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做好建设标准和模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期间,主要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资源情况,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的导向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形成最为合适的模式。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资金问题的考量,确保项目资金的优化配置,实现高标准农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模式研究 引言
一般认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工作人员需要同时针对高标准农田中的水、路、林来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造,并同时也需要针对高标准农田中的土壤结构来进行优化处理,切实保证土壤的平整程度,从而保证高标准农田的耕地具有更好的肥沃程度以及更持续的生产能力。同时,在高标准农田理念建设的过程中,也同时体现着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配套设施。其中,从高标准农田的特点来看,一方面是能够保证更优质的基本农田生产功能,另一方面也具有更好的美观性,能够给予人们在视觉方面的优质景观享受。此外,则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同样实现了集中且连片的发展模式和更为优质的生态环境。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投资比较少
一般认为,不同于基本的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实现了机械化设备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高标准农田。不过,由于高标准农田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较大,那么在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获取到大量资
金的支持。其中,高标准农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中央、省和县三级来进行筹措的。其中,以我国安徽省的投资为例,将每一亩的直接投资金额设定为1500元。其中,具体的标准则可以进行提高到2500-3000元/亩。由此可见,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资金的投入仍然是比较少的。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发展。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义
目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我国对农田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希望能够通过农田建设的方式来进一步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即便是身处于这样一种氛围,我国当前仍然是未能够形成有关高标准农田的明确定义和明确衡量标准。同时,从全国上下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包括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会相差比较大。因此,这就导致了由于受到不同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和不同自然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统一标准。此外,在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导向下,也同样是造成了不同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利益出发点方面的差异。因此,这也使得有关高标准农田的意见,更加难以统一。此外,在针对当前高标准农田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同样是没有建立起统一且完善的衡量标准,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特点,这就影响了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秩序和稳定性。
(三)高标准农田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从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此前谈到的资金问题和定义问题,同样存在着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没有形成有关的高标准农田的清晰制度和清晰产权界定。同时,即便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反馈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同样是没有形成有关问题的针对性处理措施,尤其反应为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主体在职责方面的划分不清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标准农田的发展和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群体的收入提高和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基于此,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政策的优化与完善,并切实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模式优化措施 (一)做好资金整合,明确具体职责
结合以上问题反思,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的资金整合,并针对高标准农田中的职责来予以明确。过程中,重点把握好每一个具体内容,并在内容的导向下合理分析不同地区的真实经济情况,从而导入最为合适的融资模式,以此来在最大程度上环节高标准农田项目在融资方面的压力,也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效率。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做好政策制定,通过政策的支持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拓展高标准农田的融资渠道。
例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导入招投标政策,打破原有政府财政奖励和财政补贴的单一方式,而是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力量进入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期间,地方农业部门同样可以制定贷款贴息的政策和竞争性分配的政策,来建立起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此外,则是需要在保证资金用途不发生改变的基础上来针对资金的管理渠道进行适当地改革,实现高标准农田发展中的统一性规划。
(二)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衡量标准,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样是需要形成有关高标准农田的衡量标准。过程中,主要是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分析,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同时也需要深入到一线环境中,要了解和借鉴来自基层管理人员的建议,以此来针对来自多方的建议一并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切实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质量,以此来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对各方建议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主要是要重点收集和整理地方管理部门,领域内权威学者和地方经济发展报告的内容,以此来形成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指南,在保证实际条件与需求目标相互契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政策扶持,加速农业服务能力的建设
做好政策扶持是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的关键。那么在这一基础上,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切实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场地来做好勘察,并同时针对前文中谈到的社会资本进入情况来予以法律法规方面的约束。过程中,农业部门主要是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措施的方式来对高标准农田的经营规模进行扩大,并同时鼓励在一些效益比较好的高标准农田中尝试进行自主开发。
例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能够进一步实现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标准农田中的引入,并同时也优化了对高标准农田的管理,实现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统筹,更有利于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序性和稳定性,也提升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因为其本身高产稳定的特点,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当下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仅是能够让农作物具有更高的产量,并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农田的稳定性,也同样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和模式,实现高标准农田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秀美, 潘瑜春, 刘玉,等. 基于四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模式[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13):10.
[2] 曾福生.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选择[J]. 湖湘论坛, 2014(4):8.
[3] 刘慧敏, 朱江洪. 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2):6.
[4] 韩帅, 李颖, 李双异,等. 辽北旱作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与建设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1):4.
[5] 曹博, 赵芝俊. 引入PPP模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财政支持体系创新[J]. 地方财政研究, 2017(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