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胜任力模型及在培训中的运用

2020-07-18 来源:钮旅网
耱管理 —— 趔 一 翻 论胜任力模型及在培训中的运用 口熊丹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摘要:胜任力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新趋势之一,已有许多跨国公司采用胜任力模型来分析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需求。该文介绍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界定以及西方胜任力理论及模型的阶段,论述胜任力模型在培训中的运用,旨在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提 供十分有利于正确分析的培训需求,解决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培训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市场竞争重点已经逐步从物质资 源的竞争变成了人力资源的竞争。基于人的能力的岗位胜任力 标:发展活动的计划和规划用于收集具体事件;收集、分析数据; 阐述和报道活动的需求。这种方法主要是一些可以区别优秀绩 效员工和普通绩效员工的有意义的行为事件。 模型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领域 和咨询领域,且有效地支持了企业人才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 活动.许多企业也正在或已经开发和建立属于自己的岗位胜任 力模型并作为有效的工具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 一第三阶段:戴维——麦克莱兰: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 维一麦克莱兰发表了一篇文章《测试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他提出 基于有效测验胜任力的原则。并认为,高绩效者之所以取得出色 业绩是因为他们具有某些特定的知识、技能或行为才能。他还主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界定 胜任力是指与特定岗位工作相关的能够用可信方式测量并 能有效区分优秀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的个体特质及行为特征。 它包括三大特点:1、与特定岗位相关;2、可以在特定岗位中创造 张通过研究优秀绩效者,以发现造成绩效差异的因素。后来,受 美国国务院外事局之托,他研究新方法来预测员工的绩效,将他 的理论运用到外交官和情报官员的选拔,并设计出一种较为有效 出优秀绩效;3、包含一些个人特质或者行为特征。胜任力 的人力资源评价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应用后取得很好的效 果。后来,他与别人合作成立了的管理咨询公司,现名Hay— McBer.是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HayGroup公司的一部分,也是 一fCompetency)最早出现在司法领域,后来,临床心理学将它运 用到个体心理能量及意识的合法标准方面,包括关心自己 与关心他人的能力。职业咨询人员通过胜任力来界定与特 定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个人能力。在管理领域,胜任力这一 概念的从提出到现在已逐步完善。诸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 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都已采用了以胜任力为基础的管理.他们 家提供胜任力建模服务的资深咨询公司,进一步对胜任力进 行了研究和实践.在商业咨询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掀起了国 内外胜任力建模实践的狂潮。 三、胜任力模型在培训中的运用 先辨别特定岗位所需的有效胜任力,然后再制定可测量的绩效 标准。 胜任力模型,包括了达成一个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的不同胜 任力要素的组合,其中包括6个胜任力特征:a.知识,指个体在某 一胜任力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新趋势之一。现在,已有许多 跨国公司采用胜任力模型来分析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需求。纵观 国内各公司在员工培训实践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培训前缺乏培 训需求分析,培训后缺乏有效的评估措施,培训内容缺乏适用 性、缺乏不同岗位能力等级的员工的针对性培训,培训缺乏前瞻 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的信息;b.技能,指结构化 地运用知识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Ic.社会角色,指个人基 性,忽视实践技能以及培训方式单一等。这些表面上看是对员工 的培训分析不到位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客观的鉴别评判 于态度或价值观的行为方式;d.自我概念.指个人的价值观、态度 和自我印象;e.特质(性格),指个人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其它各种信 息所表现出的持续反应:£动机.指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的渴望 标准和方法。而引入胜任力模型可以区分岗位能力层级的差别, 针对相关岗位要求并结合员工当前的能力状况.让员工参照绩 效优异者所表现出的技能寻找出自己的差距,为员工量身定做 出分层次的和有侧重点的培训方案。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四 个方面: 进而为之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二、西方胜任力理论及模型的阶段介绍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之父”一泰勒:20世纪初,泰勒(taylor)认 识到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他 建议管理者用动作分析和实践的方法去研究那些使得优秀员工 第一,通过胜任力模型和培训方案设计的结合,使培训目标 的设定与不同工作岗位要求之间匹配。并形成动态匹配机制,即 培训目标设定会随业务变化而变化。 高质量、高效率的因素和特质,然后通过系统的培训来提高一般 员工的岗位胜任力.最终提高组织效能。他采用“时间一动作”的 研究方法对胜任力进行分析和探讨。他关于科学管理的研究也 被称之为“管理胜任力运动”。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些胜任力分析 第二.培训目标的设定和员工实际能力与组织岗位能力要 求之间的差距高度匹配,使培训重点明确。 第三,培训方案设计关注同类岗位上的不同层级人员培训 需求及目标设定之间的差异,形成以多个课程针对不同水平的 方法是“时问一动作分析”方法的延续,也是受泰勒思想的影响。 例如,关键事件法、工作分析和心里投射实验相结合而成的行为 事件法,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员组,提高最终培训效果。 第四,培训方案设计将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结合,有效; 利用职业生涯这个有效的激励手段使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第二阶段:约翰・弗莱纳根:1954年.美国学者约翰・弗莱纳 根通过研究美国空军飞行员在1941年至t946年的绩效状况, 此外,该模型强调了培训的“岗位绩效导向”。将员工培训纳 入到解决绩效问题的范畴,在根本上增强培训方案的有效性。综 提出了应通过把握关键事件和工作进行分析,从而创立了“关键 事件法”,且为关键事件方法确立了五个步骤:决定活动的一般目 合看来,胜任力模型在培训实践中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