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岁孩子的教育

2020-04-02 来源:钮旅网
3-6岁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与客观世界接触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生活知识。1、认识自己和别人,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自己的家庭及所在地区,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的关系。2、认识周围的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小学、工厂、商店、军营、邮局、本地名胜及它们与人的关系和具有的意义。3、认识劳动的主要内容,使用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以及劳动的价值和意义。4、知道国家的名称和首都,认识国旗、国徽,知道重大节日。5、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功能,了解必要的交通规则等。

(二)自然知识。1、认识天气和季节的变化,知道有晴天、阴天、雨天、刮风、下雪,知道春夏秋冬,知道一年四季与人的生活及生物生长的关系。2、认识常见的蔬菜瓜果、花草树木。3、认识常见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习性并进行初步分类。4、了解日常生活中浅显的科学常识。如水、冰、蒸汽的变化情况,物体的沉浮以及电、热、光、声和磁等物理现象。5、知道有关安全和卫生的一些常识。

(三)数的初步知识。包括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宽窄、厚薄、深浅、轻重等;认识几何形体;认识时间,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月有多少天,一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一个星期有几天等;学会看时钟、日历;认识空间,分清上下左右前后;认识100以内的数,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四)音乐和美术知识。教给孩子有关唱歌、跳舞、欣赏音乐的一点粗浅知识和技能;教给孩子有关绘画、泥工、纸工和欣赏美术作品的一些浅显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画画的知识。

(五)生活和活动的技能。教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包括穿脱衣服、鞋袜,盥洗、吃饭、入厕、睡眠,整理床铺、收拾房间和整理图书、玩具等。教给孩子正确地走、跳、跑、平衡、投掷、攀登和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

(六)语言技能。教孩子掌握口头语言,发音正确,学会说普通话;能讲出自己经历和想象的事物;能比较连贯地看图讲述或围绕一定题目谈话;会正确地回答别人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宝宝最吸引人的阶段是什么时候?”专家一定毫不犹豫地说:“四岁”。但是对一般的大人而言,这个年龄却是最令他们头痛了。与3岁或5岁的时候相比这下,四岁宝宝最不温顺;由于他们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

家中有四岁儿的父母,有时被宝宝烦得几乎手足无措,甚至泄气得不想理他们,想想自己做孕妇的辛苦,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时候他们才深深体会到宝宝育儿工作实在不简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亲也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才能自我成长。

四岁儿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此外,四岁儿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们在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对四岁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宝宝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四岁儿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如果谈到他们有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总之,四岁的宝宝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现在四岁儿身上,希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这些问题

这阶段的宝宝,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1、不要嫌烦

首先要父母接受宝宝这阶段的多话现象。

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宝宝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宝宝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宝宝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 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宝宝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宝宝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宝宝,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2、内外的差异

话再多的四岁宝宝,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了。尤其是面对陌生环境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宝宝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有时候家长购买钢琴给孩子练习,但盲目的要求孩子的成长是不行的,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3、不要在意宝宝的粗话

四岁宝宝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

当四岁儿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总之,宝宝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4、如何对待孩子的任性

4岁儿任性、爱撒娇、不听大人的劝告。对这样的孩子,在讲道理没用的情况下,一是可采取适当“惩罚”的方式,但我所说的惩罚决不是体罚,而是让孩子适当体会到任性所带来的不好的后果,比如在天冷时,孩子不听大人劝告,一定要穿得很单薄,这时,在注意不使他感冒着凉的情况下,让他穿得单薄一些,等他觉得很冷时,再给他穿上衣服,也许下次他就不会再一味坚持了。二是可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比如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坚决不能满足,即使孩子哭闹也置之不理,并且要坚持到底,这样几次过后,孩子就有可能改掉这种不好的行为。而有的家长心肠太软,

只要孩子一哭,就什么都满足他,这样实际上是在助长他的这种行为,对孩子有害无益。 5. 早教革命和立体早教到底有没有用? 四岁的宝宝已经到了早教的关键时期,父母是选择自己教育还是选择外面流行的早期教育,是一个大的问题,市面上早期加盟的公司和机构林林总总,到底哪家才有实效,是值得商榷的,早期教育的优质与否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早教到底好不好,希望大家还是要多考察,多听课才能决定。

4岁宝宝的典型特征是更加专注于游戏。比如: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更加强烈的方式来抱怨;有时他们会隐瞒事实的真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欺骗,是错误的行为。这个时期他们是要学会合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达到均衡,建议如下: ·给予宝儿充足的时间去结束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事情。

·对宝儿的哭闹置之不理。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关注,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冷静地对待他们的谎言和欺骗行为。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现象。

另外,从4岁起对宝儿可以适当严格一点,因为按照“发展规律”,他们在4岁以前还不了解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当然,面对孩子违规的行为,我们的反应要言行一致、平静迅速,尽量避免“空发号令”,光口头说要怎么怎么样,譬如,“不准那样!”或者“不要忘了,我说话算话的欧!”但从来都不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上。 老话说得好——言出必行。

卡乐咪来到中国,叫板儿童兴趣班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卡乐咪不是什么:

卡乐咪不是灌输知识的早教机构。更不是过早进行定向培养的兴趣班。 对幼儿过早进行定向培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它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一个过程,在知识增长、道德认识、情感培养、行为控制、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的。但近年来出现了令教育家十分担忧的倾向,许多父母经不住名目繁多的“早教机构”、“兴趣

班”的诱惑,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心理还无法接受的年龄时,灌输了一大堆孩子无法接受的知识,什么MAB,甚至EMAB,并用大人意识强加干涉,早期定向,设计各式各样的未来,而不考虑幼儿是否能承受。重智力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往往预速不达,尤其是在3~5岁的年龄段,是孩子发展社会感情的关键期。把孩子本来存在的创造潜力淹没了,有时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学龄前是幼儿全面奠基时期,我们不仅仅给予知识灌输,而且要让幼儿在身心愉悦中接受知识和道理。

行为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卡乐咪来自美国,一个关于“一起玩”Play.Together的文化品牌,以团队运动及合作游戏的方式,解决儿童性格发展和情商培养问题。为家庭和幼儿园、小学等机构提供专业的内容服务供应,安全的产品和器械。

如果你的孩子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和父母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缺乏礼仪;软弱和恐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或甚至于出现“儿童多动症:行为障碍:主观表现为多动,不停息地活动,到处奔跑,不愿静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休止地搜索;注意障碍:注意力很难集中,易于受外界干扰,注意力短暂,容易分心;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我克制力差;感知觉认识障碍:可出现视运动障碍,空间位置感觉障碍。临摹的图画,不是大小比例失调,就是位置安排不当。学习困难。孤僻、暴躁、自我为中心意识、逆反心理,语言障碍等。 我们认为是典型的性格缺失。

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的性格缺陷的类型和成因中指出:大致分成的两类: 强型儿童(他们反抗和克服所遇到的各种障碍)表现出来的缺陷和弱型儿童(他们屈服于不利条件)表现出来的缺陷。

强型儿童:任性、暴力倾向、暴怒、不服从和进攻性。不服从表现得十分明显,是一种所谓的破坏性本能。占有欲很强,它回导致自私和妒忌(后者并不是消极被动地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占取他人物品的努力中表现出来的);目的不稳定(年龄较小的儿童极为常见);注意力不能集中;双手动作难以协调,因此他们很容易掉落或打碎东西;心理混乱;爱幻想。这些儿童可能大声喊叫、尖叫;一般都爱喧闹。 弱型儿童天生消极,他们的缺陷也是消极的。懒惰和无聊,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希望别人能服侍他。他们总是希望别人使其快乐,但又很快厌倦。在他们看来一切都很可怕,因而他们依附成人。 弱型儿童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生理上有缺陷,这些生理缺陷其实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他们拒绝吃饭,明显地食欲不振,爱做恶梦、惧怕黑暗和睡卧不宁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母亲认为,她的孩子很乖,很听话,因为他没有做错事,她把他对她的依附看成是一种爱。她说,他非常爱她,没有她,他就无法上床睡觉。但是,她渐渐发现,他的动作和言语都很迟钝缓慢…… 对于如何纠正儿童的性格缺陷,并形成社会感情 心理学家给母亲们提出如下建议: 她们的孩子必须从事一种有趣的活动,一旦他们开始从事某种智慧活动时,就不该给予他们不必要的帮助,或者打搅他们。如果儿童在心理方面挨饥受饿,那么温柔、严厉、药物都无济于事。倘若一个人因为食物匮乏而挨饥受饿,我们并不会因此就称他是一个笨蛋,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一顿鞭子,更不会因此而求助于他的情感。他需要的是饭,别的都不管用。同样无论是严厉还是慈爱,都不能解决该问题。人是一种有智慧的动物,因而对心理粮食的需求几乎大于物质食物的需求。与动物不同,他必须建立自己的行为。如果让儿童沿着一条可以组织其行为和建设其心理生活的道路前进,那么一切都会阳光明媚。他的疾病将痊愈,用不着成人进行说教或树立榜样,无须恐吓或哄骗,它们并不是道德教育的问题,而是性格形成的问题……

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的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鹏宇老师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