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模拟卷(十三)
地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能 C.地表径流
B.太阳辐射能 D.大气环流
B [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
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该国能源利用方式。完成2~3题。
2.在冰岛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多的是( ) A.水能 C.风能
3.冰岛位于( ) ①消亡边界 ③海岭附近 A.①② C.①④
②生长边界 ④海沟附近 B.②③ D.②④ B.潮汐能 D.地热能
2.D 3.B [第2题,读图,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多的是地热能,D对。该地河流短小,水能不
丰富,A错。海面冰封时间长,潮汐能不易开发,B错。国土面积小,风能不稳定,不利于风能开发,D错。第3题,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①错,②对。位于海岭附近,③对,海沟分布在消亡边界,④错。B对。A、C、D错。]
4.科学家认为,中高纬地区乔木年轮具有约11年疏密变化的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影响了( )
A.太阳辐射波长 C.极光发生频率
B.气候变化 D.土壤有机质含量
B [中高纬地区乔木年轮具有约11年疏密变化的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影响了气候变化,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有相关性,B对。对太阳辐射的波长没有影响,A错。太阳活动对极光发生频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影响,但不是年轮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C、D错。]
5.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海岸线大幅度变长 B.水热资源开发难度下降 C.天山雪线呈现下降 D.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
D [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海岸线大幅度变短,A不可信。落差减小,水热资源开发难度可能上升,B不可信。全球变暖,天山雪线呈现上升,C错。温度升高,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D对。]
在南非奥兰治河的入海口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砂,这些金刚石砂源自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一些死火山通道中的金刚石原生矿。完成6~7题。
6.金刚石原生矿石属于( ) A.沉积岩 C.岩浆岩
B.变质岩 D.石英岩
7.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作用 C.风力作用
B.海浪作用 D.冰川作用
6.C 7.A [第6题,根据材料,金刚石砂源自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一些
死火山通道中的金刚石原生矿。金刚石原生矿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C对。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不会出现在火山通道中,A错。变质岩、石英岩不是原生矿,B、D错。第7题,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是流水长期侵蚀、搬运、沉积形成的,A对。上游山区火山通道中分布着原生矿,海浪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不是主要的,B、C、D错。]
下图为2016年中国香港1月21日~28日天气状况的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
8.影响香港21~24日期间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C.气旋
B.冷锋 D.反气旋
9.下列日期,夜间大气保温作用最弱的是( ) A.27日 C.25日
B.26日 D.24日
8.B 9.C [第8题,读图,香港21~24日期间的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湿度下降,有降水天气,此时影响的天气系统是冷锋,B对。暖锋影响气温上升,气压下降,A错。气旋影响气压先降后升,C错。反气旋影响无降水现象,D错。第9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应是晴朗天气,选项中24日、27日有雨,有云时大气保温作用较强,A、D错。26日空气湿度较大,空气中水汽较多,保温效应较强,B错。25日空气湿度最低,天气晴朗,保温作用最弱,C对。]
读世界某地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和月均温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该地夏半年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D.温和少雨
11.该地对应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C 11.B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该地区7月气温较1月低,判断位于南半球;终年高温,但干湿季分明,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半年高温多雨,。]
2005~2010年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总迁入人口中来自河北的人口占比具有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完成12~13题。
12.造成图示四省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占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达程度 C.区域产业政策
B.自然地理环境 D.空间移动距离
13.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则( ) A.减轻迁入地就业压力 B.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C.缓解迁入地环境污染 D.加剧迁入地人才向外流
12.A 13.B [第12题,人口总是向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
的地区迁移。图示四省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的比重大,造成占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达程度,A对。自然地理环境、区域产业政策、空间移动距离不是主要原因,B、C、D错。第13题,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劳动力增加,则增加迁入地就业压力,A错。能够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B对。环境压力增大,可能加重迁入地环境污染,C错。迁入地就业机会多,不会导致人才外流,D错。]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4~15题。
14.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 A.洪涝灾害更少 C.经济水平更高
B.淡水资源更多 D.土地成本更低
15.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A.节约建筑用地 C.降低建筑能耗
B.缓解交通压力 D.扩大用地规模
14.C 15.A [第14题,题干中提到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比重庆高。如果从洪涝灾害角度考虑,楼房没必要超过90m,A项错误;楼房的高低与淡水资源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香港地狭人稠,淡水资源短缺,B项错误;城市楼房超过90m,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会更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地价也比重庆高,因此其更有必要建造高楼,C项正确,D项错误。第15题,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城市空间向高处发展,能节约建筑用地,A项正确;楼房越高,人口越密集,交通压力越大,建筑能耗也越大,B、C项错误,扩大用地规模会占用耕地等,属消极影响,D项错误。]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长春新区。长春新区将重点发展光电子、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汽车、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产业。据此完成16~17题。
16.影响智能机器人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C.动力
B.市场 D.技术
17.不同行业的企业集聚在新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节省运输费用 C.促进产品竞争
B.共享优惠政策 D.共享先进技术
16.D 17.B [第16题,机器人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说明了机器人产业需要较高的技术,其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科学技术。第17题,不同行业的企业集聚主要是可以共享优惠政策。]
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回答18~19题。
18.19世纪中叶,波士顿处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19.下列对波士顿经济再次腾飞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技术 C.交通
B.市场 D.资源
18.B 19.D [第18题,由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为工业化阶段,故选B。第19题,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主要依赖技术、交通及市场,而资源的依赖性小,故选D。]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下图为我国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甲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广人稀 C.降水丰富
B.接近市场 D.劳动力充足
21.乙、丙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 C.投入劳动力多
B.水利工程量大 D.受市场影响大
20.A 21.D [第20题,由甲图可知,甲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区位优势是地广人稀,故选A项。第21题,由乙、丙两图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分布在城郊,受市场影响大。]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23.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22.B 23.A [第22题,图示老城区东南的码头位于河流凹岸,河流主航线一侧,河中沙洲更靠近码头对岸,可知码头附近径流速度快,不易淤积。第23题,待建码头靠近桥梁,并且有公路连接北部的高速公路,有利于实现水陆交通的有效衔接。]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24~25题。
24.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5.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24.C 25.B [第24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第25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天气形势图。右图为左图中D河流干流水电
梯级开发示意图。
(1)此时A地盛行________风,未来几天将受________(填天气系统)影响。 (2)B、C海域都有世界著名渔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 (3)D河流实施水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多个河段________。当地凭借廉价的电力,吸引了大量________工业。
(4)19世纪中叶,A地和E城市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共同的优势资源是________。如今,两地都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________与第三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5)F、G两地都是著名瓜果生产基地,试比较两地生产瓜果的气候优势。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可以判断A风向,由高压向低压然后向右偏成西南(偏南)风,从气旋的运动方向看未来几天将受低压槽(冷锋)影响。第(2)题,B、C海域都有世界著名渔场,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寒暖流交汇。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河流的落差比较大,水能丰富,有利于水电梯级开发。由于有丰富而廉价的水电,有利于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第(4)题,AE两地煤炭资源都比较丰富,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第(5)题,气候对瓜果有很大影响,主要从热量、降水、光照等方面回答。F地纬度较低,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G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 (1)西南(偏南) 冷锋 (2)寒暖流交汇 (3)水能丰富(或落差大) 高耗能 (4)煤炭 新兴工业
(5)F地纬度较低,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G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7.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地区以AB一线为界________(填“北”或“南”)部人口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辽宁省工业经济曾在我国居于重要地位,其依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辽宁省的工业结构以________为主。
(3)生态保护和生态问题治理是东北地区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中M、N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土地类型)。
(4)R河春季流量丰富,主要是该流域冬季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流域内________丰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5)从工业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措施。
【解析】 第(1)题,读图,图示地区以AB一线为界,南部人口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南部是暖温带,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第(2)题,辽宁省工业经济曾在我国居于重要地位,其依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丰富的矿产资源。辽宁省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第(3)题,图中M地是三江平原,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湿地或沼泽地。N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重点是牧草地。第(4)题,R河春季流量丰富,主要是该流域冬季受冷锋影响,流域内冬季降雪丰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第(5)题,东北工业振兴,主要措施是改造原有工业,提升工业产业层次或调整工业布局。治理工业污染。发展新兴工业,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大工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 (1)南 气候 (2)丰富的矿产资源 重工业 (3)湿地(沼泽地) (牧)草地 (4)冷锋 降雪
(5)改造原有工业(提升工业产业层次或调整工业布局);治理工业污染;发展新兴工业,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大工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