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传声筒》 教学理论依据:
1.基于幼儿兴趣。游戏区域有一个玩具电话,孩子们很喜欢去打电话。但是渐渐他们发现,这个电话不能真的“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常常需要自己和同伴喊叫才能实现“通电话”。幼儿渴望有一个“能打电话”的电话机。看着他们守在玩具电话旁大声喊叫着“打电话”,教师感到幼儿对游戏再现真实生活的渴望,幼儿强烈的兴趣驱使着教师思考可以为幼儿做些什么。
2.基于发展目标。《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传声筒”既是一个课程学习的素材,也是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常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工具,帮助幼儿在直接体验中获得操作的满足感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3.基于领域目标。《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电话如何传声?都是神秘的未知,吸引着他们探奇。《好玩的传声筒》正是建立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之上,启发幼儿从尝试中发现PVC管是传播声音的助手这一有趣的特点,感知材料和声音传播的联系,达成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科学学习的领域目标。 4.基于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育依托真实的生活,依托可操作的材料,依托幼儿对生活的感受和运用。“好玩的传声筒”材料来源于幼儿日常常见的管子、布条,组成奇妙的组合,让幼儿运用这些简便材料倾听、发现、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具有真实有趣的意味,十分符合大班幼儿的理解特点和实践能力。 实施策略:
1.游戏式教学。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指南》指出:“应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师认为,游戏价值之所以独特、珍贵正是因为它忠实呈现了幼儿的兴趣指向、实际经验和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并使得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探索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受,增长有效经验,有助于幼儿长期的学习探索兴趣的保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学习能力。
活动以“打电话”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展开对声音传播的探索,从两个人运用PVC管通话,到多人通话的进阶游戏,幼儿的思维在发散、探究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
2. 同侪式学习。对幼儿来说,同侪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它突破了幼儿独自思考、探究的界限,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参考借鉴的可能,也使幼儿在同伴资源和意见面前做出必要的推理判断,坚定自己的想法,或是修改想法,每一次的借鉴、修改、坚持都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考验,幼儿的学习特征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此时,教师追求的并不是幼儿的某一正确结论,而是重视幼儿在探索中的积极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及人际互动等多元能力的突破发展。
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才能完成拼搭PVC管电话机的任务,进行通话。在合作中,同伴之间的行为表现、语言交流为幼儿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提供了抓手,幼儿在倾听、互助和互鉴中进行学习。 3.实践性体验。
幼儿需要借助直观的材料,在实际操作中增长经验、发展技能。《好玩的传声筒》需要幼儿自己拼搭PVC管电话机,操作性强,体验迅速,有助于幼儿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耐心,也需要合作、交流,方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喜悦和共享互动的快乐。 4.实用性拓展。
让幼儿体会游戏结果——电话机的实用性,以及PVC管材料的实用
性,能够鼓励幼儿专注于后续科学活动,以及其他各类活动,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专注度,鼓励幼儿大胆使用PVC管进行再加工、创造,学习连接管材,实现对材料的掌控、对结果的期待与满足,让幼儿看见自己的努力得到积极的汇报,使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得到保护,促进后续活动的深入。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用PVC管、布条等材料能连接成简易的“电话机”,尝试打电话游戏。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预设问题、开展探究、实验结果等方法,获得科学猜想并PVC管连接电话的有益经验。
3.情感目标:在探究连接PVC管打电话的过程中增进对声音传播的科学兴趣和持续动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会打电话,认识PVC管,会用PVC管玩链接、搭建的游戏。教师前期了解部分幼儿的经验:哪些物品会传播声音,如电视机,以此制作PPT。
2.物质:PVC管,玩具电话机。自编故事《森林医生》PPT和可传声物品的PPT。
3.环境:操作和游戏场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察思考。
1.小猴子生病了。
教师出示故事PPT1:小猴子生病了,妈妈给医院打电话。
师:小猴子妈妈是怎样请救护车把小猴子送进医院的?(幼:打电话,小猴子妈妈在家里说话,医生在医院那边听,小猴子妈妈的声音就被传过去了,医生就知道小猴子生病了,就派救护车来接小猴子了。) 2.班级里的电话机。
师:有了电话真方便,小猴子的病好了!电话机能传播我们的声音,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传声?(鼓励幼儿回忆表达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电视机、录音机、广播。对幼儿的猜想均给与积极的肯定,并根据幼儿的猜想出示相应物件的PPT(其中有管子),如没有幼儿所说的物件PPT,就给予语言回应:哦,还有XXX也可以传声音,你很会动脑筋。)
二、预设问题,开展探究。 1.长长的电话。
帮助幼儿预设问题。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到,管子可以传声音,是真的吗?这里(操作区域)有一些管子,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试一试,它们能不能传声?如果能,又是怎样传声音的?(与幼儿以小组形式来到材料探索区域,探索PVC管的传声性能。鼓励幼儿拿起PVC管倾听声音,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有无出现两个幼儿在PVC管的两头分别说、听的现象、出现使用PVC管接头的行为,并用相机记录记录幼儿的探究行为。) 2.小组间交流。
师:孩子们,你和小伙伴成功了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向我们介绍,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在开放式的问题中,请幼儿自由表达本组是怎样操作PVC管的,有没有声音发出?声音是经过哪里传出的?帮助幼儿整理语言,表达声音的传播途径是管子。) 3.小结,体验实验结果。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我们知道了用PVC管可以传播我们的说话声,就像打电话那样。
三、进阶游戏。
1.问题思考。
教师出示《森林医院》故事PPT2。
师:正巧,小猴子的爸爸打电话来了,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打电话的。小猴子躺在床上休息。电话铃响了,他和妈妈同时拿起电话,都听到了电话那一头爸爸的声音:“小猴子,你的病好了吗?”小猴子和妈
妈高兴地回答:“好了!幸好救护车及时把小猴子送去了医院!” 师:小猴子和妈妈为什么能同时和爸爸说话?它们能同时听见三个人的声音呢?(幼儿:小猴子房间的电话和妈妈房间的电话是连着的。) 2.合作创造。
师:小猴子家里的电话机真好!我们能不能把刚才长长的电话机改得更好,让几个人能同时通话呢?(幼:把好几个管子连起来,一起打电话。)
师:怎么连?谁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前来试一试,在老师帮助下连接PVC管。)
师:做的真好!我们和一组的小伙伴试试,连接管子。(幼儿小组合作连接管子,教师巡回观察,帮助幼儿探索连接的方法。) 3.再次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起操作尝试,连接多头PVC管,进行多人“通话”。 师:现在可以几个人同时打电话,你有什么感觉?
师:请你听小伙伴一个人一个人轮流地说,听清楚。(教师鼓励幼儿倾听同伴的表达,轮流说话才能说得清楚。)
四、总结:
师:小朋友发明的电话机非常实用,声音沿着PVC管就传到了小伙伴的耳朵里!以后还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的电话机、生活用品等。 活动延伸:
1.将PVC管电话机用于角色游戏。 2.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创造生活小发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