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调研与思考
摘要 当前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各级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气象为农服务也是气象部门的一个品牌名片。近年来,高发的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对莱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给莱芜农业带来严重挑战,也给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带来新的机遇。莱芜市气象局通过广泛深入的基层调研,全面了各级用户对气象服务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为农气象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合作模式,使气象服务更加有的放矢,切实为农业防灾减灾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调研;思考;山东莱芜
莱芜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区,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在全球及全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自然灾害发生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莱芜农业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频发的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明确指出:“粮食产量、品质和种植结构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要依靠科学,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莱芜市气象局通过广泛深入的基层调研,全面了各级用户对气象服务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为农气象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合作模式,对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充分发挥气象为农的职能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莱芜农业发展现状
莱芜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区,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使莱芜成为全国著名的粮菜果畜生产基地。农产品尤以生姜、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享誉全国,莱城区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钢城区是“中国蜜桃之乡”。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以姜、葱、花椒、蒜为代表的“三辣一麻”产品驰名国内外,生姜、大蒜种植面积一般在1.33万hm2左右,南部山区黄金蜜桃种植面积一般在0.53万hm2左右。
莱芜虽然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耕地面积较少,但农业特色较多,农业种植分布界限清晰,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主要以特色果品种植为主,其中北部山区以樱桃、花椒种植为主,南部山区以桃种植为主;东部山区以烤烟种植为主;西部平原是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主要以大蒜、生姜种植为主,常年种植大蒜面积1.33万hm2,是莱芜农业的支柱性产业。由此衍生了一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储存、运输、旅游、餐饮等涉农企业和合作社等涉农组织。近10年来,莱芜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各种蔬菜大棚、反季节名优瓜果、花卉、食用菌等现代温室和大棚、基地发展较快,成为莱芜农业的主要支柱。
2 莱芜主要气象灾害
莱芜地处鲁中山区腹地,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
9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的明显暖化,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发生更为频繁,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通过对1950—2010年莱芜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在莱芜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冻害、高温、寒潮、连阴雨等,其中以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冻害为重。而风雹、冻害、连阴雨已成为近10年来影响莱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
3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3.1 调研对象
根据当前莱芜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为使调研内容更加有的放矢,切实了解不同层次的用户对气象服务的真实需求,莱芜局制定了详细的调研对象,包括果农、菜农、粮食种植户、大棚种植户、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基层农业技术员、涉农企业的负责人等。
深入林果种植区,调查了解果品种植分布情况和近年来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程度,以及果农对气象服务的关注度;走进蔬菜、果品、花卉大棚,详细了解设施农业种植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走进田间地头,面向农民了解露天农业种植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走进涉农企业详细了解他们获得气象信息的途径和制约信息传播的主要瓶颈;走进农业合作组织了解他们的气象服务的需求。
3.2 调研方式
调研主要采取面对面座谈的方式,业务人员认真倾听调研对象的需求,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调研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3.3 调研结果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业务人员深切体会到不同的用户对气象服务的关注度不同,现将用户需求整理如下。
(1)莱芜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林果业比较普遍,果农在果树发育的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不同,春季果树萌动和开花期特别关注霜冻、强冷空气、大风等灾害天气,而且3~5 d的天气预报尤其重要。果实成熟期特别关注连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在信息的获得上,有很多制约因素,莱芜市北部和南部山区多数自然村不通有线电视,看不到莱芜电视台天气预报,果农只能参考山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些短时临近预警信息更是无法获得,只有极少数果农使用手机短信,严重影响了果区气象信息的覆盖度和防灾避灾能力,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加,如2011年的一场冰雹给南部山区部分果农造成4 000多万元损失。
(2)设施农业的关注主要在冬春季节,生产者尤为关注大风、强降温、连阴雨(雪)等灾害性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而且短时临近预报对他们做好防范也特别重要,生产者特别渴望得到一些灾害天气的防御指导和受灾后的补救措施
指导。在信息的获得上,用户大多数是依赖电视天气预报,农忙季节往往错过收看天气预报时间。只有少数用户使用手机短信业务。多数农户反应,常规的天气预报不能满足其需求,如能从天气变化角度预报未来天气变化对设施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科学专业的指导意见,将会给设施生产带来事半功倍的效益[1]。
(3)大田露天种植的农户和农业合作组织,特别关注某一时段内气候的变化趋势,如春、秋季的冷暖趋势、旱涝趋势、作物生长季的灾害趋势等,关键农时季节的3~5 d天气预报,如春耕、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季节,农户特别关注未来1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呼吁,要扩大气象预警信息的覆盖度[1],让基层农业工作者和农民及时接收到气象预警信息,真正体现气象信息服务的价值所在。(4)一些涉农企业格外关注气候的年景趋势预测。部分涉农企业的负责人有手机短信业务,大多数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电视,部分企业还通过网络。
(5)典型的农业合作组织,如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特别需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及天气趋势预报。该合作社董事长介绍说:如果在灾害天气来临前1~2 h能得到信息,就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4 莱芜为农气象服务现状
根据调研掌握的基本情况,莱芜局经过分类整理,制定了周密的气象服务方案,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关键季节的气象服务。
4.1 全力做好特色果品气象服务
莱芜南部和北部山区是莱芜重要的果品基地,南部山区生产蜜桃、北部山区以花椒、樱桃种植为主,花期的冻害防御被列为春季气象服务的重点。为此,莱芜局一方面加强作物生发育期观测,另一方面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紧紧围绕樱桃节和桃花节,做好各种预报预警服务,并通过多种媒体播发,取得较好的服务效果。
4.2 跟踪做好特色种植气象服务 姜、蒜种植依然是目前莱芜的特色种植,莱芜局从种植到收获跟踪做好气象服务,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天气状况制作服务材料,指导做好不利天气的应对。重点做好春季的生姜播种期预报,秋季的大蒜适宜播种期预报、大蒜春季冻害防御、返青期灌溉预报、生姜病虫害防治、收获期预报等关键季节的气象服务。
4.3 跟踪做好设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莱芜极端天气频发,给设施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莱芜冬春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增多,低温寡照天气成为影响大棚蔬菜生产的头号杀手,2007年,莱芜局在大下农场建立了温室大棚小气候观测站,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每周一发布的设
施农业气象服务周报,通过局业务网和政府网对外发布,在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12121语音信箱、电视天气预报滚动字幕、新闻媒体、网站等载体播发,指导种植户做好不利天气的应对,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损失,广大种植户反映较好。
5 当前莱芜局为农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为农服务产品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精细化需求,服务对象大部分还在决策层面,不能真正面对基层用户。服务产品也仅限于完成目标考核和部分决策服务,服务方式还是传统的网站、专题服务等形式,服务产品业务化、大众化,尽管目前开展了针对性较强的农用天气预报、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服务技术与内容整体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地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精准农业的市场需求。
(2)技术力量薄弱,服务产品单一。目前莱芜局有农气业务人员1名,有时还有其他兼职,技术力量薄弱,服务产品内容还不能满足当前为农服务工作的要求,前沿知识的获取相对贫乏。如何引进前人的研究成果,快速提升特色农业气象农业服务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2]。
(3)气象信息的传播瓶颈问题仍然突出,一方面是亟需信息的用户,另一方面手机短信流量制约,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莱芜局制作的服务产品大部分是以决策服务为主,发布渠道主要是网络和专题服务,对各类协会、合作社、产业体系等组织信息发布渠道还没有有效的机制。
(4)农村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相对匮乏。
6 建议与思考
(1)建议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上级业务部门对基层台站的业务技术指导,加强服务产品的开发,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2)加强新业务、新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根据服务需求,成立专门为农服务团队,加强农作物生长状况观测以及与农业合作组织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反馈、解释应用机制,针对用户需求,开发专题服务产品。充分发挥农民专家传、帮、带的作用,长期在生产一线的种植户,生产经验丰富,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强[3],加强与这些专家的沟通联合,将其经验为我所用,将进一步提高莱芜局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防灾信息传播网络,使各级乡镇领导、基层农业技术员、涉农组织负责人、种植大户能够及时接受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争取防灾减灾的主动性[4]。同时打造优质服务产品,优化12121信箱内容,体现服务产品的实时性和快捷性。提高社会各界对12121信箱的关注,推进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尝试利用“气象+供销社+农户”、“气象+合作社+农户”、“气象+
协会+农户”等模式,实现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7 参考文献
[1] 邹俊丽,张艳,王太生.岱岳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调研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
[2] 张旭辉,商兆堂,王俊,等.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出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0)1332-1333.
[3] 王俊,张霞琴,程佳.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时间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
[4] 汪官平.如何做好农业气象服务[J].贵州气象,2003,27(4):46-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