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芬兰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2024-01-26 来源:钮旅网
视野shiye芬兰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陈雨萌

自200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来,芬兰教育因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引发全球关注。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芬兰社会对教育公平的重视、对教育系统的信任,以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政策长远且有效的施行等(彭正梅等,2015)。芬兰基础教育让学生保持较轻的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提升,这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当前,芬兰正在推行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芬兰的此次教育改革提出了回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七大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国家核心课程设置,融入各学段和学科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规律设计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切实发展。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方式,是此次改革的另一个重点。除此之外,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的评估体系保障了芬兰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这些具体举措对于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芬兰核心素养的遴选与界定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了教育改革,主要是针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和全球化趋势,遴选和界定最为关键的素养、技能或能力,为培养未来所需的人才研制核心素养或21世纪技能/能力框架(邓莉、彭正梅,2019)。在芬兰,核心素养的英文是“TransversalCompetences”。芬兰的核心素养教育改革是为了使教育适应时代需求、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多年来,芬兰一直秉持依照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约每十年修订一次教育政策和国家核心课程的传统。2012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发展学校文化、学习环境、评26

价以及支持学生的幸福和学习为目的,修改了课程大纲,融入了核心素养。自2014年起,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陆续发布了多份国家核心课程文件,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等提供未来十年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方式,并要求各地区和学校在两年内参照国家核心课程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进行修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此次改革的核心文件《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2014介绍》了(基Finnish础教育National的意义和目Board标、of区Education,别于国家核心2014课)程的地方课程、学校的支持与组织、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评估等内容,多次强调了尊重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并详细罗列了1~9年级的学科目标、主要内容和具体课程。芬兰学生七大核心素养,也是出自这份文件。这七大核心素养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Thinkingandlearningtolearn)、文化素养与互动表达(Culturalcompetence,interactionandself-expression息通讯技术能)力、多(ICT元读写Competence能力(Multiliteracy)、照顾自)、己信与管理日常生活(Takingcareofoneselfandmanag原ingcompetencedailylife)续发展的未来and、职(Participating,entrepreneurship业能力与创业involvement)素养和参与(Workingand构建build可life持原ing府在a新sustainable的时代背景future下对)于。学校七大教育提出核心素养的是新芬要兰求政,是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学习、工作和参与公民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品质,分别有其对应的教学目标(FinnishNational(1)Board思考与学ofEducation,会学习,主2014要要):求学生培养观察、探究、评价、编辑、整理、展示以及分享信息和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各类信息、寻找创新性答案的勇气,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2)文化素养与互动表达,强调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身份,成长为能适应多种语言、文化及世界观的个体,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人权、学会沟通以及理解文化和传统的意义。(3)多元读写能力,要求教育提升学生对各类型文本的读写以及评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解世界和感知文化差异的能力。(4)信息通讯技术能力,在多元读写能力的基础之上,强调教育应提升学生对信息通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以及培养相关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5)照顾自己与管理日常生活,涉及健康、安全、人际关系、社会流动和交通等多方面内容,培养学生应对生活的能力,不仅学会自我保护、理财和消费,也理解相关方面对于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影响。(6)职业能力与创业素养,要求学生在对各职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兴趣,并为将来的发展做出选择和努力,具有独自或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的多项能力,如合作、沟通、灵活应变、应对消极情绪等。(7)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则要求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了解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社会社区现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学会表达观点、协商以及解决冲突。芬兰新课程着重强调每个学科都应促进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并提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必须开展一个以探究真实生活现象为核心的活动或项目,即跨学科学习。除此之外,芬兰新课程对课堂外的学习、学科课时的合理调整、家校合作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二、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核心素养

芬兰新课程强调每个学科都要促进相应的核心素养发展,不同年级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并且在不同年级和学科明确了具体的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学科课程设计以学生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内容和核心素养的整合,清晰详细的目标和内容设置明确展示了各学段各科目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不同侧重点,为教学提供了有效参考,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切实发展。芬兰基础教育的学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2数学年、体育以级、3~6及年艺术级和类7~9、德年育级类。课程母语贯和穿外整语个学基习础、教育,第二阶段增加了历史和社会研究,第三阶段视野shiye则加入了生物、化学、地理等更为细化的学科,以及健康教育和家庭经济等更为实用的科目。芬兰非常注重将相关价值观融入学科当中,在国家核心课程中,各学段各科目的教学目标都体现了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如地理学科,就被视为发展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的重要课程之一,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给学生提供有关地球的事实的学科,还应该帮助他们理解全球各地的日常生活和现象(Demirci,Aliect.,对2018芬)兰。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所有学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学目标中都涵盖了七大核心素养,但不同科目侧重培养的核心素养有所不同:在数学、母语等工具类科目中,多元读写和信息通讯技术素养占比较高;艺术体育类学科,则更侧重于文化素养与互动表达、职业能力与创业素养等方面;社会学科,如历史等科目,对各项素养要求均较高;自然科学学科,因其学科本质和专业性,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整体比例较低。总体来说,每一项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多学科参与和协调(周伟佳、王祖浩,2018)。比较七大核心素养在芬兰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分布则能看出,无论是在学习方式方面还是在内容主题方面,七大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都有各自的衔接性和递进性,体现了芬兰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充分考虑。以职业能力与创业素养为例,该素养的重要性在芬兰基础教育三个学段明显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体现了教育和未来职业的相关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而加强。该素养在1~2年级主要强调学生的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面对新情境的自信,同时对不同职业有所了解,学习情境主要在校内和家庭环境中。在3~6年级阶段,芬兰国家核心课程对该素养的要求上升到培养学生系统地并且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学生更有责任心和坚韧的性格,并且能够学会在合作中寻求共同目标和互惠性,掌握相应的协商技能,同时建议学校提供与工作经历相关的经验。到了第三阶段,该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所需的能力和知识有所提高,掌握一些重要的语言和互动技能,更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解不同商业和工业领域、参观企业和组织、体验不同工作或志愿活动的机会,并在可能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在国际环境下工作的机会。这一阶段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会计划工作、做出假设、尝试不同方法、提出结论、在情况变化时做出调27

视野shiye整、预估可能出现的难题、评估和掌控风险、面对失望和失败情绪等能力,了解自己的天赋、长处和兴趣并进一步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三、通过跨学科教学发展核心素养

如前文所述,每一项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因此,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在芬兰被视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方式。跨学科教学也是此次芬兰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跨学科教学,主要探究真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或问题,以开展活动的方式进行。这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将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进行实际应用。跨学科教学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兴趣,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运用。芬兰国家核心课程要求每一学年每个年级至少开展一个主题或项目活动,具体的组织形式由学校和教师自主决定。低年级的活动相对简单,如四年级的合作式学习项目可能是让学生参与当地的幼儿园、养老院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锻炼相关的能力。该项目包括:召集部分学生成为“导生”(Tutor-Students),优先学习相关电子设备的使用,随后指导其他学生和教师使用;学生向养老院老人展示自己制作的报告和视频,并进一步讨论和采访,采访以视频的形式记录,随后在学生同伴间进行分享。这一过程不仅为老人带来了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增进了代际的文化传递和理解(Kukkonen,Lavonen,2014规划并)。而高建造一个由年级的线跨学索科课程和谜题,组成的“则可能是逃学生生密自室己”以供他人解密。尽管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学到(学科)知识,但学生均表示自己学会了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或寻找创造性的替代方案,发展了互动表达、责任心、关注和应对不可预测的变化等多种能力(Lasse,Sirpa,Kari,2019)。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用以支持核心课程改革的“学习的未来2030晴雨表”(ThefutureofLearn原ing的教2030学大纲Barometer将在以)学科提为及基,础到和2030行动取年,向的基础项教育目和主题之间取得平衡。彼时,跨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比重将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当(邓莉、彭正梅,2018工作)负。担尽和管课程跨学评科价的等模多式方面对在课程教设师和学校置、教学提出手段了、挑战,但由于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应用的复杂性,跨28

学科教学仍是培养核心素养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除此之外,多学科项目和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且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帮助(Mats,Kirsti,Berit,2019)。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相一致

有研究认为,学校和课程的改革未能在课堂教学上达到预期的影响,往往是因为对改革的目标和活动的解读缺乏一致性。而课程改革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期方向的一致,综合的教与学手段,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的一致(Jenni,Kirsi,Janne,芬Tiina,兰的此2019次课程)。改革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有体现:改革后的国家核心课程为学校提供了一致且有效的预期方向,提出贯穿各个学段、年级乃至科目目标的七大核心素养,澄清了教师和学校的任务和使命,为具体的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础;着重提出了将跨学科教学作为综合的教与学的手段;除此之外,还设计了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的评价,这也是保障芬兰教育改革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以基于学科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渐渐退下绝对的主导地位,芬兰的教育教学评估重点也逐渐从标准化的学科知识转向能力与素养,支持过程性的、纵向的形成性评价。芬兰国家核心课程强调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切实地嵌入了国家核心课程体系,并作为课程目标以及评估的标准来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为核心素养很难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进行测试,因此,芬兰国家核心课程中并没有核心素养的国家层面的评价或者考试标准。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依靠学校或者教师,并且大部分评估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完成。芬兰的教育政策认为,评估的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和完善系统,引导并鼓励学生,并且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其中,鼓励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通过评估来营造以鼓励和支持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创造鼓励互动和参与的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进程。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及时且个性化的反馈,而学生则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借助工具和标准提升自己,并且学会提出和接受改进意见和建议(FinnishNational同时Agency,自我for评价也是Education,芬兰2014学)习。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等难以进行具联动教研O2O模式促“薄弱学科”发展的实施路径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严德良

两年前,笔者深入龙岩市几十所城乡中小学校调研发现: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学科普遍存在师资不足、课时不足、极少开展校本教研等问题,往往是学校的“薄弱学科”;县级教研部门对应学科也存在教研力量单薄、无专职教研员、极少组织区域教研活动等问题。师资队伍零散、教研指导力量不足致使学校“薄弱学科”校本教研难以开展,严重制约“薄弱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各学科的均衡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互联网+教研”为主题,选取了若干所学校开展实验研究,积极探索提升“薄弱学科”教研实效的方法。经过两年实践,我们初步探索出联动教研O2O(OnlineToOffline,即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该模式联动不体评估的模块十分重要。芬兰国家核心课程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提出,在进行评估时,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学习目的是什么、已经学过了什么以及如何安排之后的学习以提高自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跨学科教学往往会在课程设置中附上检测量表,帮助学生理解该项目重视的多个维度。同的教研主体和力量(包括市县教研部门的联动、教研部门与学校的联动、不同学校的联动、“薄弱学科”之间的联动、“薄弱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动等),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使不同层级的“分散教研”转向“协作教研”,使教研资源由零散走向聚合,壮大了“薄弱学科”的教研力量,提升了“薄弱学科”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促进了“薄弱学科”共同发展。现对该模式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做些介绍。一、跨越界限,凝聚教研力量

新课程倡导开展校本教研,但如果以单个学校开展,薄弱学校自身的教研能力有限;如果以单个学科组织开展,“薄弱学科”自身的教研资首先,核心素养应与政策和课标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发展成长规律和各科目的特色,切实地融入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要求中,指导教师教学和评估,这一点在我国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已经得到了落实。其次,需要明确通用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不同之处,不能仅仅沿用过去的学科教学,更应反省和避免填鸭式教学,要努力探索适合中国教育现状的通用素养教学方式和跨学科教学方式。再次,评价体系中需要体现对核心素养的要求。通用的核心素养不同于学科知识,难以用标准化的考试进行测量,需要结合形成性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量表、技术等方式开展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能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想要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是必经之路,必须花大力气去改变。五、思考

当前,中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芬兰的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举措对于我国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芬兰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厘清21世纪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是不够的,如何通过相关政策、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重点和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