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理工大学校史

2023-10-21 来源:钮旅网


七十年发展历程中,重庆理工大学先后2次搬迁,16次易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尹家绪、为洲际导弹试验和同步卫星发射试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军工专家黎孝纯等都曾在该校就读。

重庆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40年9月18日成立的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因附设在21兵工厂(即今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故简称21厂技校,对外化名为“士继公学”。所以我们进校门看到的那个隧道被叫做“士继门”的原因。

1950年4月,经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批准更名为21厂工业职业学校,同年9月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工业学校。此后又先后更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切专业并入我校。1960年3月,学校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

1965年4月,改建为重庆工业学院,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1969年,学校改为工厂,工厂代号为五○七七厂、第二厂名定为国营七一仪表厂。成为兵器行业在西南地区的高新武器研制基地和技术骨干、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基地。

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撤厂复校,定校名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其后,学校先后隶属于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委、机电部,从1991年开始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9年5月,学校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

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我校;同年,在重庆市高等院校布局结构

调整中,我校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为即将筹建的“重庆理工大学”。2003年,学校以优异成绩被国务院学位办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9月,占地面积1700余亩的花溪校区正式启用,首批入住3500名学生。

2009年2月,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以及《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教发[2000]41号)的有关规定,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的专家评议,重庆工学院获得通过,改名为重庆理工大学,并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公示.准备挂牌。

2009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同意重庆工学院更名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原工学院)始建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为国民党军政府创办的为抗日军备提供军械制造的高等学校,对外成为“士继公学”。历经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划归国防科工委、国家教委、四川省教委、重庆市教委管辖,现为兵器工业部与重庆市教委共同管辖的、有硕士授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在工科,尤其是机械与重型汽车发动机与传动工程方面较强,生物、工业设计类专业近期科研实力增势强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自1999年以来,学校先后自筹资金近10亿元,在杨家坪校区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在距杨家坪校区约10公里的重庆巴南区征地1700余亩新建花溪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0万㎡。现拥有固定资产17.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197.16万元;图书馆图书186万册;教学用计算机4136台,多媒体教室座位8990个,语音教室座位1422个。

教师和学生规模逐步扩大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生,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兼有研究生教育、专科(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现设有17个二级教学单位、49个研究机构。拥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56人,含正高级职务120人、副高级职务33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625人;另聘有院士、专家(兼职教授)80余人、兼职教师140余人。

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在保持学科传统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了以工、理、管、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构架。目前,学校设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实力增势强劲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自2003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16项,科研总经费23068万元,年均科研项目经费4614万元。学校教师近五年来,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882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681篇;出版教材、著作169部;申请受理专利314项,获得授权或公开专利199项。近五年,科研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3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1项。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先后培养了1.4万合格的总工、副总工级工程师,3万名高级工程师,17万名合格的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其中中国出口的机车、摩托车、高速汽轮机产品有约1/3的设计师出自重庆工学院。其中2500余名学生经过深造后在全国各大工程高等院校任教。自2003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成绩显著,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0余项。尤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共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并在2003年总成绩名列全国高校第14名、重

庆地区高校第一名;2004年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总成绩名列全国高校第三名,并荣获“中国赛区最佳组织奖”等等。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长期在重庆地区高校中名列前茅,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名列重庆市属高校第一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迄今已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结论,成为迄今为止重庆市属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近五年来,重工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1994年至2007年,学校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重庆高校前列。

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学校办学思路灵活、办学特色鲜明,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结论,成为重庆市率先获此殊荣的市属高校。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长陈至立、科技部长朱丽兰、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张俊九以及重庆市党政领导等先后莅临学校视察,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模式及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4年,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王鸿举,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率市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学校视察时指出:“重庆工学院是全市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引人注目的高校之一。”

学校的发展奋斗大事记:

1940年,学校奉兵工署之命,将21兵工厂工人补习学校改为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同年11月1日于江北五里店新校址正式开学。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解放了重庆,中国共产党接管学校,从此技校获得重生。

1950年4月5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训令决定将21兵工厂技校、宁河中学、20兵工厂嘉陵中学、50兵工厂务实中学高中部,合并为21兵工厂工业职工学校。

9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1950年9月21日工人字第72837号令,将21兵工厂工业职工学校,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同年12月,40多名教职工和学生,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1年8月,我校奉西南工业部指示,由中等专业学校改为专科学校,并参加重庆市高校统一招生。

1953年5月26日,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53)二二教字第70号文下达“西南工业学校计划任务书”决定从当年起进行扩建,并选址杨家坪,开展新校建设工作。9月2日,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教字第154号文决定将重庆机械工学学校改名为西南第一工业学校。

1954年9月1日,杨家坪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1955年1月23日,我校由江北五里店旧校址全部搬迁到杨家坪新校址正式办公。

1956年,第二机械工业部(56)机二密教中钱字第36号文决定将重庆工业学校改名为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4月27日,我校又由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改名为重庆第一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8年,学校用炼出的土钢制成“活塞销”“卡盘卡爪”等产品,学校年产土钢92吨,同时,学校实习工厂创产值120万元,获纯利瑞58万元,首次实现学校经费自给。

1960年,3月1日,第一机械工业部(60)机密五字第5378号任务书决定将我校改建为专科学校,校名定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并决定扩建,远景计划5000人的工业学校。

1962年第三机械工业部五局教育处(62)教字392号文通知,专科下马,恢复中专。校名改为重庆第一械制造工业学校。同年12月,五七式信号枪转入我校正式进行生产。

1963,第三机械工业部五局(63)三五教冀字第2362号文决定,将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改名为重庆第一械工业学校。

1965年4月16日,第五机械工业部(65)教字第886号文决定,将中专改建为大学,校名为重庆工业学院。

1966年5月16日,全院开始“停课闹革命”,此后我院一大批干部、教师被批斗,院务部长赵占魁同志被迫害致死。

1967年,在重庆两大派武斗中,我院一栋单工宿舍被烧,学生12名死亡,19人受伤。

1969年,教师、学生319人参加了襄渝铁路的修建。7月1日,我校被改为工厂,

第一厂名为五0七七厂,第二厂名为国营七一仪表厂。

1973年,我厂100千瓦1000周中频电源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同年10月,我厂50安可控硅研制成功,并生产第一批产品。

1974年,我厂参加研制的双三七高炮电传动装置设计定型。

1975年,完成试制双三七高炮电传动装置18门。

1977年12月,我厂参加双三七全自动六门火炮联动射击攻关实验,并取得重大成果,决定小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1978年3月,我厂参加研制的双三七高炮电传动装置,荣获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9月,研制的3CT_50A/1000V可控硅门极电流控制仪与门极电流工艺控制,荣获四川省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

1982年10月,兵器工业部批准我厂生产的57式26毫米信号枪为1982年优质产品。

1984年4月,教育部同意筹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0月,我厂生产的74式双三七高炮电传动装置转产定型。

1986年3月1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86)教计字第029号文批准,同意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正式建立,并从秋季起正式招生。9月6日,重庆工业管理学院首批新生150人入学。并举行了1986—1987年开学典礼。

1988年1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我院为园林式单位。11月17日,部专家组

一致同意重庆管理学院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意机电系机制工业与设备专业和管理工程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1990年,继1988年,我校的被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我院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和工业管理工程专业为学位授予专业。

1999年5月,学校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

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我校。

2007年,我校被授予“重庆市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称号,和“2006年度安全文明校园和校方责任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我校花溪校区第一实验楼荣获“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

2009年,我校车辆系统动力学、比较会计研究、数字信号处理与实践三门课程被评为“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4月15日,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我校共七项成果获奖。随后,我校公布了重庆理工大学校徽。在花溪校区隆重的举行了“重庆理工大学揭牌庆典大会”。年底,我校荣获“重庆市民主管理师范学校”称号。

2010年,我校入选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并荣获“重庆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11月20日,我校迎来了她的七十岁华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