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教研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在实施校本教研过程中,开展了以主题研究、课例研讨、反思交流为重点的教学研讨活动,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将教研阵地前移,把课前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
分析我校教师现状:中老年教师大多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滞后,不能深刻领会新课改的内涵;青年教师乐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但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把握不准,钻研不透。一些教师因为没有认真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照本宣科,只教书不育人、脱离学科本位等现象。同时我校又正处在一个教材使用的特殊时期,从2008年9月开始,语文、数学教材由原来使用的冀教版全部换成了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基于此,我们在认真进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后,提出了把课前研究教材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提升驾驭教材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为能卓有成效的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我校把校本教研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同时,依据《古冶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关于小学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校长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网络,制定了校本教研活动细则。教研组单元集体备课、周周课例研讨、月月分析总结、学期教研观摩均成为校本教研的常规工作。学校领导分头参加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并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常规考核之中。
我校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四种方式、研究四个内容、经历四个环节、达到四个目的”。
◆“课前研究教材”四方式: 1、教师个人研究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研究者,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处理方面一定要做到五个是否:① 是否站在整册教材的高度去理解教材;② 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是否科学、准确、深刻;③ 是否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相邻知识点的联系;④ 重点、难点是否抓住,突破是否
1
成功。⑤教学突破口、切入口选择是否准确。经过一年多实践,我校教师在课前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创新了许多方法,例如:我校骨干教师牟丹丹在数学课前教材研究中就总结出了一条新路:斟字酌句——“字必有据”、反复推敲——“题必有意”、深度阅读——“图必有用”。
例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例题中小精灵有一个问题:再摸一次,摸出那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开始粗看教材处理这句话时,认为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上面学习得到的规律。仔细阅读教材和教参,发现教材安排这句话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一定会摸出红棋子,也有摸到蓝棋子的可能,在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在研究教材例题的同时,还要研读教材的课后习题,理解每一道练习题的编排意图,以使学生的训练更加有效。
2、同伴互助研究
我校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集体交流实现智慧共享。每周教研活动时,班子成员都深入到教研组,同教师们一起研讨。在教研活动时做到“四定”、“四研究”。“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研究”即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情景创设、研究教学设计。按照“个人研究——主讲人说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个人特色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的模式,循序渐进,集众家之长,发挥集体智慧。
3、借助网络研究
利用校园网,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推进校本教研现代化。我校在古冶教育论坛上开设了赵四小网络教研专区,设立了校本教研和互动交流版块。如果教师在专区中提出了教学疑难问题,学校分管领导及时在回帖中组织大家发表意见,在集思广益后,领导将意见整理归纳,总结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经营校本教研专区中,我们规定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在专区中发表文章或参与研讨2次,并定期统计总结,每学期还摘录好的案例编入学校的校本教研案例集,我们还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求专家的专业引领,寻找同伴间的教研支持,使网络教研进一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桥梁。
4、寻求专家引领
2
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观看人教社的在线教材培训;我们多次请市、区两级教研室各位专家、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省教科所赵杏梅副所长给我区做的题为“走进校本教研”的专题讲座光盘,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引导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走向正轨。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安排骨干教师分别到北京、石家庄、唐山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观摩专家讲座、听优质课,回校之后,她们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讲给其他教师,并上一节汇报课,提升实践能力。
◆“课前教材研究”四内容:
其一、 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其中包括了解阶段教学目标,阅读例题,理解教材中的提示语,解答习题,研究练习内容与层次,多角度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等。
其二、 关注相关知识体系,明确所学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其中包括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及相邻学科有关知识点间的联系。
其三、 关注教材间的对比。冀教版教材转换到人教版教材,教师要关注两种教材版本的对比,同时注意两种版本的教材在知识上的衔接。
其四、挖掘、拓展教材资源。走出文本,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灵活引进生活资源,合理选择应用资源。
◆“课前教材研究”四环节:
1、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研究教材的前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日常生活经验、对所学内容的爱好程度、学习态度等是提高教学效率有力保障。
2、深入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要从多角度解读文本,应该有四种身份,一是读者,保留自己最初阅读的体验与感受;二是作者,从作者的角度体会文本的意图;三是教者,精读文本、揣摩内容,确定教学所需达成的目标;四是学生,以儿童的视角来阅读。这样才能领会文本的价值内涵,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上“好”课。
3、反复研读教学参考书。在理解、吃透相对应的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到教材说明常读,学习目标熟读,教材说明与教材理解对照读,教学建议琢磨读,
3
参考资料结合读。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精读教参并进行反思,以提升自己研究教材的能力。
4、广泛借鉴资料。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读理论书,阅报刊等,并随时做笔记、写体会。在了解学生、研究教材、精读教参的基础上,借鉴资料的精髓,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课前教材研究”达到四目的:
(1)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做到寓教于乐。
(3)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快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4)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课前教材研究,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升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
例如:六年级《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课前,为了能让初识文言文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全组教师在领导的带领下一起研读教材,在突破理解文章内容这一重难点的方法上,同组教师就有了不同的设想,有认为“突破首句法”效果好,有认为“破题法”更佳,在争执不下时,就让老师们先回家休息,班子成员继续研讨,在确定教学方法后,及时与任课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从而形成完善的授课教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两年来,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立足课堂,实施以课前教材研究为重点的校本教研,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新课改的认识,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不断高涨,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在2008年迎省教学督导评估中,区小学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校本教研工作模拟现场会,市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专家对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给予了指导,为兄弟学校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省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时,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受到省领导的好评,赵杏梅所长对我校的整体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校本教研工作多次受到区小学教研室领导的表扬,经验在全区推广。
4
纵观我校校本教研,我们静心思考: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条通往成功发展的路将越走越宽,因为我们已看到了光明美好的前景。我们将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兢兢业业地耕耘在新课程改革这片绿色的田野上,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片沃土!
两年来,我们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校本教研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2008年迎省教学督导评估中,区小学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校本教研工作模拟现场会,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受到省领导的好评,赵杏梅所长对我校的整体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校本教研工作多次受到区小学教研室领导的表扬,经验在全区推广。我们将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兢兢业业地耕耘在新课程改革这片绿色的田野上,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片沃土。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