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丽;胡明文;何明德;杨斌
【摘 要】@@ 1 贵阳市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rn1.1 气候条件优势rn贵阳市地处贵州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4.9℃左右,年均降水量1016.9ram,年日照时数1052.3h左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270d左右,森林覆盖率达35%.2007年贵阳被中国气象学会评为中国避暑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城\这为贵阳市发展多种类型的正、反季节蔬菜产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期刊名称】《上海蔬菜》 【年(卷),期】2010(000)002 【总页数】3页(P20-22)
【作 者】李正丽;胡明文;何明德;杨斌
【作者单位】贵州省园艺研究所,550006;贵州省园艺研究所,550006;贵阳市白云区农业局;册亨县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 文
1 贵阳市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 1.1 气候条件优势
贵阳市地处贵州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4.9℃左右,年均降水量1016.9mm,年日照时数
1052.3h左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270d左右,森林覆盖率达35%。2007年贵阳被中国气象学会评为中国避暑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城”,这为贵阳市发展多种类型的正、反季节蔬菜产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1.2 环境优势
蔬菜种植区丘陵盆地相互交错分布,拥有天然的隔离条件,蔬菜病虫害相对较少。区域内污染源少,单位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少,适宜种植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蔬菜的区域较大。 1.3 栽培经验丰富
我市农民栽培蔬菜历史悠久,种植蔬菜已经成为许多菜农主要经济来源,大部分菜农积累了适时种植、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 2 贵阳市蔬菜产业现状
据2008年11月统计数据显示,贵阳市蔬菜播种面积6万hm2,年产蔬菜105.7万t,产值16.22亿元,外销量60.29万t,总体农民人均纯收入4088元。截止2009年11月底,贵阳市蔬菜外销75.6万t,7月旺季日均外销量达1000t。“黔山牌”蔬菜以其名副其实的高品质热销全国10多个省份,并销往东南亚市场。贵阳番茄、贵阳蕺菜、贵阳香葱3个农产品商标已向国家商标局申报,有望实现贵阳市地理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贵阳市除以山地为主,还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零碎,蔬菜基地难成规模,大多分散种植,难以形成拳头产品。从2003年开始,贵阳市采用集群经济理念发展蔬菜产业,大力实施规模强菜战略,107省道沿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资源比较优势,实行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户与户的纵横大联手、大集群,成功地实现了基地和拳头产品的集群。但是,除规模基地外,我市大部分菜农仍采用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指导农户生产困难,蔬菜种植管理粗放,甚至有些菜农为片面追求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大量施用化肥、
农药、激素,造成土地和环境污染,导致蔬菜产品中有害成分大量增加。这些劣质、带残毒的蔬菜流向市场,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市场上竞争力弱,价格低,经济效益较差。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农户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
由于受传统观念及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户思想认识不足,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习惯于传统操作模式,不采用标准作业。一些经营者对蔬菜质量安全认识不到位,导致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开展不够积极。除此之外,消费者对蔬菜农药残留危险性认识不够,价格仍是购买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同时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以及少数生产者不重视等原因,没有有效实施已制定的蔬菜标准。 3.2 资金投入不足,蔬菜栽培设施落后,抵御灾害能力较差
由于保护地设施以及田间排灌沟渠、机耕道的建设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一直以来,蔬菜基本设施的建设项目较少,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导致蔬菜生产资金投入不足,这大大影响了蔬菜生产的产出效益和发展后劲。我市蔬菜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蔬菜生产需水肥量大的要求,导致蔬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出现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严重降低了蔬菜产量和效益。 3.3 市场信息不灵,农民盲目种植,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目前,蔬菜市场环境和信息服务不够完善,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蔬菜生产的引导作用。由于农民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困难,生产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生产方式和品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与省外外销衔接不紧密,外销仍以商贩上门收购为主,很难发挥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农户由于信息不灵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大多盲目种植,经常出现经济效益过好或过差的现象,造成蔬菜生产不能稳步发展。
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落后,技术推广以及产品标准化制定、质量认证等与产
业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建立起为蔬菜生产销售服务的组织和技术队伍,尚未形成品牌,加上信息渠道不畅,生产滞后,未能迅速抢占市场。
3.4 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慢,种植结构不合理,地区间出现种类单一及主导品种不明显的现象
目前,贵阳市乌当区番茄的主栽品种是在本地已种植多年的红宝石、红将军等,这些品种在独山、关岭等县早已淘汰。乌当区蔬菜生产单品种规模较小,仅百宜辣椒、蕺菜种植面积666.67hm2,中农8号黄瓜种植面积500hm2。种植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单品种蔬菜只有莲藕、新甜椒1号、无筋豆、金棚1号番茄,主导品种不明显。贵阳市白云区蔬菜生产主要以晚番茄、香葱为主,种植面积约2000余hm2,占蔬菜种植面积60%以上,年产量约8万t,占蔬菜产量70%以上,其他品种种植规模较小,未能形成批量生产。由于种植种类单一,价格波动较大,蔬菜生产风险性较高。 4 对策及建议
4.1 合理规划布局,规模开发基地,建设优势蔬菜产业带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实施规模强菜战略。结合资源比较优势,创新区域联合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企业参与、部门服务做大拳头产品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围绕主导产品明确、市场定位清晰建集群规模基地。即沿贵黄、贵遵(含贵毕)、贵新、贵开、107 省道、久铜、贵惠公路沿线,实行户联户、村联村、乡(镇)联乡(镇)、区(市、县)联区(市、县)的地域间的大联合,建成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做大四个蔬菜优势产业带,实现地块聚群,板块整合,形成规模基地,实现产品聚群,壮大总量,形成优势产品。根据各产业带地理特点及优势,种植相应的蔬菜种类,形成千亩次早熟、延晚熟蔬菜产业带,观光蔬菜产业带及以贵阳市为目标市场的时鲜蔬菜基地。 4.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蔬菜种植水平
(1)定期更新基层技术人员知识,邀请高等院校专家讲解介绍国际国内蔬菜生产现状、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市场信息等,帮助他们了解蔬菜生产和市场动态,及时对本区域蔬菜生产提出建议和意见;(2)可通过举办电视讲座、专家咨询、技术示范、农技培训班等形式,丰富农户及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生产者综合素质及蔬菜先进生产技术的普及率;(3)大力培养蔬菜技术推广人才,健全完善市、区(市、县)、乡等三级蔬菜技术推广体系;(4)大力实施良种工程,提高蔬菜良种覆盖率,加大蔬菜良种引种试验筛选推广力度,逐步建立健全我市蔬菜良种繁育体系;(5)与周边县市密切合作,把新典型、好做法、成功经验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蔬菜种植水平。
4.3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市场监测,确保产品质量
逐步完善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标准及相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市场监测体系,加强对蔬菜产品及其加工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监测,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测及环境监测,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蔬菜生产,有效提高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局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点,配备监测设备,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
4.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蔬菜产供销环境条件,提高蔬菜田间生产避灾能力 (1)加强基地公路、水利、保护地设施建设,提供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2)利用现代蔬菜生产技术,因地制宜,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3)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网络,配备好信息服务设施,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研究蔬菜产销发展趋势,及时提供生产、市场、供求等信息,对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降低蔬菜生产风险。 4.5 实施品牌带动,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是高质量商品的标志,实施蔬菜品牌战略,是将资源优势、质量优势变为竞争
优势的有效手段,也是产品有效进入市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保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农民做好销售服务。通过举办促销活动,强化品牌意识,重点培育蔬菜品牌,依靠品牌开发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还应该培养一批龙头企业,改进蔬菜包装形象,让贵阳市品牌蔬菜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