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作文辅导:大胆推测,揭示原因

2021-03-24 来源:钮旅网


高考作文辅导:大胆推测,揭示原因

王栋生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发展等级分\"的要求中,\"深刻透彻\"的内涵是:\"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③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要学会寻根溯源.如果构思时问上一句\"为什么答案会是丰富多彩的?\"不但有话可说,也有可能加深文章议论的深度。有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分析中展现自己独到的推理。比如我们完全可以作这样的假设:瓦特未必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传统的说法是:少年瓦特看到水壶盖被蒸汽掀动起来,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个材料曾广泛地被运用在文章中。按照习惯思维,这个材料一般被用作\"要注意身边的事物\"\"观察思考很重要\"\"要多动脑筋\"\"要抓住灵感\"的证明材料。我们质疑瓦特未必是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理由如下:

只要是带盖的水壶,在水沸腾的时候,壶盖一定会被蒸汽掀动。祖先发明有盖的烧水用具,至少已经有3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从文物中可以看到古代的各种水壶)。在3千年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个人看到水壶被蒸汽掀动起来的现象吗?一定有人看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在看到的人中,一些人想到了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其中一些人去作过这方面的尝试。在做过尝试的人群中,多数人失败了,但是有人曾获得过成功。在获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过他们的发明,但是没有人重视他们的发明。甚至史书不记载。为什么那么多先驱的发现没有被重视?为什么直到瓦特才会成为现实……最后我们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由于没有社会需求,科学发明没有动力,会受到限制。而英国的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需求使瓦特的发明成为现实。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都是生产力的需求的结果。所以瓦特未必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 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作一定的探究,多少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显示出\"研究能力\",在写作中将是很\"讨巧\"的。曾听南京大学张宏生教授说《水浒》,提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他认为那个座次的排列有问题,\"没遮拦\"穆弘并无什么不得了的本事,书中也没什么记载,却排在第二十四位;而为梁山立下不少大功,名气很大的\"鼓上蚤\"时迁竟被排在一百零八人中的倒数第二。这会是什么原因呢?得靠分析推测,有可能是作者原来为穆弘写下的故事后来删去了,而写时迁时即兴发挥,演绎出新的故事,更兼文笔精采,所以留下破绽。---我看《水浒》时也一直有类似的不解,但是正是因为没有想到去\"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以惑之不解。

适当地作一些类似的推理训练,对作文思维极有好处。在发展等级分评分标准中?quot;有创新\"一项具体要求有\"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指的就是这个。(作者系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语文组长)

《扬子晚报》 2001年3月13日

高考辅导:怎样写好材料话题式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些生动的作文题你一定还记得。突破传统命题模式,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有了很大改观,考生自己命题写作成了有趣的变化。近日,高考作文命题调研组部分专家就高考作文命题进入了\"材料话题式\"时代进行了研讨。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作文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近两年来的作文命题由以老师(出卷人)命题学生(应试者)来做变为老师定范围学生自己命题做

作文这一形式。高考作文命题组组长方洲说:\"近两年大量优秀高考作文的涌现说明高考作文命题是成功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成果,作为语文素质检验的作文历来是考试中的重头戏,但相当多的老师不知道应该怎样出题训练学生,而相当多的学生也对这种新的作文方式难以适应。\"他认为,高考作文训练最需要的是把学生从压题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体现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究竟什么是\"材料话题式\"作文,方洲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拿1999年以前的高考作文为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为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从前全国作文一个面孔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从前的高考作文题思路是老师定主题学生来写,而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将\"材料话题式\"进一步推进,材料贴近生活,话题丰富多彩\"。

专家认为,\"材料话题式\"命题作文开创了高考命题新时代。全国中语会读写训练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赵大鹏分析指出:\"话题作文的命题样式是高考作文命题创新的成果,近两年的作文更强调考生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题型丰富、涉及丰富、触发点多,使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北京市五中的一位老师说:\"这种题型让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学生大有文章可做,学生从这种题型中获得了更大的启示。\"

怎样写好\"材料话题式\"时代的作文?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副主任顾之川建议:\"应该把所谓的规矩文和放胆文结合起来。规矩文打基础,放胆文见才气。\"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概念作文\"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顾老师认为,\"新概念作文\"是体现才气的写作,\"但这不能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毕竟上大学读中文的是少数,所以在今天的作文训练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表达需求,也要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不回避焦点、热点问题,不管高考作文题目怎样变,应试的基础和技巧都要加强。\"为此,华语教学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本《2001高考作文大练兵》,集中北京八所重点中学以及高考状元对这一作文命题形式进行了针对性集训。(陈焱)

《北京青年报》 2001年3月05日

2001高考《考试说明》解说:语文

稳中求变 强调创新

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傅文昌老师分析了2001版高招《考试说明》后认为,今年高考语文在总体上延续高考改革重视能力的方向,试题类型和卷面结构均无大的变动。 他根据新版《考试说明》介绍了今年夏季高考语文的基本情况。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有两种形式,采用人工阅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常规卷\",采用机器阅卷的地区使用\"分卷\"。\"分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占60分;Ⅱ卷为其他类型的试题,占90分。

试卷满分150分,共有28道题。具体题型安排如下: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6题,18分;二、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4题,12分;三、文言文阅读,6题,18分;四、现代文阅读(1),4题,12分;五、现代文阅读(2),4题,18分;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3题,12分;七、写作,1题,60分。各类题型所占比例为单项选择题约40%,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共占60%左右。

高考语文主要测试5个方面的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评价。这5方面能力逐层递增,高考试卷对5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5个方面。

傅老师指出,今年高考语文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上与往年比有如下变化:

一、恢复考查普通话的字音。他指出,\"字音\"与\"拼音\"有所区别,考字音意味着给出汉字的拼音让考生辨别,而不是给汉字注音。增加拼音考查可能与我国第一部\"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有关。 二、暂不考查文言文阅读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傅文昌老师认为减少对句式和部分文言虚词的考查,可能会更注重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应用与翻译。

三、写作要求中增加\"感情真挚\"一项。过去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了一些仿作和套作,甚至违背情理的假、大、空文章,这项要求意在倡导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矫揉造作。另外,作文仍然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发展等级体现了高考作文允许学生创新,并且鼓励创新思维,这对于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总的来看,高考说明的细节变化并不影响考生的复习。傅文昌老师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期突击的效果不会太明显。但对于正在紧张复习应考的学生来说,处理好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指定练习和自选练习的关系还是有好处的。他认为综合性的练习不宜太多,要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单项练习,以弥补不足。同时,老师指定的练习要做,自己也还要有选择地做些练习。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另外,傅老师个人认为,考生没有必要以春季高考试题为模板,从经验来看,秋季高考试题与春季高考试题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张东操)

《中国青年报》 2001年3月09日

今年高考语文将有三大变动

恢复考查拼音 增加阅读想像力考查 作文重\"情真\"

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2000年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组主要负责人之一喻旭初老师昨天下午在南京市高三语文老师培训班上披露了一条重要信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将有所调整,其中有三大变动值得考生和老师关注。

喻老师发布这条信息的依据是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考试说明\"。据喻老师介绍,今年他在对\"考试说明\"研究后发现,与去年相比,语文科的知识点有增有减,但变化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文基础知识部分今年将恢复考查拼音;二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分析综合\"一项中增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要求;三是作文部分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感情真挚\"的要求。

喻老师告诉记者,增加拼音考查估计与我国第一部\"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有关;至于第二个变动,喻老师认为这可能预示着今年的高考语文题中会出现联系上下文推断字词或句子的含义这样的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感和阅读想像力。对第三个变动,喻老师指出,去年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了许多仿作和套作,估计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关注到这一点,会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增加些限制,比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创作,讲真人真事等。(袁建阳)

《扬子晚报》 2001年2月2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