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演奏技法“弹挑”的练习方法及其重要性
琵琶是我国弹拨乐器中较有代表性的,他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而在琵琶繁杂的演奏技法中,“弹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我国许多弹拨乐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演奏技法。在琵琶演奏中的很多技法如夹弹、双弹、双挑、滚、扫、遮、分都是由“弹”与“挑”演化或组合而成的。而这些演奏技法在实际应用中用得最多,最有表现力。正确掌握“弹挑”的练习方法,也是踏上琵琶演奏艺术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琵琶“弹挑”练习方法演奏技法琵琶最早是以演奏技法来命名的。初名批把,汉代刘熙在他所著《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批”和“杷”为两种演奏技法(今谓弹挑),后改写为琵琶。它是弹拨乐器中较有代表性的。在琵琶演奏中的很多技法如夹弹、双弹、双挑、滚、扫、遮、分都是由“弹”与“挑”演化或组合而成的。以上这些技法都是出自弹挑系统的,而这个系统的演奏技法在实际应用中用得最多,最有表现力。所以说,在琵琶繁杂的演奏技法中,“弹挑”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演奏技法,也是在实际应用中用得最多,最有表现力。正确掌握“弹挑”的练习方法,也是踏上琵琶演奏艺术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一、“弹挑”
“弹挑”,是琵琶右手演奏技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弹”,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与拇指相邻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左弹出发音。“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右挑进发音。
“弹”与“挑”结合在一起运用称为“弹挑”。琵琶演奏中的基础“弹挑”是由一些列配合协调的动作完成的,它看似容易,但是想真正掌握,其实很难。
在琵琶演奏中有很多的技法都是由“弹”与“挑”派生成组合而来的。例如,双弹、双挑、扫弦、夹弹、双飞、分等。正是由于表中的各种演奏技法相继出现,从而大大丰富了它的表现力,有力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得琵琶这件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古老乐器经久不衰。“弹”和“挑”在实际演奏中,是连续进行的,但一定要把它们的分解动作掌握好后,才能进行连续动作。尤其是刚开始学琴的人,如果不注意要领,将很难弹出乐音。而“弹挑”技法的结合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着由“弹挑”演变发展而成的各种指法,所以,正确地掌握“弹挑”演奏技法是提高琵琶演奏质量的关键。
二、“弹挑”的练习方法 1.“弹挑”的手型
“弹”,是由食指向外弹和手腕向外旋转两个动作组成。它是以手腕和食指大关节,也就是第三关节为支点,食指小关节,也就是第一、二关节为力点,力量集中在食指指端,拨动琴弦发音,食指触弦时自然弯曲。
“挑”,由大指向内挑进和手腕向内旋转两个动作组成。它是以手腕为支点,大指一、二关节为力点,力量集中在大指指端,挑后马上放松,恢复自然状态。
初练“弹挑”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对“弹挑”在演奏中的运用和发挥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认清“弹挑”练习中指、腕、臂各自的功能和配合关系,多对着镜子练习,多思索,多总结。
2.演奏姿势
练习“弹挑”指法时,要注意手形姿势。基本姿势是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呈水平状态并与面板平行,手腕自然放松,微突。食指指端保持自然弯曲,其他手指呈自然半握状态。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不要把食指放在下面作左下方弹、拇指放在上面作向右上方挑,而要把拇、食指端捏成“凤眼”,因为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易于使拇、食两指指甲端在弦身的同一点上触弹,发音量及音色易于一致。
3.触弦的位置
基本“弹挑”的触弦位置应在复手上方3~4公分处,由于4根琴弦的弦力不同,因此,出现位置也不尽相同,一弦的触弦点低一点,二、三、四弦向相反的方向做适当的移动。基础“弹挑”的触弦角度为45度角。为保证食指与大指的触弦均等,在触弦时食指与大指呈自然弯曲状态。
4.“弹挑”的力度
“弹挑”时,首先要练好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与发力,在弹奏快速弹挑时可稍用腕力,但臂力不可强用,整个状态应尽量自然,放松。同时,在练好指关节的用力方法后,也能在动作非常快速、运动幅度极小的情况下作出强弱的变化来。特别是“滚”指,是在弦上作连续而均匀、迅速的弹挑,产生一种类似长音的效果,对弹挑音色、音量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在初练弹挑时,一定要做到音量一致,节奏均匀。初练“弹挑”常因手形姿势不正确,运力关节不对而影响技巧的发挥。
“弹挑”,是琵琶右手技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法,也是右手所有指法的发源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弹挑”的正确结合引用,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我们学好弹挑是一个必要手段,如果“弹挑”基础不扎实,我们是很难完成以后的学习,“弹挑”技法是我们学好琵琶的前提,只有基础扎实了,我们才能很好地掌握音色、速度、力度的结合运用。对于“弹挑”技法的练习,应该遵循由慢渐快,有浅入深的原则,直至在演奏中能够得心应手。尤其初学者在练习“弹挑”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既动手、又动脑,仔细分析,认真对待,注意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这样通过长时间正确练习,定能正确的掌握“弹挑”。
三、琵琶演奏中“弹挑”的重要性
在琵琶演奏学习中,“弹挑”技法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要学会并掌握大脑对手指的控制与支配的能力,意识各部位获得最佳配合,取得最佳效果。琵琶“弹挑”系统的各演奏技法,虽然表面看来各不相同,可谓色彩纷呈,各显奇妙。但是,如果从演奏方法的角度看,他们之间又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
“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的演奏指法,每首曲子中都会大量地用到“弹”与“挑”。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琵琶的时候,“弹挑”是我们每一个学琴者接触最早的指法,也是从练习“弹”“挑”的演奏方法开始的。它是我们在学琴中打牢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弹挑”同时进行就称为“分”,两根弦同时弹称为“双弹”,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一次弹出称为“轮指”。快速的“弹挑”成为“滚”,它是具有跳跃性和颗粒性的,在演奏中你如果对力度有所要求,要将点连成线,犹如以线串珠,那么你就一定要对弹挑的力度有所控制。同时弹三根或四根称为“扫”,同时挑三根或四根称为“拂”在琵琶演奏中,将弹得动作夸张、加大,便形成了“扫”。食指急速弹四根琴弦,发出一个强音,反之则是“拂”。“拂”和“扫”的配合应用,能有力的渲染气氛,增强气势。这些都是在“弹挑”的基础上,对“弹
挑”的力度,动作的幅度,手腕与手指的配合而发展成的,以上这些技法都是出自“弹挑”系统的,而这个系统的演奏技法在实际应用中用得最多,最有表现力。因而无论在琵琶学习和琵琶演奏中,都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弹挑”为基础的指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在演奏中,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弹挑”,可以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尤其是快速的“弹挑”,声音清脆,颗粒性强,能给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像笛子演奏中的双吐一样,特别适合演奏情绪活泼,欢快的旋律。如:
(一)“弹”与“挑”的结合运用 谱例1:《春雨》片段
琵琶独奏曲《春雨》便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法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弹挑”所产生的颗粒性音响,就像雨点滴滴答答的声音,巧妙地营造出春雨降落的气氛。在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弹与挑正确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完美地表现乐曲的需要,基础扎实,才能把精力放在音色与速度的控制上。
(二)“弹挑”结合“遮分”技法的运用 谱例2:《新翻羽调绿腰》片段
《新翻羽调绿腰》这个片段,就是由“弹挑”和手腕配合进行的屈伸动作完成演奏的,而大臂与小臂相对稳定,无需明显动作,只要配合好就没有问题。
(三)“弹挑”结合“夹扫”的运用 谱例3:《阳春白雪》片段 在琵琶古曲《阳春白雪》的结尾处,就恰到好处地采用了“夹扫“的演奏手法,效果很好。他分别用“扫”“挑”“弹”“挑”的技法连续使用,弹奏由慢渐快的旋律时,可以使乐曲充满动感,产生一种不可抑止的推理,很利于将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由扎实的弹挑基础演变的连续弹挑。
以上三个谱例都是由“弹挑”做基础而发展的技法,通过对右手各部位动作幅度大小,孰主孰辅的变化以及不同激发的不同组合,形成各不相同的演奏技法,归根结底,他们的原型都是“弹”与“挑”。所以,可以看出即便是同一种演奏技法,在不同的意境与需要中也会有不同的应用。而这些都是以弹挑作为基础,由此得以证明弹挑不好,是无法完成曲子的。
在演奏的过程中,一首曲子有各式各样的右手技法混合在一起,来表现不同的内容,而这些都是要靠我们平时在联系中不断积累才可以的。因为乐曲中的不同需要,我们要用右手不同的技法来展示,而不同技法又是在“弹挑”基础上发展的,所以不管怎么样,扎实的基础永远都是是为乐曲服务的。
所以可以看出,只要你“弹挑”的方法好,基础牢,右手的其他技巧也都能顺利掌握。我们在学习的路上慢慢积累,研究,能做到用脑练琴,就会慢慢地熟练起来,达到自己理想的演奏效果。琵琶之所以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它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而这丰富的表现力就在于它有极为丰富和复杂的演奏技巧,在这些演奏技巧中,右手技巧又较之左手更为复杂多变,而“弹挑”技法又是右手演奏的基本,所以右手的“弹挑”技巧在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