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裹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栖在信息交织如网的时代,面对每天如潮涌的语言,我们该相信谁呢?信他,抑或自己?
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有人说,应当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还有人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俯首是春,仰首是秋;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行走在岁月的流年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立一方碑基,在人生的行程中。相信自己,即使在风浪翻滚的怒涛中,我们仍然能把握自己生命的航船,准确驶向远方的港湾;相信自己,即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仍旧可以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话不正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人生风雨兼程,成功和失败同在,积极与消极共处。无论悲喜伤痛,都要坚守自己,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方能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地点击自己辉煌灿烂的明天之网页。
相信自己,并不意味着排斥别人;相反,相信自己,而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波兰不是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漆黑的海上,海轮不仅要遵循罗盘的指向,它还需要海上灯塔的导航。人生亦如此,没有谁可以一意孤行地走向成功的巅峰,他人的意见有时如登山的拐杖,支撑着你前进的脚步。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才有“诸侯皆朝于齐”的国势;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的设想,岂不是因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结果?
听取别人的意见,方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最后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宏伟事业。
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绝非相信一切人。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应当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生如秋风吹皱悠悠岁月,飘落几多惆怅,几多感叹。行走在星转斗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无相信一切人。相信自己,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逍遥任我行的法宝。
相信自己,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听取别人意见,坎坷人生道,多一份坦荡情怀。
相信自己,听取别人意见,方能在荣荣枯枯的岁月栈道上,一路奔放,一马平川。
【篇二】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
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结构清晰。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3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总—分—总\"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数字化生存\"、\"诗意地栖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篇三】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
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
——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走进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书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味,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字字千斤的价值。
同样张溥也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倒下,“七录宅”的光华熠熠生辉,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之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底。
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是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态度,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的新丽隽永的笔调以及美丽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小学的人来写,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我们
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味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了同一个道理,与品味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使自己灵魂思想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