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反思我们身边的过度消费——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2023-12-08 来源:钮旅网
, 、、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THE0RETIc曩L HORIZON 、鬈 反思我们身边的过度消费 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李菊霞 【提要】过度消费是将大规模的消费和高水平的生活视作经济体制的主要目的,视作社会发展的基本 手段和个人生活的本质追求。过度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需要,而是欲求或者追逐社会时尚。经济发展的内在 驱动力,以及政策、舆论成为过度消费的原因。过度消费改变了人们的幸福观和价值观,最终成为经济发展 的障碍。 【关键词】过度消费时尚发展障碍 【中图分类号】C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2)01—0033—03 过度消费是一种非正常、非理性,具有破坏性的 和名牌横空出世左右了人的生活。商品逐渐转向由文 消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不仅 化环境确定其用途而非由其单纯的使用价值来决定, 将高档的消费品、奢侈品推向世界各地,同时也将过 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与消费体现出对不同社会等级、不 度消费的意识形态推向世界,其推进速度之快、推行 同身分的认同,无形中使现代社会的普通大众形成品 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令人罕见。随着我国改革开 牌、名牌至上的生活方式。现实生活层面上相当多的 放的深入,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与世界交往也日益频 大众追求高消费,结果是日常生活变成由商业集团的 繁,过度消费的一系列特征已经显现,已呈迅速蔓延 利益以及附属于它们的大众传媒通过广告或其它的文 趋势,影响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波及城乡各地。因 化形式推销给大众。与此同时把个人幸福、社会地位 此,对过度消费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和反思具有一定的 奠定在高消费的基础上,从而使过度消费成为正当 现实意义。 的、自然的和普遍的社会现象。 过度消费的思维方式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 一、过度消费的产生及其特征 最有效的活动和手段,是人自我精神满足和物质满足 过度消费是消费至上的一种理论反映。其内涵就 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生的根本目的。他们把过度消费 是将大规模的消费和高水平的生活视作经济体制的主 看作是人生的质和量。具体的说,过度消费呈现如下 要目的,视作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和个人生活本质追 特征:一是鲜明的享乐主义特征。把全部需要都建立 求。当人们普遍去追逐无限扩张的更高更多的消费, 在对物质的追求与渴望之上,希望通过物质占有或消 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需要,而是欲求或者追逐社会时 费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消费对 尚,就会形成过度消费。法国学者鲍德里亚就指出, 象呈无限扩大趋势,人们占有或消费商品,不再过多 “财富及物品同话语……构成了一个全面、任意、缜密 的关注其使用价值,更多的是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 的符号系统、一个文化系统,它用需求及享受取代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度消费呈现出新特点,非物质形 偶然世界,用一种分类及价值的社会秩序取代了自然 态的商品在人们消费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时 生理秩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生产方式使商 尚、品位、浪漫、富贵等成为新的消费对象与追逐目 品远远超过一般生活需要,表现为极端丰富性,随之 标。过度消费日益成为生活的目的,成为享乐人生的 形成了无需参照传统文化标准和价值体系,就是品牌 价值。二是消费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 舞一、 THEORETICA L HORIZON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过度消费的蔓延使人的Et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统统融入消费过程,而消费过 程又将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活动转化为符号系 统,消费成为对符号追逐的过程。很多时候把商品看 作是一种符号:代表身份或地位的象征。正如道格拉 斯所指出的那样:“流通、购买、销售,对做了区分的 财富及物品/符号的占有,这些构成我们今天的语 言、我们的编码,整个社会都依靠它来沟通交流。”[21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丧失了主体地位。三是过度消费 具有外在的感染性。由于过度消费强调的是通过简单 的占有或消费来达到心理满足的,即通过消费来达到 其目的的,因此,它作为一种外显行为,其他人很容 易模仿;再加上现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手段,大众化销 售技巧,无孑L不入的广告以及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 使得消费信息很快就可能在全球迅速蔓延。 过度消费在当代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 是,它已内化为相当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行动纲领 和价值观念,成为他们的行为指南,使许多以往被视 为美德的勤劳节俭沦为过时的“旧”观念而被摒弃。 二、过度消费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消费已经成为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准 则,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经济发展是过 度消费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推进, 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的消费观念发 生了根本的转变,消费品的多样性生产从可能逐渐转 变成为现实,消费成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契机。生产力 的飞速发展,短缺经济被过剩经济所取代,买方市场 渐渐形成,资本增值也由原来主要依靠生产的投人, 逐渐转向对消费市场的培养,整个生产体系对消费的 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扩大消 费的范围,消费档次在逐渐提高,正如安东尼・史密斯 指出:“全球化意识形态和大众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 化的思想和实践是人们所熟悉的:大众广告、包装与 物质诱惑,这些东西把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国家吸引到 跨国领域中来”。[31通过现代传媒等方式,控制和引导 消费,成为过度消费发展的新动力,奢侈性消费随之 在中国迅速蔓延。世界奢侈品协会称:奢侈品的消 费,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 品消费国。 政策导向是过度消费的内在动力。我国社会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 时,通过政策的宏观调控,鼓励和刺激公众内需,让 消费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改变简单出口导 向的方针,逐步实施“为消费而生产”的政策。刺激 和鼓励消费己成为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动力与目标。 结果是人们对消费品产生了无穷的购买欲望,形成高 消费的浪潮。据最新统计数据,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 算,到2009年中国高端人群的奢侈品购买力是日本人 的1.5倍,是美国人的3倍。引用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 特・勒博的话:“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 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 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求我们的精神满 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 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 舆论引导对过度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度 消费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人为诱导和推 销的结果。大众传媒的宣传与引导不断改变人们的价 值观,推动消费热情的持续增长,还不断诱导出商品 的新的意义,用来诱导人们的消费。由于人对物质利 益追求的无限性与现实占用有限性之间存在着永恒的 矛盾,只有通过“为生产者制造需要”的办法来解决 这一矛盾,而“制造需要”所带来的风险,即产品实 现问题,又使广告及媒体将生产经营者所制造的需要 转化为消费者“自身”自愿的需要,并最终使消费者 确信这些需要正是自己的需要。可见,大众文化倡导 的是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现代传媒与其是合谋“美 好生活方式”的话语声中,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使 大众彼此模仿攀比,进人一个过度消费的跟潮状态。 人们越来越受到所属社会阶层的趣味、流行时尚和传 媒的支配和左右,并且以此为荣。 可见,过度消费即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 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媒体有意识的宣传的结 果。当然也包括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有关的经济政策助 长公众的消费欲望。过度消费改变了人们的El常生 活,改变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 三、过度消费的负面作用 过度消费以势不可挡之势在迅速的蔓延,一方面 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变了生活方式;另一方 面,也有着其内在不可避免的矛盾。正如丹尼尔・贝尔 所说:“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THEORETICA L H ORIZON 、 、 , 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 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的要求。”【s】这种消费需求是 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的。消费到一定程度会像鸦片 一机。现在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了过度消费生活方 式对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显然,过度消费,大量 生产的经济模式或是建立在人类的无知上,或是建立 在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假设之上。但是,科学已经明确 地告诉我们:地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主张 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所激起的人类欲望显然超越了地 球生态圈所能承受的限度,而大量废弃所造成的垃圾 过剩也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转化限度。实际 样上瘾,每一件奢侈品很快就变成必需品,并且又 要发现一个新的奢侈品。我国光奢侈品消费去年一年 卷走中国人15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0%。高档消 费品数量的增多,显示洋货的入侵挤占中国消费市 场,国产消费品面临更加严酷的生存环境。同时对物 质精益求精和永无餍足的渴求,在怂恿人们过量消费 而造成永不满足感的同时,必然导致自然资源超前消 耗,致使人们生存环境恶化,居住家园污染加剧的现 象;过度消费也改变了人们的幸福观和价值观,造成 了人文消费环境的恶化。生活方式逐步变成是由商业 集团的利益以及大众传媒通过广告或各种商业文化和 促销艺术的形式推销甚至强加给消费者,存在着对能 源、材料、资源、技术以及劳动的高消耗,对环境生 态严重破坏。 过度消费把物质消费作为衡量人的唯一价值标 准。认为自我价值只表现于自我的消费与享受之中, 否定人的精神向度的价值,人成为被动、贪婪的消费 者,丧失了自身的道德信仰。过度消费形成道德滑 坡,人性退化,也丧失了人自身对创造性的渴望及对 体现自身能动性发展的追求;人性被物性所取代,形 成消费拜物教的观念。这正如鲍德里亚所揭示的 “……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 被物包围。”『61在这样的社会中,物的占有与消费成为 衡量人们地位与生存意义的准则。结果是,消费不再 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正常需要,而是刺激经济增长 的有效手段,变成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人背离了 全面自由的发展,个体在公共生活及社会实践中,丧 失了归属感与家园感,人们普遍感到空虚无聊、生活 无意义,在消费浮华的外表下掩盖深刻的精神危机。 过度消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剧了人与人之间 的不公平。过度消费一方面为代际消费不公进行辩 护,不会顾及迅速耗竭的资源和加剧的环境污染,实 际上是当代人提前消耗了本应该属于后代人消耗的资 源,这就是代际不公。另一方面,过度消费也导致代 内消费不公,代内消费不公包括穷人与富人之间消费 不公、穷国与富国之间的消费不公。从环境的角度 看:过度消费通过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 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 上,我们现代环境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资源枯竭 和废弃物过剩——就是直接由这种经济模式造成的。 此外,人类滥砍滥伐、过度垦牧、盲目开采等等,导 致水土流失、江河淤塞、土地沙化,都在破坏着人类 不可重复的文明成果。 总之,过度消费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不仅意味着 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公,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 生存的根基。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转变消 费理念。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过度消费观念,形成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与精神的同步发展,人与人之 间适度性的消费伦理。培育和弘扬以节欲、节俭、节 省为基石的现代消费伦理,走出过度消费的伦理陷 阱,克服高消费和盲目消费、畸形消费的诸种弊端, 抵御炫耀性消费和伤风败俗式的消费,使消费真正有 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完善。实现绿色消费和环保 消费,使人类的消费行为保持在理性所许可的范围之 内,树立科学消费和人本消费的观念,这应该是我们 的目标。 注释 ]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张萍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13页。 [2][6]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1年版,第71页;第1-2页。 [3]安东尼・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 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4]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毕幸 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 1989年版,第68页。 (作者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凤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