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2023-05-20 来源:钮旅网
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练习

1. 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由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6个要素组成。

2.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3. 信息一词的英文单词是Information 。

4.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

5. 信息加工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延迟,这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滞后性。 6.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能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_数据__。

7. 信息使用能力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信息敏感力、信息转化力和信息决策力。 8. 信息存储活动主要涉及信息存储的内容、存储方式、存储介质和保存时间4个问题

9.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0. 通常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MIS 。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13. 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_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4. 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对它的分析和研究可采用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解法。

15.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16.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现代化的管理。

17. 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8. 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19. 人们通常用SA表示结构化分析,而用SD表示结构化设计。 20. 人们经常用耦合 和内聚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

21. OOA、OOD、OOP分别指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22. 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等5个阶段。 23. 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是ERP 。 24. 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英文缩写是_ BPR _。

25.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其英文缩写是BSP 。

26.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工作流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项目的目的。 27. 分解和抽象 是结构化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两个基本手段。

1

信息管理系统

28. 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总体规划,下联接系统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9. 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理解和 表达。 30. 系统维护包括三个方面,即_硬件维护、数据维护、软件维护_。 31. 系统的存在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目标、_功能__和__结构__。

32. 系统设计位于系统开发的第三个阶段,上接 系统分析 阶段,下接 系统实施 阶段

33. 系统分解的三原则是可控制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接口标准化原则。 34. 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入、输出、处理、反馈和控制。 35. 通常将系统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即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36. 通常认为在系统设计中,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37. 模块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即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非法耦合。

38. 模块的内聚方式有六种,即巧合、逻辑、过程、通信、顺序和功能内聚。 39. 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事务分析和变换分析 。 40. 从逻辑上讲,C/S模式是指进程间的请求和“服务”上下级关系。 41. “没有不透风的墙”一般是指信息的扩散性属性。 42. MRP-II的中文名称是制造资源计划。

43. 为了避免片面性,系统评价通常由开发人员和_用户_共同进行。 44. 可行性研究也称_可行性分析_,包括_可能性_和_必要性_两个方面。

45. 可行性研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和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46. MIS开发的生命期模型通常被称作_瀑布_模型。 47. BSP方法工作流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项目的目的。 48. 基于Web Server的网络计算机模式通常也称作

49.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 结构化分析 方法的基本思想。 50. 原型化法一般可分为探索型、 实验型、演化型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练习

1.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 B )

A、战术级管理 B、战略级管理 C、控制层管理 D、作业层管理 9.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A、强 B、弱 C、独立 D、简单

2.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 A ) A、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B、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一般性决策 D、非结构化决策、过程性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3.系统的存在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 D )

A. 输入、反馈、处理 B. 时间、地点、事件 C. 计划、控制、执行 D. 目标、功能、结构

2

信息管理系统

4.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B ) A、 IM B、 IS C、 IN D、 FS 5.DSS是指:( C ) A、 专家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经理信息系统

6、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管理大约起源于20世纪( B)

A、 30年代 B、 60年代 C、 90年代初 D、 90年代末

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英文缩写分别是:( C )A、 OA、CIMS B、 OA、CMIS C、 CIMS、OA D、 CMIS、OA

8.MRP-II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

A、 企业资源计划 B、 办公自动化 C、 MPS

D、 物料需求计划

9.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A ) A、客户/服务器模式 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0.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 A、GIS B、EC C、AIS D、CAD

11.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

A、探索型、开发型、直接型 B、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C、灵活型、结构型、复杂型 D、目标型、实验型、探索型 12.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 A、 统分析报告 B、系统设计说明书 C、可行性报告 D、用户操作手册

3

信息管理系统

12.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 A ) 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B.进行网络设计和建设 C.进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设计 D.进行代码设计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 A ) A、总体规划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1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D )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15.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C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1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B、总体规划位于系统分析之后

C、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相对容易的阶段 D、总体规划阶段应当包含数据流程分析 17.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 C )

A、 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和终点 B、 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源和终点 C、 数据流、数据流名、加工、处理 D、 数据源、加工、文件、外部项 18.通常称数据流图为:(C ) A、CAM图 B、CASE图 C、DFD图 D、CAD图

19.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中包括( A)

A、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B、数据流、文件、文件条目

C、系统结构图、子系统分布图、模块图 D、数据流、数据条目、数据项 20.有时也将系统分析称作( D ) A、业务流程分析

4

信息管理系统

B、现行系统分析 C、可行性分析 D、逻辑设计

21.哪种耦合方式的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 B ) A、过程耦合 B、数据耦合 C、控制耦合 D、功能耦合 22.EDI是指:( A )

A、 电子数据交换 B、 电子商务 C、 电子数据接口 D、 经济数据分析

23.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或称B to C)是指( B ) A、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电子商务 B、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D、以上都不对

24.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 A )

A、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阶段 B、 机器语言、高级语言、人工智能语言等阶段 C、 Foxpro、C、C++ D、 DBase、Foxpro、VFP 25.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有( B )

A、 一般测试法、特别测试法 B、 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 C、 简单测试法、复杂测试法 D、 逻辑测试法、物理测试法

E、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__B___管理决策。

A、替代 B、辅助 C、决定 D、指导

F、 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_D__。

A、“DMS” B、“GIS” C、“ESS” D、“DSS” 3.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__A__。

A、首要任务 B、位于系统分析之后 C、相对容易的阶段 D、次要任务4.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_ D_。

A、系统说明书 B、评审报告 C、开发合同 D、可行性报告 5.反映数据流在系统中流动情况的图是_C__。

A、事务流图 B、业务流图 C、数据流图 D、信息流图 6.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_A__。 A、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B、汇编语言、机器语言、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高级语言、汇编语言;

5

信息管理系统

D、机器语言、汇编语言、VB语言; 7.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对象是__C___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8.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B_。

A、“DMIS” B、“GIS” C、“DSS” D、“ES”

8.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 D )

A.螺旋模型 B。喷泉模型 C.。混合模型 D。瀑布模型

9.信息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而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应是( B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调查报告 D。系统规划报告 10.系统设计说明书描述了新系统的( D )

A.数据模型 B。概念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三、判断题练习

1.当前推进国家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电子商务( T ) 2. 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 T ) 3. 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T ) 4. 人们评价模块质量的标准是“耦合小、内聚大”( T ) 5. 相对于内部信息源而言,外部信息源的开发利用较容易( F ) 6. 简单地说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 T ) 7. 通常情况下管理层次是由于管理者的能力太强造成的( F )

8. 通常信息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性越弱( F ) 9. 半结构化决策通常是针对确定型的管理问题( F ) 10. 信息的获得有赖于对信息源的开发利用( T ) 11.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 T )

12. 信息与数据的绝对是相对的,很难相互转化( F )

13. 信息的可压缩性是指信息经过浓缩、概括等处理后,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T) 14. 信息系统的网络形式有总线型、环型、条形( F ) 15. 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关系型( F ) 16. 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是一种组织机构设计( F ) 17. 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输入功能包括发放调查表( F )

18. 传递的环节越多,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传递速度会减慢(F) 19.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但计算机并不一定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

要条件( T )

20.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集成的信息系统( T ) 2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T )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T ) 23.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就是进行程序开发( F ) 24. 管理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系统维护( T )

25. 要构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至少要具备硬件、软件和管理人员( T) 26. 为中层管理者服务的系统通常称为执行控制子系统( F )

6

信息管理系统

27. 战略计划子系统中,外部数据所占的比例较大( T ) 28. 一个系统通常可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T ) 29. 一般认为BPR就是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取代人决策的过程( F ) 30.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模块间尽可能随意( F ) 31. 企业高层领导不一定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去( F ) 32. 进行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数据流分析( F ) 33. MIS的经济可分性通常很难用定量的方法准确度量( T ) 34. 初步调查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F )

35. 逻辑模型要解决系统“干什么”,同时也要解决系统“如何干”等问题( F ) 36. 数据流图的子图与父图的数据流必须平衡( T )

37. 总体结构设计需要从软硬件两方面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 T ) 38. 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模块( T ) 39. 系统的总体设计是一种比较具体的详细设计工作( F ) 40. 系统分析报告所确定的内容是系统实施的基础和依据( T )

41. 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再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 F )

42. 系统切换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安全的是直接切换( F ) 43. 系统维护通常包括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和数据维护等内容( T ) 44. 有进行了系统总体测试,才能着手模块测试( F )

45. 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是总体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T ) 46. 进行系统切换前需要对用户进行必须的培训( T ) 47. 进行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描述业务流程( F )

48. 结构化语言的基本逻辑结构包括判定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F ) 49. 结构图是结构化设计中描述系统结构的一个图像形式( F )

50.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概念结构、功能结构、星型结构( F ) 51. 巧合内聚是指模块内各成份之间的联系紧密( F ) 52. 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块( T ) 53. 输出设计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F ) 54. 电子商务最关键的问题是采用何种语言构建网站( F ) 55. 模块结构图是进行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工具( F ) 56. 为中层管理者服务的系统通常称为执行控制子系统。( F )

四、简答题练习

1.简述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请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等特有功能。具体是:(1)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2)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3)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

7

信息管理系统

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4)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以各种方法加以控制;(5)辅助决策功能。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3.请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

答案: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条,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的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4、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答案: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

5、信息具有哪些属性

答案:(1)普遍性。这是第一属性,只要有事物的运动,就存在着信息;(2)相对性。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3)转移性。信息可以脱离事物而相对独立存在,并可以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转移。(4)变换性。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5)有序性。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6)动态性。信息是有时效、有寿命的,它随着事物本身变化而变化;(7)可转化性。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

6.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答案:管理信息在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即信息来源的分散性;信息量大且多样性;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信息的发生、加工和使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性;信息的非消耗性。

7.请简要说明信息处理过程

答案: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上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几个阶段。(1)信息收集。其前提是明确信息收集的目的;确定信息收集的内容;规定信息收集的程度和精度;(2)信息传输。需要做到:建立大容量的信息通道;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3)信息加工。就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处理过程;(4)信息储存。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信息存储也属信息的积累,这在管理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5)信息维护。保持信息处于可用状态叫信息维护,要求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等;(6)信息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技术问题主要解决如何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

8

信息管理系统

价值转换是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效率、加强管理控制,寻找市场机会。

8.用图形的方式说明系统的抽象模型。

答案:图形(见书中43页图2-3,略)。如图所示,最简单的系统模型由输入、输出和处理三部分组成,处理是系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必备的元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描述。进一步稍微复杂点的系统是带有反馈过程的系统,反馈是系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一种方式。

9.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

答案: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10.简述系统分解的原则。

系统分解过程事实上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过程,每个人根据对系统理解的方式与角度不同,对子系统的划分将出现不同的结果,但通常的原则有三个:(1)可控制性原则;(2)功能聚合性原则;(3)接口标准化原则。

11.简要说明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典型的数据处理有哪些?

信息系统(IS)是通过输入数据、加工数据、输出信息的过程,实现其目标的系统,简单地讲,信息系统就是处理数据和信息的系统,它的特征主要有:(1)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都是数据和信息,有别于物质系统或能量系统;(2)它的存在不应是孤立盲目的,而是存在于某个更大的系统之中,并为之服务;(3)信息系统中数据和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

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有:检测、转换、更新、计算、分组、排序、查询、投影等等。

12.请简述系统开发方法的必要性,常用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从问题提出、开发班子组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到系统实现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人机系统,因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种硬、软件环境的支持,需要开发队伍中每个成员以及用户的通力合作。因此,为了取得开发的成功,必须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必须对开发过程作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法。常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型化方法。

13.简述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答案: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

9

信息管理系统

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3)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

(4)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15.简述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案: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16.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因此,系统开发过程是一个涉及到技术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相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特殊的困难,尤其在我国目前管理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这种困难就更加突出,主要有(1)部分用户对计算机不太熟悉;(2)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方式影响较大,管理人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3)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还不太容易直接用货币形式来反映,因而容易使用户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与产生不成比例;(4)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差,这使得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效果不太明显。

17.系统开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这些条件主要有:(1)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这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因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人员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全局性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必须在高层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下才能顺利解决;(2)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这些人员的配合并提供有关数据,在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他们是直接的操作者,系统运行效果好坏与他们的使用和配合直接相关;(3)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企业中没有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就无法建成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说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4)要有一定的投资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资金耗费较大的工程项目,计算机设备、软件、机房设备、相关人员的工资等都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和质量,甚至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额。

18.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及开发方式的分类。

答案:为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有效,在系统开发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2)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3)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4)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一般常用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四类: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购买商品化软件。

10

信息管理系统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

19.简述现行系统初步调查的主要目的。

答案:主要目的是(1)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加深对业务系统的理解;(2)分析现行系统的优缺点,从而逐渐理解新系统开发的目标;(3)对现行系统作出延用分析,判断有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20.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上的可行性,指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硬设备、软件、环境条件和技术力量等是否具备,即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是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和效益的投入——产生分析,来说明开发新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合算;(3)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研究开发新系统是否是必要的;(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主要指领导意见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资金保证,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

21.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答案: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22.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

答案: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23.简述系统设计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答案:(1)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保证实现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目标系统的简单性、可变性、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系统的运行资产和安全性,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施制定蓝图;(2)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3)系统设计的方法:主要还是自顶向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但是在局部环节上,或针对某些较小的系统,可采用原型方法、面向对象等方法。

24.简述系统设计的原则

11

信息管理系统

答案:系统设计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有(1)简单性:在达到预定目标、具备所需要的功能的前提下,系统应尽可能简单;(2)系统的可变性:指系统容易被修改和维护;(3)一致性和完整性:一致性有利于子系统之间、多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而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所以系统的功能应尽量完整;(4)可靠性: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的质量并得到用户的信任;(5)经济性:系统应该给用户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有时是间接的或不能定量计算的;(6)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包括处理能力、处理速度、响应时间等几个方面内容;(7)安全性:指系统的保密和防病毒等功能。

25.简述系统划分的原则

答案:主要有:即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参考书中165页的有关内容)

26.简述系统划分的方法。

答案:进行系统划分时一般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按职能划分;按逻辑功能划分;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按通信划分;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一般来说,按职能划分子系统,按逻辑划分模块的方式是比较合理和方便的。

27.简述模块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答案: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如何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

28.什么是“耦合小、内聚大”原则,请简要说明。

答案: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将系统分解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耦合和内聚这两个概念就是度量模块独立性、衡量模块划分质量的重要概念。

耦合表示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等方式。数据耦合是一种较好的耦合方式。

内聚是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联系程度的概念,有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等方式,其中巧合内聚的性能最好。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即满足“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

29.简述代码设计的原则

答案:(1)具备唯一确定性,每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2)标准化与通用性,凡国家或主管部门对某些信息分类和代码有统一的规定,如国标、部标等,则应采用标准形式,以求通用化;(3)可扩充且易修改,要考虑今后的发展,为增加新代码留有余地,防止类似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再次出现;(4)短小精悍,代码的长度会影响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处理速度以及输入时的出错概率,因此在保证可扩充且易修改的前提下,要尽量短小;(5)具有规律性,这样可便于编码和识别,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

12

信息管理系统

30.详细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包括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几个阶段和内容。

31.简述系统测试的策略,以及测试阶段的基本原则。

答案:测试的策略是:在一定的开发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下,通过进行有限步操作或执行测试用例,尽可能多发现一些错误。

测试的原则是:(1)测试用例应该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组成;(2)不仅要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进行测试,还应选用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输入数据;(3)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该做的工作,还应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不该做的事情;(4)应该长期保留所有的测试用例,直至该系统被废弃不用为止。

32.简述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答案: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33.试述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因此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2)分调。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令,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也称系统测试,它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34.什么是系统转换,请简述系统转换的方式,并画出系统转换方式的示意图。

答案:所谓系统转换就是在系统测试完成之后进行的,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行的过程。有三种转换方式,即(1)直接转换,指在原有系统停止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2)平行转换方式,指新系统与旧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代原旧系统;(3)分段转换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即分期分批逐步转换。如图(略,见书第210页图9-3)。

35.什么是系统维护,维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系统维护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系统中存在的错误以及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修改系统的过程。维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1)理解别人写的程序通常非常困难,而且困难程度随着软件配置成分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如果仅有程序代码而没有文档,则会出现严重的问题;(2)需要维护的软件往往没有合适的文档,或者文档资料显著不足;(3)当需求对软件进行维护时,不能指望由开发人员来仔细说明软件;(4)绝大多数软件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将来的修改。

13

信息管理系统

36.什么是可维护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案:可维护性是指: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系统的难易程度。主要评价指标有: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等等。

37.简述维护活动的内容和类型。

答案:维护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代码的维护、设备的维护;维护活动的类型有:(1)改正性维护。是指改正系统测试阶段没有发现的错误;(2)适应性维护。是指由于新的硬、软件环境,以及系统的外部环境等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而进行的维护;(3)完善性维护。是指由于业务处理方式和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提高,用户往往会提出增加新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的需求,为了完善而进行的维护;(4)安全性维护。是指为了进行防病毒、保密等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38.请画出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并说明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6分)

答案:

14

信息管理系统

五、应用题练习

(此部分意在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据流图的画法,但要达到此目的,同学们一定要在认真学习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实践环节的作业,单纯依靠几道练习题是无法做到真正掌握的程度的)

1.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简化的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该子系统共有三个加工,其数据处理过程是:(1)首先是“填制工资档案”:根据人事变动单、考勤表两个输入单据,经过处理输出形成工资卡片文件;(2)然后是“汇总工资”:从工资卡片输入数据,按部门汇总后形成工资汇总表文件,(3)最后“发放工资”加工单元从工资卡片文件打印出工资条。

人事变动单 填制工资档案 P1 工资条 考勤表 汇总工资 P2 发放工资 P3 F1:工资卡片文件 F2:工资汇总文件 2.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简化的库存管理 子系统的DFD图:(1)根据到货通知单,进行收料处理后形成收料单文件;(2)根据领料申请单,进行领料处理后形成领料单文件;(3)对收、发料情况进行统计,输入库存收支统计表;

到货通知单 收料 领料 领料申请单 P1 P2 F2:领料单文件 F1:收料单文件

库存收支统计表 统计

P3

15

信息管理系统

2.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1)首先,根据技术科的验收报告,建立设备台帐;(2)然后,根据技术科的设备检修记录,更新设备台帐;(3)最后,对设备台帐分类汇总,打印输出统计报告。

2. 已知某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管理者 凭证 凭证管理 P1 账簿 F3:日记账文件 会计员 原始单据 账务管理 P2 报表管理 P3 F1:凭证文件 F2:分类账文件 管理者 图1: 一级细化图

16

信息管理系统

汇总凭证 P1.2 会计员 原始单据 输入凭证 P1.1 F1:凭证文件 账务管理 打印凭证 P2 P1.3 图2: 二级细化图(凭证管理)

错误1:二级数据流图的输出流与一级不平衡; 错误2:“账务管理“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 改正后,如下图所示:

汇总凭证 P1.2 会计员 原始单据 输入凭证 P1.1 F1:凭证文件 管理者 凭证 打印凭证 P1.3 图2:二级细化图(凭证管理)

17

信息管理系统

2.已知某系统的二级数据流图是正确的(如图2所示),请指出某一级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存在的错误:

(1) 外部实体“李四”改为“张三” (2) 数据流“原始数据”改为“原始单据”

(3) 加工P1应该加入一条到外部实体“管理者”的数据流 (4) 加工P1到文件F1的数据流改为双箭头

18

信息管理系统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