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 加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破解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莫永生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目前,从相关公开发布的义务教育均衡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农村初中发展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义务 教育要以推进均衡发展为突破口,需要率先在县城内实现均衡发展。当硬件设施各学校已不分上下时,要破解县域内 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规范免费师范生制度,加强农村初中教师的本土化培养,完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 农村初中教师素质等路径选择来取得突破。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教育均衡发展;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2—097—03 2008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全面实 一现免费,基本解决普九“有学上”问题,同时全国 各地在改善学校硬件和办学条件方面都已得到极 大改善,为了全国普九验收的顺利完成,国家在农 村各普通中学和薄弱中学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 力,许多地方城乡初中学校硬件甚至不分伯仲,但 在学校软件特别是教师资源上差距仍是比较明 显。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物 质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 、后普九时代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 困境表现 (一)农村教师数量饱和,师生比下降明显,学 科性短缺现象难以解决 近年来,随着农村适龄学童的不断减小和支 教、特岗教师等多种农村教师引进机制的补充,农 村教师数量基本达到饱和,甚至部分学校存在超 编现象,明显表现于师生比普遍下降。据来自 2010—201 1学年度广西东兰县各初中学校师生统 计显示:县城两所重点初中城中和民中师生比分 别为23:1和21:1,远远高出了国家规定的初中师 生比标准(国家规定标准:县城16:1,农村18:I), 水涨船高。在总体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后, “上好学”、“读好书”已经上升为人民群众的主 要教育诉求和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最突出的 表现是近几年来,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不减反增,择 校现象异常火暴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过分的 而乡镇初中大多低于18:1的要求,如:武篆镇中 学和三石镇中学甚至低至10:1和12:1…。由此 择校热不仅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提出了 严峻的挑战,而且折射出许多社会不公平问题。 当下,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 的变化,教育公平已成为新的核心诉求,而这种诉 不难发现,过分的择校热使得县城重点中学班级 人满为患,多数班级达九十多甚至上百人,而农村 乡镇初中面临着好生源严重流失和生源逐步锐减 求的4,-j-诸实施是以教育均衡为前提的。全面推进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 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给出了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 间表: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 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如 的危机。从办学效益看,师生比例不协调,生源不 足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根据最近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想思 路,新课程改革在结构上有较明显的改变,突出了 新课程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但农村初中 教师队伍现有的结构功能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 今,《纲要》公布实施已一年多,2011年到了一个 关键的年头,犹如下围棋,已经到了官子时刻。在 革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在农村初中教师中,政治、 语文、数学、物理等中考科目占绝大多数,而信息 综合技术、音乐、美术等职业技术类、艺体类学科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农村初中如果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等软实力得不到根本实质性改善的 话,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就要落 空,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也就只能是一 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因此,加强农村教师 队伍建设,缩小教师资源差距就成为当务之急,也 是破解县域初中均衡发展这一难题的路径选择。 教师却甚少。这种教师的学科性短缺造成了农村 初中“教非所学”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教师整体水平偏低,教师培训大多流于 形式主义,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反差大,难以适应 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初中教师 的第一学历普遍较低,有很多是“民转公”的教师, 差,教学成绩难以提高,在期考、中考中难以达到 上级领导下达的指标和家长的期望,教师工作压 多数没有在职前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普遍存 在着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 学方法等都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要 求,缺少I可化顺应新课程的必要的知识链。教师 的教育科研和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能 力更是接近空白。随着近十年来大规模的在职进 修和学历补偿教育(主要是函授、电大、业余等)学 习的普及化,绝大多数农村初中教师取得了国家 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达到合格学历的要求。 但大部分所学的专业几乎倾向于容易毕业的文科 类、管理类课程。这种学历进修中重层次、轻专业 力大,工作中常年陷入有苦劳无功劳现象,教师职 业倦怠严重。所以农村优秀教师一旦时机成熟, 大量向城市、县城和经济发达地区无序性流动,然 而国家却没有采取相关有效的制约管理政策来限 制这种优秀人才无序流动的随意性。农村初中学 校留不住优秀骨干教师,倒成为县城、中大城市培 养、输送优秀教师的主要基地,使得农村初中学校 陷入教育质量连年下降、生源锐减、师资队伍整体 力量日渐衰落的恶性循环怪圈。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来在农村初中开 的倾向,使农村教师学非所教的问题更加突出。 据2007年中央教科所对我国中西部地区358个 县的调查,47%的农村教师,其学历提升中所学专 业与本人任教科目不一致,58%的教师选择中文 专业作为自己进修提高的专业 。再如,《北京市 中学各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显示,在 北京远郊区县的大量农村初中教师以业余或函授 的形式取得最高学历,几乎没有受到过学科训练。 地理、历史、生物学科所教非所学的比例达到 63.8% j。由此也可以推断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 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另#1-,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在职培训突出的问 题是普遍缺乏培训和培训效率低下并存的现象, 由于培训经费的制约,农村初中教师接受培训的 机会很少,尤其是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培训 极少。现在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电脑,有的学校还 配备了多媒体,但这方面的培训跟不上,很多都没 能正常使用,造成宝贵资源的内耗和闲置浪费。 教师培训的教学场域与实际的工作场域之间差异 悬殊,在培训中所教的东西不能真正运用到教育 教学实践中去,不能真正培养起教师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再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因 素,造成了大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学历、在职培训虽 然达到基本要求,可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 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 发展的需要。 (三)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支教走形式,教 师流动机制亟待调整完善 农村初中教师的福利待遇低,教师除了县财 政统发的基本工资,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造成农 村教师待遇与县城、中大城市教师待遇差距越来 越大。某地官方公布同级别教师待遇在校际间差 别达到2.5:1,有的甚至达到3:1或者4:1 1 这是 农村初中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的主要诱因所在。再 加上农村近几年来,受打工潮和新的读书无用论 的影响,农村学生深受其害,往往缺乏学习动力, 大多数学生厌学、网瘾、早恋、辍学、犯罪等现象常 有发生,加剧学校和教师管理难度,加之生源基础 98 展了“捆绑联盟”式的支教活动,选派县城重点学 校教师到农村初中薄弱学校助教、支教。虽然这 一系列措施在县域教师校际均衡配制上起到了一 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看来仍是杯水车薪、效果 甚微。主要原因是,为了自身利益,县城重点学校 选派的往往是平时教学成绩排队靠后或聘任不上 的二三线教师,象征性地到农村初中支教1—2 年,敷衍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最终还是回到 原来的学校,农村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结构并 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四)学校管理效能低下 农村初中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普遍较差,“软、 散、懒”是常有的现象,缺乏凝聚力,改革和创新意 识不强。近年来,国家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断 加大,学校领导班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或安于 现状,过分依赖国家教育扶持的“输血”功能;有的 甚至为了领导位置或利益之争班子内部不团结, 彼此勾心斗角,内耗分散了工作精力和应有的团 结凝聚力;或者感情用人,缺乏基本的办学理念和 管理经验,导致学校管理陷入混乱局面,不能保障 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 置。 二、破解“农村初中教师成为县域教育均衡发 展瓶颈”的路径选择 (一)规范免费师范生制度,加强农村初中教 师的本土化培养 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实 现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需要进一步扩大免 费师范生的范围。提高农村初中教师质量、稳定 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关键所 在,免费师范生制度是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彻底解决我国农村 初中教师的学科性、结构性等短缺问题,国家必须 扩大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规模,使更多的学生有机 会接受免费的高校师范教育。实行定额定向培 养,从而为农村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的合格 师i贤。 2.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培养与聘用要充分斟酌 科研活动,增强其自觉研究的内驱力,对教师专业 成长才会有实质的帮助。二是要启发教师经常对 到农村教师的本土化。尤其是在选用和培养农村 贫困地区的乡镇教师时,首先要考虑那些出生于 农村,能吃苦耐劳,忠诚于农村教育事业的人。只 有熟悉农村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相信学生,体 会他们的情感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 农村教育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农村教育质量才能 得到根本性提高。也只有农村初中教师来源保持 一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工作 的梳理、总结、批判、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教 书育人、因材施教以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能力 和水平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能对自身的 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并将反思体 现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总教育教学经 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也意味着反思 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或状态。 教师既要把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研 定的本土化,才能相对有效地保持农村初中教 师队伍的稳定。 (二)完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农村初中教师 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决定教育质量,要提高农村初 中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 教师队伍。 要建立健全农村初中教师培训制度,逐步完 善培训体系。一是针对需求,按需培训。面对有 着太多的个体差异的特殊教师群体,要提高教育 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各级培训部门应 该针对不同岗位、层次、类别教师的需求,根据农 村初中教师的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分学科进 行培训。培训课程尽量要涵盖初中教学的所有科 目,关注与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应用紧密相关的 科目。以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 体,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按需 施训。二是培训坚持走“研训一体化”之路。探索 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培训模式与方法,在培 训过程中让教师带着问题参与学习,带着反思参 加讨论,合理引导教师互动与合作,使教师由被动 培训变为主动探究。特别要注重对“教非所学”的 教师的培训和加大对农村初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 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级培训、多媒体等应用技能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 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缩小城乡教师的“数 字鸿沟”,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教育投资效益。同 时,通过专家引领式、个案分析式、问题诊断式、实 践参与式等培训方式和在岗校本研修和定期培训 相结合、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形式,丰富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提高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整 体综合素质。 (三)农村初中教师要积极投入学校的科研活 动和X-J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农村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依靠教师,依靠教 师的素质和专业成长,而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成长, 依靠教师的教育科研和实践反思,教育科研和实 践反思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合理 引导农村初中教师主动、积极投入学校的科研活 动,增强其自觉研究的内驱力。教师主动投入到 究习惯,又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即 研究不再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补充,而本身应该 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方式,它彰显了教师作为人和 实践者所拥有的本性。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 感悟到了自己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教师 逐渐发展自己的理性,成为自己理念和行动的主 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不想让课堂 枯燥无味,就请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吧。 如此说来,他就不能仅仅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 通过自己的理性升华创造自己的世界,只有在这 种创造性的世界中,他才会感到真正内心的平安。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 师的研究方能体现出其本原意义。 此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抑制流 动的限制和政策鼓励教师正向合理流动,打破在 现有政策环境下,农村初中留不住优秀教师倒成 为县城培养、输送优秀教师基地的怪圈。同时学 校领导需要加强管理技能、技术方面学习,挖掘现 有潜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内涵式 发展保持自身教育优势。 参考文献: [1]广西东兰县教育局2010—2011学年度统计材料 [R]. [2]邬跃,陈恒.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 其破解[J].教育探索,2009,(8):84.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29. [4]王晋堂.义务教育均衡离我们有多远[J].人民教 育,2010,(5):30. [5]于发友.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58—159. 【莫永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09级硕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研究】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