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高考押题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C
【解析】材料中的“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等信息表明,这里的描述符合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选C项。
2.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下车而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后人称为“下车佳政”。由此可见,分封“杞、宋”两国
A.扩大了西周的疆土 B.旨在表彰大臣功勋 C.维护了边疆的安定 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下车佳政”体现了周武王的“德政”,因而被赞誉为“佳政”,这可以缓和灭商后所带来的社会矛盾,D项正确;“杞、宋”两国都不在边疆地区,故A、C两项错误;“杞、宋”两国都是前代贵族受封,而不是大臣受封,B项错误。
3.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 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 B.诸候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C.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3.C 【解析】先秦宗法制下无论周天子还是诸候的君主地位都是嫡长子来继承,材料中的“弑君、逐君”现象说明宗法制所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也就是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项正确。 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4.C
【解析】材料中征服关东诸国并保障秦文化的影响,显然是针对地方管理而言的,因而强调了秦朝郡县制对当时文化统一的作用,C项正确。 5.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
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 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 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 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 5.C 【解析】材料反映了给事中可以将皇帝诏令中有不当的决策可以奉还,因而有利于预防决策的失误,C项正确;奉否定不当的诏令虽然有利于制约皇帝权力的滥用,但并不能“杜绝”,A项错误。 6.“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
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6.A
【解析】材料中的“下层人士”“入仕为官”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项正确;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参政的平等,但不能说明社会阶层平等,B项错误;C、D两项虽是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但与材料的主题不符。
7.宋代,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的特定设置,而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所以地方官多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某县的事”。这说明宋代 A.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B.地方管理体制日趋混乱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D.地方自治权力有所增强 7.C 【解析】据材料中的“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信息,可知宋代地方官都是直接隶属于中央,这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由中央官员暂时去管理地方,这会导致官员不去尽心办事,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地方管理混乱,只有说明地方权力受到最大的限制,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并非是地方自治权力的问题,而是地方官的隶属问题,D项错误。
8.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A.已经威胁到皇帝权力 B.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D.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8.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从题干材料可知,张居正时以六科监察六部,使六部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权力形同原来的丞相。分析各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9.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等。下列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商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 C.认识到物质对思想的影响 D.主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9.D
【解析】材料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说明C项正确;“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说明A项正确;“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电;劝者,所以(本业)起”说明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故D项错误。 10.《唐律疏议》中规定:“口分田,谓计口受之,非永业及居住园、宅。……卖一顷八十一亩,即为罪止。”此规定
A.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C.杜绝了地主强占农民土地 D.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10.D
【解析】材料规定禁止农民出卖口分田的土地,这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的发生,D项正确;唐代的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并非农民土地所有制,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民卖地是为了逃税和豪强占农民的土地,B、C两项不符合题意。 11.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这表明宋代
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11.C 【解析】镇起初是作为军事据点兴建的,从北宋中期起,政府在多数情况下把设置镇的标准,
从军事重要性转向商业上的考虑。“镇”就由原先的军事戍地,变成了农村集贸市场名称,一直延续至今。材料中的“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从北宋开始,政府在县以下重要的农村集贸市场设镇,同时设立“监镇官”,负责维持市镇的日常社会秩序并管理商业活动。
12.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12.B
【解析】从材料中的“挟其技能以食力者”可知,是出现了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选B项。制瓷业早在唐代以前就兴起了,A项错误;景德镇虽是瓷都,但也还有其他行业,不可能全员参与瓷器生产,C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从业情况,并没有说明对市场的占有情况,D项不符合题意。 13.“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13.A 【解析】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措施,盐铁官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主要是抑制商人势力,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该政策主要是抑制商人发展,对小农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故B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14.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 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 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D.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 14.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和朱熹二人的思想都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都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都在儒学地位确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故A、B、D三项为两者的共性。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而宋代不存在地方割据问题,故C项为两者的差异。
15.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5.A 【解析】“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可以得出为造纸术,故A项正确;印刷术开始于隋朝,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指南针与材料描述不符,故C项错误;火药与材料描述也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
16.唐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版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唐代 A.各地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 B.人们可在城市随意买卖日历
C.雕版印刷术已经在民间流行 D.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16.C
【解析】材料中“刻版印刷日历”“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主旨;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论述的是技术。
17.2015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C.由表音文宁向象形文字转变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17.A
【解析】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故A项正确;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中图示展现的是由象形到表音;故B、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明显错误。 18.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明清异端思潮的影响 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宋明理学对人性的压抑 18.D
【解析】材料主要提及宋明理学中压抑人性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异端思潮的影响”出现应该是明朝以后,故A项错误;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应该是元朝,故B项错误;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是宋词产生的背景,不是材料中反映“吴歌”曲调变化的主因,故C项错误;宋代理学兴起,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压抑了人的个性,“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正式这种心境的反映,故D项正确。
19.有西方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时说:“西方国际关系的观念与传统,同中国以父系为主、在天子统治下的宇宙伦理观念、政治制度两者之间,必然发生冲突。”此观点
A.正确说明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B.主要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做辩护 C.正确揭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冲突 D.回避了英国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19.D
【解析】据材料观点可知,作者以两种文明的差异来说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尽管体现了以文明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但回避了英国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因而没有正确揭示两种文明间冲突的原因, C项错误,D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材料并没有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刻意地粉饰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B项错误。 20.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他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条约的签订
A.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
C.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 D.有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 20.D 【解析】“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它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的信息
说明关税的下降,使洋货在中国市场贸易扩大,故D项正确。
21.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做出合理解释的是
棉布进口 棉纱进口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21.A 【解析】从图中看出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而棉纱(原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加,A项正确。
22.据统计,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年(1840~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16%。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B.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 C.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 D.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 22.C
【解析】依据材料中时间“1840~1894年”“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16% 以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出现了题干所述现象,C项正确。
23.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
A.提高国民的参政意识 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 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 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 23.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等信息,说明梁启超认为道德建设的是变革学习外国法律的主要前提,故C项正确。 24.右图是1901年英国《PUNCH》刊物上登载的一幅《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此漫画反映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贷款 B.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C.八国联军因没能瓜分中国而“忧伤” 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甜蜜” 24.B
【解析】据材料的时间1901年和漫画中李鸿章对列强所说的“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可知这是指《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给列强的赔款协定,所以漫画反映的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B项正确;A、C、D项与史实不符,也不能说明漫画的内容。
25.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撰文指出:“吾人之于学术,只当论其是不是,不当论其古不古;只当论其粹不粹,不当论其国不国。”此言论的主要目的在于
A.反对袁世凯称复辟帝制 B.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 C.倡导实行新的文学革命 D.为新文化传播营造氛围 25.D
【解析】材料中的“古不古”“国不国”说明陈独秀主张只要学术是“是(正确)”的就应当学习和传播,这实际上是为新文化的传播来创造文化氛围,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26.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了
A.国民党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 C.国民革命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 D.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政治民主化 26.C
【解析】材料中的“民(国)十五六年”是1926、1927年,此时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作为政治性的革命政党被大多数所倾向与关注,说明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这是国民革命促进了结果,C项正确;A项错误,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主体上仍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D项时间不符。
2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A.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 B.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 C.消除了新旧婚制间的尖锐冲突 D.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 27.D 【解析】材料中的“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说明当时婚姻习俗中存在新旧共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 28.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28.B
【解析】从材料中的“1931年”和“1936年”可知,此时正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当时国民政府鼓励发展民族企业,故选B项。列强暂时放松侵华是在一战期间,此时一战已经结束,A项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主要是五四运动期间,C项错误;西方经济危机是1929~1933年,而1936年不在经济危机期间,D项错误。
29.1935年8月,共产国际“七大”在总结报告中提到:“红军主力在朱德及毛泽东指挥之下的长途西征,从江西到四川三千余公里……没有必需的军需及人迹不到的高山,这是传奇一般的西征。”材料中的“西征”
A.开辟了四川等省革命根据地 B.旨在实现《八一宣言》的主张 C.是共产国际正确领导的结果 D.粉碎了国民党扼杀红军的企图 29.D
【解析】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由江西辗转至四川,材料中的“西征”最终以到达陕北而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D项正确;A项错误,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八一宣言》的主张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项错误,红军长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挥失当的结果。
30.1947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实行“不要后方、不靠根据地作依托,采取跃进方式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出击的战略”。下列地图所示中反映了此“战略”的是
A B C D 30.B
【解析】据材料中的时间和“跃进方式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出击”等信息,材料所指的战略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项的地图正是此战略示意图;A项是百团大战示意图;C项是淮海战役示意图;D项是平型关大捷示意图。
31.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
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 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31.C
【解析】从材料中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可知,宪法起草委员会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因而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是1949年一届政协会议,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B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略确立于改革开放后,D项错误。
32.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32.B 【解析】材料中的“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说明当时中国注重技术教育并注重工人的教育,和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当时一五计划方针有关,故选B项。 33.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投资总额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10. 5%提高到1963年的25%以上。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大跃进”建设需要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渡过困难 C.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变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局面 33.B
【解析】材料中的“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10. 5%提高到1963年的25%以上”说明当时中国比较注重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恢复“大跃进”时期被破坏的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34.下图是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其原因有
①国有企业改革 ②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 ③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④国家加强管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4.B
【解析】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它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公有制为多元化所有制,故①正确;允许私有成分的存在于发展不等于私有化,故②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自中共十四大明确之后不断完善,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③正确;国家加强管理与国家投资增加与否没有必然逻辑关系,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3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35.D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的国际合作组织,合作领域广泛,结伴而不结盟。故选D项。 36.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领袖的特点从原来依靠朋友和亲属,转向主要依靠说服人民,形成“新式民主”和“新型政治家”。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 ②克利斯提尼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③陶片放逐法实施 ④伯利克里“黄金时代”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6.B 【解析】古代雅典的“新式民主”和“新型政治家”即指代在多次改革后形成的直接民主制下的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等政治特色,陶片放逐法主要针对威胁城邦民主政治的人而使用,是直接民主的表现而非原因,其他三项均促进了和扩大民主的范围,是主要原因。
37.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被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A.看似公允实则维护富人利益 B.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7.A
【解析】罗马法是建立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基础之上。从材料中可分析出,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诉讼前要先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或财物,保证了富人的利益,材料不能体现B、D两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
38.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艺作品大都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这些作品在当时
A.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B.宣扬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成为革新文艺创作的主流 38.B
【解析】修士、修女是宗教神职人员,宗教是主张禁欲主义的,而他们却在纵情声色,说明知识分子抨击宗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因而反映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39.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其目的是
A.扫除英国国教的天主教残余 B.把国王置于议会之上 C.进一步确认议会主权的原则 D.顺应宗教改革的潮流 39.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是英国法定的宗教,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的国王权利不断的被削弱,故B项错误;C项不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40.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①使交通工具实现机械化 ②英国的议会改革 ③德意志的统一 ④法国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A 【解析】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业的发明新式工具,实现交通工具现代化;由于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下议院席位,引起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开展促进德国经济发展,从而要求完成德国的统一;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故A项符合题意。 41. 1883年1月,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做法
A.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 B.弱化了官员的党派化 C.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 D.造成了政治日益腐败 41.B
【解析】美国有“政党分赃制”的传统,为了避免官员的党派化制定了《文官制度条例》,弱化党派对官员影响,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故选B项。 42.《法三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 42.A
【解析】从材料中“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可分析出,法国的总统无单独权利制定法律,须与参众两院一起创制;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实施有监督的权力,体现了权力的制衡原则。故选A项。 43.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43.C 【解析】“牛顿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即开创了近代经典力学,打破了中世纪物理学神话论;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打破了造物主创世界的神话论,都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故C项正确。
44.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 44.D
【解析】材料中的“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认为工业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要遵循经济规律,故选D项。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新经济政策还没有被废止,A项错误;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与材料信息中的“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时间,此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没有形成,C项错误。 45.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1930 1933 1935 1938 GNP总量(10亿美元) 90.4 55.6 72.2 84.7 GNP增长率% -12.3 -4.1 10.9 -6.3 失业率% 8.7 24.9 20.1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45.C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分析,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失业率中1935~1938年,失业率下降,A项中的“始终”说法错误;从1930~1933年的GNP总量下降,增长率上升;1935~1938年的GNP总量上升,增长率下降,B、D两项说法错误。 46.撒切尔夫人在蝉联首相之后说:“在头两个任期里,现政府砍断了束缚着格利弗的数千条绳子中的许多条。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但是在那些限制以内,政府必须具有决定权。”下列措施与撒切尔经济政策一致的是
A.动用赤字财政、适度通货膨胀等手段 B. 弱化政府对私营部门的调控措施 C. 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 D.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 46.B
【解析】材料中主要论及撒切尔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没有提及通货膨胀的货币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说的是减少政府过多干预经济措施,故B项正确;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属于外贸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与材料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 47.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A.巩固丁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C.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出大量商品 47.C
【解析】材料中的“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的信息说明马歇尔计划打破了西欧各国关税壁垒,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故C项符合题意。
48.一名俄罗斯学者曾提出:“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
抗转向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它所有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这一言论
A.指出美国单极主义战略造成世界动荡 B.错误的将当今世界局势归纳为两极对抗 C.最有可能发表于21世纪初期
D.忽视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48.A
【解析】材料中“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是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导致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A项表述符合题意。
49.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A.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 49.B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印度、巴西还称不上一极;C、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 50.有学者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他们特别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甚至要求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据此可知,此文学的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印象主义 50.B
【解析】据材料中的“真实”“精确”信息可知,此文学作品注重如实地反映现实,这属于现实主义文学,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51.地方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统治制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而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一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由此我们看到,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在当时,并不是说把全国划分成几个地方行政区,乃是这几区地方各驻有中央宰相,即成为中央宰相府的活动分张所。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中央需要派一个大员来镇压某地方,就派一个外驻的宰相。在元代,共计有如是的十个分张所,并不是全国地方行政分成十个区。行省制度在法理上的实际情形是如此。……这种行省的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所以一直沿袭到近代,依然有其痕迹。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的联邦制的特点。 51.(1)承秦之制,实行郡县制;尊重东方社会习俗,实行封国制。
(2)特点:行省长官由中央派驻、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作用: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影响后世。
(3)第一,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第二,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第三,联邦地位高于州。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海洋观念的萌芽首先表现在对海洋具有“行舟楫之便”与“兴渔盐之利”经济属性的基本认识之上,随着木板船的出现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大大加深了对海洋所具有的社会商品经济属性的认识。……中华民族在宋元以前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
―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和反思》
材料二 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海洋观。……他不仅从保卫海防、防御外敌海上入侵和国家统一安全的角度考虑海军建设问题,还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的角度,考虑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务实的精神和宽广的视野,认真总结新时期国际海洋斗争的经验与教训,着眼于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继承中国传统海洋观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命题和新概念,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海洋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海洋观的重大突破 。
―邓文金《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三 海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商品、资本、人力突破地域限制,逐步形成全球贸易网络。……历史反复昭示人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为开发海洋而进行的合作,给各国带来发展;但是为争夺海洋发生的战争,则给人类带来灾难。
―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希(腊)海洋合作论坛上发表的《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洋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海洋对欧洲国家兴衰的影响,谈谈你对海洋控制权与国际贸易地位关系的认识。 52.(1)注重海洋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功能;认识到了社会的商品经济属性;海洋利用从开放转向封闭。
(2)变化:从保卫海防到维护海洋安全;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到开发海洋资源。
原因:建国初期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保障海道安全有利于打破西方的封锁;改革开放后,维护海洋安全和开发海洋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3)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起来,控制海洋就意味着控制着国际贸易的主导权,英国与荷兰海洋控制权的变化就导致了两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近代以来海洋控制权的得与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与衰,因而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应加强海洋开发与建设,使海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此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3.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材料三 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到90年代中期,因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
—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业戏剧发展的看法。 53.(1)标志:元杂剧。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
(2)特征: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目的:为了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戏剧;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传播西方生活方式;提倡个性解放。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丰富多样。(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世界近代史》一书中第1-3章内容的目录摘编。 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前的英国 第二节 1640年到1649年革命 第三节 从共和国到1688年政变 第二章 17-18世纪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54.建议1:将“1688年政变”修改成“1688年光荣革命”。修改理由:“光荣革命”是一次不流血的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虽是以政变的形式发生的,但它通过《权利法案》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而具有革命性,用政变来体现光荣革命的性质与意义,不太恰当。
建议2:可在第二章的第五节前增加:意大利。修改理由:原目录总标题是“主要国家”,而在子目录中却没有意大利,而意大利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都是欧洲大陆主要的国家,尽管当时意大利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较小,但应增加上。
建议3:可在第三章的第三节后增加:从邦联到联邦(或1787年宪法的制定)。修改理由:第三节独立战争后的人民斗争不能完全体现1787年宪法有关美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尽管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人民斗争有关,但此宪法并非人民斗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当时美国国内外危机综合因素的产物。
(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二)选做题 5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景宗病死的次日,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遗诏由皇后萧绰(燕燕)摄政。……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最初虽只录取一二名汉人进士,却开辟了吸收汉族地主通过科举进入仕宦的途径,又在南京设立太学以培养汉族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
―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太后改革的主要影响。 55.(1)轻徭薄赋;实行汉官制和汉律;实行科举考试选拔汉族士人。
(2)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辽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汉与辽文化的融合;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
5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材料 1789 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就规定了大量包含自然正义内容的条款,其中第6 条至第9 条即是如此。这些条款的主要内容有: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和拘留任何人;法律只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孙祥生《论自然正义原则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体现了哪些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所体现思想产生的原因。 56.(1)天赋人权思想;法治思想;平等思想。
(2)革命前法国因封建等级森严而缺乏社会平等;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人权平等思想的影响;法国革命是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平等的革命。 5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珍珠港现在得到部分雪耻了,”尼米兹海军上将1942年6月6日的公报宣布,“不使日本海上力量丧失战斗力,不算彻底报仇。”美国公众对中途岛的胜利欣喜若狂……马歇尔将军认为中途岛的胜利是“最勉强的成功”,反对在太平洋发动攻势,因为他相信灾难正隐隐呈现在大西洋上。
“我必须承认,我非常关切地注视着俄国战线。”罗斯福总统6月6日致丘吉尔的电报说……苏联红军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遭到失败,德军的攻势卷向克里米亚和高加索。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先后飞到伦敦和华盛顿,争取英国和美国保证“在8月或9月在欧洲大陆登陆”。然而丘吉尔却“不做出保证”。他担心在1942年匆忙越过英吉利海峡发动强攻以减轻俄国的压力,将是一次“牺牲性的登陆”,他给跨海登陆作战谨慎地规定了一个条件:必须能够得到军队和运兵船。首相知道这一点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英国的第八军遭到隆美尔的重创,损失了数百辆坦克和数千士兵后,不得不向托布鲁克撤退。
—摘编自[英]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1-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拒绝在欧洲大陆登陆的原因。 57.(1)背景: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日军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影响: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美国转守为攻,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2)原因:军队和登陆工具短缺;北非战场失利,损失严重;企图借助德国之力削弱苏联,让苏德两败俱伤,以便战后处于有利地位。 5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同治五年(1866
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为理由,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指出“若不从根本上用著实功夫,即习学皮毛,仍无裨于实用”。为保证质量,要求招收30岁以下的满汉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及科举出身的五品以下的官员入学,并厚给薪水,住馆学习,聘请西人担任教师。还规定学习3年试居高等者,“均准各按升阶,格外优保班次”。……(面对顽固派的非议),他直截了当地斥责(顽固派)倭仁“守旧衰谬,不识时务”,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指斥倭仁“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徒以道义空谈”,是极其谬误的。
―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奕增设天文算学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奕增设天文算学馆的意义。 58.(1)天文算学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学科;洋务派大量引进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缺乏相应的国内人才;发展与近代工业相适宜的新式教育的需要。
(2)开创新式自然科学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有利于国内社会思想的解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