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的审美内涵分析

2023-01-01 来源:钮旅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卷第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1.16 No.3 2010 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的 审美内涵分新 朱晓丽h’ ,张春新h (1.重庆大学a.艺术学院;b.计算机学院,重庆400044;2.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四川南部泸县出土的大量南宋石室墓葬石刻表现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浑厚、雕刻精美细腻。而作为泸 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较为普遍的形式特征之背景“留白”,更是使石刻突显出了一种韵味悠远的空灵意境,具 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文章围绕这一问题,从泸县石刻“留白”形式的技法渊源、审美追求、实现可能及其 精神内核等4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泸县宋墓武士石刻;背景留白;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0)03-0142.04 2002年,四川南部泸县境内多个乡镇出土了大量南宋石室墓葬石刻,其表 现内容涵盖了武士、四神、侍fI-、伎乐、花草、鸟兽、家具陈设、建筑构件等多种类 型,其中安置于墓门左右门柱内侧的镇墓武士石刻出土数量众多、尺幅较大,表 现手法主要采用剔地起突高浮雕结合线刻的形式。其造型之生动浑厚、雕刻之 精美细腻,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罕见。 尽管这些武士石刻具有不同的姿态风貌和服饰装扮,但就其基本形态而言 却大致相同:头戴兜鍪,身披铠甲战袍,手执兵器,站立于基座之上。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所有武士像的背景均采用了高度概括、不着一物的留白手法。这种单纯 的表达方式与主体人像的细腻处理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增强了主体部分 的表现强度,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同时人像背景留出的大片空白营造出浓郁的 虚幻感和神秘气氛,为观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泸县石刻武士像这种留白 的艺术处理手法究竟源自何处?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笔者试图就这 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溯源 从渊源上看,墓葬石刻源于画像砖。画像砖是一种建筑构件,汉代十分兴 盛,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和四川地区。四川地区的汉代画像砖,有着比较鲜明 的地域特色,雕刻手法上大多采用拟浮雕方式。此类画像砖呈现出整体化倾向, 很少通过细节的描绘来传情达意。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与当时 画像砖制作水平的限制有很大的关系。画像砖制作,一般采用压模或描绘的办 收稿日期:2009—10—23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SWU08116) 作者简介:朱晓丽(1973一),女,四川简阳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讲师,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及计算机学院博 士研究生,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传统视觉艺术及数字图像处理研究;张春新 (1954一),男,河北唐山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画人 物画研究 朱晓丽,等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的审美内涵分析 l43 法,在半干的泥坯上刻印出图案来。从制作过程中 可以看到,画像砖对印制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稍不 小心,就会将印制好的线条磨平。技术条件的限制 文人画诞生于盛中唐际,兴起于北宋中期,主要 是部分文人士大夫借绘画抒发性情而进行的“笔墨 游戏”,这种“笔墨游戏”被后人称为“文人画”。最 在客观上促进了汉代画像砖朝着重外形的风格方向 初以米芾、苏轼等为代表。文人画追求“诗画一律”, 发展,使得留白成为突出主体形象的重要手段。除 追求空灵、悠远的意境,追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重 此之外,这种剪影式人物和背景之间形成的明确分 神轻形,因此,“留白”作为东方艺术中一个独特的现 割形式也与汉代轻细节重整体的时代审美特征相一 象,也成为文人画家追求“意境”的重要手段。如米 致。有关于此的论述非常普遍,在《淮南子》一书中, 就有“谨毛而失貌”的记载。在时代的审美背景下, 芾、米友仁父子的山水作品,就善于利用空白表现雨 雾缭绕、空漾灵动、含蓄飘渺的意境,自成一体,意蕴 画像砖呈现出此种面貌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现藏于 四川省博物馆的东汉时期《习射画像砖》(图1),人 物造型浑厚优美,轮廓清晰分明,与背景的大量留白 相互呼应,形成强烈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本 身。对比而言,泸县宋墓武士石刻像(图2),形象饱 满、细节丰富,制作的精细程度是汉代画像砖所不能 比拟的,但在人物和背景关系的处理上与汉代画像 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没有任何繁杂纹理的留白形 式,突显了主体物象之外形,对比强烈,与画像砖的 处理手法如出一辙。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的背 景留白,与汉代拟浮雕类型画像砖的艺术处理手法 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制作技术的一脉相承,是强调人 物剪影般外形的汉代拟浮雕类型画像砖的继承和 发扬。 二、意境表达是“留白”的审美追求 任何艺术形式表达出的审美规范必然是当时整 体文化背景的体现。唐宋时期极其鼎盛的诗词艺 术,充满着对“意境”的追求,使后期的众多艺术形式 都深受其影响。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 中以“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论述论及唐诗的意境 ,点出了 众多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目标。在视觉艺术领域又突 出的表现在绘画作品之中,“留白”是达到“言有尽 而意无穷”的重要手段。宋代绘画艺术有两大派别: 一是院体画,另一为文人画。院体画是指两宋时期 出白宫廷画院的绘画作品,它“以不仿前人,而物之 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洁为工” 。画院不仅 要求画师在技艺上精美细致,还要求在构思上含蓄 巧妙,不以直接图示题意为标准。这实际上就是要 求画师提高文学修养,揣摩构图形式,研究诗意表 达,含蓄自然地表现出画面意境。画面“留白”便成 为众多画师实现此目的而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如 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夏圭,他们在构图上常使用大量 “留白”.画面重心则放在边侧一角,“空白”也成为 画面内容,以虚当实,以白当黑,用“空白”留给观者 想象的空间,“意境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图4)。 生动,是文人画用“留白”追求“诗意”的典型代表之 一(图5)。 宋代绘画艺术追求“意境”的审美规范,也影响 到同时代的石刻、雕塑等其他视觉艺术形式。追求 “诗意”、适当采用“留白”手法,成为石刻艺术的一 种审美追求。在当时的佛教石刻艺术中,可以清楚 的看到这一手法的运用,如大足佛湾转轮经藏窟的 白衣观音石刻(图6)。 与此种审美追求相一致,泸县南宋墓葬武士石 刻的背景处理普遍呈现“留白”的特征也就自然容易 理解了。图3是宋墓武士像里女性武士,形体柔媚 中不失威武,严正中不失温和,是极为少见的女性武 k形象。在这个石刻中,背景一如既往的处理成了 留白,却给人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她们或许是天 兵下凡,漂浮于云海之中;或许是贵族家臣,立于府 邸之前;或许是阵前将军,引领着英勇将士……留自 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为“诗意”的表达提供了 可能,如若将“留白”之处处理为具体的图形,必然会 大大损害石刻的“意境”体现。宋代绘画那种追求抒 情诗歌里空灵境界而采用的“留白”手段,在泸县宋 代墓葬武士石刻中得到充分反映,体现出相同或相 似的审美趣味。 泸县宋代墓葬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的办法,从 本质上讲与宋代绘画中的留白是一致的,是宋代石 刻对同时代绘画的借鉴,是雕刻工匠们营造空灵虚 幻神仙世界的苦心经营,是对诗歌体现出的空灵意 境的自觉表达。 三、审美抽象化是“留白”的实现可能 中国古代的视觉艺术,无论是绘画、雕塑、或是 石刻,在审美上都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倾向,那就 是不以追求视觉上的真实为目的,而以呈现示意性 和符号化为主要特点。就如范玑在《过云庐画论・ 山水论》中所说:“形随笔立,笔寓于形……坡老云: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谓不特论形似,更贵肖神 明耳。不求形而形自具,非浅学所能……。” 范玑 强调不但应该注意作品与对象外形上的肖似,更应 该注意追求精神层面的相似性。他还认为,不把主 144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卷第3期 要精力放在对象的视觉外存【大1素的描摹上,而对象 思绪以无限的自由空间。同时,“实”并不是完满、封 的神态却能够轻松自如地从画面上脱颖而 ,这不 是修养浅薄的人能够做到的。 既然中国视觉艺术带有很强示意性和符号化, 那么对对象的外在视觉因素的真实冉现就显得不是 闭的“实”,“实”中有“虚”,才更能使作品具有生气, 具有灵气。这在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中得到了具体 体现。 石刻中的空白背景既从形式上突出了人物的造 那么迫切了。存中国传统艺术中,透视、比例被摒弃 于脑后,表现主体以平面化、符号化的方式出现,在 型特点,也在“意境”上给了观者大量的想象空间。 同时,相对较实的写实人像,却也并不是死板一块, 二维空间的范围内呈现m富于变化和对比关系的大 在每个局部,即是最为繁密的铠甲部分,也通过飘带 小形块,这些形块有可能是具体的主体对象,也有可 等物件的塑造,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空白,这些大小不 能是与之相呼应的空白,冈此“空白”便成为艺术作 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视觉主体与各种“留白”通过 对比、平衡、节奏等手段互相依存,突出作品的符号 性、平面性,使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以一种独特韵味区 别于他国艺术。泸县宋墓武士像也秉承了中国传统 艺术的这一特点。 石刻武士像在形象表达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取 舍,对现实中没有的主体对象作了抽象化处理,强化 主体物,弱化背景,强调线形分割、剪影造型,强调平 面化、符号化,把现实中的武士形象,融入作者个人 或群体内心的视觉印象,通过适当的夸张变形和图 案化,创造出与现实形象有千丝万缕联系,但又与之 有很大距离的新视觉形象。这种遵从于自我内心世 界的创作方法,配合背景的留白处理,使艺术形象变 得更加单纯和强烈,更有艺术感召力。同时,留白部 分与整个墓室建筑中的各种装饰凶素相互映衬,与 各种造型艺术符号有机融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虚幻 的视觉氛同。 泸县宋墓武+石刻背景的空白,就是用抽象化 的视觉【太l素传达出一种冷峻、恬静、圣洁、悠远的心 理情感,而这种心理情感,正是东方艺术精神中的主 流一 境。 四、老庄思想是“留白”的精神内核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 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义说:“……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占相和,前后相随。”0 老 子的这些论述,诠释了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互化的观 念,认为世界的本源为“尢”,所有的世间万相皆存 “大道”的作用下,生于空虚混沌的“无”,是所谓“无 中生有”。道家思想的“阴阳”、“有无”观,深深地影 响了中国古代的艺术观念。 传统艺术观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虚”中生 “实”,“实”中有“虚”,犹如老庄的“无巾生有”,体现 虚的空白并不单纯是具体的形体塑造的需要,更体 现出艺术家的格调和情趣 。,艺术作品应该在一定 “留白”的基础上表现具体、生动的形象,方能给人的 尽相同的李白形状,被形象地称为“眼” (图2,3)。 “有眼则活,无眼则死”,这既是同样遵循着“有无” 观念的中国围棋基本原则,也是流传至今的中国传 统艺术观念。中国艺术的重虚观念,正是老庄文化 的t't- ̄反映。 老庄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留白现象有着非常 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决定了留白的美学品格和艺术 价值,让空白成为中国古典艺术不町或缺的视觉元 素,让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精神在恬淡和虚无的理 想世界中得以升华。 五、结语 图1 东汉习射画像砖 图2泸县石刻男武士像 图3 泸县石刻女武士像 泸县南宋墓葬石刻武士像的背景留白,在一定 朱晓丽,等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的审美内涵分析 145 程度上受到了汉代画像砖的影响,主体刻划和背景 留白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自然协调,人物造型讲 究变化、强调疏密节奏,韵味悠远,也在更深层面上 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作品对诗意的追求, 是老庄哲学所倡导的精神理念的具体表现,充分反 映了南宋时期既写实、又尚虚的美学风尚。从这个 意义上讲,泸县墓葬石刻武士像是宋代具有独特魅 力的石刻艺术代表形态之一。 图6大足白衣观音石刻 参考文献: [1]宗白华.关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00. [2]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3:71. 图4宋夏硅松溪泛月图 [3]黄复盛.清代画论四篇语译[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7:15. [4]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37. [5]朱光潜.朱光潜关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479. [6]王伯敏.黄宾虹画语[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5. 图5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Aesthetics Analysis on Background“White Space”for Warrior Figure in Tomb Stone Inscription of Song Dynasty in Lu County ZHU Xiao—lih.ZHANG Chun.xin (1 a.Academy of Art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l b.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Chongqing 400044, P.R.China;2.College of Fine Arts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P.R.China) Abstract:Background“white space”is the relatively common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warrior figure in tomb stone inscription of Song Dynasty in Lu County.With this,the stone inscription shows the verve of distance and etherealness and enjoys great aesthetics.Focus on this theme,a deep analysis is made in this paper concerning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history,aesthetic pursuit,implementation possibility as well as spiitrual core of the “white space”of stone inscription in Lu County. Key words:warrior figure in tomb stone inscription of Song Dynasty in Lu County;background“white space”;aesthetics (责任编辑胡志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