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2021年3月23日,我第二次登上岱山,站在安澜阁上。
蓝天白云下,安澜阁峙立于海天之间,巍峨、古朴而又庄重。虽还在建设之中,但比几个月前要端正多了,栏杆已具,照壁已立,廊刻已现,徜徉其间,不时可见精妙之思、匠心之作,连行走的大理石板上也可见“厚德树人,博学济世”“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等石刻。天高云淡之间,安澜阁大气而端庄,娴雅而多姿,徐福东渡之场景依稀在前,观音慈悲之实相尽然映现,惹得一行人流连不已,纷纷留念。
对安澜阁,心中的那份存念蛮长的了。记得2018年5月,县住建部门打来电话,说是要开个安澜阁建设与岱山地域文化座谈会,问我能否参加。那个时候,规划中的安澜阁颇为壮观、精致,也蕴涵了不少海洋文化元素,比如设计了一座照壁,照壁上有鱼、渔、船以及渔歌、海岛歇后语、海洋民间信仰等,以之来体现岱山的海岛文化、反映岱山的海洋历史,想是设计者是花了不少心思。
自然,文化是根。安澜阁要有大气象,更要有海岛特色,让人感受渔业、渔村的发展历程以及渔民、海岙的苦难与坚忍;要体现岱山的海岛历史底蕴,更要凸显岱山营造花园式城市的氛围,还有新时代岱山百姓安居乐业的图景。那次座谈中,有人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构想、具体的细节,比如请人作“安澜赋”、立“吕泗洋海难碑”等,以提升安澜阁的地域文化元素。
这样春去秋来,两年过去,记不清具体是那一天了,听人说安澜阁“亮灯”了,“较关赞”,心里一激动,便极想看看那个“较关赞”的样子。过了两天,天日晴好,夜晚散步,见几束光柱划破夜空,越过层楼顶处,直指空中,那一抹红云被晕染得格外明丽、耀眼。日后夜晚出去走步,心里便有了一种牵念,定会抬头看看天空,望一眼夜色中的那一道光,心中似乎也多了一丝辉煌、透亮。
时到深秋,秋意正浓,家里人说,趁着秋高气爽,到外面赏个景吧,都快忘记秋是怎么样的了。我正想去义火禅寺,看一个人,都一年没见他了,心里牵牵念念的,“那就到对面的磨盘山吧,听说安澜阁不错,去看看安澜阁建得怎么样了。”而一年前,我曾看到《今日岱山》报道说:“作为蓬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的核心部分——安澜阁已初具雏形,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施工。”
阳光穿过秋风,将秋光染成金黄,挂在枝枝叶叶上,澄澈而深透。秋风则撒了娇,打闹着,将叶子一片又一片的撒在地上。最艳的是枫叶,金黄中透着空明,一如四季轮回的因果,在半空中透出辉煌过后的虚空。两人一路寻了枫叶,走过散淡,觑了一面想见的人,便绕着义火禅寺的背脊,直上安澜阁。
那一天所见之安澜阁比自己想象中的建设进度要慢些,许多设施尚处于草创阶段,但规模已具,巍然已现,当航船行驶在竹屿港,或从三江到高亭,远远的,都能看到安澜阁了,而站在安澜阁上所见的景象,则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极目远眺,高亭城区尽收眼底,南面,海天一色,秀山、普陀山依稀可望;大桥绵延,波
浪上通途绽放;山岛星落,如玉石镶嵌在海潮上。向东,即临高鳌山,金海重工环立,巨轮如山。西面,可见大峧山、长白岛。北望,山峦俊秀,磨心山脊在蓝天上划出一痕深深的弧线,山上青黛俊秀,山下层楼如林,道路上车流人往,一切都欣欣然的。
冬去春来,几个月过去,磨盘山上春意渐浓,山风习习,阳光通透,安澜阁让我油然心动。作为高亭城区蓬莱公园的核心,安澜阁与磨心山上的“蓬莱玉佛宝塔”形成对景,南阁、北塔,一巍峨、一耸峙,南北双星,自有气象。设想一下,清末时刘梦兰、王希程他们若是站在安澜阁上,定能陶醉于“蒲门晓日”“竹屿怒涛”“白峰积雪”,那么今天我要说,此际又添了一景——“阁藏运象”,安澜阁与高亭渔港、竹屿新城一道,与周边的义火寺、高显庙、蓬莱阁一起,将景观、休闲、娱乐、商业等不同的功能融为一体,山海相和,人景相融,烘托出大桥时代、自贸时代岱山“自贸港城·湾区明珠”的崭新气象。
“安澜”之名,即为“海不扬波,鱼米丰收”之意,所谓“天下安澜,比屋可封”。历史上,清朝河工主管人员在秋汛后,奏报黄河未决口,称为“安澜”。对当今之岱山来说,海不扬波、天下太平就是人居和乐和美之境界。如此,无论是徐福东渡,在岱山寻访“蓬莱”,还是泗洲堂渡,日本成寻大和尚在此候风站潮;无论是渔民扬帆开渔,祭海谢洋,还是陈稜征流求在“秦头”刑马祭海,都与“安澜”相连,与岱山百姓对于海上平安、渔获丰收的祈
愿相连。放眼岱山,安澜阁构筑起了岛城岱山一座壮美的人文地标。
行文至此,心底不由涌出那么几个字来,吟成一联:澜卷湾区,接长江,连钱塘,滔滔千里能兴岱阁峙港城,佑蓬莱,望昌国,巍巍九重可安邦安澜阁,大气哉,大观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