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
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可按下面的停顿
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组词语。 列( ) 孙( ) 通( ) 例( ) 孔( ) 诵( ) 提( ) 厉( ) 堂( ) 题( ) 历( ) 党( ) 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 )________ 昭( )________ 卷( )________ 木( )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 ) 摇头( ) 胡里( ) 连连( ) 壮着( ) ( )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 认真 糊涂 详细 马虎 仔细 明白 照例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