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1、 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 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
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 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
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 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 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
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 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
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 基地的再次踏勘 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8、 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
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9、 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
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准确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证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10、 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11、 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 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 \"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知识施工图设计心得;施工现场配合经验教训等。尤其要提的是,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这座园子如何利用中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园中各景点有机、有形的结合成了一个至要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就这一内容另出拙章,与同行及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笔者在这个项目的施工配合中。感受最深的是基地地形极其复杂。在上海地区,基地地势都较平坦,偶有暗浜、河流,小山丘等地形地貌,高差不大。而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用地内,有被雨水常年冲刷塌方而形成的峡谷、峭壁,高差近20米;有被植被茂密覆盖着的山坳;有地势北高南低,一览无遗的茶树园等。整块基地最小高差也有2~3来。这些地形条件在上海附近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遇到的。怎样把这些看似不利的客观因素变成园中各处美景的地形背景基础,这就需要设计师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其实,设计师的施工配合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间合作设计项目的增加而上升到新的高度。配合时间更具弹性、配合形式更多样化。 俗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
二、城市规划应把握“二要二不要”
当今的城市规划在系统控制上太简单,一套道路红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管线控制。附带着地块功能色块、几块绿地、几条河流,就完成了一幅总体规划图。并且以此作为规划建设的蓝本。匆匆进入了不该介入的个性领域——“详细规划”。
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规划师都是建筑生的缘故,他们往往热衷城市里的建筑物体量及其造型,甚至仔细到建筑物内部的柱梁位置、容积面积,仔细到外观造型、鸟瞰图和立面图。由于其建筑造型修养的有限,凭其职权充当着“城市里的总体建筑设计师”的角色。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划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了“特色危机”的城市,扼杀了建筑师的发挥空间。
至于改变旧城面貌,这是地产商与建筑师的经商机会。因为这里面有利润可图。政府不宜参与该项活动,也没有必要为改变所谓面貌而贴钱。政府应为改善旧城的不合理的“系统”而投入。政府规划是向开发商划定和提供应遵守的新的系统控制线。以此来协调城市的系统功能。
以一个打开修理的录像机的“电路板”来举例,一台日产J25录像机的电路板布设,确实精美。但它并不是松下电器开发商的追求内容。开发商最关心的应该是该机的功能、造价、建造难度、维修难度、撞击试验等,即整个系统的功能。至于其中的元器件形状、位置,只要它不违反系统功能、不影响使用寿命、不干扰故障维修、不影响外罩覆盖,系统师根本就不会去介意。
而我们当今的规划,却充当着这块电路板的形状师,而且通过各个角度(鸟瞰、透视、立面、平面等),向市长和老百姓展示。实际上,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美的判断而言,即使有,也仅仅是因为庞大的城市被缩小的缘故。就像我们将垃圾桶内的一个橄榄丸放到五
层楼房高度,放在景观中央,也会有不少人士称其为美一样。
而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应该像一个开发录像机的系统师一样,他关心的应该是系统功能和布设,而不是元器件(建筑物)的形状及其排列。他要致力于系统功能的建设工艺的研究和改善,即路网的流能质量、城市环境的自然保护、新系统的加入的预计、最低限度的减少扰民等。而当今“景观评估”现象的时兴,更加剧了当今城市规划“该介入的没有介入,不该介入的却越陷越深”的情况的发生。可以这样说,当今中国没有一个规划大师敢为贝聿铭先生制一个详细规划的。这就说明我们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根本就没有必要介入这一领域。
广州市“管道冷气”工程的管线布设遇到了马路开膛的难题,就是因为城市的网系单调而造成的。当今的管线网系,包括:车行系、人行系、自行车行系、雨污管线、上水系、强电系、弱电系等,都被捆绑于“车行系”一起,这对安全与畅通(人车共系)、健康(汽油污染)、维护与发展(扰民开膛)都不利。由于以往网系规划的单一,也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单一。并且由于城市的发展和维护,三番两次的在主要交通网系上“扰民”。市民们呼吁规划要有序,同步实行管线埋设,这实际上是为难了规划设计,换句话,规划也没有能力协调上述建设资金同步到位;也没能力预计今后还会诞生什么新的管线系统(诸如广州的管道冷气之类)。但问题还必须得解决。
城市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在一个城市还没有建成以前,应该先制定一个丰富的立体网系的控制,这就是城市规划。这并不会引起网系之间和网系与建筑物之间的干扰。另外,网系的全方位辐射和设定,并不意味着土地的分割。开发商仍可根据开发量的大小和网系的不同要求,跨越形形色色的网系(包括车道系、人行系、自行车道系、水系、绿系等)进行建设。再一方面,网系的丰富(即分开建设),可以大大缩短城市道路和各项管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通常,一个下水道工程建设周期可以占去一个道路工程建设周期的
四分之三甚至更多。而这些工程一旦可以分头运作建设,城市系网建设速度就可成倍加快。
城市的排水究竟是否一定要埋在车道下泥?这是一个疑问。城市里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是否一定要紧随车行道两旁呢?车道的正反向是否一定要“拥抱”在一起呢?这些都有疑问。倘若城市里把上述三项系网独立贯通、辐射,就不会产生永不休止的“扰民工程”;就不会产生“管道冷气”无法布管的难题;更不会发生交通拥阻;更可以减少许多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更有利于储存洁净的淡水;更可以让城市快速遮荫……
而当今城市规划的网系捆绑,等于放弃了网系的自由伸展和发展余地。它除了单调的道路红线控制以外,找不出第二条可以向城市各个角落渗透的网系,动辄开膛,动辄拆迁,实在是不科学之举。反过来说:丰富网系,就是解决健康和安全、解决道路和畅通、解决环境和发展
三、园林绿化设计的八点不宜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各单位纷纷建公园,铺绿地,修广场,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冷静地看到,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在设计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笔者收集多方信息,集百家之言,概括为:“八不宜”,以期与园林设计工作者共勉。
一 不宜追求高档,豪华,远离自然,违背自然。如在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中,原本只要顺其自然,在弯曲的湖岸上种上湿生植物,湖中种上荷 花,莲花等水生植物,便会形成美丽的亲切的自然景观。然而有些设计师却把湖岸用大理石修砌,并围上汉白玉护栏,湖底用混凝土加固再修深水池以养水生植物,这样虽然看起来高档,豪华且整齐划一,但却使整个湖的自然韵味尽失,成了一个彻底的人造湖,违背了园林设计的初衷。
二 不宜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因此,我们的园林设计师对各种园林风格不但要求其形,还要求其神,要在中国园林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上的精华,并结合当地独有文化,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三 不宜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目前,很多城市都建有宏大的广场,然而偌大一个广场,其地面不是用硬地铺装,就是以草坪为主,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两旁,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在炎炎夏季和多雨季节,即没有大树庇荫,也没有遮雨设施,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四 不宜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五 不宜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如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中国典型的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道路和绿地,但并不是把自然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切,妥帖。
六 不宜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园林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
到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并能想像到若干年以后的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效果以及由此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七 不宜只注重一种植物,忽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如果只种植一种植物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八 不宜只注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品种和规格。园林植物品种间的判差别有时是巨大的。不明确的,往往使设计者的意图得不到充分表达,有时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如许多园林设计作品中,笼统地规定苗木为桂花,月季等,但是桂花又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月季也可分为香水月季,微型月季等多种,因此很容易造成施工者以次充好,使用价格较低的品种,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效果
景观园林设计规范文集2
四、道路分车带的绿化设计
道路分车带的绿化设计
道路分车带是分隔城市道路交通的绿化带,常见为单排{分隔上下行车道}和双排{分隔快慢车道}两种形式。绿化分车带虽小,但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位置重要显眼,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
一:绿化带的功能
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
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二:绿化带设计
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道路的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形式也应简洁。在城市中心道路中,以方便公交车辆和行人通行为目的,绿化带的设计在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应重点考虑美化的作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一定的高度变化。除了常见的道路平行的绿化带,还可以设计曲线式,折线式或宽窄不一的自由式绿化带以限制车速。
绿化带的宽度和道路宽度比例要适宜,宽阔的道路绿化带也要宽,单排绿化带要比双排宽。
三: 绿化带的常见形式
1: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
{1}两侧绿篱,中间是大型花灌木和常绿松柏类,棕榈类或宿根类花卉。这种形式绿化效果较为明显,绿量大,色彩丰富,高度也有变化。缺点是修剪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不到位或路口转角处处理不好,会影响司机视线。
{2}两侧绿篱,中间是宿根花卉和小花灌木或草花间植。色彩丰富,高度变化不如前一种明显 ,修剪工作量大,对司机视线没有影响。
{3}单侧绿篱{多在慢车道一侧}和宿根类花卉,草坪组合,绿篱为直线或曲线式,形式
较为新颖。
2: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带{适合于宽度在二点五米以上的绿化带}一种是草坪上植宿营根花卉或乔木,亦可种植花灌木。另一种是以草坪为主,草坪上布置少量花卉和小灌木,可以是自然式或简单的图案。
3:以乔木为主的绿化带 这是应大力提倡的绿化带种植形式,绿量最大,环境效益最明显,主干高三点五米以上,对交通无任何影响,树下可种植耐荫草坪和花卉,美化效果明显,特别适合宽阔步的城市道路。
4:图案式绿化带 城市新区,开发区新修的道路十分宽阔,其中绿化带宽度多在5米以上,以灌木,花卉,草坪组合而成各种图案,有几何形式也有自由曲线式,修剪整齐,色彩丰富,装饰效果好。
总得来说,绿化带建设要因地制宜,要考虑道路在城市规划中的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建筑的特色,精心设计,以达到组织交通,美化城市,改善环境的作用。
五、景观设计图式的常规手法
景观设计图式的常规手法
一:艺术形象与自然景观的区别在于,艺术形象是自然形象的理想化表现。景观造园活动就是将自然界的景观加以理想化的创造,这一深层次的创造活动也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沟通。
1:定点 点,即点景,风景园林的焦点,在景观造园活动中起锦上添花,画龙点
睛之效。植物栽植中,单植,或丛植的零散点缀,点的合理运用,也是设计师们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延伸,具体手法有:自由式,陈列式,旋转式,放射式,特异式等,点的不同排列组合也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点同时也是一种无约束的修饰美,也是景观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
2:放线 这里的放线,专指园林施工中的植物栽植技法,即将不同的彩叶类灌木按一定的设计形式栽植成不同的艺术线条。线有曲线与直线之分,在规则式园林中直线是常用的运用手法,而曲线则在后现代派风格的园林设计中得到大量使用。神以线而传,形以线而立,色以线而明,园林中的线不仅有修饰美,同时也有一种流畅之美。
3:立面 景观造园中的面,通常是指大面积的草坪地被及各种形式的高篱,绿墙等具有立体感的植物栽植方式。面的技法也是造园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之一,面的使用是自由的,活泼的,无约束的,如各种形式的多边形,不规则形,将其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或层叠或相接,其表现力是异常丰富的。
二:节奏与韵律感在景观修饰中的完美体现也是造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几乎所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节奏与韵律的充分使用,而景观修饰中的节奏与韵律的使用是有别于其他艺术活动的。如色彩的强弱,造形的长短,林间的疏密,植株的高低,线条的刚与柔,曲与直,面的方圆,尺寸的大小,交接上的错落与否等组合形式的运用。节奏也是一种节拍,是一种波浪式的律动,当形,线,色,块整齐的而条理的同时又重复的出现,或富有变化的排列组合时,就可以获得节奏感,广义上的韵律也是一种和谐。
三:形式的美是与内容无法分割的,形式美是艺术存在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创造与创新也总是先从形式上有所突破。美也总是存在于形式之中的,没有形式上的创造,也没有美的创意。但形式的美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实现的,它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总结与探索,
也来自于我们有创造性的想象,还来自景观大师们的较高艺术修养。所以说形式上的美是景观大师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正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大而不空,小而不阻,方中见圆,圆中见方,柔中有刚,刚中带柔。”也就是说,景观设计上的形式美不但是一种自然美,同时也是一种经过人工再创造的艺术之美。
四:抽象主义手法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可归结为简明扼要的抽象法,也就是将大自然本身的形象进行必要的整合,将一些不必要的表象化东西全部放弃,然后用理性的归纳法,超越具体的界限,达到抽象的境界,或者将其组合成多层面的修饰形象。另外,以单一的点,线,面块等几何雏形为原料,按美的自身原则经过空间上的更替,平移,旋转,放射,扩大,混合,切割,错位,弯曲,以及不同性质的物质的重组,以达到有特别创意的修饰形态。
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三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要求,由天津市园林管理局主编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CJJ/T82-99,自l999年8月1
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管理,天津市园林管理局负责具体解释。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9年2月24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