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肌细胞受到一定强度刺激时,将发生一系列的细胞内、外离子流动,产生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即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分为去极化的0相和复极化的1、2和3相,4相为静息期。 0 相(去极化期):心肌细胞受刺激时钠通道开放,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急骤升高,
使细胞外液中的大量Na+ 渗入细胞内,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0相,0相非常短暂,仅点1-2ms。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depolarization)。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前半。
波形产生
1 相(早期快速复极相):心肌细胞经过除极后,又逐渐恢复负电位称为复极,动作
电位到达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在复极开始到达零电位形成1相。因为此时Na+的内流已锐减,细胞膜对K+和Cl-的通透性增大,引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中K+外流是主要的,使膜内电痊快速自+20mV下降至0线形成1相。约占10ms。相当心电图QRS波群的后半部。 2 相(平台期):为缓慢复极化阶段。表现为膜内电位下降速度大减,停滞于接近零
电位的等电位状态,形成平台。此期持续时间较长,约占100~150ms,在膜电位低于﹣55~﹣40mV时,膜上的钙通道激活,使细胞外Ca2+缓慢内流,同时又有少量K+外流,致使膜内电位保持在零电位附近不变。相当于心电图的S-T段。 3 相(快速复极末相):此期复极过程加速,膜内电位较快下降至原来的膜电位水平,
主要由于膜对K+的通透性大大增高,细胞外K+浓度较低促使K+快速外流。相当心电图的T流。 4 相(静息相):通过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活动加强,使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得到
恢复至静息状态水平。相当于心电图T波的等电位线。 4 相的开始相当于复极过程完毕,心室舒张期由此开始。 波形产生
正常心电图由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和一个T波等组成。以下所述心电图各波形
的参数值,是在心电图机处于标准记录条件下,即:走纸速度为25mm/s、灵敏度为10mm/mV。
P波:由心房激动所产生。窦房结发出电脉冲传导至左、右心房,造成左、右心房
的收缩产生P波。前一半主要由右心房所产生,后一半主要由左心房所产生。正常P波的宽度不超过0.11s,最高幅度不超过25mm。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电激动过程,称QRS波群的宽度为QRS时限,代
表全部心室肌激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正常人最高不超过0.l0s。
T波:代表心室激动后复原时所产生的电位。在R波为主的心电图上,T波不应低
于R波的1/10。
U波:位于T波之后,可能是反映心肌激动后电位与时间的变化,人们对它的认
识仍在探讨之中。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间隔时间,代表从心房激动开始到心室
开始激动的时间。这个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加长的趋势。
QRS间期:从Q波开始至S波终了的时间间隔。代表两侧心室肌(包括心室间隔
肌)的电激动过程。
S-T段:从QRS波群的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此时心室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
无电位差存在,所以正常人的S-T段是接近基线的,与基线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0.05mm。
P-R段:从P波后半部分起始端至QRS波群起点。这段等待时间是为了让血液充
分流至心房,同样,这一段正常人也是接近基线的。
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终结相隔的时间,它代表心室肌去极化和复极
化的全过程。正常情况下,Q-T 间期的时间不大于0.04s。
正常人的心电图典型值:P波:0.2mV;Q波:0.1mV;R波:05~1.5mV;S波:
0.2mV;T波:0.1~0.5 mV;P-R间期:0.12~0.2s;QRS间期:0.06~0.1s;S-T段0.12~0.16s;P-R段:0.04~0.08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