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内容标准】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化的作用,认识其局限性。
【学习建议】
1、引导学生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近代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所起的全面有效的推动作用。
2、结合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外扩张的史实,认识明治维新留下浓厚的封建军事残余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崛起的发展观。
3、注意日本明治维新与同时期俄国1861年改革、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导入学习】
谈谈“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义
含义:①是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世界潮流;②是随着自身实力增强和资本主义发展,日本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知识梳理】
一、政治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 1、标志: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 ①背景:社会矛盾尖锐
A、农民暴动;B、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②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2、经过: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首相;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普鲁士宪法为蓝本)——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3、宪法内容:
①实行君主立宪,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②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③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无独立立法权);④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对天皇负责;⑤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4、特点: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 国家 英国 不同点 君主权力 统而不治 议会与君主关系 议会权力 大于君主 内阁与议会 关系 内阁对议会 负责 内阁 对天皇负责 掌握 实权者 资产阶级 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 日本 天皇 至高无上(神权解散议会 色彩) 【横向联系】联系必修1的内容《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①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②主要内容:
⑴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⑵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⑶议会: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合作探究】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主要相同之处:
①内容: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议会: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②特点:君主绝对权力,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特别提醒:二战的两大元凶
5、评价:
①历史的进步性:
A、性质上: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C、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②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天皇专制等。
二、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表现:崛起为东方强国
①19C90Y初,逐步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确立、重工业发展迅速(以钢铁、机器制造业为代表)。
②19C末20C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意义:
①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合作探究】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在与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
A、后发优势:——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 B、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
C、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D、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文明开化”、“和魂洋才”,“帝国宪法”; E、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确立宪法-对外扩张。
三、对外关系:收回主权、对外扩张 1、收回主权:
①过程:不懈的斗争
A、1894年英国同意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 B、此后美国也同日本订立了类似的条约;
C、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②意义:逐步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
2、对外扩张: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历史纵横】日本的“大陆政策”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①原因:A、资本主义发展,国力上升;B、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C、封建残余势力大,军国主义传统等。 ②表现:
A、明治政府成立时,便有对外扩张之心。
B、侵略朝鲜:1876《江华条约》打开门户——1895《马关条约》获得驻兵权——1905日俄战争后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10《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殖民地)。 C、侵略琉球:1872开始——1879正式吞并 D、侵略中国:1874侵入台湾——1894甲午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00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
还有:提出“二十一条”、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等。
③影响:获得了大量特权和赔款,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进一步刺激了其野心。
【横向联系】德国、俄国、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相似之处、原因及其影响。 ①道路:自上而下的方式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都通过改革的手段走向,保留了旧势力集团的利益。
③影响:都保留了封建残余和侵略扩张性,民主化程度低。 【合作探究】归纳日本维新前后的社会变化: 维新前 维新后 政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天皇没有 先建立中央集权政体(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治 实权;封建身份制度——幕府制度;取消等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后确立近代天皇士、农、工、商等级制度 制度(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经 工场手工业发展;领主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近代工业化;地主私有济 重农抑商 制,统一征收地税;大力发展工业 军武士是职业军人 事 文西方文化刚刚传入 化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对 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锁 积极学习西方,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外 国政策到被迫开国 上对外扩张道路
【巩固复习】归纳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积极意义:
①经济:经过殖产兴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倒幕运动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启迪和经验。 3、局限性:
①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②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③文化上:愚民政策、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巩固复习】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⑴外在因素:①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②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
⑵内部因素:①根本原因: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梦得以实现);②决定性原因: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③直接原因:幕藩体制腐败。 特别提示: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国内、国外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相比于中国的洋务运动而言,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下进行的全面有效的改革,因而使日本在19世纪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自强运动中,成为惟一成功的国家。
【重难点解析】
1、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
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⑥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⑦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且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尤其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不同之处:
①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 ②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不同: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
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国力发展超过俄国,成为亚洲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2、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相同点:
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 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纵横联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三种?分别举例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方式? 【解析】
主要方式:①革命方式:英、美、法三国。英国是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是1775至1783年独立战争,法国是1789~1794年资产阶级革命。原因是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资产阶级的力量较为强大。②改革方式:俄、日两国。俄国是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是1868年明治维新。③统一战争方式:德、意两国。德国是1864至1871年普鲁士王朝的统一战争,意大利是1859至1870年撒丁王国的统一战争。
后两种方式,也可以笼统地称为改革方式。原因: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资产阶级无力独立承担起改革的任务。
【基础训练】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技术 C.政府大力扶持 D.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
答案:C
2、有关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 答案:D
3、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忙于宰割中国,无暇顾及日本
B.明治维新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得到实现 C.大力倡导“文明开化”
D.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军事实力超过西方列强 答案:B
4、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大约是
A.1869年倒幕运动成功时期 B.1889年颁布日本宪法时期 C.1895年甲午战争获胜时期 D.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时期 答案:C
5、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这从根本上说 A.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外向型经济形态的需要 C.由于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D.建立皇军的必然结果
答案:A 6、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答案:A
7、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 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 ④资本主义文明完全取代了封建文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8、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条件是
A.广泛的群众基础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改革派与天皇结成联盟 D.改革派采取了富国强兵的策略 答案:D
9、1889年日本颁布《日本帝国宪法》的直接原因 A.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B.武装倒幕运动胜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自由民权运动”影响广泛 答案:D
10、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的蓝本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拿破仑法典》 C.普鲁士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C
11、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大政奉还” B.幕府统治被推翻
C.“废藩置县” D.《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答案:D
12、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保留了军事主义传统 D.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 答案:A
1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答案:C
14、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权利 答案:A
15、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D
16、日本明治维新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扩张 ③藩阀以天皇名义长期垄断政权 ④天皇专制和愚民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17、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主要是因为日本 A.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B.明治维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C.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
D.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答案:C
【能力训练】
1.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答案:D
2、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 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 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3、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日本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A.天皇拥有实权 B.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 C.武装倒幕成功 D.民族危机没有中国严重 答案:B
4、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二成一败,导致这一差异的众多原因中,历史背景的最大不同是
A.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 B.日本资产阶级力量强于中国
C.前者发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于帝国主义阶段 D.明治天皇励精图治,而光绪皇帝却懦弱昏庸 答案:C
5、两国改革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严重 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C.资产阶级软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D
6、下列选项体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 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②德意志帝国的诞生 ③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 ④英国(权利法案)通过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7、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改革,其共同原因是 A.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革命完成的
B.改革的领导力量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用赎买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D.都是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答案:B 8、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①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②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9、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不约而同的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两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前日、俄两国面临着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社会矛盾?
①相同: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的矛盾(俄:农奴制,日:幕府统治);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②不同:俄国与英、法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产生尖锐矛盾;日本因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2)改革中日、俄两国在政治体制、工业化、军队建设方面有哪些相同点? ①政治体制:专制色彩比较浓厚;
②工业化:国家扶植和保护;自上而下的完成;以重工业为中心;伴随着侵略扩张;起步晚,速度快;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③军队建设: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征兵制)
(3)改革后日、俄两国均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其共同的根源是什么?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
(4)日、俄在对外扩张中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导致了20世纪初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原因何在?
①日本打败俄国,树立东亚强国的地位。
②原因:日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近代化改革,而俄国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10、19世纪60年代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运动,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答案:
政治上:俄国:宣布农奴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但实际权力仍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废除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但广大农民仍受到不公正待遇;日本: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俄国规定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但要付赎金,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采取特别措施;日本明治政府改革币制,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根本原因:俄国由代表农奴主的旧政权推行,而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由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领导。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 答案:
俄日体制: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
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日俄为专制主义政体。
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俄国过渡是通过1861年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两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高考回眸】 1、(2003高考春考卷19题)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明治天皇 C.俾斯麦 D.甘地 【答案】B 2、(2007天津文综)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答案】C 3、(08天津文综)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人口 1800年 800 1880年 1050 1900年 1600 1950年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答案】B 4、(09年上海卷)17.明治维新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中西服与和服并存,酒吧与茶室并存、西洋歌剧与能剧和歌舞伎共存等关键词。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难度比较低。 5、(08宁夏文综)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
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6、(2005江苏卷)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回答:
(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作用。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累资本;
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政府投资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主要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
(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仅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7、(2007江苏高考)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
共同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人侵,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措施:前期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购买和建造舰船,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培养军事人才。
明治维新的军事改革措施:推行义务兵役制,仿效欧美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
根源:明治维新使资本主义发展,日本国力增强,但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但仍保留较强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3)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试列举日军制造的两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时,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右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军事行动的结果?
两次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旅顺大屠杀。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南京大屠杀。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造成巨大伤亡。
(4)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8、【学术争鸣】(2002年上海高考题)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参考答案:
⑴“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且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⑵“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⑶“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