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一思政考试复习

2021-07-27 来源:钮旅网
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与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评价人生价值既要看一个人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作出的精神贡献。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有助于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二、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历史选择,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生命力。 4.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当前,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价值和意义更为突显。 3.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只有自觉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实现复兴伟业的征途中拥有坚若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不为困难吓倒,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干扰迷惑,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进向前,直至光辉的彼岸。 五、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而又面向世界。

六、做忠诚爱国者

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1.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大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七、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青年时期是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敢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八、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在全社会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要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九、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不同道德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演化,都要依托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吸取人类优秀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积极成果,又必须掌握好鉴别取舍的标准,善于在吸收中消化,把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变成自己道德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

十、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学思并重。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省察克治。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对它们进行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知行合一。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5.积善成德。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十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2.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

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4.权利保障。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5.正当程序。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十三、怎样培养法律思维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正确理解法律。正确运用法律。

3.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4.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5.守住法律底线。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