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2022-11-13 来源:钮旅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面对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赶超世界强国,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有思想、自尊、自强、自信并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要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其思维的自主性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从众心理,他们总是趋向使自己与大多数同学的思路和想法一致,习惯以教师的讲解和课本为依据。没有自己思维的自主性,甚至在完全没有明白知识的情况下,选择随声附和。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从众心理,它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制约了独立思维的发展,必须及时地遏制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并积极质疑,敢于打破“权威”,是富于创造性的表现。创造力不是什么稀有的天赋,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而是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瞬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把学生从“人云亦云”的局面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在恰当的外部环境下,按照他自身的学识和见解去独立地解决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独立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在教师及家长的督促下勉为其难地拿起课本和作业。教师应在教学中打破“满堂灌”“齐回答”的模式,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

不同的侧面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如教《跳水》一文时,我提出问题:“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有各的意见,有的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有的说:“开玩笑不能过头。”有的说:“对特殊的事件要特殊对待。”有的则说:“遇事要冷静、果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虽然回答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每个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各人都有各人的理由。这样就会逐渐克服学生盲从的心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推理的严密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的思维流畅了,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迅速而全面地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建议。锻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提出异议,教师就说:“就你多事,坐下好好听吧!”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以后遇到问题恐怕再也不敢提出来了,影响到了孩子思维的求异性。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鼓励加对话是教师值得采取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常运用这样的办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异议,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益于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尊重和认可学生。满足其自我肯定的需求

学习过程中,认识和情感是同时发生、发展、相随相伴、贯穿始

终的。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面。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希望人们能尊重他们,认可他们。因此,教师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对学生的一些思维给予认可,不能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无误,不能要求学生只能答对不能答错。如在讲《曼谷的小象》一文时,我提出了个问题:“你喜欢课文中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小象和阿玲,因为小象聪明、伶俐、乖巧,阿玲勤奋、善良、美丽。可有一位同学却站起来,语气坚定地说:“我喜欢文中的司机。”我惊讶地问他原因是什么,学生有理有据地说:“司机是一个经验丰富、遇事沉着,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人。我佩服他。”学生说得好,有理有据,观点明确,叙述清楚。我适当地给予鼓励:“同学们都喜欢阿玲和小象,你却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司机的优点。这是难能可贵的。”学生听到肯定,心里十分高兴。这也为学生以后发言打消了顾虑。

四、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具有变通性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一般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如果课文结构鲜明,写法类似,我就以某一段为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悟”出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段落。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

习的主人,努力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