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为何垮掉
作者:唐德刚
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06期
三大特征
国民党在孙中山逝世之后,派系便逐渐兴起。但是桂系和其他各派系相比,则另有其特征。
第一個特征,桂系不是在党内生成的。国民党内其他派系,都是在党内寄生长大的,党是他们的胞母,脱离了党,他们便无法生存了。桂系则不然。它发端于一个单独发展的地方武力。这武力发展的经过,事实上与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没地皮的冯玉祥,云南的唐继尧和龙云,湖南的唐生智,四川的刘湘、邓锡侯、杨森,乃至后来新疆的盛世才,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在这些附义的群雄之中,只有桂系这个实力派卓然成家,成为国民党内的一个重要派系。
由于第一个特征也就必然产生了桂系的第二个特征:它是国民党中唯一拥有相当独立的武力、地盘和财权的派系。它和阎锡山、龙云一样,始终没有放弃它的老巢广西。
因而桂系的第三个特征也就是它的区域性,不论它的领导成员是怎样地内为宰辅、外为封疆,始终难以洗掉它的地方色彩而真正地加入“中央”的大熔炉。 坐大震主
1928年北伐完成之日,在表面上看来也是桂系势力如日中天之时。北伐后的中国军队分成四大系统——四个集团军;在这四个集团军之上,又有四个“政治分会”,总揽国内四大区域中的一切党政军大权。李宗仁受任为第四政治分会主席,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但是那时桂系的真正力量则遍及全国,它的司令部已自广西移至武汉核心。白崇禧收编唐生智的旧属李品仙、廖磊等部(李廖二人皆是广西人)数万人,虎踞华北;李宗仁坐镇华中;李济深、黄绍竑把守两广;上海市市长张定瑶亦是桂系人物。桂系真是掌握半壁山河。
可能就因为力量太大了,“功高震主”,加以这批张牙舞爪的青年军人,不会韬光养晦,结果引得全国侧目,一旦中央拿他们来开刀削藩,当时也弄得人心大快。加以桂系本身发展太快,也百孔千疮。它基本上是个军人的集团,冲锋陷阵是其所长,至于统兵百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搞大的战略,他们就难免才有不济。至于搞大小政治,羽扇纶巾,这批只知喊“卧倒”“放排枪”的小军官就更无法胜任。因而1929年2月“武汉事变”一起,桂系便一败涂地。不数月,当年统百万雄师的虎将,只有躲到香港去做政治难民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31年“九一八”前后的中国,民不聊生、天灾人祸的情况真有甚于军阀时期。正当南京中央为着抗日和“剿匪”弄得手忙脚乱之时,桂系诸领袖,反能忙里偷闲,龟缩于广西境内,去建设其“新广西”了。
抗战一旦爆发,他们能全省动员,数周之内便配备出四个军来开上前线。抗战一开始桂军便加入沪战,军中六个旅长,五位殉国,确是可歌可泣的。1937年10月南京弃守后,战场转入皖北,当时担任这一带防御战的便是桂军。其后李白二公所领导的台儿庄血战(1938年4月)更是战功彪炳。 走向腐烂
但是桂系的光荣,在台儿庄一役也算是到了巅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之后,国军退入山岳地带,日军也就势穷力竭无力再进,双方胶着。这时共产党军队在敌后,一切小型游击力量,敌后所有游击根据地,几乎全入共产党军队之手,所余者唯大别山一区而已,而大别山则在桂系掌握之下。
在抗战后期,桂系所掌握的地区,除广西老巢之外,便是豫南皖西一带的“五战区”了。迨1943年,把“五战区”分割,另立“十战区”。嗣后李宗仁再调长“汉中行营”(遗缺由刘峙继任),桂系所直接控制的区域便只剩下大别山区了。
在李宗仁调往汉中之后,桂系的实力大将就是“十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了。而李氏主皖这一时期,也就是桂系走向坟墓的开始。他们除了零星的剿共战事之外,就是屯兵不战了。地处敌后,天高皇帝远,在大别山区做起土皇帝来。上下交征利,无恶不作,无官不贪,贪到甚至以大量战略物资走私资敌。桂系至此,政治生命实际上也就寿终正寝了。 (摘自《段祺瑞政权:民国史军阀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