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帆 王朋娇 林旖柔 来源:《软件》2020年第02期
摘 ;要: 微信自创建以来迅猛发展,微信小程序的到来更是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在对微信小程序的优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需求分析、实施过程、评价反馈三部分构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活动教学模式,以教育技术学大一学生必修课程《数字音频技术》课程为例,基于“即速应用”平台开发《数字音频技术课程导学》课程并应用于实践中,为高校开展移动学习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期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移动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0.02.026 【Abstract】: We-Chat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its creation. The advent of We-Chat Mini Programs has provided a platform for development in all walks of life, and education is no excep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5G\" era, mobile learning using We-Chat mini-program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learning methods of the moment.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We-Chat Mini
Programs, this article builds a mobile learning activity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We-Chat Mini Programs from the three parts of needs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instant application\" platform, the \"Digital Audio Technology Course Guide\" course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practice, providing a new opportunity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mobile learning activities, with a view to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We-Chat mini-program Developmen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We-Chat Mini Program; Mobil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0;;引言
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应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者即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然而,目前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前,学习者需要下载不同种类的APP,并且在安装后学习者需要注册、登陆、设置个人密码等,这些复杂的操作给学习者带来了不便。此外这些学习类APP不仅占用了手机较大的储存空间,而且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流量。基于微信平台二次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凭借其开发成本低、小轻美等优点,逐渐成为互联网轻应用的主力军。微信小程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服务、学习服务入口,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微信的社交优势,逐渐成为一个新型学习平台。本文对微信小程序的内涵和教育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呈现了当前微信小程序的现状和优势,进一步研究基于微信小程序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构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活动教学模式,促进微信小程序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以《数字音频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应用,为高校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微信小程序概述
微信小程序缩写为;XCX,是基于微信平台二次开发的应用程序[1],它与微信的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扫描或转发分享等方式来进入应用程序。微信小程序是一种全新的连接用户与服务的方式,开发者可以自行开发相关服务程序在微信运行,它主推服务类型,它可以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在信息传播方面是最好的体系。
自2017年1月9日,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和他的团队宣布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后,很多企业相继抓住在微信新兴平台发展的机会,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小程序。2019年年中,即速应用发布了一份《小程序2019年行业年中增长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在2019年小程序處于高速发展阶段,小程序总数量超236万,累计用户过8.4亿,预测2019年微信小程序日活突破3.5亿。由此可见,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微信小程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开发成本低
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手机APP的开发相比,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开发一款手机APP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做出相应兼容的系统,而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和维护是基于微信官方提供的技术支持,相对比较容易[2]。 (2)操作简单,占用内存小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和安装的应用程序,耗费的流量较少,也节省了很大的手机内存空间,用户在需要时候只需打开微信,在微信界面下拉就会出小程序页面,显示“最近使用”和用户本人“收藏”的小程序,如存在从未使用过的小程序,只需在发现页面进行搜索即可。小程序真正实现了用完即走,无需下载,触手可得。 (3)個性化
微信小程序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它,充分实现了个性化。用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智能终端自主选择什么时候学(When)、在哪学(Where)、学什么(What),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2;;微信小程序在教育中的应用
2018年1月23日,由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腾讯微信、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高校微信应用教育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3]。该联盟提出要通过企业资助和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一批融入微信应用开发技术的全新在线课程资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构建基于云服务的在线教学实践平台,将课程讲授、协作学习、项目实战、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这为小程序走进高校提供可能,推动了高校移动学习的发展。
目前,微信小程序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知识测评三方面,此外还有一部分学习者出于对课程本身的兴趣,通过同伴或教师的介绍,了解并学习某小程序所展现的课程内容,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的移动学习。用户还可以通过微信
的“发现——小程序”进行关键词搜索,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自定步调进行学习。相比学习类APP,用户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要多很多,而且学习类小程序的出现解决了学习类;APP占用内存大等问题,学习者在微信上学习的几率会更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认为:微信小程序为移动学习增添了一种渠道,更适合“碎片化”学习和分知识点学习,应用前景更广阔[1]。 3;;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相关概念 (1)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研究是开始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个项目[4]。研究者Chabra和Figueiredo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指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学习[5]。移动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过程。目前,学习者主要使用的移动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并且移动学习可支持终身学习,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可以进行移动学习。学习者在这些移动设备的支持下,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逐渐完成了与数字化学习的紧密结合。 (2)学习活动
从学习活动理论的角度看,学习活动是以人为活动的主体,人类的学习是主体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以获得处理事物的社会经验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5]。学习活动是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分析单位, 在对学习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要将学习活动系统中的主体对应到不同的角色:系统管理员、课程教师、学习者, 客体对应的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教学内容, 劳动分工在学习中学习任务的分工[6]。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分别为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以及评价反馈三个环节。 3.2;;理论基础 (1)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发展起来的,是指以“活动”为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来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心理学理论[7]。活动理论的基本单位是活动,人类活动又可看成是一个系统, 它包含有三个核心元素:主体、客体和共同体, 以及三个中介元素: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8]。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意义的形成和建构的过程,将活动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明确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规则、劳动分工,根据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而分析主体的学习效果。利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2)混合学习理论
在国内,祝智庭教授和何克抗教授等人是最早提出混合学习的[9]。黄荣怀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指是“在‘适宜的’时间,契合‘恰当的’学习手段,向‘合适的’学习者传授‘符合的’知识,从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9]。混合式学习将传统的方式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摒弃了单一的网络学习的不成熟方面,结合传统学习方式的优点,把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改善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断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4;;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
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要遵循教学系统设计的原则,既要体现移动学习的特征,又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开展移动学习。本文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特点与移动学习的优势,设计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活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由需求分析、实施过程和评价反馈三部分组成。 4.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进行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虽然移动学习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开展,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移动学习,只有充分做好前期的分析准备,才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移动学习。从活动理论的角度出发,考虑活动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主体、客体和共同体。主体为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客体主要是移动学习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共同体是与学习者一同学习的其他学习者。本文的需求分析阶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移动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学习活动前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学习者的各方面条件决定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否顺利进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环境。此外教师应该着重对学习者知能力水平和认知结构变量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已经获得的相关知识,并且要想顺利进行移动学习,还需考虑到学习者的移动设备使用情况以及安装微信APP的情况。 (2)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分析是需求分析阶段的第二步,在移动学习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前应对教学大纲做详细的分析,在对教学大纲的充分了解下,分析本节课程在各章节的分量,由此继续对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学习活动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为达到课程目标而设计教学过程,因此课程目标分析在整个模式的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学习内容分析
进行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前,不仅对课程目标进行分析,还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是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部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适用于移动学习,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需求,满足移动学习“小轻美”的特点。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多以陈述性知识为主,且知识模块尽可能短小,但同时也要保证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学习内容多以简练语言文字、图文并茂、微视频或语音讲解等形式为主,形式多样,能有效提高学习者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者对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教师还需注意学习者的阅读体验,在排版、图片的选择、文字的颜色等方面的设计都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思考如何设计能够恰当优美的将课程内容展示出来。 (4)学习情境的创设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会更有利于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发生,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挖掘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经验、现象等,从而使学习者在相似的情境中,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加工、创造,逐渐吸收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融为一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和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是移动学习活动场景的两个主要特征[10]。利用合适的方式(如营造知识背景、列举生活中常见例子等)使学习者置身于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使学习者感受不到学习的存在,便于学习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转化。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4.2;;实施过程
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能够进行多层次交互,加强了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丰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感。在实施过程中,分为课前课后两部分。在课前,教师端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到小程序中,学习者进行课前预习并寻找教师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将该内容分享给教师、其他学习者、微信群、朋友圈等进行探讨;课后,教师将与本节课相关习题及详解发布到小程序中,学习者进行自我检测,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此外,教师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丰富学习者的知识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在讨论区部分随时提出问题,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可以针对该同学的问题进行答复或探讨,学习者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资源发布到平台中,与其他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源,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4.3;;评价反馈
学习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外部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评价与反馈阶段包括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包括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以及学习者对学习者的评价。
教师对学习者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登陆小程序的次数、学习者提出问题的次数以及对所发布问题的回答的次数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学习者主动发起讨论的次数以及对积极参与其他学习者的讨论的次数进行评价,这些均可作为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标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的准确率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者进行总结性评价。 学习者之间的评价也是评价与反馈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同伴互评,通常在课程活动结束后进行,属于总结性评价。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每个人在讨论区发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次数、态度及準确率进行评价。
5;;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活动教学应用
本文基于“即速应用”网站开发了《数字音频技术课程导学》课程小程序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即速应用”是首款微信小程序制作工具,具有无需代码,可视化拖拽,无需部署服务器等特点,目前是制作小程序最热门的网站。进入网站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就可以选择各种样式的小程序模板进行设计。微信小程序是由多个页面组合而成,每一个页面都是由不同样式的组件组成,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各种各样格式的面板;根据所要展示的内容,使每一个页面的文字和图片更加标准化,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在进行教学实践前,我们需要了解所在实践班级的学习者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以及学习者对数字音频课程的了解情况等。分析学习者特征,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心设计。 5.1;;需求分析
首先需要对课程目标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由此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的展现方式。《数字音频技术课程导学》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中包含理论知识部分和操作部分,由于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更适合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因此本文中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大多部分是理论部分的讲解,为今后的操作上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主要针对大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大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同学之间协作沟通能力也比较强,能够很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检测任务。大学生是移动学习的主力军,该研究所涉及的大一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率和安装微信APP率均为100%。大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求比较简单,主要以简单明了,好理解为主,不需要更多花里胡哨的点缀,因此该小程序所涉及内容,以图文并茂为主,难理解的部分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2;;实施过程
在课程实施阶段,由教师端发送课程,学生端接受课程并进行学习;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区和拓展平台获得相应的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小程序首页界面效果图如图2所示,上面五个标识分别展现了课程介绍、课程目录、推荐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练习题和小程序制作商相关信息;中间部分为本课程包含的课程内容,随后点击相关链接,跳转出相应页面,便是每一节课程的学习内容。下面四个标识分别为首页、目录、交流、我的四部分。目录部分是此课程的课程目录,交流部分为讨论区平台,我的部分为用户相关信息。该界面简单明了,使人一目了然。课程目录部分如图3所示,呈现给我们的是本课程所有章节,点击其中一节课程便可以进入相应的课程页面。
由首页点开课程链接后,便进入每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展现部分,如图4、图5所示。每节课程都采用了“重点字句使用不同颜色标注”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设计多数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图片的形式讲解难以理解的语句。此外在阐述对比概念时,两个概念的相关知识对比展示,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深入了解其差异,避免混淆。
该微信小程序建立的讨论区部分如图6所示,教师可以将提出的问题发布在讨论区内,方便学习者随时进行讨论;而且每一个学习者也可以将自己想要与其他学习者分享的学习资源、问题、争议等发布在讨论区内如图7所示。
该课程的拓展模块如图8所示,是由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推荐书籍建议;点开每一本书籍便会出现此书籍的内容简介,从而方便学习者选擇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拓展学习,内容简介如图9所示。
此外,教师在此平台上可以发布练习题,以便学习者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练习题目录部分如图10所示,在练习题的末尾处,会出现“查看正确答案,请点击下图”样式,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答案;若教师未上传相应日期的练习题,则点开此链接会显示“练习题暂未上传,请点击返回首页”。 5.3;;评价反馈
该学习模式的评价体系主要根据登陆课程的情况、签到次数、学习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起讨论和参与讨论的次数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完整一段数字音频的录音与制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在课程活动中,评价与反馈阶段贯穿始终,教师根据课程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修改教学活动设计,进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总结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让我们对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了新的认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本文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对移动学习模式进行构建,充分解决了使用学习类APP进行学习时耗费流量多等弊端,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促进了学习者核心素养的提高,为如何设计优质高效的学习活动提供指导。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为高校开展移动学习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的研究需将该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罗金萍, 吕翠莲.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19): 77-79.
吴明桦, 李杰. 微信小程序的优势分析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15): 45-46.
创业家. 微信携手教育部培育小程序开发新生态. (2018-;01-23). [2019-1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 0367018664117594&wfr=spider&for=pc.
林槑. 微信小程序能否成为取代App的神器还得看自身造化[J]. 商业文化, 2017(4).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刘清堂, 叶阳梅, 朱珂. 活动理论视角下MOOC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4, 32(04): 99-105.
赵立影. 从活动理论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 2004(04): 19-21.
程志, 龚朝花. 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04): 21-26.
杨永旭, 李高祥, 刘军. 国内混合学习研究现状探析[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9): 45-48.
黄荣怀, 王晓晨, 李玉顺. 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 2009, 17(01): 3-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