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八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21-11-27 来源:钮旅网
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八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虫蚋(ruì) 曝晒(bào) 罅隙(xià) ...B.空壳(qiào) 开辟(pì) 喧嚣(xiāo) ...C.挖掘(jué) 鱼鳍(qí) 储藏(chǔ) ...D.车辙(zhé) 竭力(jié) 孵化(fú) ...2.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师生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根稻草丟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闸蟹上却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把“可以”前面的“不”删去)

C.《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部散文集。(把“的作者”删去)

D.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把“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调换位置)

4.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华为人的高收入津津乐道地谈论,却很少看得到他们承受的压力,有市场的压力,还有机器给的压力。(将“市场的压力”和“机器给的压力”对调)

B.在亲子共读的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不是经济条件差买不起书,也不是知道如何去选书。(在“知道”前面加上“不”)

C.家长不要强烈谴责话多的孩子,因为这很有可能抹杀孩子的“说话”天赋,说不定以后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记者、主播之类的。(在“说不定”后面加上“这样的孩子”)

D.KELT-9b是人类在宇宙中发现的迄今为止最为炽热的气体巨行星。(将“迄今为止”调至“人类”前面) 二、名句默写 6.诗句默写。

(1)《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2)《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颓唐() 踌躇() 蹒跚() 拭泪() ....举箸() 游逛() 交卸() 奔丧() ....晶yínɡ() 琐xiè() zhà()栏 狼jí() 四、诗歌鉴赏 8.秋夜山居 [唐] 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 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是“秋”。 2)最后一句中的“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______ (2)国人道之 道:______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止:______ (4)河曲智叟亡以应 应: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甲)文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请分析可能会出现的三方面的原因。 4)(甲)(乙)文分别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0.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

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

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 (2)劳其筋骨 (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4)非徒愈病(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一棵树 江 子

在浙江丽水一个叫路湾的村庄里,有一棵树,一棵大樟树。

1800多年前,这棵树怎么在这里扎下根来?爱刨根问底的人们,总爱问这样的问题。也许是一只鸟飞倦了,经过时让嘴里叼的一颗樟籽掉了下来。也许是一阵风,把本来在另一个地方另一棵樟树上的一粒樟籽吹到了这里。也许是顽劣的孩子,砍下了一根长着樟籽的树枝,要拖曳着搬回不远的家里,经过这里,一颗樟籽散落了下来,从此在这里安身立命。

那颗樟籽慢慢长出了嫩芽,它在清风中舒展开了叶子,在原生的植被深厚的绿色世界里,怀着生怕打搅了谁的羞怯与不安。这以后樟树慢慢长大了。在浙江丽水的丘陵地带,它只是一个新生的幼儿,一个稍有不慎就会消失的孱弱生命。一棵风一吹来就吓得紧紧搂住泥土的嫩苗。在它的周围,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灌木仆地,乔木升天。几百年过去了。它变得越来越结实,粗壮,有力。它在地下拼命地扩展着根系,贪婪地、执著地吮吸地底下哪怕最细小的水系。它在地上张开着枝叶,最大限度地吐纳着天上的云光。

身边的草木纷纷退场。它们或是被一阵狂风拔地而起,或者在一阵刀斧白光中落下树冠,或者是在一场大水中遭到席卷,或者被庞大的草食动物蚕食了身子。身边的风水也在时光中不断改弦易辙。高高的土丘成了平地,原本平整的稻田被改道的河流冲刷成了河床。原本荒凉的山坳种上了莲子,每至夏天莲花开放,宛如天上的灯盏……

那一棵樟树在历次的变迁中却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越发树大根深。它就像有着神秘使命的生灵,一直保持沉默的本性,在心里用年轮的方式记载着天地之间的信息。它的皮越来越厚了。它的躯干也越来越粗了。它的枝桠,已经像一把巨大的伞,护佑着一方水土,形成巨大的浓荫。许许多多的鸟,在它的枝头上结巢,每到黄昏,像私塾里的孩子诵经,唧唧喳喳吵个不停。

它已经很老了,老得空了心。它的躯干已经倾斜了,就像一个驼了背的老汉。它的躯体上有许多结疤,这使得它好像一个经受了无数风雨的老人。可是它自己修复了自己。从它身上长出的两根树枝倒挂在地上,并且长出了根——它几乎是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副拐杖,让自己有些驼背的庞大的身躯,不至于重心不稳。它几乎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一个关于自然的巨型建筑,一个丰饶的生命体系。

它出生于____多年前的魏晋,脉管里是否回荡着与魏晋一脉相承的萧散遗风?江南乱世频仍,它身体的年轮里,是否依然珍藏了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的影像?是否有过一首隐匿在无数选本里的唐诗,专为它而作,有一首宋词,灵感的产生,缘起于它?它的树叶间,是否回荡过江南戏文的吟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渐渐聚拢在这块擎起过枝繁叶茂的大樟树的土地上。他们狩猎,放牧,砍柴,

植稻,起屋造舍,生儿育女,繁衍成族。人们与这棵大樟树做了邻居。孩子们会经常爬到树上掏鸟蛋。老人们会在树下瞑目纳凉。大人们劳作累了,会把锄头支在树干,在树底下抽口烟。

在古代,生存是件艰难的事情。问命于大樟树自然成了村民的首选。人们相信,那些长了千八百年依然繁华的生灵,一定是成了精的,是能够与神灵相通的生命,或者就是化作了树的神灵本身。古老的大樟树渐渐成了方圆十里名声显赫的祖宗、法力无边的神灵。它以沉默的姿态介入这块地方的伦理结构和生存方式,成为这块土地上不可或缺的生命,人人崇拜的精神图腾。

2012年夏,因某种机缘,我有了拜见这棵名声显赫的老樟树的机会。我看到这棵硕大无朋的大樟树的枝桠上结满了红绸,红绸上写着祈福的词句,让我恍若见到挂满了勋章的老英雄,或者节日里被后裔们簇拥的盛装的老人。

树下有一块崭新的碑。碑石上刻着100多个人的姓名和从数百元到数十元不等的捐款数目。碑的标题是“路湾千年古樟救援”。人们为一棵依然苍劲茂盛的老树慷慨解囊,与其说是一场悲壮的对死亡的抵抗运动,我感觉更像是孝顺的儿孙们,捧着大小不等的贺礼从四面八方奔来,齐祝身板硬朗眉目慈祥的老父亲南山不老。

在老樟树几丈远的路旁,我看到镌刻在一块不锈钢上的布告。布告内容为当地政府关于加强河道管理的通告。通告指出不许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桥梁、码头,采砂,取土,淘金,爆破,钻探,挖筑鱼塘,等等。告全部采用标准的公文语言,我却视此为一首与生态有关的诗,有着对自然的小心吁请意味和低吟浅唱的腔调。整个通告没有一句涉及老樟树,但我觉得每一句都与老樟树因果互证。 (有删改)

1)文章围绕“一棵树”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2)结合文意,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3)文章后三段文字,写“我”拜见老樟树的所见所思,有什么作用?

4)这“一棵树”最终成为人们的精神图腾,有多种原因。我们从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选取两个角度加以探究。

5)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文中的“白杨树”,既是实写,也带有象征的意味。

12.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我的历史老师 武亦姝

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一段完好的视频。那是一场篮球比赛的过程,简单、随意。

视频里,午后倾泻的阳光,给整个画面染上金色。夕阳下的操场,简易的篮球架,两个身影不断地奔跑、跳跃……

画面定格。定格的这张笑脸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她身上似乎没有一个元素与“女性”这个词挂钩——除了脑袋上那条顽皮的马尾辫。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那天,她便颠覆了我对历史老师的传统印象。课堂上,一个奔放的声音说她像扎着马尾辫的男生,她一笑,似乎喜欢这样的赞扬。

与传统的讲台教学不同,她上课不喜欢站在讲台上,而是走下来拿着合上的课本,慢慢地讲。从北京猿人到探月工程,从战国纷争到苏联解体,一幕幕历史的大戏就这么上演在眼前了。这时候的她,不是一位老师,简直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周围随时凝聚着惊奇的目光。无论何时,她都不吝啬自己的笑容,这样的笑容配上精彩的见解,除了“女神”一词,我想不到更适合她的词。

有几次在食堂遇到她,竟得以闲聊般地问出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一起吃饭的同学会提出各种国内国

外、公元前公元后的问题以及想法,她细致地回答、补充,乃至扩展,总是令人瞠目结舌,然后在场的人便连连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让人十分敬佩的是,她对待历史的态度非常耿直。她会义正辞严地为受到不公评判的历史人物辩护,也会毫无保留地揭露被神化的那些人物。因此,她所勾勒出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总是丰满且真实的,随时就鲜活于眼前了。数次,她和我们在午休时间讨论历史,直到上课铃响。“喔,要上课了?”回头,触到她一双依然思考着的眼睛。这样的历史是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的。

在相处中,我常常为她对学生的认真与尊重而感动甚至惊讶。记得那次历史知识竞赛过后,获胜组的同学兴奋地向她索取棒棒糖作为奖励,她竟下意识地挠挠头:“明天带来好吗?”第二天,当这事都已被当作无足轻重的玩笑淡忘了的时候,她认真地数了数,将五颜六色的糖果交到我们手里:“应该没有数错吧?”她认真地说,“如果有同学没有拿到,记得让他来拿呀!”大考前,各科的资料和习题不断地砸下来。那段时间,每一次布置作业前,她总会问这些作业会不会给同学们带来太多压力——那关切的神情里,甚至带着些许紧张。作为学生的我,又怎能不被触动呢?

初二开学的时候,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她短发的样子——她曾说过,自己以前一直是短发。那个在我的潜意识里出现过的她的形象,终于真实地出现在我面前了。

突然觉得,“独特”这两个字不足以诠释她。她是一个多彩而神奇的人,并不仅仅只是一位多彩而神奇的老师。

1)文章开头写手机里的视频及其定格的画面有何作用?

2)阅读全文说说历史老师有哪些“独特”之处?概括一下历史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二天,当这事都已被当作无足轻重的玩笑淡忘了的时候,她认真地数了数,将五颜六色的糖果交到我...们手里。

4)你喜欢文中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七、语言表达

1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写作。

题目:藏在 里的爱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由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二、名句默写

6.(1)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字词书写

7.tuí chú pánshì zhù ɡuànɡ xièsānɡ 莹 屑 栅 藉 四、诗歌鉴赏

8.1)去雁

2)衔,字把空中的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五、文言文阅读

9.1) (1)从井里取水 (2)讲述 (3)阻止 (4)回答 2)(1)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①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②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闻。 4)【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乙】不要放大困难,要看到人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0.1). 起,被起用 使……劳累 通晓 只,仅仅

2).(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及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4).甲文观点:生于优息,死于安乐。乙文砚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六、现代文阅读

11.1)①对樟树来历的种种猜想;②樟树的成长过程与自我救赎;③人对樟树的依傍、敬畏及救援。 2)①一连串四个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运用排比手法,加强语势,强化情感。运用拟人,形象生动。②写出了老樟树历经风雨,依旧枝繁叶茂的特点,凸显老樟树历史经历者、见证者的身份,増加了历史、文化厚重感。

3)①使前文对“一棵树”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②突出人对树的关注及树给人的启示。③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示例:①一个不知来源的种子长成了令人瞩目敬畏的大树,启示我们:一个再卑微的生命也可以成就一番伟业。②一棵树成长需遭遇狂风、洪水、刀斧等自然环境的万般折磨,启示我们:成长的过程需经历磨难。③樟树沉默坚定,扎根大地,生命才能焕发异彩,启示我们:脚踏实地,不浮不骄,人生才能有所成就。④樟树护佑水土,提供遮蔽,民众救助,政府关注,启示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依,才能永久共生共存。 5)A

12.1) 突出历史老师的粗犷与男性化的外貌特点,与自己心目中历史老师的印象截然不同;欲扬先抑,为下文写历史老师的细腻和知识渊博作铺垫。

2) (1)独特之处:①不再是传统的讲台教学;②与学生闲聊中仍能解决学生不懂的历史问题;③尊重学生。(2)历史老师是一个外表阳光、内涵丰富、知识渊博、上课生动不呆板、课下与学生相处融洽、

尊重学生的好老师。

3) “认真地”表现了历史老师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让学生因自己的马虎而失望,突出了历史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4) 示例:喜欢,因为她知识渊博、上课生动、课下不拘小节、尊重学生,是好老师的典范。(言之有理即可) 七、语言表达

13. 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落差大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八、作文

14.范文: 藏在车厢里的爱

车厢里的爱,犹如一片片纯洁的白云,让人的心灵纯洁无暇。在茫茫的人海中,只有那位姐姐愿献出自己的爱。 ——题记

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意义非凡,还弥留着优美的身姿,大大的蝴蝶结。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像参加马拉松似的跑向车站,想赶紧坐上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我等了快30分钟,车终于来了,我满头大汗,心里仿佛有一股火想喷出来。我本以为车上有位置,可惜,没有座位。我站了几站后,发现了一位孕妇阿姨上了车,我总以为会有好心人让座,可结果却出乎意料。竟然没有一个人让座,都装作看不见,低着头,像犯了什么罪似的。那位阿姨站着,她的眼睛向后看,不知道想干什么,脚踢动着。我一看,原来是鞋带开了。但阿姨的肚子太大了,很难蹲下。我的心纠结着,我到底系还是不系。这时,一位姐姐蹲下了她瘦小的身体,她一点点的为阿姨系鞋带,但因为车的摇晃,那位姐姐系了好几次才系上。我看到了,那一瞬间足以让我记忆终身,足以让我心灵震撼……姐姐为了阿姨,系上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那蝴蝶结,包含了姐姐的爱,姐姐无私的爱。姐姐系上后,旁边的一位叔叔也觉得自愧不如了,把位置让给了阿姨。

那位姐姐爱的举动,让我知道什么叫作助人为乐,“人”字是怎样书写的,那是用爱心写成的。 蓦然回首,那辆公交车依旧开着,车厢里的爱一直流动着,我也依然学习着。姐姐蹲下的姿态,一直在我心里蔓延着,以至于在日后的岁月里,爱心在我的行为中,传递出去。 藏在车厢里的爱,使我终身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