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摘 要】“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研究、探讨对于绘画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新技术的教育、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在“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该门课程教学与理念的探讨研究成果,梳理归纳“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与理念发展的脉络,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它对“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的强化以及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明确理论研究的规律和取向,其于理论与实践教学而言是相当重要的。%the idea of color desig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guiding role in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of painting skills,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the key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deas on color design, re-examin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lor design teaching ideas is very meaningful in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idea of color design discipline. The regularity and orientation, both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re very important. 【期刊名称】《设计艺术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7页(P108-114)
【关键词】设计色彩;理念研究;课程整合;规律取向 【作 者】马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洲344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063
本论文主要讨论影响“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与理念探讨研究的规律和取向问题,但笔者并不认为某种规律和取向永远适合于“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研究。因为教学和理念研究规律及取向的变化是研究主体在理论研究或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时,进行深刻反思和仔细抉择的结果。
学习“设计色彩”是为色彩设计服务的,是以参与现代设计为目的而进行的专门训练,学习“设计色彩”必须解决在专业设计中所涉及的色彩基础问题,从设计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训练。本论文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课题训练,培养学生既有基本的色彩认知和表现能力,也有宽阔的色彩视野及色彩想象力,最终达到自如地运用色彩于设计之中的目的。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直受到各个艺术院校的高度重视。然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计划课时内,受到系统、正规、有效的设计色彩训练,并通过这些系统的训练,真正掌握设计色彩的规律和要领,切实提高学生必须具备的色彩素养,是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色彩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色彩具有最能打动人类直觉,并且可以直接诉诸感情的力量。色彩作为设计中重要的形式因素,其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系统、科学地学习和研究设计色彩的基本规律,熟练地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与表现技巧,对每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1]。 “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所讨论的研究规律主要是针对“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原理及理念研究而言的。研究规律规定了教学设
计原理的探讨内容和范围,不同的研究规律蕴含着不同的理论形态。“设计色彩”理念的其他内容皆围绕着设计色彩原理而展开,不同的设计色彩原理可能需要不同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从现有国内外的“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设计色彩”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绕不开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色彩的基本概念。人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色彩包围着,色彩使得周围的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而色彩具有的独特而微妙的影响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左右人们的生活和情绪。
第二,色彩的产生。色彩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都能有选择地吸收、反射或是折射色光而形成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之后,一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所吸收,另一部分光线被折射,还有一部分光线穿过物体被透射出来。也就是说物体表现了什么颜色就是反射了什么颜色的光。色彩也就是在可见光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视觉现象。
可见光刺激人的眼睛后能引起视觉反应,使人感觉到色彩和知觉环境。人们看到色彩要经过光→物体→眼睛→大脑的过程,即物体受光照射后,其信息通过视网膜采集,经过神经细胞的分析后转化为神经冲动,再由神经传达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这才产生了色彩感觉[2]。
“设计色彩”的课程代码是2208400401,为学位课程,106个学时7个学分,学习这门课程之前的先修课程有“设计素描”、“透视学”和“设计心理学”等。 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研究基础造型的学科,本课程以探讨基础绘画色彩表现语言为中心,以色彩和以往学习过的素描基本造型规律、绘画方法、基本的审美学等方面的实践和有关规律为依据,逐步揭示绘画造型的基本原则,并简要介绍绘画技巧和绘画的主客体关系等知识及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三大构成”、“设计造型”等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与方法性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应该是一种“充分条件”关系,而不是“必要条件”关系。“存在着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充分条件”,这条假设是设计理论教学赖以生存的核心假设。如果这条假设不成立,“设计色彩”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面而无法上升至科学理论。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充分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设计色彩”教学和理念研究中却没有得到直接的回答。
方法性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却不是绝对独立的。“设计色彩”中所能使用的方法性要素有很多,它们之间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比如色阶关系、从属色彩搭配关系等)。方法性要素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联系呢?毋庸置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培养目标这些联系对于“设计色彩”的教学设计与理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见图1)。
虽然当前“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研究都遵循着上述的相关规律,但色彩理念研究的本体取向则是“基于教学方法性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课程的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之1:“设计色彩”的相关知识
知识单元1.1:色彩的概念,功能特点知识单元1.2:色彩原理与设计色彩取向 知识单元1.3:视觉色彩分析 知识领域之2:设计色彩的研究
知识单元2.1:设计色彩的一般规律知识单元2.2:设计色彩的对比研究 知识单元2.3:设计色彩的调和研究 知识领域之3: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 知识单元3.1:设计色彩的归纳表现
知识单元3.2:设计色彩的特殊技法表现知识单元3.3:设计色彩的训练 知识领域之4:设计色彩的应用
知识单元4.1:设计色彩的应用范畴
知识单元4.2:设计色彩色调观察与表现的训练方法,平面化表现与综合表现 知识单元4.3:设计色彩的具体应用 2. 课程涵盖的知识单元(见表1) 3.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单元1.1:色彩的概念,功能特点 参考学时:2
知识点:色彩的概念、功能特点。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概念。 (2)让学生了解色彩绘画的功能特点。 知识单元1.2:色彩原理与设计色彩取向 参考学时:2
知识点:色彩原理、色彩取向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了解色彩取向的本质和分类。 知识单元1.3:视觉色彩分析 参考学时:2
知识点:色彩的感觉、色彩的时间特征 学习目的:
(1)让学生理解色彩冷暖感觉和在作品中有选择地利用。 (2)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时间性和时代特征。 知识单元2.1:设计色彩的一般规律
参考学时:5
知识点:印象理论、信息表达 学习目的:
(1)让学生理解色彩的感情规律和印象理论。 (2)让学生了解色彩中的信息表达以及地域文化特征。 知识单元2.2:设计色彩的对比研究 参考学时:5
知识点:配色技巧、色彩的对比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的配色技巧。
(2)让学生使用无色设计、类比设计、冲突设计、互补设计、单色设计、中性设计。
知识单元2.3:设计色彩的调和研究 参考学时:9
知识点:配色原则、配色规律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基于色相的配色原则与配色规律。 (2)让学生掌握渐变配色规律与色彩分离配色法。 知识单元3.1:设计色彩的归纳表现 参考学时:10
知识点:色彩的观察、色调的形成 学习目的:
(1)让学生理解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 (2)让学生了解色调的形成与分类。
知识单元3.2:设计色彩的特殊技法表现 参考学时:16
知识点:色彩的象征性、技法表现 学习目的:
(1)让学生理解不同色彩的象征性。 (2)让学生运用特殊的技法表现。 知识单元3.3:设计色彩的训练 参考学时:20
知识点:色彩的含义,色彩的计划与战略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控制含义。
(2)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控制计划和色彩战略。 知识单元4.1:设计色彩的应用范畴 参考学时:7
知识点:配色分析、双色彩与多色彩、作品中的特殊色 学习目的:
(1)学生能够对设计作品中的配色进行分析。
(2)让学生了解设计作品中的双色彩与多色彩、设计作品中的特殊色。 知识单元4.2:设计色彩色调观察与表现的训练方法,平面化表现与综合表现 参考学时:10
知识点:作品中的视觉、色彩的版面 学习目的:
(1)让学生强化设计作品中的视觉吸引力,引起观者对设计作品的特殊兴趣。 (2)让学生强化色彩的版面协调功能。
知识单元4.3:设计色彩的具体应用 参考学时:18
知识点:互动功能、象征性功能、综合表现 学习目的:
(1)让学生发挥色彩的联想与互动功能、色彩的象征性功能。 (2)使学生对色彩的综合表现能够在实践中具体地应用。 1.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习题课、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为主,学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10%,争取做到15%左右。鼓励通过网络、专题讲座、探索性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应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提倡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演示示范——应充分利用演示示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示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示范画,观摩绘画教学光盘等。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觉动手以及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4)双语教学——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课程的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查阅外文资料和外语交流的能力。 2.教学方式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与学时分配情况如表2所示(表2在113页)。 1.教材
(1) 《设计色彩》,白芸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2) 《色彩设计》,陈琏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1版。 2.主要参考书
(1) 《色彩基础》,马也是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 《给画色彩教学研究》,王晓东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3) 《装饰色彩》,张连生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4) 《材料构成》,李宏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1.命题
主要采用绘画笔试的方式,题型结合“设计色彩”的具体应用范畴、平面化表现与综合表现创作等,针对学生理解设计色彩的一般规律以归纳表现和掌握色彩原理与设计色彩取向,而重点考核学生的绘画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考试的内容不超出大纲的规定。 2.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缺课和听课等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设计色彩要想赏心悦目,需要合理的色彩搭配,色彩的配置离不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体。在配置色彩时若没有对比,色彩就单调而缺乏变化;色彩间若没有调和关系,色彩则凌乱,
色调就不能统一。在具体的色彩配制中,或以对比为主,在对比中求调和,或以调和为主,在统一中求变化。 1.理论与实践并重
学习“设计色彩”,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艺术实践证明,只了解理论而不去实践,永远成不了画家、设计家,因为艺术有个技巧和基本功的问题,从理论上弄“明白”是前提,但这只是完成了一半,还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笔者认为理论一定要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在此基础上还要展开大量的构成实践练习,在实践练习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 2.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易至难
“设计色彩”的训练课程安排本着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由浅入深就是从简单的混色练习开始,掌握色彩的混合原理,主要是熟悉混色的准确性,如明度渐变训练、色相秩序训练、纯度秩序训练、互补色相互混训练、互补色相与同一灰色的互混训练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混色练习,其实是在研究、学习色立体的构成原理、色相的位置、明度、纯度的等级,达到观察与混色的准确性,经过这样的训练才能对色立体有深刻的理解。
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以色相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以纯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以面积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等,构成法是比较实的,都是易于表现和理解的,这些色调构成练习均安排在课程的前半部分。而较为虚的如冷暖对比色调、软硬色调、华丽与朴素的色调及更为虚的例如苦、辣、酸、甜等味觉色彩,喜、怒、哀、乐等感情色调放在课程的后半部分。
通过以色彩的对比为主的构成训练、调和为主的构成训练、色彩秩序的构成训练、色彩的主题意境等训练,基本解决色彩与形体的关系问题、色彩的功能感情问题、色彩的构成能力问题,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
3.提倡对“中国元素”的探索与发掘
应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相融合,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现代设计理念中,丰富中国特色的色彩教育,以服务于当代设计。 4.设计色彩的创意性
设计师对色彩的感觉不同于一般的画家,而是通过对自然色彩的提炼、概括、取舍、改变、增减、归纳,逐渐变更自然色彩的客观状态而成为人为的色彩面貌。这种对色彩的抽象化的提炼来自于设计师对色彩关系理想化的追求,并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依据自然色彩进行的一种再创造。这种色彩的抽象化不以真实的细节取代视觉的描述,而是体现出色彩设计的意图,并从某一特定的角度予以美的实现。这种色彩抽象化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拓宽设计创意的表现,使设计具有独特的色彩美。因此,设计色彩不同于写实的绘画色彩,一般不受被借鉴对象的客观因素的约束,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或从创意理念的角度出发来完成作品[4]。
本论文虽然只列举了“设计色彩”内在的规律和基于学习活动的本体研究取向,但实际上“设计色彩”研究取向还有很多细微的差异。然而,“设计色彩”取向没有本质的矛盾,也无法相互替代。基于学习活动的“设计色彩”研究本体取向提出了新的视角和理念,是一种新生的内在规律研究本体取向。“设计色彩”内在规律侧重于抽象的装饰,研究自然界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可以认为装饰色彩偏重的是在感知基点上的理性表现,因此,“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与理念研究要强调色彩的创意性。“设计色彩”的创意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其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使设计作品达到理想的设计境界,这其中凝聚着绘画与设计苦心经营的主观意志,反映出在绘画与设计主观理想的深处对“设计色彩”高层次的美学追求。因此,“设计色彩”创意的出发点是以视觉美为前提,达成具有主观个性的色彩表现。“设计色彩”能使作品的色彩美感摆脱客观再现的束缚,既充满着感性生命的色彩活力又凝聚着内在精神的智慧逻辑,这才是“设计色彩”课程体
系教学与理念研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关文献】
[1]冉玉.设计色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
[2]李晓斌.设计密码——对比色配色完全攻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3] 赵国志.孙明.色彩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4] 何凡.邹晓枫.设计构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4-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