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丰茂繁密,乱而有序--论王蒙『密体』山水画艺术

2021-03-24 来源:钮旅网
要 秀£1i 开充 口 摘要:元代是一个山水画名家辈出的时期,王蒙对“元画”时代风貌的形成、中国山水画的变革起到不可忽 丰茂繁密,乱而 论王蒙一密体 一略的作用。文章从王蒙创造出的牛毛、解索皴法和繁体密笔的绘画风格,从他以丰茂繁复、笔法苍秀、布局饱满发 以后的多元化绘画所做出的贡献,展现了作为元朝四大家之一的王蒙繁密多变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王蒙繁密笔墨山水画艺术特征 艳 挥主体意识的关学观念,从笔墨技法、构图章法、境界幽深等方面分析他绘画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明代 、王蒙“密体”山水画艺术文化 法变化多样,给人以自然生动、一气呵成之感,丝毫没有凝滞堵 背景 6前,中国画应该如何发展,如何继承 '-传统、改革创新以表达当代人的心性和思 想,是摆在当今水墨画家面前的实际问题。 由王蒙“密体”山水画入手,深入研究其笔墨 有 薹 喜蓑 序 芙季 鬻 其显现的审美意趣,希望从中获得创作启 术 示。 二、王蒙“密体”山水画的含义 “密体”与“疏体”对称,指用笔比较细 致、刻划周密,不以疏略为主的一种画法。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 笔迹周密也。”这段话指出顾恺之、陆探微表现对象的气韵是以 “笔迹周密”的“密体”方法。而王蒙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在 山水画风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以“繁”“密”为特点的山水风 格,王蒙的笔墨繁杂多变,皴点互用,焦墨支撑,枯润交错,浑厚 苍茫,在皴法上多用解索皴、牛毛皴、卷云皴等。在空间布局和 章法上,王蒙的作品画面布局繁茂、层次丰富,山势脉络复杂、结 构扭转多变,动势较强,以皴法、点法、布局法相结合来构成整体 “密”格交错的总体审美效果。这样繁线密点、乱而有序、重山复 岭、层次分明、严谨刻画趋向小写意,总是让人觉得有股强大的 张力。王蒙在用笔上注重干湿浓淡、轻重疾缓、大小错落,由此 形成了其苔点技法的典型特色,给人一种饱满又有生机的感觉。 三、王蒙“密体”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在王蒙的山水画中,山色苍茫、郁然深秀,表现了其所rN往 的理想生活。王蒙通过对理想隐居环境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离 世绝俗生活的向往。文章就王蒙所创的繁线密点、崇山峻岭,山 重水复、丰茂繁复和密中求疏、郁然深秀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1.繁线密点,苍郁茂密 王蒙最大的艺术绘画特点就是刻画较繁琐,布局较饱满,曲 径通幽,重峦叠嶂,并用细密反复的点、线表现其深厚华润的艺 术效果。繁线主要是指在笔法运用上较多变,以中锋下笔为主, 线条润而不肉。密点主要是指临习巨然的焦墨大点法,用散笔、 开花笔、渴笔打点,常和淡笔相结合。山石、树木有聚有散,以 浓、淡、干、湿、焦不同类型的点法错落打点。王蒙将“繁密”出众 的笔墨方法作为其造型变化的重要手段,使作品呈现出枯润华 秀的笔墨情趣。 2.山重水复,层次分明 王蒙笔墨繁复多变,焦墨提醒,枯中见润,浑厚苍茫,笔墨技 18 塞之嫌。他的作品,浑厚中凸显飘逸,沉稳中蕴含着动势,画面 整体上让人觉得贯通顺达、清新明快,布局繁密、结构复杂、重山 复水、山高林密。用墨则先淡后浓,层层点染,墨色的多次叠加 使得山石峰峦更显得厚实润泽。 3.密中求疏,虚实相生 “中国画之无画处谓白,其实这并不是无画,而是在视觉在 观察物体时大脑已经将虚实转化为了一种意境。”计白当黑,留 白处其实是实与实的物体连接处;虚,是有效的空间表达,即“无 虚则无实”。画面无虚无空白则不灵动、不透气,也就达不到“空 灵虚淡,静以观道”的审美效果。 四、王蒙“密体”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 繁复的空间分割、精到的笔墨技巧、繁密的意境创造成就了 王蒙的“密体”山水画。王蒙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笔墨的表面 形象,更在于气息、神韵、书意、笔墨的内涵。他的山水空间分割 和意境创造或简或繁,或满布或空灵,笔墨技巧丰富多样,为后 世画家所佩服。王蒙的绘画拓展了国画中的笔墨风格,丰富发 展了中国画艺术。可以说,王蒙在山水画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 地位。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王蒙制造了富和满的矛盾,但又成功 和巧妙地将其解决,从而使画面达到繁密空灵的境界。首先,他 创造出的牛毛、解索皴法和繁体密笔的绘画艺术,丰富了山水画 的表现形式,对明代以后的绘画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王蒙 在构图上经常采用变化复杂多样的饱满构图,往往集高远、深 远、平远之景于一体。最后,王蒙画面中的山峰有很明显的方向 感,山体扭转变化,这些山峰在整体的动势上往往能形成数条关 系复杂的脉络线。画者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而艺术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创新的,但创新并不意味着 冷落或抛弃传统,而是应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成章.元代大画家王蒙简论.岱宗学刊,2005(3).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范明华.《历代名画记》绘画美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编辑王树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