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23-01-15 来源:钮旅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564473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5.19

(21)申请号 201921752023.2(22)申请日 2019.10.16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地址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

56号(72)发明人 吉龙江 周波波 赵红芬 常彬 

赵增才 王学民 张久凯 杨桢 魏仁远 张振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21

代理人 张晓鹏(51)Int.Cl.

E21B 37/00(2006.01)E21B 2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包括:潜水泵,用于提供高速水流;水管,连接于潜水泵的出口端;收容器,至少为一个,套合于所述水管的外侧,且上部敞口,收容器设置于水管的远离潜水泵的一端。该清淤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清淤时对井壁的影响小、且能达到较好的清淤效果。

CN 210564473 UCN 210564473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潜水泵,用于提供高速水流;水管,连接于潜水泵的出口端;收容器,至少为一个,套合于所述水管的外侧,且上部敞口,收容器设置于水管的远离潜水泵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水管的端部,固定支架上设置吊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与固定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分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段水管上设置有阀拦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器的内径与水管外径的差为25-3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监测井的内径与收容器的外径之差为20-3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器的深度为55-65c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器与水管端部的距离为15-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器的数量为2-5个。

2

CN 210564473 U

说 明 书

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井井底清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背景技术

[0002]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近年来国家投资施工了大量监测井,其中有一些监测井的深度达到400米,直径小于150毫米,在洗井及清淤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现有的水井清淤方式有以下几种:1、钻机清淤,用原钻井泵泵入清水,将洗井液压入钻杆直达井底,洗井液与井底淤泥混合后,沿着井孔上升排到地面,净化后的洗井液又回到贮浆池,再继续循环;2、空压机清淤,压缩空气洗井(正、反循环),震荡、抽吸井内冲洗液,疏通裂隙并排除沉沙;3、抽水清淤,采用潜水泵抽水,通过瞬间起停,晃动其底部的泥沙,通过潜水泵抽出;4、联合洗井,将以上几种方法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成为联合洗井。[0004]其中,钻机清淤和空压机清淤,需要搬运钻机、空压机等大型设备,增加了施工成本;另外,空压机清淤时,由于压力过大容易造成井壁管的破坏。潜水泵抽水清淤只能清除井底细颗粒的泥砂,清淤效果不好。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该清淤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清淤时对井壁的影响小、且能达到较好的清淤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0007]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包括:[0008]潜水泵,用于提供高速水流;[0009]水管,连接于潜水泵的出口端;[0010]收容器,至少为一个,套合于所述水管的外侧,且上部敞口,收容器设置于水管的远离潜水泵的一端。

[0011]对监测井井底进行清淤时,将清淤装置吊至监测井内,使潜水泵没入水中,水管的下端靠近监测井的底部,潜水泵接通电源后,将井中的水抽入水管中,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通过水管流至监测井的底部,将监测井底部的淤泥、废渣等冲起,该部分淤泥、废渣通过收容器的上部敞口沉积在收容器中,冲洗一段时间后停泵,沉积一段时间,再冲洗一段时间,再沉积一段时间,循环几次后,将清淤装置提起,将收容器中的沉积物倒出,即可。为了到达较好的清淤效果,可以反复冲洗几次。[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水泵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水管的端部,固定支架上设置吊环。

3

CN 210564473 U[0013]

说 明 书

2/3页

可以通过吊环对潜水泵进行吊装。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管与固定支架之间固定连接。如可以通过法兰连接,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水管与潜水泵脱离。[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管分段连接。由于监测井具有较大的深度,所以需要的水管长度较长,将水管分段连接,方便施工和运输。[0016]进一步的,水管连接处为螺纹连接。内外丝结构,上部为内丝,下部外丝。[0017]进一步的,每段水管上设置有阀拦耳。阀拦耳为环状结构,通过设置阀拦耳,便于水管的起吊和下放。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器为筒状结构,与水管同轴设置。[0019]进一步的,所述收容器的内径与水管外径的差为25-35mm。[0020]以保证冲起的沉渣能够成功沉降至收容器中。[0021]进一步的,监测井的内径与收容器的外径之差为20-30mm。[0022]进一步的,所述收容器的深度为55-65cm。收容器具有足够的深度,当外部环境的水体扰动时,不会对收容器中的沉积物造成扰动,以保证对监测井成功清淤。[0023]进一步的,所述收容器与水管端部的距离为15-50cm。[0024]进一步的,所述收容器的数量为2-5个。[00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26]1、本实用新型的清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少、操作简单、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成本低。[0027]2、清淤效果好,可视实际情况调整使用设备的功率、大小等,可操作性较强,对监测井的井壁破坏小。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总装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潜水泵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水管结构示意图;[00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淤收容器示意图;

[00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淤收容器俯视图结构示意图。[0035]其中,1、固定支架,2、潜水泵,3、阀拦耳,4、水管,5、收容器,6、螺纹连接。具体实施方式

[003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003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4

CN 210564473 U

说 明 书

3/3页

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003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包括:潜水泵2,用于提供高速水流;水管4,连接于潜水泵2的出口端;潜水泵2通过固定支架1安装在所述水管4的端部,固定支架1上设置吊环。可以通过吊环对潜水泵进行吊装。水管4与固定支架之间固定连接。如可以通过法兰连接,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水管与潜水泵脱离。收容器5,至少为一个,套合于所述水管4的外侧,且上部敞口。

[0039]对监测井井底进行清淤时,将清淤装置吊至监测井内,使潜水泵没入水中,水管的下端靠近监测井的底部,潜水泵接通电源后,将井中的水抽入水管中,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通过水管流至监测井的底部,将监测井底部的淤泥、废渣等冲起,该部分淤泥、废渣通过收容器的上部敞口沉积在收容器中,冲洗一段时间后停泵,沉积一段时间,再冲洗一段时间,再沉积一段时间,循环几次后,将清淤装置提起,将收容器中的沉积物倒出,即可。为了到达较好的清淤效果,可以反复冲洗几次。[0040]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水管4分段连接。由于监测井具有较大的深度,所以需要的水管长度较长,将水管分段连接,方便施工和运输。[0041]水管4连接处为螺纹连接6,内外丝连接结构,上部为内丝,下部外丝。[0042]每段水管4上设置有阀拦耳3。通过设置阀拦耳3,阀拦耳3上系上绳子,绳子的上端延伸出井口,便于水管的起吊和下放。[0043]如图6所示,所述收容器5为筒状结构,与水管4同轴设置,收容器5可以焊接在水管4的外部。

[0044]所述收容器5的内径与水管4外径的差为25-35mm,如可以为25mm、30mm、35mm等。以保证冲起的沉渣能够成功沉降至收容器中。监测井的内径与收容器的外径之差为20-30mm,如可以为20mm、25mm、30mm等。所述收容器的深度为55-65cm,如可以为55cm、60cm和65cm等。收容器具有足够的深度,当外部环境的水体扰动时,不会对收容器中的沉积物造成扰动,以保证对监测井成功清淤。所述收容器与水管端部的距离为15-50cm,如可以为15cm、20cm、25cm、30cm、35cm、40cm、45cm以及50cm等。所述收容器的数量为2-5个,如可以为2个、3个、4个以及5个等。

[004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设备逐个连接后下至井底,接通电源后潜水泵将高速水流通过中心水管输送至井底冲起井底沉淀淤泥、废渣,冲洗一定时间后停泵,等淤泥、废渣沉淀至沉淤收容器内后,提出设备清理收容器内沉淤,如此往复数次便可完成井底清淤工作。[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10564473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10564473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图3

7

CN 210564473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4

8

CN 210564473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5

图6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