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年下半年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认定机考考试题

2021-03-27 来源:钮旅网
2016年下半年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认定机考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____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挫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____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____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____

A.合作学习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5、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6、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7、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8、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____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____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0、《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是____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12、一个教师与大约25个学生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为打破沉默,一学生羞怯举手发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安的寂静,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教师从没催促任何学生发言。这一情景发生在罗杰斯倡导的____的课堂中。

A.范例教学法 B.讨论法 C.非指导教学法 D.发现法 13、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____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4、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____

A.公益性 B.垄断性 C.独立性 D.非自愿性 15、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

A.教学活动 B.课外活动 C.共青团活动 D.劳动活动 16、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____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7、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

A.活动与交往 B.心理内部矛盾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 1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____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____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21、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____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22、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____个左右。 A.3 B.5 C.7 D.9 23、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____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24、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____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2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26、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____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27、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____

A.安全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28、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是在____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 29、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____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的特点。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____

A.遗传 B.社会生活条件 C.教育 D.社会活动

3、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____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4、教育是一种____

A.生物现象 B.心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岁~11、12岁 B.5、6岁~11、12岁 C.6、7岁~11、12岁 D.5、6岁~12、13岁

6、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动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属于____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享有进修提高的权利,同时这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这是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 D.国家最高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所规定的

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____

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 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____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10、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____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柆 1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为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____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练习法 1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____ A.麦克费尔 B.斯宾塞 C.洛克 D.威尔逊 1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____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16、下列关于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

A.华生 B.格塞尔 C.威尔逊 D.弗洛伊德 17、揭示____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价值 D.教育事实 18、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____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课堂灌输 D.活动体验 19、”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____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2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____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21、驾驶执照考试、体育达标测验都属于____

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2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____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3、遵循“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这一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为____

A.传递—接受式 B.引导—发现式 C.情境—陶冶式 D.自学—辅导式

24、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____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 2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____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6、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____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27、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____

A.安全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28、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是在____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 29、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____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