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太阳病】
一、太阳病总结
太阳篇总结(胡希恕讲解)
仲景这个书啊,他在头一章,太阳病篇笔墨费得相当地多,全书共计112方,咱们讲过的方大概是74个,我数一数,可见在全书一半还多了呢!112方吗,这就占了74方。那么这个书,他对太阳病怎么说的,我们根据这个书来略略地谈一谈。
我们看这个题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从这个题目我们就看出来了,古人啊对这个病,或者是辨,或者是治,都根据脉和证。这个证是症状的“症”,不是辨证的“证”。根据脉的形象,和全身的症状,而来辨证施治。题目的含义,我们看出这些来。
那么太阳病是怎么一个证侯,怎么一个脉象呢?他开始就说了,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啊脉是浮的,同时呢有头项强痛而怕冷这一系列的证侯,就叫做太阳病,所以有给注解说是太阳病的提纲。提纲这个意思就是,凡是太阳病啊,它提纲挈领吗,提纲挈领上来说它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根据这提纲的意义,那么也就是我们辨证的一个症候,可以说太阳病的特征。那么就是说我们在临床上怎么认识太阳病呢?这个病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我们就可以确断它是太阳病。开始这一段说的是太阳病的形象,中医只是这么来看病啊,什么道理,我们讲完了再解释啊,根据这个书上,咱们现在这么说。
那么这个太阳病还有两个类型,就是说大概研究有两个大的类型,一个是太阳病(这个太阳病就概括了上面说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了),说这类的太阳病,另外要有脉缓,
这个脉缓呐,它就有那个脉浮了,脉浮缓了,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这是中风的一种证侯。他说太阳病有两大类型,一个就是中风。中风我们认识,也离不开脉和证侯。他说发热、汗出、恶风、脉缓,那么太阳病那个证侯具备,再有这个情形,这就叫做太阳中风。那么另一个呢?就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与中风不一样,中风一开始就发热,这个伤寒啊它也必发热,但是不是开始就一定发热,所以他说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他说这个类型啊叫做太阳伤寒。两个大类型,他说太阳病有这么两个类型,这我们在临床上都是经常遇到的。
他说还有一种病,你不要拿它当作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所以太阳病啊必须要恶寒。这一种温病,温病就是表里俱热了,这个你千万不要当太阳病来治疗,所以底下接着说温病发汗后就变成风温了。里虽热,它不实啊,下之也不行,用火攻更不行,把人治死拉倒。他这个主要不是讲治温病,那个他将其搁到阳明病里头了。那么在这他讲的是太阳病,所以他是特别提出来两个类型,所以温病现在叫做“病”,同太阳病是同等对待的。它不像中风、伤寒,中风、伤寒不叫做“病”,叫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这个温病呢,形似太阳病,而不是太阳病,所以叫温病,与太阳病是不同对待的。这个很重要啊,所以这个温病看着象表证,其实不是纯表证。
那么另外,这个太阳病什么时候发生呢?就是病之初作,一般热性病的初作大概都是发生太阳病,所以开始有“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那么病之初作,它是这个表证,就是表证。但表证不光是太阳病啊,还有一种少阴病。所以他有那么一节,“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太阳病就是发热恶寒啊;“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那么咱们在临床上也是,遇到这么一个无热而恶寒,这种表证,它是少阴证。这是讲的太阳病和少阴病,解释一下,就撂在这了。那个少阴病,我们之后讲少阴病时再说了。可在这我们可以看出来,表证里头有阴、阳两种啊,阳病者就是太阳病,阴性病者就是少阴病。那么他是明明白白在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啊,就是太阳病就是表阳证,又是表证,又是阳证,是不是,这不是
很清楚了吗。
然后我们再来往下看,这个太阳病的发作呀,是病的起始,这个病呀它要转变的。所以他也说,这个太阳病,尤其我们前后看,在四五天、五六天的时候,常常由表传半表半里而发生少阳病,咱们讲的柴胡剂全是。你看看这个书都是四五日、五六日(传少阳),这是一般。也有特殊的,十多天它才传少阳也有,两三天就传少阳也有。但是以最常见在四五天、五六天.
它不但传半表半里,也直接传里,那都在六七天、七八天的时候。这也是一般,它由表直接传里而发生阳明病。这他说明什么问题呢?说这个太阳病啊,由表往里传,表里相传了,它或者传半表半里,或者传里。这与《内经》的六经就不一样了。他的书也引用那些话,(但)很少。但是我们这个太阳病讲完了,总结看到意思还是这样的。我们看到有少阳病传阳明,没有看到阳明病传少阳。他用那小柴胡汤不行,服柴胡汤渴者,是属阳明也,它转属阳明了,它由少阳病可以转属阳明。在阳明,它没有转属少阳,在这个太阳篇里也没有。那么它是表里相传,太阳病由表可以传里,也可以传半表半里。这是咱们讲这个太阳病,这都是根据这个书啊。
那么他还说什么呢?说这个病啊有并病。什么叫做并病呢?就是太阳病传里,或者传半表半里,太阳病没完,那个里或半表半里病发生了。这两个病,先得的病并于后面这个病同时发病了,这叫做并病。太阳病未罢,这个书(上)有的是,那么它发病,这叫做并病。这也是太阳病里提出来的。太阳少阳并病,太阳阳明并病。其他也有并病啊,少阳阳明也并病,它由少阳传阳明。那么三阴病有没有呢?也有啊,咱们没讲三阴,先不谈三阴。
在这里头还有一种合病,也在太阳篇里讲了。说的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太阳少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就是。这个合病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病的发作又有太阳病症,
又有阳明病症,就叫做太阳阳明合病,这个同时发作的,一开始得病就这样的。这个不像病传那个并病,那个是先发生这个,后发生那个,但是这个也没完,那个还发作呢,叫做并病。合病呢,同时,一开始来病就这样的,这在临床上也很多,这叫做合病,咱们这个书上说的。我们讲这个都照形象讲的,形象变化,太阳病的形象和太阳病的变化,就是上边说这些。另外呢,他讲治疗。治疗也是一个咱们讲辨证施治了,当然得先辨太阳病。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外国朋友前一段(时间)恶寒,根据这种的脉和证,我们就辨他是太阳病,他的初的意思就这个。太阳病了,你还得辨什么?还得辨它是中风型啊,或者是伤寒型,也根据脉证。那么这里面啊他常提到寒热虚实,那么可见在这个太阳病的基础上,他还要(完)。咱们太阳中风,开始就用桂枝汤吗。用桂枝汤这类的发汗法。要是无汗这类的伤寒型,他就要用麻黄汤的发汗法。但是桂枝汤所说的中风型啊,无论是中风型,或者是伤寒型,这个证侯还是千差万变的,那不是老那样子,怎么办呢?还得因证而施,他这个就是具体的事实具体分析,所以桂枝汤里头有很多加减方,麻黄汤里头也有很多的加减方子。还是根据这个寒热虚实往下辨。辨到什么(情况)为止呢?就是这个方药恰好相适应了为止。比方说吧,太阳中风这类的病,是用桂枝汤。那么桂枝汤证,项背特别地强,项背强几几地,要加葛根。那么如果这太阳病脉沉迟,里边虚,而且有寒的样子,要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这是很多了。可见仲景这个辨证啊,是由大的范围逐渐缩小,最后是方的适应证,简单言之就是方证。这个很重要,所以方证是辨证的最后一个尖端。那么中风型,或者伤寒型,它恰好是中风那么一个形象,就像书上说这个,发热、汗出、恶风、脉缓,那你用桂枝汤是对的。但是它要再有出入,那桂枝汤就应付不了了,你还得往下辨,到什么(情况)呢?就是这个方药恰好适应为止。所以我们根据他这个辨证施治,这套东西,我们知道了,他先辨六经,这个先辨太阳病了。然后再缩小,就是同中找异了,辨一个中风型或者伤寒型,因为太阳病啊就这么两个类型,大概言之。然后再根据其他的一切情况再细辨,到方证为止的。所以辨证啊,这个方证,在他这个书上来看,是一个最后的尖端啊。
我们讲这个太阳篇,讲很多东西啊,讲些定法。什么叫做定法呢?我们方才不是说了并病、合病,大概是并病最常见了,最多了。这个表里都有病啊,并病吗,外面也没好,里面发生了。那么这种表里同时有病,如果里实,应该攻;要么得心下痞,应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但是他还恶寒,表证未已,得先解表而后攻里啊。就是表里并病,而里实者需攻,你得先解外,而后攻里。如果里虚寒,需用温补,你要先救里而后救表。这是定法,这个在临床上很重要啊。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个人下利清谷,他也有发烧、头痛等等的,你得先治下利清谷,他那个脉当然也是,也是大概都是一个沉微、沉细这一类的脉。这个你不能先解表,虽然身疼痛,不能先解表。这是定法。那么再有,虽然有表证,但是他有柴胡证,有少阳病,少阳病不可发汗。甚至于他也有里证,也有少阳病,那么少阳病也不可下。这个汗下俱当(力戒),就只能用柴胡,要不柴胡这味药,比较应用范围多啊。这也是定法。这个太阳篇里也有。那么还有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这个人内有停水,小便不利,内有停水,这类的病啊你非利小便不可,你要不利小便,就来解表不行,那个危害相当大,变证相当多。不利小便,表决不解。有的时候(解)表与利小便同时用,你看这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就是这个方子,你象小青龙汤也是的,心下有水气,表不解。这个在临床上也很重要,这也算一种定法。
另外呢他又提出来了,有些太阳病以法当发汗,但是发汗有些禁忌也要知道的,他提出来七种。这个大家就得记,那没有旁的办法。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个可发汗,据病可发汗,但是有些特殊情况不可发汗,主要的是丧生血液,丧生津液,那么这个津液、血液特别虚,所以亡阳者不可发汗,亡阳就是亡津液了。表现出这么样的,你象咽干口燥啊,无论是疮家啊汗家啊亡血家啊,都不可发汗。对于这个,我们的脑子里得有,要不然就出大毛病了。这个都是他这个书怎么讲的,咱们怎么回头来谈的。
那么我们还要研究一些,研究什么呢?他说的六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仲景这个书啊(讲的)就是辨证施治了,他是拿一个伤寒作个例子,而来写辨证施治的方法方式的。那
么我们研究古人书啊,我认为(得)注重这么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这个方法方式,中医通过实践来的,大家没有谁反对,因为咱们这个中医发展太早啊,那个时候没有一种基础理论给我们,象西医有那些基础科学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演绎出来的一种医疗制度。中医不是的,那阵儿没有(这些),科学还没发展到这个地步。只是从经验,要不咱们怎么辨脉辨证呢,怎么不辨病啊?没法辨病啊。限于那个时候(的科学水平)啊,没有显微镜,也没有x光,什么也看不着,肉眼看不着的东西太多了,没法辨病,而且这个局部病变更看不着,那除非拉(la2声)开看,所以就是势必促使(中医)辨脉辨证。那么他通过实践呢,得出一些结论,你象我们讲这些都是得出的结论啊,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太阳病,你遇到这个,当太阳病看没有错的,这是通过结论,通过临床作的一个总结,这是客观存在的,什么时候也是这样,古时候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现在太阳病也不例外,也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在以后也不会变,它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里的自然规律。古人通过实践,(把)这种规律掌握了。可是他对这个规律怎么样来认识是存在问题的,那时候限于科学水平吗,他没法说肝有病,这是真正是肝炎呐,什么病菌造成的,什么病毒造成的,他不会的,他说不出来这东西。那么他也要说,你可知道,咱们说这个六经啊,他搁上这个经络的名称就是这个道理。你象咱们说这个中风伤寒,在古人只要认为这个,人伤于寒则为热病啊,那个伤寒,古人也是这么看的,错误,这是个错误啊,所以现在咱们不能这样说了。那么西医说是这个伤寒杆菌啊,人家能给你找出实际的东西看,你不信还行吗。所以咱们说那个冬伤于寒,这个就成问题的。那么我们这个六经也是的。所以认识这个问题啊,古人的认识有些是我们应该废弃的,应该扬弃的。现在咱们还都是古人怎么说,怎么来的。这个是有问题的,这个也不是一时能改变的,不过我们根据他这个书,你看太阳病明明是表阳证,那么表阳证,表证,阳证,同时他也分析寒热虚实,这里头八纲具备啊。表、里,他也常提啊,表里阴阳寒热虚实都有了吗。
可见仲景的书就是八纲辨证,那么怎么搞出个六经来呢?所以今天在这,我们略略把
这个问题谈谈。不过这个东西太多,我今天简单地说一说。那么开始得对八纲有一个认识,大家都说八纲,可是这个八纲并不那么简单,怎么一方面结合临床,一方面结合这个书,我们略略谈一谈。所说这个八纲啊,本来它是九个,你看他这个书也是,表、里、半表半里,所以他搁个三阴三阳篇吗,三阳三阴篇。他这个阳性病啊,表、里、半表半里都有,阴性病呢也都有。就我们方才讲的太阳病,它在表,表证有两种,一个阴一个阳。发热恶寒者,它是阳,无热恶寒者就是阴,这个书说得也很清楚。那么可见它就是一个八纲,所以我们现在先要把这个八纲说清楚,那么它实质呢,表、里,应该有个半表半里,这个古人说表里啊,就把这个半表半里概括进去了,就是指其两端,那个当间啊自然就在内了。
那么什么叫做表呢?这个表它是人体一个部位,就是体表这个表,就是人这个躯壳,就是由皮肤、肌肉、筋骨组成的躯壳,这是在人体上是最在外了,体表的表。那么病邪反映到这个部位,就叫做表证,所以身体疼痛这是表证。你象我们方才说的这个风湿病,都是这个身体疼啊,所以它也属表,它脉也浮。
那么这个里呢?它就指的胃肠这个消化道,它是在人身上极里之里了,你看上至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出去,这个就叫做里。这个里,我们把它纵剖开,那是最里头了。所以古人说这个里啊,全是,书上也是阳明篇,太阳篇也提过,“胃不和”,胃就是胃里面不和,胃中不和啊。就这个就是里。如果这个病邪反映到胃肠里面的这种证侯,那就叫做里证。
这个半表半里呢?它就是表之内,里之外,那么现在就是说胸腹腔间了,这么一大块地方。那么这个空间呢,里头可是有很多脏腑啊。你象咱们一切的脏器吧,除了脑子,都在这个胸腹腔间。所以病邪反映到这个部位就叫半表半里。比方说,胸胁苦满啊,尤其咱们讲这个柴胡证,那胸胁苦满就是在腹腔间他觉得,胸胁这个地方发满,发胀满。所以它叫做半表半里。
那么这个表、里、半表半里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疾病反映的病位,病的位置。这个位置,不像西医说的那个病的位置,那个说你病变在哪个位置,中医他讲证,咱们讲的这个证侯,这个证侯反映的病位,这个不是疾病所在的病位。中医也叫表证也叫病在表,这是一种术语吧。但是他说这个邪在表,并不是那个病在表得的,所以这个外科,咱们研究外科就知道了,这个疮生在外边,它也发生里证,它大便干燥啊,也要用泻药,里证,其实病是在外边。那么我们说这个病位就是,病在里,它也有表证。所以从这个疾病的反映上来看的。那么这个病位啊,它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疾病万变,它反映到人体上,不出这三个病位,不在表,就在里,或者半表半里。有的时候表里并病,既有表又有里,合病也是的,同时发作两个、三个,但是不出这个范围,不出这个表、里、半表半里这三个范围,要出范围中医没门了,它不出这个范围。这也是古人经久地临床作的结论,这也很不容易。
另外呢,咱们说他这个三阳篇、三阴篇,把这个阴阳也得把它搞清楚。这个阴阳啊,是就病的病情上说的,也就是病之性,阴就是阴性,阳就是阳性。什么叫阴性?病发作起来,这在人的机能上的一种反应。这个人体机能啊,它是要起改变的,代谢机能首先要改变的,这是西医也这么看的。这个改变呢,它只有两个途径,不是太过了,就是不及了,就这么两种。在临床上也是的,咱们脉也是的,它不是快了,就是慢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你象前面我们说那个滑、涩呀,其实它就这样。你象我们量血压表也这样,有病人咱们给量血压,他的血压高了,你的血压低啊,血压不高不低,你血压这方面管保没病。那么快慢也是啊,现在这西医也瞧脉呀,瞧脉他看钟点,也就看快慢。所以这疾病一发生,影响机能改变,这种改变啊,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如果太过,你身上证侯反映都太过,不及呢?你身上的证侯反映也多不及。这太过是哪一方面呢?比如说亢奋,发烧,兴奋,这个病呢发扬,这一类的情形,古人叫阳性病。反过来呢,它现抑制的现象,冷啊,衰沉啊,脉也微呀也细呀,这一系列的都发现,这叫做阴性病。这阴阳就是这么两个,一个是发扬的,一个是抑制的,一个是亢奋的,一个是消沉的。所以少阴病一讲,脉微细,但欲寐,人就消沉,就困顿,而且脉也比较微细。那么太阳病就不是了。它就这么两种。所以这个
疾病万变啊,不外乎这么两大类,它不是阴,就是阳,不是亢进,就是不及,反正就这么两种。也不亢进也不不及,这就是常人,没病。这就病情上说就这么两大类。
那么另外它有寒热虚实,这个寒和热本来就属于阴阳啊,那么寒就寒性,热就热性。让中医说说这个热,不一定得是温度高啊,红头涨脸,你象这个口苦口干,这都是一种热象,脉数也是表示有热。这个热也是太过,也属于阳性。这个寒与它相反,寒就是寒性,这个人颜面苍白也是寒性。总而言之现这种寒性的就为寒,现热性的就为热。在阴阳里头提出这么两个(概念),因为这个在治疗上是很有关系的。这两个寒热虽然属于阴阳,但是它是具一个特性。咱们这个阴阳是极概括的,凡是太过的都属阳,凡是不及的都属阴。这个寒热呢?它是特性,局限于或寒或热这么两种。所以我们说,阴阳包括了寒热了,它是概括它,那个寒热概括不了阴阳,所以疾病啊,没有不阴不阳的,可有不寒不热的,我们在临床上也是,这个人没有寒热吗,你还说他有什么寒热,但是阴阳能分。
这个虚实也是的,这个虚,古人说的是人的精气虚,就是人虚。实呢就是,古人说病气实,就是邪实。你象我们讲的太阳病,无汗、脉浮紧、身疼痛,它这个在表证上说是实证,一点汗也不出。你看这个中风证呢,它就是虚证,它是自汗出,脉也弱了。它这个实证,咱们讲有那么一段啊,说太阳病,十余日,表证还不解,吃了麻黄汤之后发烦目瞑,继之鼻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他说阳气重,重就是老不出汗,他外边这个体液充实太甚了,就是实,就是表实,什么实呢?病实,指着病说的。人虚,虚劳那个虚,那是人的体力支持不了,也就是这个病还没去呢,人就支持不了的那个样子,就叫做虚。人体力能支持,但这个病气相当实。你象这个阳明病,胃家实,大便不通,人说胡话,谵语,这是里实证。这个虚实也属于阴阳啊,总而言之虚还是不及,实还是太过,也属于阴阳,它也是个特性,专就虚实这么一种阴阳来说,分的虚实。这个虚实共寒热都附属在阴阳里头,可是寒热虚实这两类东西要是错综互见呐,那么这个虚实常常的,我写那么一篇东西呀,我说寒热有常,虚实无常,那什么意思呢?寒热有常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是寒就属阴,是热就属阳,它永远不变。这个虚实无常什么意思?唉,它与寒热交叉互见的时候,它就是随着寒热为阴为阳,它自己呀就反其阴阳了。这个呢我们说几个例子就有了,比如说吧,从这个阳性病,热,实,又热又实,这是阳性证。可是热与虚在一起,虚本来是属阴呐,与热在一起,咱们说虚热证是阳证了。这个虚随着这个热走了,所以虚实它无常,这个虚与热同时并见了,这个虚就变成,本来它是属阴呐,它就为阳了,虚热证是阳性证。因为这个寒当然是阴证,寒证,再虚,虚寒,这当然是阴证。这个实,与热,我们方才说了,当然是个阳证。这个实与寒呢,这个实就变成阴证了,寒实证,咱们头前讲的寒实结胸啊,那个用不得一点凉药,那个也得用差不多的温下法,咱们这个太阳篇也有寒实结胸。所以这个,虚实这两个东西,咱们说虚证属阴,实证应该属阳,但是实证与寒结合到一起,它反为一种阴证,这个虚与热结合到一起而反为阳证,所以它是不常的。那么这样子在阴阳里头啊,有这么两个大类型,阴阳两类,所以六经啊,它只是有阳实证,有阳实热证,也有一个阳虚热证,也有光阳证,也不寒不热不虚不实的阳证,它五种。所以这个阴证里头呢,有阴寒证,有阴虚证,有阴虚寒证,有阴寒实证,也有不寒不虚,就是一般的阴证。所以都有五个。所以我们辨了阴阳了,还要细辨底下这套东西,辨这个寒热虚实。那么这六个呀,阴阳寒热虚实,我们统言之就是有阴阳,寒热虚实就统为阴阳。那么这六个都是病情,可是这个疾病的反映,它这个病情必须反映到病位上啊,它得有着落呀,你看这个人是寒是热,哪一块寒哪一块热呀?它必须反映到病位上,反映到表,说表热,反映到里,说里热,反映到半表半里,半表半里热了,所以这病情啊必须反映到病位上。那么这个病位,你象我们人,每个人都有表,都有里,都有半表半里。你说这是表证吗,它没有病情反映,没有证的反映,哪有啊,所以这个病位也必然得有病情反应,它才有反映,那么这就出来这个六经了,没有病位也(就)没有病情,没有病情也(就)没有病位,所以我们见到一个证,它同时就有两种,既有病位,也有病情。咱们讲这个八纲是抽象地讲的,那个病没有单独那么有的,你象咱们讲这个六经就是,它都得有个病位,同时有阴阳两类的病情,因为这个寒热虚实统说在这个阴阳里头了,所以表有阴阳,里有阴阳,半表半里也有阴阳。那么表、里、半表半里,就这么三个病位吗,这个病就有阴阳
两大类吗,那么3×2不等于6吗,就是6个类型。这6个类型啊,就是天然它就存在的,它是最基本的类型了,所以咱们这个六经啊,我们根据这么个分析啊,就是表、里、半表半里各有阴阳两种病型,这个它是始终存在的,那么我们说的六经啊就是这个东西。可是古人呢,或者那个时候这么说觉得浅,必须找出个理由来,所以他说一个经络受邪,咱们这个书啊有这个口气呀,太阳病就是太阳经发病。这个是大有问题的,这个咱们也不必驳斥他,和大家好好研究研究啊,这个一研究就知道,这个经,这个经络,古人说它,大血管就是经,小血管就是络。那么这个经络发病,是不是这个?有可能,这个值得研究。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至于六经这个证侯的发现,不外乎八纲这么个问题,就是病位上反映病情,就是病、症之形成,它必须有病位,同时有病情。这个病情概括言之阴阳两类,这个病位呢固定在表、里、半表半里,这个与人身体有关系。我们人身呢,认为这个疾病万变,在中医上这个八纲概括一切,这个六经也是的,一切疾病不出这个范围,所以咱们辨证啊,才能什么病都能辨的,要假设出这个范围啊,那么这个书咱们学它也是没用了,它不出这个范围。它为什么不出这个范围?它与人的结构是相通的,疾病尽管发病的原因不一样,病的种类不一样,发病的形式也不一样,但是它有一个共同的反应,一般的反应。这一般的反应怎么来的?就是咱们讲的所病邪说了,这个柴胡剂说的,正邪纷争啊,这是中医学一个很好的认识啊,在内经上这个也常提。这个人体啊不甘于疾病来向自己发展,它要对付疾病的。它要对付疾病,这种斗争的形式它就反映出来了,我们讲的太阳病我给分析了,这个太阳病你根据证侯一分析就知道了,脉浮、头项强痛而怕冷。这个脉为什么浮啊?这是一个常识了,现在说,就是血管充血,这个感冒大家都得过,一得这血管就崩起来了,是不是就充血了。怎么叫充血啊?就是血管也扩张了,那里头充分液体太多,所以头项强痛。为什么单头项强痛啊?他脚丫子怎么不强痛啊?它就是上半身特别充血,这个你看看生理学就知道了,所以要出汗以前啊,它先血管扩张,然后那里头的体液啊大量地输送到外头来,然后就出汗,它把这热也放出去了,那么我们这个太阳病啊,就是这个充血达到一个相当程度,不但充血,同时里头也携带有热,那么这个热呀,比平时特别高了,在体表(温度)骤然间提高,与外边这个温度差距加大,那么感觉外边就冷,刺激身
上这个恶风恶寒呐由之而起。那么头项这个地方不但充血得厉害,而且有压迫性的疼痛,所以强痛啊。那么这个情形正是要出汗而不得出汗这么一种反应,为什么要出汗啊?就是要体表排出汗,解除疾病。所以中医这个认识很好,全是正邪纷争。那么在人体有了疾病呢,要是最好的法子从汗腺排除。这个从作战上讲是外围作战啊,影响不到里头。但是病沉重了,由体表解不了了,咱们讲这个少阳病就是,它要退却了,就是另找防线了,所以这个血弱气尽腠理开啊,咱们讲这个柴胡剂很好,邪气因入,这个邪气呀不在体表斗争了,它往里头来了。可是呢,二道防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了,结于胁下,正邪纷争,结于胁下,在半表半里这个部位,这个胁下这个部位在胸腹腔间最重要了,在这块斗,所以往来寒热,咱们那段讲的很好,在内经上也是的。表证就是邪正交争于体表,内经说的很好,邪正交争于骨肉,那么得到汗出,那就是正胜邪却了。我们这个太阳病呢,就在这么一个阶段上,想要汗出,达不到汗出,表解不了。所以古人通过实践,在这个太阳病啊以发汗为原则,正是恰好适应这个病理机制,所以它叫做原因疗法吗。那么这个是我个人的看法啊,这是根据这个八纲的分析的六经,这是自然而然地形成这么六个基本类型。我们要这么去看呢,那么张仲景这个书啊就是八纲辨证,这个太阳病,这是古人的看法,古人说太阳经受病。所以张仲景这个书啊,据这个皇甫谧,晋人,作这个《甲乙经》说的,他说论广汤液为数十卷,他这个书是有蓝本了,不是他自己创作的,创作不了这么……。在他以前呐有本《汤液经》,在《汉书》上也的确有,他们有说伊尹作的了,当然那是无稽之谈了,中医这个不是一个人作成的,它是一个从临床实践中逐渐搞出来的,当然有个很长的时间了,不过在《汤液经》那个时候,它这个概要都具备了,你象这个六经名病啊,具我的想法在这个《汤液经》上,那么张仲景呢在作这个书的时候,他是根据《汤液经》。皇甫谧这个人啊,他不只是对医学有修养,他是个历史学家,所以张仲景跟同郡的张伯祖学医,那都是皇甫谧说的。皇甫谧这个人可有考据,所以咱们这个书上这个序言啊要不得的,他那个新本就没有了,这个序言是假的,你们很容易就看到了,皇甫谧是晋人,跟那个王叔和差不多,这个书是王叔和撰述的,假设有这个序言,这个序言明说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这套东西,皇甫谧不会不尊重本人的序,说他是
从这个《汤液经》上来的,他说他这个论广汤液为数十卷,可见这个皇甫谧那个时候没有这个序,这个序可能是南北朝那个时候搞的。现在的这个书就没本序了,我的旧本都有,所以这个序言啊对我们影响最大,历代注家呀都根据这个《素问》,就把这个书整个的,说张仲景这个书啊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认为这个是毫无关系。他这个六经与这个,你们回头看看内经这个六经,它就不一样,它说是太阳、阳明、少阳都在表,可发汗,它在三四天入了脏腑,它说那是阴病,那可以下。那与这个书哪对呀,尤其这个,它也不是先太阳,后阳明,再少阳,然后那个说得很妙了,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厥阴之后又返回来太阳,谁见到这个病了?这不成了一个怪病吗,没有。所以那个六经它讲递传,仲景的这个一开始讲表里相传,这是决不一样的。
今天咱们这个就略略谈到这啊,就我方才说这个八纲、六经关系呀,我这么今天讲,你们听得乱七八糟的,我写那么个东西,(你们)参考着看一看。这也通过这个书,那么我怎么导得那个呢,就是根据这个书,这个书我认为就是八纲辨证,三阳三阴篇就是阴阳两大类,同时在太阳病里头他尽讲表,外不解了,表不解了,这都是他说的,根据这个书。那么少阳病,阳明病都讲的里,那么后来三阴病也是的,阴阳两类他同时讲表、里、半表半里。那么他这个六经不就是阴阳之中有表、里,有半表半里,就这么个东西。就根据他这个书,同时也讲寒热虚实,八纲具备。那么这六个类型呢,他古人辨证为什么不先辨表、半里,那个没法辨,它必须得成型,有表有里才能够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呢。假设说没有这个病位,你只是讲阳,哪有那么个病啊。所以它必须有病型,有病位。既有病型病位就这六个,最基本了。那么从这,他是再细辨。所以他这个书啊据我的观察,他是先有的这六个基本类型,这个类型也来自于八纲,就是八纲,在这个类型上是表里阴阳都具备了,他再辨寒热虚实,这个书也确实是这样的,你们好好看看就知道了,再辨寒热虚实,最后辨到方证。所以我说仲景这个辨证的方法呀,就是辨六个类型,就是六经,再分析八纲,八纲呢就分析寒热虚实就够了,它这个表里阴阳都有了,然后再进一步辨方证,以至于治疗。他这个书,这个就是他这个书的一个体系,你这个掌握了,所以我们以后讲也好
讲,它就是这个东西。所以我那天写那个东西,就根据这个书,并没有什么。他这个书这么样子来说明啊,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这么说过,都是求深呐,这个求深我认为是返浅,你象这个经络也是的,这个东西找不出一个相当的证明,这个经络发病啊,反对这个事不是从我开始,这个徐灵胎就说过,所以仲景决不是,他这个书啊,不是循经发病,说太阳经发病了,阳明经发病了,决不是,可是他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咱们今天就讲到这啊。……和少阴病的不同,在里位上,也有二种病,一种阳明病,一种太阴病,阳明病是里阳证,太阴病是里阴证,就是病邪在里而反应阳性症状者,古人认为是由经络受病,实质不是那么回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