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2020-03-23 来源:钮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农业科学苑o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年第32期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李瑜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610074) 【摘要】苜蓿草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黄金产业,种植价值很高,国外许多国家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我国苜蓿种植历史悠久,但至今尚未形 成真正的产业。本文在对其现状、发展滞后的内部原因研究分析后,提出发展我国苜蓿产业的两个基本对策。 【关键词】苜蓿;二元结构;结构趋同;良繁体系;规模优势 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无法形成苜蓿规模生产的集聚效应,一个成 苜蓿概况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豆科类植物。根系发达.主根粗大.根瘤菌 熟的产业也就更难以形成。一、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有较强的耐寒、抗旱和再生能力。花期5 ̄6月, 种子2~8颗。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鲜品含蛋白质5.9g(最高可 达35~45%)。苜蓿适应性强,耐早、耐贫瘠、产量高,在含盐量为0.1%~ 0.8%的范围内生长良好。适宜在北纬35~45。、年平均温度5~12oC、积 温2700~60O0oC的地区栽培。苜蓿主要分布于温暖地区,在北半球大 致成带状分布.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和俄罗斯是主产区.其中美国 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约占世界总面积的33%,名列世界第一 位。我国每年种植大约133.3万公顷约占4.5%,排在阿根廷f700多 万)、加拿大(200多万)、欧洲及俄罗斯之后列暂第五位。 4.产业链条结构简单苜蓿产业链条可以分为苜蓿种子培育、初 加工、深加工三大部分。目前我国的苜蓿草产品主要是初加工的干草 捆和草粉.还有少量的草颗粒、草块。苜蓿种子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 且合格品数量少,而处于价值高端的苜蓿叶蛋白的生产也还仅限于 实验室水平。因此整个产业链条比较单一,收益少进而对整个产业的 一成长未能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同时由于投资不足、创新能力欠缺也是 整个产业在价值链条低端(初加工)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 四、制约苜蓿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1.产业化投资严重不足 苜蓿要实现产业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是规模要足够大;二是生产加工要机械化。这两个条件互为补充,缺 不可,前者是实现效益的基础,后者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打捆集 垛、躲避不利天气的必要条件。要实现这两点,一般的生产单位很难支 付其费用,需有大企业集团的资金投入或政府的扶持。目前,我国苜蓿 产业化的机械化水平很低,除部分项目外基本还是人工操作。资金投 入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苜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用户对苜蓿产品的需 一二、我国苜蓿产业现状 作为“牧草之王”的苜蓿种植目前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黄淮海、 东北南部地区,其中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新疆是主要的传统种植 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农业由传统的“农一经”二元结构 向“农一经一饲”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 施,各地开始广泛种植苜蓿,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苜蓿种植的热潮。苜 蓿种植面积以年增l0万公顷的速度不断扩大,并且种植区域已突破 原有北纬35~45。的纬度限制,黑龙江、贵州、江苏、上海、福建等传统 上认为不适合生产的地区也在积极引种苜蓿,进行试验。由于未能从 区域合作角度进行产业规划,从而造成国内苜蓿生产布局比较混乱. 种植品种单一的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在产品生产及加工方面.我国苜蓿干草平均生产水平仅为3.75 吨/公顷,全国年产苜蓿干物质50万吨左右,尚未满足国内畜牧业发 展需求。我国生产的苜蓿草产品主要为草捆和草粉,据统计,苜蓿草产 品总量为76.9万吨,出口仅3.87万吨。市场需求方面,据测算.我国目 前需求苜蓿干草总量为1000万吨/年(包括配合饲料中的使用量),照 当前市场价格(产地价格)l100元/吨计算,则每年需投入l10元亿人 民币;而现有苜蓿干草产量不足70万吨(且质量参差不齐).流通量不 足30万吨。目前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的苜蓿草基本来自西北(甘肃, 新疆)地区.全国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目前苜蓿草市场正处于一种卖 方市场阶段,市场需求缺口巨大。 一求,尤其是国外的客商,希望能有长期稳定的货源,但由于国内苜蓿种 植分散、不成规模,苜蓿的产量低,苜蓿产品的商品率更低,无法形成 规模生产因而无法形成足以影响市场供求状况的商品量。目前,生产 者为了获得较高的苜蓿产量,苜蓿刈割普遍较晚f一般多在盛花期刈 割),苜蓿草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品质降低,不能达到国家颁布的 苜蓿产品一级标准,有的甚至为等外品。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的地区,由 于机械化程度低,苜蓿刈割持续时间长,刈割晾晒的苜蓿常遇到雨淋, 致使苜蓿产品的品质降低。 3.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及创新能力建设严重滞后 我国苜蓿草产 品主要是干草捆和草粉,还有少量草颗粒、草块,苜蓿叶蛋白的生产还 仅限于实验室水平。由于苜蓿干草捆、草粉密度低,增加运输费用。对 草颗粒、草块生产加工投资相对较少,我国目前上规模的苜蓿草块加 工厂并不多见.苜蓿叶蛋白商品化生产加工尚无结果.因此产品的结 构优化升级动力不足。同时由于我国苜蓿产业化起步较晚,科研院校 缺乏对产业化具体生产过程存在问题的研究,不能及时满足苜蓿产业 三、我国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50多年来,苜蓿并未真正形成一种产业,究其缘由主要存在 迅速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从而影响苜蓿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许多种植户,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对苜蓿这一 五、我国苜蓿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1.加强苜蓿研究,注重技术和产品开发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实 现苜蓿产业化.必须增加研发投入。在苜蓿种子资源、育种方面更加注 重培育纯度高的品种;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要研究苜蓿干燥新技 术,发展苜蓿青储等新型草产品。针对苜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应加强质量标准研究.同时运用新的分析技术实现对苜蓿产品营养价 值的快速评定以及快速现场交易。另外仍需要加强对苜蓿在草食家畜 日粮中应用的研究,研发平衡日粮的配方技术等。 2.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加速苜蓿产业化进程苜蓿产业 化是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各类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 程,因此企业需要在政府产业政策指导下把自身做大做强。目前,苜蓿 商品生产一哄而上的现状令人担忧。此外,还需要加强苜蓿商品的生 产、销售的力度,改变苜蓿商品率低,甚至在大部分地区政府推动下出 现的苜蓿只能成为产品而不能成为商品的现状。在服务方面.除加强 苜蓿研究外,苜蓿商品尤其苜蓿产品的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苜蓿产 业化的瓶颈。在这方面,除了需要依托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政府的产业 推广机构外,还必须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民营独立的苜蓿服务企 业,以有偿服务的形式推广技术和苜蓿商品的推广示范工作。 [责任编辑:汤静] 植物本身了解不够,只把苜蓿看作一种杂草,以粮食种植选好地,牧草 种植选次地的观念进行农业生产,既无“选地”概念更无“整地”概念。 同时,由于对苜蓿产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全面,导致政策引导、技术支持 以及对种植户的宣传教育工作未能及时到位,进而使苜蓿生产长期处 于滞而不前的低水平发展状态。 2.苜蓿种子培育技术落后西北是我国苜蓿品种最多、最杂的地 区之一.气候条件虽然适合苜蓿种子生产.但缺乏健全的良繁体系和 基地,各生产单位或农户自繁自用,缺乏提纯复壮,加之种子培育技术 落后,使种子质量下降,具体表现在产量较低、品质变差、抗性减弱、易 受病虫危害,严重影响了苜蓿的产量与品质。优良苜蓿品种不仅短缺 而且种子质量低劣,苜蓿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种子生产 田基地。 3.生产管理不规范 在生产方面准备不充分,缺乏种植技术。在 推广种植中不采取“先点后面”的方法,在没有取得试点经验的情况下 就大面积种植。苜蓿种植面积小而散且疏于管理.大型机械难以施展 使运行效率低.因而往往导致收割延迟,叶内粗蛋白含量下降;生产的 季节性也使机械的加工效益和规模优势难以发挥,草产品加工过程的 延长也导致收购、运输等相关环节成本过高。这些致使许多生产经营 者无法获得预期收益.挫伤了一些有实力、具备龙头条件的企业投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