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阶段信息汇总及预警的重要性
作者:翟礼嘉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6期
摘 要 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难以预见的影响因素及风险,基坑监测是重要的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本文通过总结杭州地铁某基坑的监测实例,来阐述说明基坑监测过程中工况控制及信息反馈后的施工方案调整的必要性。 关键词 基坑 水平位移监测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场地及工程地质条件
景芳路站详勘揭露地层资料, 拟建场地位于杭州东北部冲海积平原区,第四纪覆盖层大于50m。上部主要为钱塘江近代冲积沉积的粉、砂土,下部主要为浅海相及河流相沉积地层。本次根据地基土的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共划分①、③、⑥、⑦、⑩、豙、豜等7个主要层次,部分土层根据土性差异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层。 基坑断面布置及地质剖面如下图: 1.2基坑特点及周围环境分析
景芳站基坑,位于凤起东路与新塘路交叉口,全长约465m,宽20.7m。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围护,明挖顺做。标准段开挖深度16m左右,盾构端头井开挖深度18m左右。内支撑体系采用1道砼支撑和4道钢支撑。局部位置设置长36m临时路面板供十字路口交通通行使用。
工程位于杭州市城市主干道交汇处,交通繁忙,周边高层林立,地下管线密布,工程环境敏感。 2监测控制 2.1监测原则与目的
监测的重要性及手段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理论论述。虽然有些先进的手段暂时无法很好的运用到目前的施工当中,但是对于单个基坑工程的数据汇总及分析还是相对较简易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该充分意识到,围护施工存在设计无法涵盖的情况,对于基坑开挖期间监测数据的反馈,是十分必要的动态追踪手段。
基坑监测数据的读取应该重视工况阶段,数据产生位置。在参考设计或规范给定警界值的同时,各数据采集点横向同工况数据比较。
通过监测数据实现信息化施工,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支撑架设方案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2.2监测布置
监测主要以墙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及坑外地下水位监测为主。 详细测点布置平面如下图: 2.3监测警戒值
根据相关设计结果及以往工程经验确定基坑施工期间警界值如下表: 3监测结果及分析 3.1监测最终结果统计对比
初期依据设计计算结果作为对比对象施工,开挖至地下5m第二道支撑下方时,获取地墙水平位移监测点(CX20~25)最大值为1.9~3mm左右,与计算结果相比略大。施工第二施工段监测点(CX29、CX3)在同工况、同施工方案情况下水平位移虽然远未达到设计报警绝对值,但相较前期第一施工段累计数据增大量明显。数据对比图如下: 施工完成后的各施工段相应围护水平位移最终结果如下图:
第一施工段变形实测值均小于3cm,小于设计结果;第二施工段变形实测值达到4.5~5.5cm,大于设计计算结果30~45%左右。 3.2监测过程中的应急方案修正
前期情况数据异常后,各方对该监测段有了足够的重视,后期开挖后发现该施工段在相应最大位移值深度有土层突变,存在软弱夹层,对基坑施工安全存在很大的威胁。施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设计补充了临时的坑内处理措施。减少了基坑暴露的时间,适当的改良了坑内土体。最终虽然围护依然出现了较大的水平位移,但是及时控制了施工风险并较顺利地完成了地下结构的钢筋砼浇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结论
(1)由于地层的复杂性,及目前勘探手段、计算理论的局限,设计对于基坑施工虽然有一定的指导及预见性,但是对于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的突变是没有充分应对措施的设计储备的。(2)基坑施工应切实落实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及时准确收集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相应数据。并及时汇总并由有一定工程经验的人员读取。(3)基坑预警、报警数据不应该简单按位移包络控制。应针对不同施工阶段进行设定,同时在设计数据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合理使用工程检测数据予以修正,并最终根据正常施工的先行施工段检测数据作为指导主要依据。(4)要重视数据反馈后的施工预警,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避免出现险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