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丽
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05期
摘 要:家校合作是优化教学的一个新视角,语文是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通过家校合作相关教学策略的运用,既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首先简要阐述了家校合作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再从学习氛围、资源共享、家长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探讨,旨在建设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校合作;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只是依赖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教学效率的提升较为有限,如果可以邀请家长助力语文教学,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丰富学生知识量。鉴于家校合作的创新和优势,应对时代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家长参与教学,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优化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新方向。
一、家校合作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家校合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同时创新,虽然家校合作在教学中的实践并不广泛,但它对小学语文教学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家校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开放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生活体验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感受,而家校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家长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陪伴者,在语文教学中邀请家长融入,可以让家长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引导者,督促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素养培养,课堂中可以较好地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无法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全面完成。家校合作中的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他们可以向学生分享各自的人生经验,还可以在生活中引导他们关注生活,这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家校合作的前提,针对当前学生家长学识、经历、素质等个人情况均不相同的情况,教师应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教师还应针对语文教学和学科特点,定期开展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会,促使家长正确教育观念和良好心态的形成,务必让家长明确两个关键点,第一,语文教学的常态是进行更多的识、读、写,生活就是学生练习识、读、写的重要过程和场所;第二,安排的家庭作业虽然是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和强化知识的一种方式,但家长的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巩固学习效果。 2.利用网络促进语文资源共享
在家长对家校合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参加后,教师要注重家长语文素养的提升,只有家长自身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做好学生语文辅导的工作。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则为家长语文素养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是教师分享语文资源的便捷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它们让家长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实时动态,让家长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社交网络还可以增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学生情况,为实际教学助力。 3.定期开展家长特色教学
在家长和教师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已经较好地发挥了家校合作的优势,但要更深层地挖掘其作用,还可以开展家长特色教学,它是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也是语文开放性的体现。家长特色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时性,邀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家长进入语文课堂,向学生讲述他们的经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长学生的见识。特色教学课堂的开设,并不是对家长进行级别分类,而是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有经验的家长接触到更专业的知识。特色教学课堂的开设,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原因在于担任特色课堂讲解的,并不是能力高或学识强的家长,而是依据家长的工作经验,这无形之中是对所有家长的鼓励。例如,在习作课《我的动物朋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事先沟通和了解,邀请有饲养经历的家长为学生讲课,让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相關的生活知识,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增加写作素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可以挖掘的,家校合作就是将家长的教育资源付诸实践的有效形式。教师的积极引导是家校合作良好的开端,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让家长在教学中切实发挥作用,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让家长成为教学中的积极分子,将其周围可用的资源延伸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素材,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燕.小学语文教学家校合作方式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4):77.
[2]赵红.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语文教育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