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概述新课标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2024-04-20 来源:钮旅网
概述新课标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新课改来了,高中作文教学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惊喜地发现,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很多情思飞扬的佳作,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纵览整个高中作文课堂,“八股文”教法依然占据着主流,“假大空”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写作能力与分数的夹缝中,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并未得到充分的激发,整个作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性,更不用说写作的创新与个性。由此可知,突破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变革,已经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最大挑战。那么,新课标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浅谈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些尝试。

1 强化语言积累,打好写作基础

郭沫若先生指出:“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①这句话道出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作文是笔尖绽放的心灵之花,是语言文字的快乐之舞,没有语言文字作为材料,写作终将成为“无本之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也将“积累整合”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开启写作的源头活水,正是当前作文教学必须做到的。例如,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将优美的语句、格言、名人轶事、奇思妙语分类摘录下来,让学生从名家名作中获取大量的营养,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提倡学生撰写读书感悟,用简短的话语记下自己的灵感瞬间,让思想的火花与课外阅读共同起舞。借助这些方式,学生将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字积累,并获得情感、思想的不断充实,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黑板报开设“积累天地”,每周为学生积累“勤奋、惜时、学习”等某一方面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互相督促,每日一诵,并定期开展“论据交流会、美文品读会、新闻大家谈”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素材,让语言积累变得更为高效。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必将变得更为简单。

2 创新训练形式,弱化写作难度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写作是一种美妙的艺术,是学生心灵的真情抒发,但想要切实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高中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写作训练的时间较少,更有不少学生害怕写作,因此,教师在进

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应有意识地淡化写作,“小”字当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之后,我讓学生运用“通感”的手法展开小练笔,初步感悟“通感”在写景中的妙用。在文本的引领之下,学生们的小练笔初见成效。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宁静的夏夜,月华如水,为人间披上了一抹清辉。石阶一侧,一丛夜来香悄然绽放着,那淡淡的香气弥漫在夜色中,隐隐约约,宛如孩子甜美的梦乡,又似远方若有若无的轻歌,令人忍不住沉醉。草丛中,一只虫儿的琴曲悠然响起,带着夏的热烈与自由,在风中传递,让我们的心也随之远去,飞向那个不知名的童话的国度……”通过短小活泼的小练笔,写作训练不再复杂冗长,而在名家名作的引导下,学生的写作训练也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此外,教师还应引入小演讲、辩论会、集体说作文等形式,实现以说促写,让作文训练更为异彩纷呈,简单易行。

3 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写作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观点无疑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生活是写作的海洋,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只有融入生活,学生才能写出动人的情感。因此,广大教师应努力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让他们走出狭小的课堂,在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最终获得写作的各种灵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风花雪月、山川树木、大漠苍穹、蓝天碧海之美,聆听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鸟唱虫鸣,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发掘自然万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理性的感悟。在多彩的生活之中,学生们的情感必将得到充分的激发,他们从飞舞的落叶想象到了无私奉献,从参天古树想到了人生的磨砺,从大漠夕阳想到了生命的悲壮……大自然已成为学生灵感的最大源泉。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的社会生活,聚焦各大媒体中的新闻事件,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引发学生对于社会的深沉反思。体育场上拼搏的身影、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令人痛心的小悦悦事件、雅安地震中的感人点滴……这一切都将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冲击,写作再也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真诚的情感流露。由此可知,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正是新课改的主流方向。

4 激发多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

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近年来各省、各地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共性的词语—— “创新”。作文思维的创新可以使文章思想深刻,充满个性之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在学生的逆向思维上下功夫。例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一直为人们所赞颂。而鲍昌的《长城》却独辟蹊径,认为它是“民族封闭的象征”和“文化愚钝的标志”,让读者在“凄婉的历史”中大为震惊。这正是逆向思维的独特魅力。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分析,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写作更为新颖独特。例如,在描写“雪”这一主题时,有的人赞美了雪一尘不染、滋润万物的精神;有的人则对雪以圣洁的外衣掩饰世间丑恶进行了鞭挞,借此讽刺了社会现实;也有的人描述了雪所过之处千山枯寂、万木萧条的景象,鞭挞了它的冷漠无情。这就是发散思维带给我们的不同启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的立意与构思也是这样。多角度丰富学生的认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正是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5 注重收放结合,放飞写作自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在学生动笔前就喋喋不休地指导,就会惊走孩子新颖的想象。”写作是抒发自我情感的创造性行为,是学生灵感的飞跃,新课标也特别提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珍视学生的创意,注重收放结合,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写作空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妨与课文结合,指导学生有关的写作方法,并在习得方法后,让学生将写作拓宽到生活之中,进一步感受自由写作的快乐。例如,学过小说单元之后,我为学生总结了人物描写的有关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并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写作。经过真切的观察和文本的启迪,他们笔下的人物变得真实可感、情趣飞扬,不但摆脱了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的问题,更从中获得了写作的升华。语文文本中收录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资源,每一组优美的语句,每一种写作的方法,都可以折射到生活之中,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之泉。这正是收放结合的一种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周记、随笔等训练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用“我文书我心”,充分绽放学生的智慧光芒。总而言之,平时的作文要以放为主,考前的作文要以收为主。平时少写命题作文,让学生自由抒发,考前则强化审题指导,训练写作速度。平时应让学生写得出,考前要让学生写得好。只有收放结合,高中作文教学才会获得更大的提升。

6 开放评价模式,舞出文学精彩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②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唯一的阅读者和评价者,如果教师评价不够客观,极易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将作文评价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活泼多样的自评、互评乃至集体评价,已经成为教师评价的一个必然补充。例如,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我会精心挑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与全班同学共同赏析。期间,我会从谋篇布局、选材、立意、语句等多方面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展开精彩的评价。此刻,学生们会看到文章的每一点闪光之处,共同为同学的成功喝彩。他们也会看到文章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主动地进行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的评价模式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评改文章,更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当然,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继续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评或者互评,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修改与完善,使學生的写作能力在开放式的评价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视、反思,主动吸纳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因而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快乐平台,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精彩文集;号召学生向校刊或者专业的作文刊物投稿;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制作文学小报……这些形式都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感受成功的的机会,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有人说:“春天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秋天才会收获最美的果实。”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它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用智慧的心灯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在新课改的春风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扬起快乐的写作风帆!让我们不断创新,为学生舞出一片美丽的七彩色吧!

参考文献

[1] 杜立琴.注重高中作文素质积累[J].考试周刊,2009(6):58-59. [2] 黄溯.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J].品牌,2011(7):70-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