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术后病人恢复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脑外伤术后病人进行早期的心理及干预,消除和缓解病人的紧张及恐惧心理。使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不同患者给予个性化最优质的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预期的心理干预效果。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行为治疗。结果消除了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对疾病的精神压力,担心,猜疑等不良心理倾向,使其得到有效满意的治疗。结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 脑外伤;脑外伤术后;心理护理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杀手-汽车的大量增加,车祸也随之增加,外伤性疾病逐年上升,脑外伤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脑外科疾病,为了达到理想的医疗效果,决不可忽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他们正面临着生命威胁,并且遭受躯体伤残的心理正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抢救,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安定,使病人转危为安。.否则,在病人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或手术时的种种劣性刺激,绝望悲观的负性情绪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通过近两年来总结的护理工作对脑外伤及术后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6例,男182例,女54例;年龄1-72岁,昏迷76例,清醒131例,意识恍惚29例 ;手术治愈205例;死亡11例。植物状态20例。
2 护理体会
2.1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护患关系 脑外伤病人一般发病突然,常常表现为心理反常,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易激动或抑郁。一切不良刺激常致患者情绪的异常波动。因此,病区要保持整洁,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加快病情恢复不可轻视的条件之一。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为了促进病人健康,医护人员必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应同情、关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赖,使其愉快地接受医护人员的劝告和护理,同时让他们相信,只要认真治疗,疾病很快就可痊愈。
2.2 增加安全感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病人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的接诊,亲切而又耐心的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并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要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护理及操作过程中应做到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技能。做到,稳、准、熟。因为赢得时间是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
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 重视精神护理 重型脑外伤后往往有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等现象。因此,要劝说亲朋、病友给予热心关切和照顾以解除其自怨自卑心理,提高生活乐趣。医护的优质服务是患者的心灵良药。崇高的医德、医风对护士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责任感和语言修养。同时,文雅的风度、细微的观察力等也是能够有效地完成心理护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病人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的好转迹象都要告之,并予以安慰和鼓励,让其明白自己的病情确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尤其是当病人由昏迷转为清醒时,嘱家人陪伴左右,告诉他终于挺过来了,表扬他真的很坚强,这样一来,他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盼望康复。
3 护理措施
3.1 功能锻炼时的心理护理 重型脑外伤后,恢复期病人多有身体部分功能减退或丧失,如失语,肢瘫等症状。常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失去恢复信心。因此,要说服并协助其坚持锻炼,树立信心。多列举一些功能恢复良好的范例,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的锻炼直到功能恢复。.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应按肢体正常功能方向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开始,逐步增量。应鼓励尽早恢复自主活动。对失语病人,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如运用姿势性言语,眼神,手势等进行交流。然后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言语训练时,发音练习要尽早开始。智能训练过程,作业训练应尽早进行。最好让最熟悉的亲朋好友与之交流,配以音乐刺激,以尽快恢复语言功能。
3.2 心理康复 颅脑外伤病人的心理改变包括以下四个过程(1)心理休克期;(2)期望期;(3)悲观期;(4)适应期。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否认、烦躁、抑郁、依赖等。为了使病人克服不良的心理反应,避免悲观期负效应,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康复。首先,要给他们以心理支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对病人功能的评估应强调保留的功能,可恢复的前景及取得的成绩。在乐观积极的氛围中,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康复计划顺利实施。病人的康复计划应遵循渐进、量力而行,避免病人产生挫折感和烦躁心理。每天的训练又要有明确的目标,使病人在完成训练后有一种成就感。其次,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包括支持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职业疗法,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认识,协调与社会间的关系,在新的起点上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
3.3 康复期 对于轻型病人应鼓励他们尽早自理生活,防止过度依赖医护人员,要让他们树立战胜伤病的信心。消除“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顾虑。重型颅脑伤病人在神志体力逐渐好转时,常有头痛、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医护人员应该向病人适当解释。让病人知道有些症状属于功能性的,是可以恢复的。对于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的病人,今后生活工作,颅骨修补的最佳时间,偏瘫失语的锻炼等问题,应该积极向病人及家属提出合理建议,鼓励病人面对现实,树立争取完全康复的信心。.脑外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
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继续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应定时引导排便,养成规律解便的习惯。
4 护理总结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的人们普遍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面临着不可预测的意外事故,颅脑外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随之增高,这类病人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护理又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这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精通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无论是神志不清,偏瘫还是烦躁不安,精神障碍的患者,都一视同仁,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才能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503-504.
[2] 施琪嘉,Wolfgang Senf.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31-5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