养体育名师的使命。
高职院校体育名师培养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体育名师,促进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内涵辨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4.7
[2]王改芳.对高校体育课中学生频发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从高校体育教师培养视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3]张意忠,宋彦婷.高校教学名师及其生成机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1.8
作者简介:吴晓伟(1983.2—)男,学历: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教学与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