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填空题(48分)
1.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4分)
①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③表示语意的跳跃。
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④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
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4)我嘛……缝缝补补…… 2.拼音写词。(4分)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jiàn qǐ xī huǒ
zāo gāo dǎo méi zhòu méi kùn nán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1页(共9页)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4分)
小说为了凸显渔夫的妻子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了她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请阅读下列句子,把对应的句子序号填在括号内。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活动
A.“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B.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C. 她猛地推开门。
D.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报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E.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F. “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G.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4.补充词语。(2分)
指 画 不 思索 不清 5.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3分)
A. 动作描写 D. 环境描写
B. 心理描写 E. 语言描写
C. 外貌描写 F. 神态描写
(1)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
的老妇人。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3)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2页(共9页)
6.表示“看”词语有很多,如文中的“瞪、盯、望”,想一想,还有哪些词也表示“看”的,把它们填入括号中将成语补充完整。(4分)
坐井 天 言观色 左 右 面面相 管中 豹 异思迁 高 远 一 无余 7.选择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填序号)(2分)
A.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 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 表示语意的跳跃 D. 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2)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我嘛……缝缝补补……
8.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3分) (1)这个句子是对 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桑娜 的品质。 (2)我也能写一写我的卧室的环境,表现出家庭的温馨:
9.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4分) (1)“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双重否定句,可以改为肯定句: 。
(2)“这样做”是指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 的善良品质。
10.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2分)
“尽是妇女和孩子”暗示男人都 ,“几乎看不见一个健壮的男子”暗示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3页(共9页)
1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拥”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拥:A. 抱 B. 围着 C. 挤着走 D. 拥护。 (1)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2)木桥前站着的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3)妈妈把她拥在怀里,给她讲故事。 .
(4)一群孩子簇拥着新来的实习老师走进了教室。 .
12.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表在括号里。(4分)
①表明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表示说话结结巴巴 ④表示语意的跳跃 (1)“我嘛……缝缝补补……”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
们抱过来啊?……
(4)“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1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4分)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外貌描写 D. 环境描写 E. 语言描写 F. 神态描写 (1)“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2)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3)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
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4页(共9页)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能去掉吗?为什么?(4分)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 二、选择题(8分)
15.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咆哮(páo xiào) 疯狂(fēng kuáng) 放肆(fàng sì) 吞没(tūn mò) B. 狞笑(nìng xiào) 惊慌(jīng huāng) 揪出(jiū chū) 胸膛(xiōng táng) C. 拥戴(yōng dài) 流淌(liú tǎng) 呻吟(shēn yīn) 发抖(fā dǒu) D. 祭奠(jì diàn) 搀扶(wǎn fú) 沙哑(shā yǎ) 黎明(lí míng) 16.(《在柏林》)作者写小姑娘“笑”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分析不当得一项是( )(2分)
A. 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 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 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剧遭遇。 D. 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 老汉飞得像只豹子。
B.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8.《在柏林》一文中,作者写两个小姑娘“嗤笑”和“傻笑”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分析不
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 写了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的举动不理解。 B. 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没有同情心。 C. 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剧遭遇。 D. 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5页(共9页)
三、连线题(6分) 19.我会连。
《复活》 《西游记》 《悲惨世界》
雨果
老舍 中国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契诃夫 法国 吴承恩[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猫》 《凡卡》 四、现代文阅读(8分) 20.课内阅读。
①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②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2分)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 和 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 。(2分) (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 、 和 。(2分)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和桑娜是怎样的人? 。(2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6页(共9页)
五、写作(30分)
21.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故事吧!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先给你的同伴讲一讲,然后把自
己喜欢的故事写下来,注意要把故事的情节写完整。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7页(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① ② ③ ④
2.汹涌 澎湃 溅起 熄火 糟糕 倒霉 皱眉 困难 3.AF B CE DG 4.手 脚 假 神志 5.C E FA
6.观 察 顾 盼 觑 窥 见 瞻 瞩 览 7.B A C D 8.(1)环境 勤劳
(2)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窗边的书桌干净、整洁,放着一盏明亮的台灯。 9.(1)觉得必须这样做
(2)收留、抚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同情穷人、关心穷人
10.在参加战争 健壮的男子都参加战争去了 11.C D A B 12.③ ② ① ④
13.(1)E (2)D (3)C (4)B 14.不能去掉。
因为“几乎”这个词表示还会有概率极小的意外,车厢里并非一个男子也没有,去 掉就没有这层意思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8页(共9页)
二、15.A 16.C 17.A 18.B 三、19.《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凡卡》——契诃夫——俄国 《猫》——老舍——中国 《西游记》——吴承恩——中国 《悲惨世界》——雨果——法国 《三国演义》——罗贯中——中国
四、20.
(1)是说桑娜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是说桑娜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承担。 (2)神情 心理活动
她既同情两个孤儿,又疼爱自己的丈夫。决心抚养两个孤儿,又为给丈夫增加生活 的负担而内疚,同时也担心自己的举动得不到丈夫的支持,以至于希望以挨揍来减 轻对丈夫的负疚。生动地展现了她善良的品质。 (3)神情 动作 语言
(4)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五、21.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