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2022-06-19 来源:钮旅网


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也是历史思想、政治、文化、艺术以及世世代代市民生活形态的积淀。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或是历代王朝的都城,或是自古繁华的商贸中心,或是中外交流的窗口,或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或是另具民族风情的都邑,或是近代史上的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内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市民的精神家园和集体记忆,也构成了我们今天生活的重要背景,它不仅能强化我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也更是现代文明的宝贵源泉。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以旧城为中心慢慢发展形成的,城市的旧区一直是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旧城区于是就成了房地产商争夺的黄金地段,掀起了旧城地段建设开发的高潮。一方面由于许多城市没有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用一般的城市旧城拆迁改造的方式,使得很大一批历史街区和特色建筑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旧区的居民居住的房屋多数年久失修,基本生活设施不配套,周边环境质量较差等。多数居民有着较迫切的旧城拆迁改造的要求。因此,形成了我国许多城市的旧城拆迁改造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矛盾。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旧城拆迁改造,是我们城市建设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长沙旧城区的风貌特色及历史街区的现状

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楚汉名城”之称,有文化可考的历史有3000多年,春秋时期纳入楚国版图,旧战国时城邑颇具规模,成为楚南重镇。自秦汉以来,长沙一直是湖湘地区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中心。据专家考证,今日芙蓉区马王街、化龙池一带,天心区坡子街、太平街一带,开福区潮宗街、通泰街一带尚存的老街小巷,其街巷走向、建筑布局、街道名称等,在明清两代即已定型。长沙古城自形成以来,地址几千年没迁移,老城街头巷骨架沿袭至今,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长沙旧城历史遗存众多,一些重要古迹,如官署、学宫、城隍和祭祀祠庙,一个城内均有三至四套。这些地名遗迹就存在于需要保护的历史街区内。1904年长沙开埠,城市建设迈上近代化旅程。从保留至今的民国初期建筑,如咨议局大楼,湘雅医院门诊楼,基督教永恒堂以及石库门民居等,可窥视当时长沙建筑的独特色风格。它们介于江南传统古典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之间,既延袭古风古韵,又展现时代特色,体现了湖湘文化传承与兼容的有机融合。

长沙基督教永恒堂地址:北正街70号 建设年代:1913-1930 占地面积:485.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层数:3

长沙旧城的历史街区和各类历史建筑,历史遗迹,近半个世纪以来遭受过三次大的毁坏。一是1958年大炼钢铁,破除迷信,拆庙、拆城,砍大树,建土炉,斗姥阁,金盆寺,李公庙等均毁于这一时期。二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湘春路口的辛亥烈士祠、玉皇坪的

玉皇殿,玉泉街的玉泉寺,县正街的城隍届,里仁坡的鳌山庙等,均毁于这一时期。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区和建筑由于开发建设遭到破坏。如坡子街的福禄宫,教育街的中山纪念堂、蔡锷北路的左宗棠公馆,麻园岭的陈明仁公馆,福源巷的左学谦公馆,望麓园的宁诚馆等,均被拆除。一些集中展示长沙传统经济与文化的老街、街道两旁建筑新旧叠加,违章建筑屡拆屡建,老街的整体格局和建筑风格被打破,尤其是周边的高层建筑阻挡了山、水、洲、城的通透视野,破坏了老街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空间特色。反映老街居民生活、社会习俗与文化艺术的其他建筑,如亭台楼榭,水井牌坊,佛寺道观及麻石街等多数未能保存下来,历史街区的人文环境特色逐渐消失。

值得欣慰的是,长沙历史文化街区尚未达到完全消失的程度,有的街区历史风貌还保存得比较完整。《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的小西门、天心阁、潮宗街、开福寺4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再加上化龙池历史街区,建设控制范围总面积为4.61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556平方公里的0.8%。最近几年在旧城改造修复和保留的建筑还有贾谊故居、中山纪念亭、北正街天主教堂等等。 长沙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加强保护的重要性 长沙历史街区成型虽古,但由于历代的战争、动乱和灾害的破坏,加之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众自发性建设的影响,街区建筑格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与现代社会结构

产生了诸多矛盾。

一是建筑格局新旧杂处,中西叠加,缺乏统一风貌,在粉墙青瓦加封火山墙的清末民房和民国时期的近代公馆中,夹杂着近一、二十年来新建的办公楼和居民楼;

二是旧城区有近200万平方米的房屋久经风吹雨打,欠缺妥善维修和保养,很多已破损不堪,城市居民建设长期处于自发性状况,特别是“文夕”大火后,居民无规划的拾建,造成旧街区内房屋密集,街巷狭窄,“一人巷”、“死胡同”比比皆是,不采光,不通风,无空坪、绿地、基础设施、交通配套,随着人口不断膨胀,市区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是产权复杂,利益矛盾尖锐。历史街区内的房屋建筑,其房产权有的为居民私有,有的为政府和单位所有,多数单位和个人无力承担保护建筑的维护和修缮费用。

四是城市建设和历史街区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资金困难,市区用地严重缺乏,政府不得不利用旧区改造,充分利用市区土地资源,旧城改造呼声日益高涨。但由于文化名城意识淡薄,历史街区保护法规建设滞后,专业规划难以到位,有些部门、单位片面追求开发成本和经济效益,导致部分历史街区在商业性开发的“大拆大建”中逐步消失。

长沙现阶段的旧城改造有些类似香港八、九十年代的市区重建。较着重经济价值来考虑旧城改造,很多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物及文化亦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例如:2002年3月,在长沙引起轩然大波的原福源巷37号左学谦公馆被拆一事。虽然长沙市棚改办、长沙市文化局明令不许拆除,但开发商只顾及一己之利,强行拆除了这座现存保护得最为完整的极富建筑艺术特色,具有典型民国时期的传统公馆建筑。

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推进,长沙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了,原来这种旧城改造以“低成本达致高效益”为原则,将有发展潜力并且高利益回报的土地建筑物拆迁重建,轻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破坏仅存的地区历史文化,建筑甚至环境,其实是一种短期的行为,长远来说实在得不偿失。这将会使长沙变成“千篇一律”的城市,丧失其“文化名城”的个性与特色,因此在旧城改造中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长沙旧城改造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

1、加强立法。通过立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机构,以负责立法、管理、规划设计实施,拆迁安置等工作;

2、科学的规划和管理。(1)在旧城区的改造中,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历史文化街区能否保护好的关键。其不仅要保护好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同时还要有创新,把握好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协调,更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如正在开发建设的坡子街民俗、民食一条街、太平街等等;(2)摸清“家底”,明确保护对象,提出保护修复的措施,此项工作应由文物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建筑、房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全市旧城区范围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未列入“文

物保护单位”的珍贵历史遗存和需保护的特色建筑,逐一登记造册,

提出保护的方案和意见。

3、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1)在土地出让协议中要明确有关需保护的历史文化建筑的条款,及相关规划要求;(2)在拆迁和施工过程严格监督,绝不允许任意破坏文物的现象发生;(3)理顺保留建筑的房屋产权管理,以利其得到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4、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长沙这个历史文化名城,

需要大家的加倍呵护,生活在长沙的每一个人都应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人们常说,环境是人创造的,但人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是极其可怕的,人为的破坏比任何一场自然灾害都要严重得多。虽然与十多年前相比,我们环境保护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已有所增强,但还远远不够,对全体市民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还任重道远。

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

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为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的衰落以至于消失的现象。”建设文明秀美的现代文化名城,绝不能省略甚至舍弃历史文化元素。我们应传承历史文化,展现当代风貌。长沙要发展时代的建筑就必须有继承过往的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