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开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 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1, 回忆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 以教科书28页例6计算 〔-20〕+〔+3〕-〔-5〕一〔+7〕为例来说明。鼓励生来进行独立计算。 〔这里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算出答案,估计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 3,教师引导: 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给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运算来简化计算〕 重点 难点 教学环节 自 主 探 究 通过这两种算法,为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 法运算打下伏笔. 这里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确定的重要性,另一方 教师巡回观祭,作适当稍导,假设学生不能进一面,先让学生按从步计算,也可以在他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后,提示他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也是为了与们使用运算律。 接下去的加减混 〔-20)+(3)一〔-5)一〔+7) 合运算统一 =〔-20)+〔+3)+〔+5)+〔-7〕 =[〔-20〕+〔-7〕]+[〔+3〕+〔+5〕] 成加法运算再利用运算律进行简 =〔-27〕+〔+8〕 侠便计算作出比 =-19 拟。 鼓励学生自己比4,学生交流汇报.〔发现了什么?〕 拟计算两种计算 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勇敢交流. 〔如:计算结果与前面的算法是一样的;把减法方法,方法二由于采用运算律变得都转化为加法可以使用运算律,计算会简单些等〕 简单,而使用运算 律的前提是把加 减混合运算统一5,归纳明确“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成加法运算,这里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尝 试 应 用 如:a+b-c=a+b+〔-C〕. 6,省略加号. 教师引导: 式子(-20)+〔+3〕十〔+5〕+〔一7〕是-20, +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鼓励学生使用第一种读法;并让学生体会两种读法的区别.再根据教科书,标准书写例6的运算过程.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 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引例中的间题,你对这两种算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计算: 〔1〕〔-7〕-〔+5〕+〔-4〕-〔-10〕; 〔2〕也让学生体会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运算的意义。 这里采用加号的和的读法,旨在让学业生更好地理解加法混合运算的本质,进一步体会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加法运处律来的方便 3712()()1 4263补 偿 提 高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教 学 札 记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示范〕 3, 利用计算器处理比拟复杂的计算。 教科书第30页例7,师生先共同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解:-5.13+4.62+〔-8.47〕-〔-2.3〕 答略 此时教师指出,较复杂的计算可用计算器完成,并指导学生输入-5.13,以下由学生操作来完成 教科书29页练习1,2,第31页练习 教科书31页习题1.3第5,6,8,14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人教版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下就本节设计做几点简单说明: 1,在引人新课时,创设了一个较为实际的问题情境〔飞机起飞的上升与下降〕,让学生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感知、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体会到生活中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必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两种解法思路的探讨去思考,将学生的注 意力朝着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思路引导,为紧接着探究新知打好根底. 2,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之中,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顺序的问题,这是所有混 合运算必需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然后再从引例的角度遵循减法法那么,让学生尝试将加减 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的比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而在整个探索活动中都充满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时机;让学生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中去发现与探究.同时也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3,在例题中做了适当的处理,首先是把教科书上的两道练习题作为新知应用的例题, 让学生利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采用的是师生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适当计算教科书上的例7指出,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运算,引 导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
[教学反思]
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钻研探索,使我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教学时,我让每个学生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每个学生都剪一剪,并展示所剪图形的形状。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在剪、拆盒子过程中,很容易把盒子拆散了,无法形成完整的展开图,就要求适当进行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集体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在情感上每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