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费搭车:经济人动机,打便车行为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2、投票规则:直接民主制下的一致同意规则
3、寻租行为:借助于政治权利谋求经济利益,表明政府干预产生社会成本(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
4、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5、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6、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亦称公共采购,指各级政府及其机构为了履行其正常职能,以法定程序,通过竞争性采购方式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购买。政府采购制度包括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采购程序的立法,以及对采购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7、最低费用选择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8、税负转嫁 :商品课税属间接税,其纳税人与负税人往往并不一致,纳税人可以通过商品或劳务加价的办法将商品税转移给消费者,或者通过压价的办法将税负转移给前一道供应方
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10、税制类型:? 11、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
9、v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
12、国债限度: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13、国债发行市场: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14、国债流通市场: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
15、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6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简单地说,预算外资金是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17、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18、预算赤字:预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
会资源。
A 资源配制
财政学:简述题
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提供公共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的赤字缺口。
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答: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
出实现的;后者也可称为赤字比率,说明一国在当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员了多大比例的社
内涵不同。前者可称为赤字依存度,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
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不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
(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答:(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比例,另一个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CDP)的比例。这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反映的经济
19、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指标有两个:一是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
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2)这种赤字虽然是计
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
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的有效比例:挤出效应的边界
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组合:私人边际收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之和
B 收入分配
C 稳定经济税收筹资,税制构造
动力成为“熟练工人”。
公共生产: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重点
5、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D平衡经济、发展经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
3、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良好的环境,制定一整套法律法规制度,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
转移支付: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给另一部分成员,社会救济和保障
答: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政府的宏
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增加农业部门的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使大多数从事生产的劳
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推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特别要注重对
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比如,扶持农业科研单位
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
观调控;有利于消除分散采购中的腐败现象,改善政府形象.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必须创造一个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
(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增加绿
答:(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
粮棉油等农作物有明显增产、增效作用的良种应用、科学用肥、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
嫁。
得违抗。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税率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政府管理的基金(或称为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基金用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
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
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
答: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性”是税
混合制度。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一部分(剩余部分)投资于
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保障税,有的
理的基金中,该项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当一个工人退休后,每年领取的
度。具体来说,就是工人在就业期限或寿命内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这些缴款存入政府管
答:(1) 完全基金制。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
2.税种的性质不同,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
答:1.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
3.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
1.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
(3)部分基金制。部分基金制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
(2)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换句话说,支付给当期接
2.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
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也称为社会保险税或工薪税。
保险金主要来自其中的利息收入。
3.课税范围的宽窄,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因为课税范围宽,消费者难以找到应税商品的替代品,只能购买因征税而加了价的商品。
4.税负转嫁与经营者利润的增减关系,生产者利润目标与税负转嫁也有一定关系。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售量。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在过多的减免或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2)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3)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 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答:综观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决定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水平、征收管理能力、财政支出结构、税收政策目标以及周边国家示范效应等。(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的原因。
(2)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课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课税更容易些。
(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的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税。
构。
所得税可以分为:
于上下游纳税人相互监督,减少增值税的流失。
高。综合所得税最先出现于德国,现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种示范效应涉及资本、劳动力、商品在相邻国家间的流动。
征税和因此而形成的税负不均问题。这是增值税的突出特点。
税制首创于英国,但目前实行纯粹分类所得税的国家已不多见;
税率计税。这种税制既能量能课税,又使征收简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应该纳税;一种商品从生产、批发到零售,只要存在增值额,均应该纳税。这样做,有利
行增值税只对商品销售额或劳务服务中由本环节创造的增值部分征税,因此,避免了重复
所得税课征,然后再对个人全年总所得超过规定数额以上的部分进行综合加总,另按累进
负。但这种税制需要纳税人纳税意识强、服从程度高,征收机关征管手段先进、工作效率
综合征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其优点是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
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地防止逃税行为,但其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此
率,分别依率计征。分类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这种税制的优点是
得、利息所得、财产出租所得、营利所得等,根据这些所得类别,分别规定高低不等的税
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例如,把应税所得可分为薪给报酬所得、服务报酬所
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
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
(3)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综合起来,采用并行征收制。先按分类
(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这
2.增值税课征方式采取普遍课征方式。凡是有经营行为并取得销售或劳务收入的单位,都
答:1.增值税只就商品价值或劳务中增值部分征税。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流转税相比,现
(2)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
(1)分类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
(4)税收政策目标。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
简述增值税的优点
1 简述所得税的类型
3.调节经济
济稳定作用。
简述国债的功能
衡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性支出超支造成的。
此,我们可以说,增值税不受企业结构、生产结构和流通环节变化的影响。
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销售商品时,在专用发票上分别填写税款和不含税的价格。
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宏观经
经济建设上,但财政赤字本身可能就具有生产性。因为,财政赤字通常是由资本预算不平
是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其次,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
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
(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
在出口时一次性全部退还国内缴纳的增值税,有利于出口商品以成本价的面貌出现在国际
‘始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建设债券、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增发的国债,都
首先,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比如,我国1987年开
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2)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
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对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不能绝对化,因为:(1)财政赤字过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以
5.计征方法采取价外计算办法。传统税制的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均是价内税,即以含
3.增值税税负比较稳定、合理。同一种商品或劳务,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始终保持一致。因
国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国债
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因为:
税价格为计税基础;现行增值税实行价外税,即税与价格分开,以不含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4.在税率设置上考虑到国际竞争力问题,特地设置零税率。对于需要出口退税的商品来说,
2.筹集建设资金
答:1.弥补财政赤字
市场上,进而提高了其竞争能力。
如何理解国债负担
答:国债负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债权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2)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
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马克思所说的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就是指国债与税收的这种关系。 简述国债市场的作用
答:国债市场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
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答:国家预算原则主要有五条:(1)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行费税改革
答:推行费税改革应做到:(1)费税改革必须与规范“费”同时并举,税收和收费是财政收入的
两种形式,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在深化税制改革的同时,必须整顿收费秩序,建立规范的收费制度。(2)费税改革应从中央政府做起。收费主要是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而中央财政收入中收费理应是少量的,但目前我国中央各部门却存在大量收费项目,而且非规范的收费最初也是由中央各部门兴起的。从这个角度看,首先应将中央各部门的收费项目纳入费税改革中。(3)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当务之急是摸清各级政府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数额,区分出符合规定且合理的收费和不符合规定且不合理的收费,坚决取缔不符合规定且不合理的收费。
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的按税种划分,有的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有的实行分成或共享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纵向调节的典型做法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金制度;(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如果理解财政平衡
答:对财政平衡不能作绝对的理解。(1)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2)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3)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4)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 19、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规模的变动等,都会影响本国财政的收支状况。
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民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无疑会下降,而财政支出一般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要
增加。所以,相对减少的税收收入与绝对增加的财政支出不相匹配,最终导致财政不平衡,
入在财政收入总额中占很高的比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
生产经营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导地位,而且来自国有企业的财政收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财政平衡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的
税收的收入弹性小于1的税制称为无弹性税制。在无弹性税制情况下,随着生产发展,国
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变量。比如,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外债成本的变动、国外援助
外部冲击是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的,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它是来自国际
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造成财政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既有
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
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
或继续增加财政赤字规模。
5.意外事件
2.外部冲击
的平衡状况。
3.无弹性税制
4.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
简述造成财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
的主要原因。
(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1)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们的权力越大,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二、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财政学论述题:(红色:主体,蓝色:重点)
一、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
当年财政甚至以后年度的财政平衡与否都要受到影响。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比如某地发生强烈地震或闹水荒旱灾),增支减收之事是合情合理的,
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机构规模越大,官僚
D、官僚行为增长论: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
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
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答: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
C、梯度渐进增长论:它也称内外因素论。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与威斯曼提出了导致公共支
答:A、政府活动扩张论:瓦格纳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政府职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
B、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的财政支出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
存在函数关系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的比重。
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投资重点为:
(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
(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4) 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
(3) 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
(1)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得最大利益,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额为限,不能造成额外负担
衡量税收制度是否公平,可以从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两个标准进行。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社会从可用资源的利用中获
是考察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状况。衡量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是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
标准是考察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使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即政府征
1、税收制度的受益原则主张,在公平的税制中,每个纳税者应该根据其从公共产品和公共
2、税收本身的效率:指是否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这一效率原则主要
1、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指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应该有利于经济的有效运行。其衡量
答:为了尽快有效解决“三农”( 农村、农业、农民) 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
三、v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重点。
公平原则是设计税收制度的最重要原则,被置于税收诸原则之首。税收应该是普遍的,
四、如何理解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3.逆弹性命题
同于受益原则的。
不享受利益者不纳税。
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
5.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既满足效率要求,又符合公平原则。
4.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
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
商品税具有再分配功能,也必须征收扭曲性商品税。
五、什么是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替代,因为这两大税系各自都有优缺点。
按拉姆斯法则课征商品税不能保证生产高效率,还必须课征其他扭曲性税收。同时,要使
这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
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
力也有限。所以,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如何征税才能
的征管能力。可是,在现实中,政府对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的了解并不完全,同时征管能
策时,对纳税人的信息(包括纳税能力、偏好结构等等)是无所不知的,而且政府具有无限
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理论。理想的最优课税理论是假定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
答:最适课税理论是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
标准。按照这一原则,税制是否公平是从税收自身考虑的,与政府支出无关。这是完全不
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不纳税。这是公认的比较合理,也易于实行的衡量税收制度公平的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选
2、纳税能力原则指每个纳税者应按其纳税能力纳税,纳税能力大者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
服务中得到的受益多少而相应纳税,享受利益多者应该多纳税,享受利益少者可以少纳税,
这是因为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而且征税能力受到限制,因此,
基本原则:
现也无益。
的持续发展。
内外统一的流转税制。
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
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
6.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
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六、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征一些确有必要开征的税种,实现税制的简化和高效。
化流转税,使各企业之间税负大致公平,为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竞争创造条件。
主要内容(全面改革工商税收制度,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第二,改革了企业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
第一,全面改革了流转税制,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
要逐步解决目前按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设置税种税率的问题,通过统一企业所得税和优
得税来实现收入再分配,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且对公平分配目标的实
在政府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
(5)、简化、规范税制,要取消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那些重复设置的税种,开
(4)、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
合理化分税种和确定税率,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通过税制改革,
(1)、税制改革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要调整优化税制结构、
(3)、体现公平税负,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公平税负是市场经济对税收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
(2)、税制改革要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作用,
项重要目标。
2.规范收入划分
3.调整集权与分权关系
七、我国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
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1)总体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对实行分级预算体制来说需(1)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连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
与财权相一致原则,但在具体事项上则不一定完全一致。
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的比重。但从收入方看则应是相反的,即为了均衡横向不平衡,贯彻中央的宏观政策,中
项目是由接近基层并熟悉居民偏好的地方来执行和管理,所以地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较大
税制的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均属于这类税种,而分税制将该两种税划归
制的企业所得税仍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的选择。
第四,对资源税、特别目的税、财产税、行为税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如扩大了资源税的征
第三,改革了个人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
为地方税种只能视为权宜做法。(4)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
(3)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我国现行
调整。(2)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
化,力求分工明确,依法办事;(3)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而言,应遵循事权
要将原则具体化;(2)关于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规范的分级预算体制要求以法律形式具体
央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各国实行分级预算体制通行的分配格局,几乎没有例外。
收范围,开征了土地增值税,取消了盐税、奖金税、集市交易税等7个税种,并将屠宰税、
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新设了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但是一直没有立法开征)。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
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从支出方看,多数支出
被产量的增加所抵消。
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
(6)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
(5)国际贸易的逆差程度。
(2)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
(1)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
八、谈谈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
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生产水平,而不会对价格水平产生上抬的压力。
提高而相应加强,价格水平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逆差,该国的赤字财政就可能是非通货膨胀性的。
有无适当而有力的管理措施和廉洁的管理机构来防止以至消除赤字财政塑成的通货膨胀压
如果通过预算赤字筹集的资金,用于周期短、见效快的建设项目,生产的增加或多或如果在国民经济中,特别是农业和工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未利用或利用不足的资源和在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当中的非货币化部门将不断地转化为货如果经济持续增长率比较高,即使政府施以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用于发展经济,对国
少地抵消了公众持有货币购买力增加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在一个短暂的时滞之后
能力,那么预算赤字可能会使闲置的资源和能力动员起来,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本国的
民经济也没有危害,或危害很小。这是因为,本国经济的吸纳能力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度
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方式向目标模式逼近。(1)选择目标模式;(2)微调纵向转移;(3)
币化部门,这一进程就是这里所说的货币化。货币化进程为由赤字引致的“额外货币供给”
一般来说,财政赤字只要出现,就有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的可能。重要的问题是,政府
(4)赤字支出的投资项目性质。
(3)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力的未利用程度.
的控制能力。
(7)公众的牺牲精神。
或短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程度的耐心,克服收人与生活水平预期过高的心理,甚至要忍受一
赤字融资安全限的确定还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因素,即广大民众的理解和牺牲精神。一
般而言,赤字融资有可能增加实际产出,但是资源动员和产品供给的时滞要求社会在或长
力。政府的这种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举债能力与征税能力、工资和价格
下实际收入下降之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