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素养及其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2023-01-08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素养及其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作者:郑晓蔓 梁艳君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民族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类型及其对汉语知识掌握的差异性,以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和思想动态、为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知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54-03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汉族是最庞大的一个分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汉语即是他们所学习的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受教学方法这一个因素影响,其实质是受学习过程、学习者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语言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文化等多因素影响的一个过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一直是我国语言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为此以民族高校为例,选取大连民族学院外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学生进行了调查。横向上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分析对比,纵向上将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由此来分析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等情况。本课题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环境、个人心态和学习动机,以便为各个民族高等院校更好地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对少数民族教学有更科学的了解,从而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有所改革和创新。

本次调查在大连民族学院外语专业大一到大四年级学生中共发放了400份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达88%,其中包含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130名少数民族学生。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关于汉语知识的掌握和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语言的掌握,以及学习汉语的目的和获取知识主动性等情况的共36道问题,从多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学习状况。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与本民族语言掌握现状调查

根据调查问卷所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民族院校外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例如,对于“你现在能完整背诵出几首古典诗词”这一问题的回答,能背出10—50首古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一占32.4%,大二占48.5%,大三占59.3%,大四占39.2%。而汉民族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统计结果分别是大一56.6%,大二64.6%,大三47.2%,大四68.75%。从这一方面来看,少数民族学生整体上对汉语古典诗词知识的掌握与汉族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对于“如果你是少数民族,你更看重主流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这一问题,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中23.5%的学生认为本民族文化更重要,20.6%的学生认为主流文化重要,51.25%的学生认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主流文化一样重要,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在其他三个年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大二28.6%、20%、45.7%,大三28.1%、31.25%、31.25%,大四28.5%、39.3%、32.1%。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略高于主流文化,大多数学生对两者的关注、重视程度较为均衡。在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语言掌握情况的调查中,对本民族语言掌握很好的学生大一占8.8%,大二22.2%,大三15.6%,大四17.8%,可以说当前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语言可谓一无所知。在对于“你认为学习汉语对自己哪一方面帮助最大”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汉语首先帮助自己为未来的求职打好了基础,其次解决了生活中和其他同学的沟通障碍问题。在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表明意愿若有机会便尽自己所能将本民族文化传向祖国各地、传向世界各国。汉语作为我国通用的语言,是各族人民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彼此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和文化,是凝聚和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各个少数民族学生更加有义务、有责任将汉语掌握好。 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总结

语言学习动机对学习者来说是激励其达成某种学习目的的主要动力,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驱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是内外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这种需要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奠定对汉语掌握的需求所产生的[1]。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大体上分为两个类型,即工具型和融合型。为了更好地分析该问题,课题小组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更加进一步地予以精细划分,总结分析为以下几种类型。 1.汉语学习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工具性

这一类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占有大部分的比重,工具性这一学习动机我们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实用性动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努力学习各项文化课程大部分原因是为了以后可以在家乡之外的地方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少数民族学生将汉语作为自己在求职方面的敲门砖,而学习汉语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2.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母语文化并存

现代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无论是对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多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应该再逐渐被遗忘、被丢失,而是在充分保持自己语言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又能够更好、更主动地融入到世界主流文化的发展当中,与时俱进,找到适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方向,而这便要求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者,能够将两种语言融会贯通,使其得以广泛宣传。 3.个人发展与长远性目标并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以后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在本科学生中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学生本身对汉语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且在本科院校学习阶段选择了汉语专业作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从中可以看到这两种情况都是和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迫于未来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就职、个人发展的各种压力,少数民族学生会比较注重汉语素养的培养。 4.家庭环境与社会责任的影响

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极小部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在家里开始的,即在家庭环境中以汉语交流,接受汉语听力教育。例如,家里面的哥哥或姐姐有一定的汉语水平,而汉语的听力水平对其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影响,这对少数民族学生认识汉语、产生学习汉语的意念有一定的影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人认为学好汉语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在未来有所发展,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来自家庭的期望与学生自身肩负的责任感,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动力来源。

三、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知识欠缺的主要原因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知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自身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对汉语知识量获取不够多,另一类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处于高分低能状态,即汉语水平已经达到六级或八级以上,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屡屡出现错误。多种迹象表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不能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不能致力于应用。为此,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受家庭居住环境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居住地多为闭塞、与外界接触少、经济滞后、文化也较为落后的偏远山区,这使其生活仅限于自己本民族语言的环境中[2]。因此,家庭居住环境影响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语言学习有障碍的根本原因。 2.受教育环境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前接触汉语少,汉语听力能力欠缺,在接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依赖于本民族语言的使用。汉语平时的应用较少,大部分学生甚至缺乏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一点也阻碍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受自身心理障碍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因此在众人面前怕出错而造成心理压力。这使得其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当众说话讲汉语,这种“一言不发”的课堂状态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缺乏语言锻炼的机会,并对利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产生畏惧心理。如在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在课下几乎只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这一心理障碍直接降低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兴趣。

4.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文字的脱节现象

据了解,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是当地的群众语言,人们日常生活均以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沟通。这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后面临全国统编的语文教材时无从下手,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实质和含义,这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

四、丰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知识的可行措施

语言毕竟是一个民族生存交流的根本方式,母语的形成是经过本民族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传承所保留下来的,这是自胎儿时期,受母亲的本能影响所形成的,也可以说是天生的。所有人从咿呀学语那一刻开始所接受的就是母语文化了,所以若想民族学生学好汉语文化绝对不能急于一时,要讲究学习方法和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制订独特的教育培养方案。此外[HJ*4/7],汉语在社会交际和信息传播中是不可或缺的。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同时也学习本民族的语言,用本民族语进行交流,但从语言使用范围和语音所传播的信息量上都是无法和汉语相比较的。因此,努力学好汉语并准确地将其在生活中应用自如是少数民族学生迎合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3]。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措施来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双语教学,但课堂形式依然为传统教学模式,即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学生作为接受的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主动开口讲话这一问题,课堂设置上要多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说学习汉语很难,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摸清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征,便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汉语的能力。 2.从根本思想上培养汉语素养

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的学习上多处于机械地接受知识状态,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与学习计划相关的各类学习资料以及课外阅读笔记,测试试卷的相关知识,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广播电视等重要新闻参考文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在课堂上利用汉语将多科课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简单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用性。 3.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同样学习汉语知识,但其学习结果却相距甚远,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资源不丰富、学习环境受到局限。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民族学生本质上没有差别,由于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族学生说的、看的、读的、听的都是汉语,自然就更胜一筹。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初中毕业后甚至不能很好地用汉语说一段完整的话。这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或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加入情景模拟、汉语的音调欣赏和丰富的词汇灌输等内容。 4.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语言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可以分为兴趣广泛性培养和兴趣的持久性培养。据了解,很多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缺乏规范,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课程和教学的性质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初期教育都处在全国普通汉语文教学的阴影下,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模式,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来进行教学的,忽略了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语言这一事实。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汉语学习的难度,削弱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利用语文和教学中其他课程的联系,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此外,还可以针对当地学生群体最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或活动进行调查,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兴趣后,来开展表演活动或实施竞赛项目,针对个体单一的兴趣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使学生向“主动学”“愿意学”“喜欢学”的教学主体方向发展。

5.开展以对话和写作为主题的活动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四个过程。汉语教学较为灵活,在学习中宜以对话或演讲比赛、写作两大方面作为突破口来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此类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更能够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其课余生活,开阔其视野。

6.以社会活动为载体,扩大学生利用汉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参与面

汉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具有直面性、互动性和情感性等特点,这是双向甚至的多向的交流过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平等,这能够有效地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应用能力,提高其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分享、表达、理解所学的知识的过程就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学会一种语言,尽量地用其在生活中进行交际是绝佳途径、首选之举。

汉语文作为传统的人文科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目前在世界的这个大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我们文明古国的民族大融合,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于世界、积极倡导我国的语言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共同发展,并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一同进行,学好汉语、运用好汉语乃是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第二语言的教学,要有的放矢[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