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

2023-02-23 来源:钮旅网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

【第一单元译文】

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

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陈遗贮焦饭:陈遗非常的孝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煮焦的饭。当时陈遗是一个郡的负责文书的官员,他一直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后,就将锅底烧焦的饭收集起来,等到回家后就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来掠夺陈遗所在的郡,郡守袁山松立刻出兵征战,当时陈遗已经收存了数斗焦饭,由于来不及回家,就带着这些焦饭从军作战。后来与孙恩的战役失败,全军溃散,逃进深山沼泽,由于没有粮食供应,很多人都饿死山野,但是唯有陈遗因为自己带的焦饭可以充饥而存活下来。人们都说这是陈遗的孝心得到上天的回报了!

哑孝子:“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您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鲁人锯竿入城: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想要)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不久,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第三单元译文】

智永退笔冢: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一箧磨穴砚:古时候有个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乘机由于东西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精通了他的技艺。

王羲之书六角扇: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扇卖它们。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一开始有点生气。王羲之因此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掩耳盗钟:范氏被韩、赵、魏、智四家贵族联合打败,逃亡齐国。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

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红毛毡:红毛国过去是被允许与中国进行相互贸易的。守边主帅看见他们来的人太多,便禁止他们上岸。红毛人坚持要求只要给我们一块毡毯大的地方就够了。主帅想,一块毛毡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几个人,便答应了。红毛人把毡毯放在口岸边,上面只站得下两个人;他们拉了拉毡毯,就可以让四五个人站在上面了;一边拉一边就不断有人登上岸来,一会儿时间,毡毯就变得约有一亩地那么大,上面已站着几百号人了。这些上了岸的红毛人忽然一起把短刀抽出来,出其不意发动进攻,抢掠了方圆好几里地才离开。

【第四单元译文】

盲子窃钱案:有个瞎子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瞎子偷了小贩5000个铜钱。第二天早上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告县官。县官当即提审,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要的钱,怎么会去做记号呢?”县官问瞎子,瞎子回答说:“我做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小贩怎么也不服。这时县官命令瞎子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绿的颜色十分清晰。(在县官追问之下)瞎子(如实招供):是他摸索了一夜才穿成(不容置疑)。(真相大白后)县官便责罚瞎子,并命令小贩拿钱离开。

张佐治遇蛙:金华县郡太守张佐治到一个地方巡查,看见有无数的青蛙在道路两旁不停鸣叫,而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是有冤情要诉说。张佐治感觉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那些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到了一处田边,赫然看见三具尸体堆叠在一起。张佐治用力地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轻微的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苏醒了,便讲述起了遇害经过:“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见两个人担着两个筐,里面全是青蛙,在一齐哀鸣着。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很容易被别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个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两个仆人随后来找我,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两个害我的人把我的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一起把他们杀死了,并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杀人越货的两人。不久,便人赃俱获。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因此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所抢夺的钱财全部归还给那位商人。

焚猪见真情:张举,吴国人,是句章县官。该县有一女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夫家的人感到怀疑,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女人不服罪.于是张举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一头活的.均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女人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断定是先杀死再焚尸。女人只好俯首服罪。

蜜中鼠屎案:孙亮路过西边花园,正在吃生梅,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孙亮问藏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破开鼠屎,屎里是干燥的。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太监自认服罪,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第五单元译文】

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几千条鳝鱼。有一位(店里的)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门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烧伤了,她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全好了。看伤口,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无数条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二鹊救友: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又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知恩图报: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有杀人的念头。”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蝙蝠: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属于走兽类。凭什么要向你祝贺?”一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

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属于飞禽类。怎么要向你祝贺?”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杀驼破瓮: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既杀死了骆驼,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第六单元译文】

虎画:我的朋友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画有老虎的画:有的翻腾,有的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奔跑,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非常像真的老虎。我曾经向他请求而得到了一幅画,高二尺多,宽差不多有三尺。其中画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雄虎蹲踞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张望,张开口做出呼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足向前伸展,神态怡然自得。在两只老虎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我把这幅画悬挂在东边的墙壁上,我非常喜欢这幅画。

正午牡丹: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精良和粗劣在什么地方。丞相吴育和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判断它呢?画中的牡丹张口开放,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着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眼珠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眼珠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吴育可谓善于探求古人绘画的乐趣啊。 朱元璋画像: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召集画工为自己画像,大多(画工)画出来的都不合圣旨。有位画工写生本领最高画得很像,自己认为(皇帝)见了一定会奖赏,等到进宫给皇帝看,也不合适。一位画工却揣摩出了皇上的心思,形像有一点相似,再把容貌画得雍容端庄敬献给皇帝。交给皇帝看,(皇帝)非常高兴,诏令照这幅画画若干幅赐给各诸侯王。因为皇上的心思(想法)早已存在,(只是)其他的画工不知道探知(罢了).

苏东坡画扇:苏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别人亏欠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招那人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恰巧父亲去世,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过了一会儿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公文用笔书写行书.草书并在画上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流泪,刚过府门,就有人争相用千钱购买扇,马上就卖完了。

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第七单元译文】

食粥心安: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每天做一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着一些腌菜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那个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范仲淹的事),他父亲就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鉴真东渡日本: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少年志存高远: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里非常贫困,靠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邻村有富人,穿锦缎做的衣服,吃肉,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手持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后面,途中与少年相遇。富人当着一群人侮辱他说:“你贫困得像这样,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少年不回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逐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改变了脸色,说:“我家里虽然只有四面墙壁,然而志向很高很远大,不是你们这些鼠类可比的!”左右随从想要打他,少年睁大眼睛斥责他们:“你们这些人也是(别人的)老鹰和猎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陈蕃有大志: 陈蕃十五岁时,曾经从不打扫自己所住居室,以致庭院房间内脏乱不堪。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问候,问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以迎接宾客呢?” 陈蕃答道:“大丈夫处理的是世上的事,应该把扫除天下的不良风气作为自己的任务,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治国大志向,认为他有奇才,和别人不一样。

画龙点睛: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很快就画好了,但是没有画上眼睛。自己说:“如果点上眼睛,就会飞去的。”人们以为他的话很荒诞,就试着画上了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击破了墙壁,一条龙乘云飞向空中。其余三条没有画上眼睛的龙却依旧还在。

【第八单元译文】

黄仙裳济友: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交往的时候,一点也不牟取私人利益。后来田雪龛被免官,没有钱回不了家。黄仙裳正从河南汝南回家,口袋中只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分出一半(银子)送给(田雪龛)。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急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

刘氏善举: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用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死后的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几乎被烧光,刘家只好向乡邻们讨要衣服穿。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李氏之友:黄生,是李氏小时候的朋友。过了十年,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邀请他到家里,杀鸡做饭。二更左右,黄生的肚子疼,汗滴像珠子般大小。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想请医生给他医治。黄生坚持制止他们,认为是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李氏不听从,就去了。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走。超过半夜,他带着医生回来了。医生给黄生做针灸,一会就痊愈了。黄生说:“你为我吃苦了!有什么可以报答?”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以全心照顾你,有什么需要报答的呢?”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告辞离去了。 田真兄弟:西汉的时候,京城有位叫田真的兄弟三人,有一天,他们共同商议着要分割家里的财产。他们把家里所有的财产平均分,只有家中种在堂前的那棵紫荆树,于是兄弟三人决定把树锯成三片。明天“走近”它准备锯了,可是,大树死掉了,好象大火烧过一样。田真看到之后,感到非常的震惊,就跟两位弟弟说:“一棵树本身就是同干共株的,因此,当听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片,马上就憔悴枯萎了!难道我们人的感情却不如树木吗?”田真忍不住悲从中来,兄弟三人也因此就决定不砍伐这棵紫荆树了。这棵树一听到田真兄弟说不分割它了,就又活了过来,马上变成原来一样枝繁叶茂了。兄弟三人因此而感悟,就把分好的财产又合在一起,成为当地人们所称道的孝悌人家。田真后来当官当到太中大夫。

张用良不杀蜂:太仓人张用良,小时候揭开蜂窝,曾被蜜蜂刺伤,所以十分憎恨蜜蜂。后来看到蜜蜂就千方百计地扑杀。一天傍晚,(张用良)看见一飞虫被蜘蛛网粘住,用尽全力却不能够离开。蜘蛛急忙缠住虫子,缠得很紧。忽然看见一只蜜蜂飞来刺蜘蛛,蜘蛛避开了。蜜蜂又多次含水湿润那只飞虫,很长时间之后飞虫才得以逃脱。张用良被这蜜蜂的义气所感动,从这以后不再去扑杀蜜蜂了。

【第九单元译文】

赛跑定案: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连声呼喊“有强盗”,一个行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而诬陷行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苻融(在公堂上)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是容易知道的,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二人先后出凤阳门,)随即回到(公堂),苻融严肃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就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强盗终于低头认罪。这是由于强盗如果跑得快,必然不会被(行路人)捉住,苻融正是凭着这样的分析判断,因而知道跑得不快的那个人是(强盗)。

拷打羊皮露真相: 大路上,一个背着盐袋子的和一个挑柴草的结伴进城。中午时,两人在树下歇息,下面铺着背盐人带的一张羊皮,担柴人歇了一会后,准备赶路,扭头一看,发现背盐人睡着了。担柴人于是便起了贪心,把羊皮偷走上路了。为争羊皮,二人告到了县衙。县令听了二人的诉讼后,立即令两名衙役拷打羊皮。打了一会儿后,县令喝住了衙役,令二人到羊皮跟前看一看,结果,背盐人高兴了,但担柴人吓得浑身发抖,只得如实地交代偷羊皮的经过。原来,衙役用木棍拷打羊皮后,从羊皮里散落不少盐末,证明这张羊皮是背盐人的。

钱若赓断鹅: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作临江郡的行政长官,有许多优异的政策.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回来后要回自己的鹅,店主贪图他的鹅,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到告到衙门.钱大人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他们写供状.人们全都感到惊讶.吃完饭,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出来,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交待了.''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原来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清淡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于是认罪.

欧阳晔破案: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食物。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不是你还是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螳螂杀蛇:有个姓张的人,偶尔行走在溪流山谷之间,听到山崖上有声音非常凄厉。找路爬上去观看,看见巨蛇身围像碗口一样粗,在树丛中甩摆跌扑,用尾巴击打树木,树枝(随之)崩裂断折。(看它)翻转摔跌的样子,好象是有东西制住了它。但是仔细察看实在没见到什么,非常奇怪。渐渐地临近它,(原来)是一只螳螂蹲坐在它的头上,用刺刀抓住它的头,颠不掉(它)。时间长了,(蛇)最终死了。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已经破裂啦。

【第十单元译文】

人有卖骏马者: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知道。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儿圈看看它,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围着马转圈而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的卢”救主:刘备在樊城驻扎兵马,这时荆州刺史刘表对他很有礼貌,然而刘备不怎么相信。刘表曾经邀请刘备去赴宴,他手下蔡瑁等人想要就此杀掉刘备。刘备觉察到了,假装上厕所,悄悄逃走了。他所骑乘的马名字叫做“的卢”。刘备骑着“的卢”逃跑时掉进了城西的檀溪河里,出不来了。刘备着急地说:“的卢啊,的卢啊!今天危险了!你要努力啊!”“的卢”就一下跃起三丈,于是得以渡过檀溪河水。 马啮盗髻:董熙载收到朋友邀请,到朋友家赴宴喝酒吃饭,(董熙载)从中午饮至傍晚已经大醉,朋友见喝醉酒想要留他住宿,董熙载说:\"不用担心,我还能骑马回家.\"当天夜黑风大,(董熙载)不一会因醉酒而从马上掉下来,直挺挺地卧在路边,缰绳还握在手里,一会儿有一个小偷路过,见状很是高兴,自言自语到\"老天爷帮助我啊!”就脱掉他的衣服,又想盗他的马.(贼)弯腰拿起缰绳,马便急忙用牙齿紧紧咬住贼的发髻,(贼)虽极力挣扎也不得逃去,等到董熙载酒醒后,又把所失的东西都穿戴好,马才把贼放了.

王行思爱马:一个有钱的人叫王行思,曾经养一匹马,十分喜欢,喂养的草料比其他马好。一天王行思骑这匹马去本地,正遇夏天水流突然涨高。船夫先渡马过去,回来后去接王行思,到河中间,风突然刮起把船掀翻了,他的马从岸上跳入使人惊骇的大浪里,救他的主人,(使他)在开阔的水面上,就没有被淹死。

齐人攫金: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市场。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就抢别人的金子?”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第十一单元译文】

乌鸦喜谀:广西桂林,附近是荒村,有很多树,树上栖息着很多乌鸦.一只狗抬头看着枝头,一只乌鸦正在它的上方吃食.犬想爬上树,无奈爬不上去,趴在地上喃喃自语,抬头望着乌鸦等待时机,赞叹道:\"乌鸦老兄,久仰你的大名,没有亲身体会你的指导,我一直敬仰你的歌声,如果能唱一曲,便抚慰了我的一生,我的心也满足了.\"乌鸦听了,十分开心,伸伸腰,展开翅膀,喔喔了几声,食物全都掉进了狗的口中.狗说:\"你的歌声我已经听了,我的心愿也满足了,多谢你给的美味,我会终生不忘.\"乌鸦惊讶地说:\"你并非是为了听我唱歌,而是想夺去我口中的食物.\"(乌鸦)后悔莫及.

黠鼠:苏轼夜里闲坐,听到有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便拍了一下床,咬的声音就停止了。一会儿咬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让书童(即苏轼)点着蜡烛照照看,听到皮箱中发出嘐嘐聱聱的叫声。惊奇地说:“呵!这老鼠被关闭而没法逃跑。”轻轻打开皮箱一看,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将蜡烛举起来寻找,(发现)皮箱里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这老鼠)刚才还发出咬东西的声音,怎么突然就死了刚才那是什么声音,难道有鬼吗?”(童子)将皮箱翻过来倒出死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

子产受骗: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子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早就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情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

粤令好谀:广东县令喜欢听奉承话,每实施一个政令,他的手下都交口称赞,哄他开心。一个差役想拍他马屁,故意在一旁和人家悄悄地说:“但凡做官之人,都喜欢听人家拍马屁,只有我们的主人不一样,蔑视他人的赞誉!”广东县令听见了,急急把他叫过去,拍着胸口跳起来,不停地赞赏,说道:“理解我的人,只有你呀!好差役啊!”之后就与他越来越亲近了。

狮子王与豺:以前有一只在山上当王的狮子,一天在深山中抓到了一只豺狼,准备吃掉它. 豺狼说:\"我将为大王你每月送来两只鹿来赎回我的小命\".狮子王很高兴. 豺狼按照约定时间每月给狮子王送去了鹿.自己也靠捕获狐理,兔子等维生,数年之后,鹿都被吃光了,豺狼没有什么可以送给狮子了.一天狮子遇到豺狼,说\"你杀太多生命了!今天轮到你了.你好好考虑这事儿吧!\" 豺狼无言相对,于是被狮子吃掉了。

【第十二单元译文】

鹤亦知人意:卢仁养了两只鹤,非常驯服。后来有一只受伤死了,另一只哀鸣不吃东西。卢仁尽力喂养它,它才进食。一天早上,那只鹤在卢仁旁边边绕边叫。卢仁说:“你要走的话,我不羁留你。”那鹤于是振翅飞上云际,徘徊好长时间才走了。卢仁年老体病又没有子女,过了三年,回到乡间养病,晚景凄凉,拄着拐杖在林间,忽然看见一只鹤盘旋在空中,叫声十分凄凉。卢仁说:“你不是我的同伴吗?如果是,马上下来。”鹤竟然慢慢地下来了,,投到卢仁的怀里,用嘴牵着衣服,旋转飞舞着不停。卢仁马上带它回家。卢仁看它像看婴儿一样,鹤也通晓人的意思,对卢仁像亲人一样。后来卢仁死了,鹤最终因为一直不吃东西而死了,族人把它葬在卢仁的墓旁。 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退居乡里。有一天早晨出门,走在小路上,看见有一只小鸠掉在地上,便带它回去,亲自喂食。两个月后就能飞了。白天就在林间飞翔,晚上就投宿在法师家屏风和几案间。十月后,明义法师的徒弟惠月主持了庆善寺,迎接他师傅回来。到了晚上鸠回去,屋里寂静没有人,没看见法师,便绕着房间盘旋,不停悲伤地鸣叫。看房子的人可怜它,说:“我送你回到法师那儿。”第二天,他将鸠装在笼子里出发,到法师那儿。从此不再飞出去,天天和法师作伴,(法师)用手抚摸(它)都不动,但当别人靠近它时,就惊慌地飞走。呜呼!谁说禽兽无情?

鹿亦有知:博山有个姓李的人,凭借砍柴谋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鹿仔,就带回家喂养。鹿渐渐长大,十分驯良,见到人就呦呦叫。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出去,到傍晚必然回来。到了秋祭的时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由官府监督,打猎的人很着急,限期

要送上,那个猎户十几天都没有打到鹿,就向这个姓李的人请求(把鹿给他),姓李的人不给。猎户一个劲地哀求。姓李的人迟疑道:\"等我考虑这件事。\"当夜鹿就逃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姓李的人十分后悔。

喜嗔之人:从前,有很多人聚集在一间屋子里,其中有一个人感叹另外一个人德行很好,但就是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发怒,二是做事仓促不沉稳。这个时候,正好被说到的那个人从门外经过,听到这个话,非常恼怒,就闯进去,抓住刚才说他缺点的人,用手击打他。其他人就问:“你为什么要打他呢?”那个人说:“我什么时候发怒了,又怎么毛毛躁躁了?但这个人却把我说成这种人,我当然要打他了。”边上的人说:“现在你易怒、轻率的样子已经原形毕露了,还企图隐瞒吗?”别人指出自己的过患受不了,以怨恨的心反击对方,结果正好被其他人看出来他的愚蠢和迷惑。这就好比世上有一个酗酒的人,发酒疯后被人呵斥,心里老大不愿意,对前来呵斥的人产生怨恨的心理。还苦苦寻找各种理由,企图证明自己是清醒的。就像上面譬喻中的笨家伙,为了隐瞒自己的过失,看见别人说他的缺点就忍不住打人,结果自然原形毕露。

艾子邻人卖犬:艾子吃完早饭,在门口悠闲地散步,看见邻居用肩挑着他的两条狗向西边去。艾子叫住他问道:“您挑着狗到哪去啊?”邻居说:“卖给屠夫。”艾子说:“这狗是能叫的(看门)狗啊,怎么要杀了呢?”邻居指着狗骂道:“这畜生在昨天夜晚盗贼横行时,(它因为)害怕不开口叫一声。今天开门,也不选择人而叫,咬伤了重要的客人,因此就想杀了它啊。”

【第十三单元译文】

越人道上遇狗:有一个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精米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款待,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才停止。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使它吃饱喝足,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都吃了,为什么还要养狗呢?”越人醒悟了,于是和狗分野兽的肉时,给了自己多一点。狗很恼怒,咬断了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

张五不复猎: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张五,以打猎维持生计。张五曾经有一次追逐一只母鹿。母鹿带着两只鹿仔不能快速逃跑,于是被张五赶上。母鹿估计不可能逃脱,看见旁边有一个土堆,于是带着鹿仔到土堆下,用土堆在小鹿身上盖住小鹿,而自己却投入张五的网中。恰好张五的母亲出门,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切,于是张五的母亲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所看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儿子。张五的母亲立刻割破了猎网将母鹿放了,连同两只小鹿仔也放了。张五的母亲说:“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母子之情。我不忍心看到母鹿被杀死而两只鹿仔变成孤儿,因此割破了猎网放了母鹿。”张五听了母亲的这番话,心里非常感动。自此焚毁了猎网,永远不再打猎。

隋侯救蛇获珠:历史上一位隋侯,有一次出使齐国,途中见一条蛇,被困在沙滩上打滚,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下马用手杖挑入水边让它游走。一夜,梦见一个山中的孩子拿着珠宝,见到隋侯,一边拜一边说:“当初蒙受你的大恩大德,令我得救,现在用宝珠来报答你,请不要推却”梦醒后,看到床头有一颗珠宝,美丽璀璨,光彩夺目,世称为“隋侯珠”,是世上少有的珍品。

华隆因犬获救:有个叫华隆的人喜欢带着狗四处游玩,于是就喂养了一只,取名叫“的尾”,每次出游都会带上它。有一次,这个叫华隆的人到了一江边,被一条大蛇围困。于是那条狗将蛇咬死了。而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马上跑回家狂吠,一家人发现这狗奇怪的举止,很是疑惑,便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发现华隆蜷缩着,急忙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在他还没有苏醒的这两天,那只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他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从此对“的尾”爱护有加,无微不至,像是对待他的亲戚朋友一般。 齐人有好猎者:有个爱好打猎的齐国人,花了很多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妻子和孩子,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打猎无收获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的猎狗,但家里穷没有钱。于是就回家努力耕地,努力耕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裕了就有钱来买驯良的猎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了。因此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第十四单元译文】

韩信始为布衣时: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 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

天下有大勇者(坐筹帏幄):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

韩娥善歌:从前韩娥东行到齐国,不料缺乏钱粮,(她在)经过齐国的雍门时,以卖唱来换取食物。(她)离开后,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三天不绝于耳,周围的人以为她并没有离开。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旅店里的人羞辱她。韩娥为此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整个村子的人们,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冯相与和相:冯相和和相都是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大臣.一天和相对冯相说:“你的靴子是新买的,它是多少价值?”冯相举起他的左脚给他看,说:“九百个铜钱.”和相的性子比较急,回头对一个小官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要花费一千八百铜钱?”因此责骂那个小官吏,怀疑他有所贪污.紧接着冯相慢慢地举起他的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铜钱.”周围的人都哄堂大笑.

南方多没人: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

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的人,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第十五单元译文】

公孙仪不受鱼: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学生规劝他说:“您喜欢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爱鱼,我才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杨震“四知”: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后来调任涿郡太守。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迂公修屋: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终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一起骂他。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理,劳作花费实在辛苦。修好屋子,忽然天晴了,整整一个月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我真是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没有雨,岂不是白折耗吗?”

庖夫:从前有个厨师,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中。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于是就进屋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师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师立刻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越吃越凶了。厨师又说:“我一向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现在你们想欺负我吗?”过了一会儿,满地都是吃剩的骨头,一片狼藉,猫、狗摇摆着尾巴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师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

治驼: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吹嘘能治驼背,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虾一样的人,铁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治管保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的话,就让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践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死活!\"现在官府当官的,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

【第十六单元译文】

一生之计在于勤:谋生的原则,没有比勤更重要的了。因此邵子说:“一天的作为决定于早晨,一年的作为取决于春天,一生的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勤劳。”说法虽然浅显而道理却很深远。可惜人的一般情况是,喜欢闲散而厌恶辛劳,希望能吃得好穿的好,整天整年的游玩荒废年月。用这种态度去务农,就不能彻底耕种把杂草除尽,以这种态度去当工匠,就不能每日工作有进展,以这种态度去当商人,就不能抓住时机追逐利润,以这种态度当读书人,就不能专心行事。活在世上只知道吃吃喝喝,就是一个蛀虫!这天地变化,每天更新才不显得衰老,因此门轴因为经常转动而不生蛀虫,水因为流动不会腐臭,做人实在是不能够长期苟且偷闲。人的心灵、行为,什么东西不是这样的呢?劳苦才能思考,逸豫就会忘记自己的本分,事物都是这样的。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陶侃这样的贤人尚且珍惜每一分,何况我们这些贤能不如大禹、陶侃的人呢?

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过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张溥作诗写文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诗文,他不用写草稿,当着客人面挥笔写作,马上就写成了。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用力多者收功远: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为者常成:梁丘据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比不上先生的学问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断地)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我晏婴没有跟别人两样的地方,只是经常做事情不放弃,经常行动而不休息罢了。”

望梅止渴: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把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第十七单元译文】

韩云门与盲女偕老:项城有个韩云门,名叫堳,聘娶戚家的女儿。不久。戚家的女儿双目失明了。戚家认为韩云门年纪轻轻就能作文章,以后肯定会成大器,但是许配一个瞎女,瞎女是不适合作他配偶的。打算退婚来使得女儿终老在家里。韩云门的父母准备答应。但韩云门断然不肯。仍然按照礼数将(盲女)迎娶回家。戚家无奈,只好陪嫁了一个美丽的婢女。韩云门说:“人看到(美婢)就会动情。还不

如不见。这样能保全家庭美满。”于是把婢女退了回去。后来韩云门在壬子年在乡试时中举,(被派)去外地作了一个叫教谕的官。带着妻子一同上任。夫妻亲密无间。河南人称赞韩云门品行纯厚。以为是宋朝刘庭式的做法再次显现于今日。

孙泰: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

“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正义。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二犬情深:咸溪有个人叫童镛,家中养了两只狗,一条白的一条花的,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生性聪明活泼,善解人意,白天嬉戏,晚上则守门。后来,白狗两只眼睛都瞎了,不能回笼照料自己的饮食。主人用草垫着,让它睡在房檐外。花狗便衔了食物吐出来喂它吃,夜里就睡在它的身旁,将近过了两年。等到白狗死了以后,主人可怜它,把它埋在山脚下。花狗仍朝夕去看望它,(在它的墓前)转几圈,像悼念的样子。在墓旁卧一会,才返回。

雁冢: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但是怕它逃掉,就用绳子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大雁寄居在鸡和鸭之中,(大雁)变得很温顺,只有听到空中大雁叫时才抬头叫喊回应。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只大雁互相看着,都伸长脖子鸣叫,努力展翅欲飞,像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每次飞起又掉下来,始终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过了一天,书生来查看,两只大雁都死了。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把它们葬在了一起,墓名为“雁冢”。

义犬报火警:城的东边,有一个人家里养了一条狗,非常瘦弱。有一天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漫延到了这一家。家里人正睡得沉,以至于狗连声大叫也听不见。狗就起来拖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狗又蹲在床上把嘴贴着那人的耳朵大叫,那人才惊醒过来。看到烟已充满了整个房屋,急忙喊妻女出来,屋子却被烧成了灰烬。那人对他们的亲友说:“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那些天天吃着别人的丰厚食物却不顾他人患难的人,和狗相比又怎么样呢?”

【第十八单元译文】

陈谏议教子: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人仁人之风。

陈万年教子: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到半夜,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晓得,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就不再说了。

卞庄子刺虎:有两只老虎争夺牛而打斗,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管理馆舍的一个孩子制止他,说:“两只虎正要去吃那头牛,当它们吃得胃口很香的时候就会抢起来,一抢必定互斗,斗的结果必然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这个孩子说得对,就站着等待。过了片刻工夫,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的受伤,小的死了,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下子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势利鬼吴生: 有一吴姓人,老是趋炎附势。有一次的聚会,见到一位穿著普通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作了个揖,神情非常傲慢地打了个招呼。然后却看到主人非常恭敬地对待他,偷偷的问起旁人,这人是谁?得知原来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于是便想向前弯曲身体敬礼问候。张伯起笑笑,说:“你刚才已经鞠过半个躬了,只希望向你讨还另外半个就可以了,不要再辛苦了。”人们都讥笑他。 偷鸡贼的托词:孟子说:“现在有个每天偷东西:邻居一只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便说:‘预备减少一些,先每个月偷一只,等到下年就完全不偷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当,便应赶快停止下来,为什么要等到下年呢?”

【第十九单元译文】

葛洪苦学:葛洪,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也不修理,他常常用手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野草回家。家中数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他就背起书篓步行,不怕千里之远,到别人家抄书他卖木柴买纸抄书,点燃柴草读书。(古代药物典籍里面)他所用的一张纸要使用多次,旁人难以阅读。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

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孩子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欧阳修家教: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以之学)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读书是唯一的任务。他从小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司马光幼时: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就讲给家人听,马上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不知道饥饿。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不管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水涌出,小孩得救了。

程门立雪: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第二十单元译文】

赵某误子:吴国有个姓赵的人,家里很富有,很多收藏品,还有三个儿子。他的儿子们仗着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不务正业。有一位老人好意劝导他说:“你的儿子们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去,他们怎么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应当让他们学习本事,然后才能有本事独立生活。”姓赵的人不听劝告,继续放纵儿子们。等到赵某死去以后,资产都被挥霍空了,三个儿子有的在街市中乞讨,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有的饿倒在路边。人们都说:“这是自做自受!”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的错误吗!

高凤笃学:高凤,字文通,家里以种田为生。妻子曾经到田里去,在庭院里面晾晒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那天突然下了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麦子已经被积水冲走了。妻子回来觉得很奇怪,便责问他,高凤才发觉(小麦被冲走了)。

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乡里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日子久了,就了解了许多关于百家的学问。

赵伯公肥大:赵伯公身体长得肥胖高大,夏天喝醉了酒仰卧在床上。他的小孙子爬到他的肚子上去玩耍时,把一只只李子塞进他的肚脐里,共有七八枚之多。因为当时已喝得酩酊大醉了,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几天之后,才觉得有些疼痛。这时,李子已经腐烂,流出汁儿来,他以为是肚脐烂了一个窟窿,害怕马上会死去,就叫他的妻子赶快准备后事。他哭着对家人说:“我的肠子烂了,快要死了!”第二天,李子核从肚脐眼里滚出来,才知道这是小孙儿塞进去的李子呀。

燕人返国:(有一个)燕国人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到他老了的时候回自己的国家。路过晋国(的时候),同行的人欺骗他。他指着(晋国的)城市说:“这就是燕国的城。”那人的脸色变得惆怅。(同行的人)指着祭祀的神社说:“这就是你们里弄的神社。”(那人)便喟然叹息起来。(同行的人)指这(一栋)房舍说:“这就是你先人的房子。”那人便流出了眼泪哭泣(起来)。(同行的人)指着(一座)坟墓说:“这就是你先人的墓。”那人便(伤心地)哭得无法控制了。同行的人哑然失笑,说:“我刚刚都是骗你的,这里是晋国啊。”那人非常羞愧。等到到了燕国,真的见到燕国的城楼和神社,真的见到先人的房舍和坟墓,悲伤惆怅的情绪(就)很弱了。

【第二十一单元译文】

揠苗助长: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砚眼: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官办的旅店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大为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农夫耕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嘲笑他说:“你这个农民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一整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不是种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做事也是这样,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稚犬:某村有一个姓赵的人,家里的狗生三只小狗,刚两个月,小狗随着母狗出来走。有一只老虎呼啸着从树林冲出来,飞快地奔向母狗。母狗急忙召唤小狗躲伏在身子下面。然而一只小狗已经被老虎吃掉。姓赵的人叫来村里的年轻力壮的人,拿着矛来追老虎。两只小

狗跑过去咬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拖着两只小狗跑。小狗被荆棘挂住胸部,身上皮毛几乎掉光了,始终不肯脱口。老虎因为尾巴被小狗咬住,尾巴摆动还是不能摆脱,越走越慢。众人呐喊着冲上前,追上了老虎,老虎终于死在大家刀下。啊!两只小狗真勇敢啊。 鷧鸟中计:有个人有(个)养鱼池,苦于一群鷧鸟(总是)偷偷啄食鱼,就绑草做了个(假)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放在鱼池中用来吓唬它们。鷧鸟们开始(在天空)回旋飞翔不敢马上下来。后来渐渐注意观察,(飞)下来啄食。久了,(就)经常飞到竹竿上站着,自自在在不(再)被它所吓了。有看见这情况的人,(就)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鷧鸟仍然下来啄食飞停照旧。那人随手抓住它的脚,鷧鸟脱不了身了。(鷧鸟)拍动翅膀“假假”地叫着。人说:“原来是故意假的,现在还是假的啊。”

【第二十二单元译文】

枭将东徙: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徙。”斑鸠问:“什么原因?”猫头鹰说:“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为(这个)所以我要向东迁徙。”斑鸠说:“要是你能改变叫的声音,那就行了;要是你不能改变叫的声音,那么就是你搬到东边去,那儿的人还是会讨厌你的叫声。”

世无良猫:有个人十分讨厌老鼠,倾家荡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食那只猫,用棉垫毯子做猫窝。猫吃的又饱睡的又舒服,大都不去捕鼠了,有的时候猫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猖狂!这个人十分的恐慌,把它赶走了,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啊!是没有好猫吗?是那个人不会养猫。

河豚之死:河里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豚,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不知道离开桥远点。(河豚)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张开面颊立起鱼鳍,(因恼怒而)吸了一肚子的气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飞过的老鹰抓住了它,撕裂它的鱼腹把它吃了。喜欢游却不知道停,因为游而碰到东西,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错误地发泄自己的愤怒,以至于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

刻舟求剑: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请注意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鹬蚌相争: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第二十三单元译文】

曹竹虚族兄遇鬼: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安徽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便受邀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曹兄不管,一定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作吊死鬼的样子。他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摘下自己的头放到桌子上。曹兄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一瞬间就消失了。待到他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曹兄就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最终没有进去。 疑鬼:夏首的南方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涓蜀梁。作为一个人来说,他愚蠢而且胆小。在有明亮月亮的晚上行走时,低头看见他自己的影子,以为是趴着的鬼;仰望上面的头发,以为是站着的魅。转身逃跑,等他到家,已经绝气身亡。

畏鬼致盗: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墙边装作鬼叫。那楚人心中恐慌,连瞟一眼都不敢。像这样搞了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财物。有人骗他说:“这的确是鬼拿去了。”他虽然有些疑惑,但暗地里却认为讲得对。没多久,他的住宅中果然有了鬼。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拿了出来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偷的。郁离子说:“谗言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先有疑心才会相信它;离间、挑拨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因为有空子可钻才会发生作用。这都是由于聪明早已被蒙蔽住了。”

畏影恶迹:有一个赶路的愚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脚印。为了甩开脚印和影子,他越走越快。可是他不知道,无论走得多快,影子始终寸步不离脚跟;他不知道,自己走得越多,脚印也就越多。他更不明白,只要走到树阴里,影子就没了;只要坐着不走,脚印也就没了。他还以为是自己走得不够快,于是拼命狂奔,终于力竭而死。

鸲鹆噪虎:有座山叫女几之山,喜鹊都喜欢在这里筑巢。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八哥鸟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说:“它一吼叫起来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道八哥鸟,八哥鸟竟无法应对。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第二十四单元译文】

孟母戒子: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止,过了一会儿接着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要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书

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孟母不欺子:孟子很小的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说:“想要给你吃呀。”孟母就后悔了,对自己说:“我怀着孟子以来,坐席不端正我不坐,割食物不正我不吃,(给)他(良好的)胎教。现在孟子初识人事就欺骗他,这是教他说话不讲信用啊。”于是孟母就去东边杀猪的那户人家买了些肉来(给孟子)吃,绝不欺骗(孩子)。

秦西巴纵麑: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于是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子呢?”

屠夫杀狼: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麦桔杆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但屠夫也想到没有办法可以把狼弄死。屠夫只有一把不够一寸长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涨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直溜溜的不能弯曲,嘴张得很大闭不上。屠夫于是背了狼回家了。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郢书燕悦: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写信的时候是夜晚,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予以施行。结果燕治理得很好。国家倒是治理好了,却不是写信人的本意。今天的读书人,多数都是像这样的。

【第二十五单元译文】

陶侃尝出游: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木屑竹头: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墨子怒耕柱子: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耕柱子大悟。

李存审诫子:李存审出生贫寒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历的九死一生的险事不止一件,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一百多次了。”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给孩子们,吩咐他们珍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他的子孙都答应了。

芒山盗临刑: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母亲十分怜惜他,露出乳头,不料小偷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行刑的人说:\"你为什么那么狠毒!\"小偷的人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我杀了她。”

【第二十六单元译文】

读书与作文:(人们)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的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停地扇,很费力气。作文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人们)按照模型浇制器皿,一熔就成功,只要知道模型,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上多用力,在作文时就轻松。

卖瓜减字:一个农民,种了好几亩西瓜,正好丰收,就挑出来卖。于是在牌子上写:“这西瓜出售。”一个秀才走过来,说:“‘此’字可以去掉,只留‘西瓜出售’就可以了”。农民以为这样是对的就这样做了,又一个秀才看见了,说:“大家都看得见这是西瓜,为什么要‘西瓜’

二字?”于是农民就去掉了。后来,又一个秀才过来说:“西瓜放在市场上,难道不是卖的?‘出售’二字应该去掉。”农民很惊讶,于是就去掉了。正好旁边有一位老人,说:“虽然字都可以去掉,但是必须写上价格。”

修改一法:最近我听说(这么一件事):家乡的朱梅崖先生,每次写好一篇文章,一定先把草稿贴在墙上,每天仔细看,去掉十多个字。数日后,觉得文章没有再可以去掉的字了,之后完稿给人看,这个(就是)后来学习(的人)都应当采取这样的方法。

歧路亡羊: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的亲属,还请杨子的僮仆一起追赶它。杨子说:“咦?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赶呢?”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杨子的邻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羊没有找到。”杨子问:“羊怎么会找不到呢?”邻居说:“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杨子的门徒都觉得十分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到底是为什么呢?”杨子不说话,学生没有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二叟钓鱼: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十分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巨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应该记下来。

【第二十七单元译文】

张飞横矛当阳桥:刘备背离曹操投靠袁绍、刘表。刘表死了以后,曹操进兵荆州,刘备到了江南。曹操追先主刘备,追了一日一夜,到了当阳的长坂坡,终于追上了刘备。先主刘备知道了曹操追兵到了,把什么儿子老婆全瞥下,跑了,让张飞带领二十个骑兵断后。张飞去把河上的桥弄断,让二十个人骑马拖树枝扬起烟尘弄的好象很多人的样子,然后张飞在马上瞪大眼睛横长矛大喊:“老子我就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吃饭不给钱的张飞张翼德,不服的话就来和我单挑!”追兵太菜,没人敢上来,于是他们就得以跑了。

次非斩蛟:楚国有位名叫次非的勇士,在吴国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他渡江返回去,船到了江中心,有两条蛟龙夹绕着他坐的船。次非对船夫说:“你曾经见过两条蛟龙夹绕小船,还能活命的吗?”船夫说:“(我)从没见过。”次非挽起袖子伸出臂膀,脱下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烂肉朽骨而已。丢弃剑来保全自己,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呢?”说完跃入江中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一次回到船上。船上的人都活了下来。

溺鼠: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人把粮食装入缸内,老鼠放肆的吃,而且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缸里。到了月底,粮食将要没有了,主人十分担心,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办法,于是就用糠皮代换粮食,浮盖在水面上。到了晚上,老鼠又来了,兴高采烈的进入,不料结果全部被淹死。

鸡感恩:有个旅者半夜赶路遇上雨,于是就到朋友家里借住。朋友见有客突然造访,非常高兴,想要杀鸡招待他。旅人觉得鸡可怜,假装说自己只吃素,于是(主人)就不杀鸡了。睡到半夜三更时,(客人)突然听到鸡叫的急,以为是黄鼠狼来了,于是起来想赶走它(黄鼠狼)。不一会墙倒了,正好压向客房。主人被惊醒起来,以为客人已经死了,举着灯找(客人),(发现)客人在鸡笼的旁边。大概是鸡(为了客人不杀)感谢他,(才)叫他起床的。

猫儿索食:母猫生了只小猫,小猫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小猫问母猫:“我该吃什么呢?”母猫回答说:“人自然会教你的”。晚上,小猫溜到一家人家,躲藏在瓮罐后面。听见有人在对仆人说:“把烧好的乳酪、肉都放在器皿内盖好;把嫩鸡高高挂起来,免得被猫偷吃。”小猫仔细地听,它(终于)懂了:原来鸡、乳酪和肉都是自己该吃的食物。 【第二十八单元译文】

刘道真戏谑:刘道真遭遇社会动乱,在河边给别人拉船,见一老妇也在这里摇橹,他嘲讽说:\"女人怎么不在家织布,为什么到河上来摇橹?\"女人答道:\"你是大丈夫,怎么不去骑马挥鞭,为什么来到河上拉船?\"又有一次,刘道真与人共用一个盘子在草房中吃饭,见一个女人领着两个孩子从门前走过,都穿的是黑衣裳,他便嘲讽人家道:\"青羊牵着两只小羊。\"那妇人道:\"两头猪共用一个槽。\"结果刘道真无言以对。

唐明皇赐名:贺知章有显赫的名声,告老还乡时,唐明皇隆重的为他送行.将要送走时(唐明皇)涕泪俱下,上前问贺知章有什么想要的,贺知章说:\"臣有一个男孩还没有取名,希望有荣幸得陛下赐名,以此显我还乡的荣耀。”皇上说:“做人的道理没有大于信的,孚,也就是信,爱卿的儿子应该起名为孚。”贺知章再次拜谢皇上而领命。一会悟到了什么,说:“皇上为什么戏谑我?孚字是爪下有一个子,不是叫我儿子为爪子吗?”

偷鸭求骂:西边的一个县白家庄里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表现于声色。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一个人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 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最终没有骂,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这个人的病很快好了。

何梅谷之妻: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已经老了,喜欢念经,从早到晚,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儒学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

三番五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何梅谷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喊上千遍,怎么能不对你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庸医:有个医生,自称精通外科。有一位副将从战场下来,被流矢(乱箭)射中,深入皮肉里,请这个医生来治疗。这医生手持剪子,剪掉了箭杆,跪在地上请求奖赏。副将说:“金属箭头还在皮肉里,必须赶紧治疗。”医生说:“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事,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疗。”

【第二十九单元译文】

马诉冤:刘承节奉命去担任官职,从浙江到江西,只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骑马上路。到了贵溪,中午在旅店停下车马,遇到几个客人也来投宿。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被客人偷偷看见了。那几个客人都是强盗,那天夜里携带着杖棒到刘承节屋子里。刘承节本来是参军的,手臂很有力,挥起刀砍断了他一条手臂,强盗们害怕就分散逃跑了。刘承节叫醒儿子和仆人起床,快速离去,然而在贵溪城外的高山下,又遇到了强盗,虽然和他们反抗搏斗,然而寡不敌众,连同儿子仆人死了。所乘的马在道路上来回走动,遇到主簿外出,马迎到他车前,弯下脚好象跪拜,人走它又跟上来,共六七次。主簿为此感到奇怪,说:“这一定是有冤情要诉说。”于是就派遣几个人跟着马走,到了高冈的下坡上,马站住不再前进,看到满地血迹,三具尸体趴在洞穴里,肢体还温暖。主簿派人追访搜捕,不到一天强盗全都抓住了。

楚人有担山鸡者:楚国一人卖山鸡,一个路人问他是什么鸟?他说: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卖吗?他说卖呀,路人给他好多的钱,他不卖,要求加倍,才卖给了路了。路人想将山鸡献给楚国的大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不可惜钱的多少,只可惜不能把凤凰献给大王。楚国的人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都以为是真的凤凰,才会花那么多的钱买来献给大王,后来楚王也听说了。楚王感激他买凤凰献给自己,遂把他召去赐给了好多的东西或钱,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何止多了十倍。 某甲夜暴疾:孔文举半夜突然发病,于是叫一个弟子升火。那一天晚上天黑无月,弟子生气地说:师父让人干活太不讲方法了,现在夜黑的跟漆一样,为什么不用火把照着我,让我找着升火的器具,然后再点着火啊。文举听到后说:责怪人要用正当的理由啊。 涸泽之蛇: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搬家,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行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看见以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人砸死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果然都躲开它们,说道:“这是神君呀!”

盗牛者强辩:有一个偷牛的犯人被抓了,认识他的人路过看到了就问道:“你发生了什么事?”他答道:“倒霉催的。我在街上闲逛,看见地上有一根草绳,觉得有用,就拾起来了。”认识的人问:“可是责罚也不至于此啊?”他回答说:“绳的那头还有一头小牛。”旁观的人说:“就是偷牛犯就对了,咎由自取,还狡辩什么?”

【第三十单元译文】

于令仪诲人:于令仪是曹州人,是个经商的人;他年长而厚道,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为什么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的话,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这样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的话,恐怕会被人责问。你留下来吧,到明天再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

乡人藏虱:有个乡下人,偶然坐在树下,摸到一只虱子,用一小片纸包起它,塞在树孔里(后)离去。两三年后,再次经过那里,他忽然想起那虱子,看孔中纸包着和原来一样(没变)。取出来检验它,虱子薄得如同麦麸。放在手掌中验看它,一会儿,掌中奇痒,而虱子的肚腹渐渐充盈了。放下它回家。痒的地方像(个)果核一样肿起,肿了几天(后),(就)死了。

别字秀才:一个秀才很喜欢读书,但错别字却很多。一天,他看《水浒》,恰好有朋友前来拜访,见到后问他:兄弟你在看什么书?秀才回答:《水许》。朋友感到奇怪,说:我听说过的书很多,但《水许》这本书确实没有见过。他又说:书中所记载的都是什么人?秀才说:有一个李达。朋友说:这更奇怪了,有名的古人那么多,但我从没听说过一个人叫李达。请问这人长得是什么样的?秀才说:手中有两把大爹。朋友又问:还有什么人?秀才回答:有个和尚叫鱼智沉。朋友见他错别字这么多,不禁哑然失笑。

画鬼易: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吹牛:京师挑选将军,很多人聚在一起围观。有个人站出来了,头有笆斗大,脚有簸箕大,真是大力士啊。这时,有个山东人说:“这人不算魁伟,我家乡有个巨人,站起来头能挨住房梁。” 一个山西人说:“我家乡有个人比你的更厉害,坐着头就能挨着房梁。”此时一个人说:“这些都不算稀奇,我家乡有个巨人,说话时,上唇挨房梁,下唇搭在地上。”旁边有人责问他道:“那么他站在哪儿呢?”众人都嘲笑他了。

【第三十一单元译文】

巾帼潘将军:大眼的妻子潘氏,善于骑马射箭,从师与大眼。到了打仗狩猎的时候,大眼叫妻子潘氏穿上军装,或一起驰骋沙场,或一起穿梭于树林中。回到营地时,一起坐在帐幕之下,和幕僚将佐一起畅谈欢笑,当时大眼指着潘氏对人说:“这个是潘将军。”

擒贼:有一对姓周的夫妇,以打鱼为生,白天出没于风波。一天,两个大强盗相互说:“等到性周的到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于是看到姓周的离开了。姓周的离开了,两个大强盗拿着刀靠近船。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它看到了大强盗,狂叫。周夫人听到了就出来了。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挟她,狗咬着抢着强盗,所以强盗脱不了身。周夫人乘他们没有防备,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一个强盗被狗咬着,很痛。周夫人拿着刀想要劈他,强盗脸上显出委屈的样子,跪着赔礼道歉,这是姓周的正巧回来了,看到这幅情景,就邦着两个强盗去了官府。

吕某刺虎:吕某自称勇士,喜欢佩带刀剑,扬言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天,南山出现猛虎,全村都很惊慌,不敢出门。吕某说了:“一只老虎嘛,怕啥!交给我了!”然后提剑而去。不一会就见到老虎在前面百步左右。老虎大吼一声,怒目而视。吕某两腿发抖,看左右没有人,吓的六神无主,到处乱跑。过了一会,村民们出来了,见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有人问:“老虎还在吗?”吕某竟说:“被我赶跑了!”

笼中鹦鹉:有一个姓段的富人,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欢迎客人并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人(为了不让鹦鹉飞)剪了它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它放进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宋仁宗六年,这个姓段的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牢房。等到他出狱后问鹦鹉说:\"我在牢房半年,真是身不由己,痛苦至极。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不能忍受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怎么能够谈的上是快乐呢?\"姓段的人听了大有感触,当天就把它放了。

搔痒:有一个背痒的人,让他的孩子抓痒,三次抓而不中。又让他的妻子搔痒,五次搔而也不中。那个人说:“妻子孩子是了解我的人,为什么搔不中?莫非为难我吗?”妻子孩子没有用来回答的话。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痒就停止了。这是为什么呢?痒,是自己知道的,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而来搔痒,难道会有搔不中的情况吗?

【第三十二单元译文】

孙权喻吕蒙读书: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响遏行云: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王元章砍神像:绍兴有个人叫王元章,是当时的名士,他居住在一神庙的附近,他家里没有柴薪烧火,他就用斧砍下神像上的一块木头。他的一个邻家对神像很敬重,在王元章毁像后,又用木头雕刻后修补好了缺损的部分。这样的事他做过三四次。然而王元章的家人平安无事,而这个邻居的妻子、儿子经常生病。一日,这个邻居召来巫师降神,责问神像说: “王元章屡次毁坏神像,神像没有责难于他;我经常修补神像,神你不但不保佑我,反而让我家不安定,这是为什么?”神大怒,说:“如果你不在这设置我的神像,神像怎么会被人砍烧呢?”从这以后,这个邻居从此不再为神像修补,不久这座庙从此就荒废了。

空中楼阁:远古时期,有一个很富有的人,但却愚蠢透顶。他来到一个富人家作客,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宽敞高大,庄严华丽而且敞亮通风,内心十分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能建造一座这样的楼呢?”于是他立刻叫来木匠,问道:“懂不懂怎样造一座像他家那样漂亮的三层高楼?” 木匠回答说:“他家那座楼就是我建造的。” 富人便说:“现在就请你照样为我建造一座楼!” 于是木匠就清理地基测量土地,制坯垒砖、准备造楼。蠢人看到他这些安排,心里怀疑,不能明白,就问他:“你这在干什么?” 木匠回答说:“这是准备建三层楼的材料。” 蠢人说:“我不要盖下面这两层,你先为我建造最上面的一层楼房。” 木匠答道:“哪有这样的事!哪有不造底层的就能造第二层的!哪能不造第二层就能造第三层的道理!” 这蠢人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两层,你一定得给我建造最上面的那层。” 一些人听说这故事,都笑话他:“希奇可笑,世界上哪有不盖下面一层就能建造到上面第二层、第三层的!” 熊与坎中人:有一个人进山里射鹿,忽然他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很多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一会儿,大熊把食物分给她的孩子们,最后给了那人一份。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次母熊觅食回来,都会分给他一份,这个人就这样活了下来。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于是他就不会死了。唉,都说禽兽没有情义,如此看这头熊,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

【第三十三单元译文】

蛇衔草:过去有一位老农耕地,恰好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另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第二天,受伤的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伤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乡里人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古代人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并不是乱说的。

智犬破案:距离杭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狗大叫,僧人发觉了那个盗贼。盗贼于是砍下和尚的头,和尚倒地而死。盗贼带着财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

于是到官府报案,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觉得很奇怪。一会儿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和尚怀疑他是小偷,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大概狗也是有智慧的。

神针道人:有个叫凌云的人到北边的泰山去游玩,在一座古庙前看(遇)见了一个病人,(他奄奄一息的)快断气了。凌云在一旁久久哀叹,一个道人看见了就说:“你是想把他救活吗?”凌云说:“是的”于是道人用针刺那个人的左腿,那个人马上醒过来了。道人说:“这个人是被毒气侵入的体内,并非(要)死了,(等他体内的)毒散了他自己就会苏醒(好)过来。”因此道人教会了凌云针术,从此之后凌云医治病人都没有不好的。

杨务廉有巧思:将作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后,机关的键钮突然自己发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机器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机器人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 多言何益: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第三十四单元译文】

盲子道涸溪:有盲人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抓紧,恐怕认为一旦失手堕入深渊。经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怕,尽管放手下来,是实地。”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后来时间久了,盲人累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

瞎子触象:有一个大王告诉大臣:你牵一头大象显示在盲人前,这时盲人们用手去摸.(那时)大王召唤盲人们问他们:你们所摸到的象像什么?摸到象的牙的盲人说象的体形象萝卜的根;摸到象的耳朵的盲人说象像畚垃圾的器具(簸箕);摸到象的脚的盲人说象像舂米的器具;摸到象的背脊的盲人说象像麻衣;摸到象的肚子的盲人说象像陶器;摸到象的尾巴的盲人说象像麻绳.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不对全局作判断。

木刻钟馗: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道士,姓李,经常有奇思妙想,曾经用木头刻过一个钟馗,高三尺左右,右手拿着铁简。把诱饵放在钟馗的左手里,老鼠沿着手爬上去吃,钟馗像左手把老鼠抓住,右手用铁简把老鼠打死。

商鞅立木: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阿柴折剑以喻: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 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第三十五单元译文】

承宫拾薪苦学: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

蔡侯纸: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为后代制作器械的方法。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牧竖拾金:有个牧童,每天放牧唱歌,非常自得其乐。某天,捡到了一块金子,牧童将金子藏在身上。打这以后,因为担心失去金子,牧童也渐渐的不那么快乐了,也不唱歌了。这就是被金钱所累而导致的。

解铃系铃:金陵地方有个清凉泰钦法灯禅师,性情豪放、不拘束,(终日)无所事事,众人就想撤换他,只有法眼一个人看重他。有一天,法眼问众人:“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人无言以对。这时泰钦法灯禅师刚好来到,法眼就把刚才提出的问题再问泰钦法灯禅师,他回答说:“在老虎脖子绑铃的那个人能解得铃”。法眼说:“你们(这些)晚辈是不能小看他的”。

认“真”:艾子到郊外出游,弟子通、执二人跟随着他。艾子感到很渴,便派执子到村舍去要喝的。田舍中有个老者迎着门坐在那里看书,执子上前行过礼,说明来意,老者指着书上一个“真”字问道: “你若认识这个字,我就给你喝的。” 执子说:“这是‘真’字。” 老者听了很生气,不给他。执子只好回去告诉艾子。艾子说:“执子没有达到要求,还是让通子去吧.” 通子见了老者,老者又照前次那样问他。通子说: “这是‘直’、‘八’两个字。” 老者很高兴,把家里酿造的最好的水浆拿出来给了他。艾子喝了之后觉得很可口,说:“通真是聪明!如果还像执那样‘认真’,一勺水我也喝不上!”

【第三十六单元译文】

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

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多忧者: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

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的病竟又加重了许多。家人没别的办法,只好请来了巫婆为他整治。巫婆装模作样地说:“我查考了冥籍,等

来世他一定托生为一个女人,将要嫁给一个姓麻哈的汉子,是个彝族人,长得奇丑无比。”沈屯子听了巫婆的话,心中更加忧惧,病势越来越重。他的姻亲来看望他时,宽慰他说:“您把心放宽,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沈屯子却非

常急躁地说:“要想让我放下心来,一定要让杨文广解围,扛竹子的人回到家里,还有麻哈汉子给我写了休书。只有这样才行啊!”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不识自家: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两瞽:新市上有个齐国的盲人,性格十分暴躁,在大街上乞讨,如果有人不给他让路,他就气愤地骂人家:“你眼瞎呀?”集市上的人因为他是盲人,大多都不跟他计较。恰好有个梁国的瞎子,性格更加暴戾,也在大街上乞讨。两人相遇了,碰在一起都跌倒了。梁国的瞎子不知道对方也是瞎子,于是爬起来气愤的骂:“你也眼瞎啊?”两个瞎子大声互相诟骂。集市上的人都嘲笑他们。唉!以迷惑指导迷惑,造成互相责难不停的人们,和这有什么不同?

【第三十七单元译文】

莽汉断棘:终南山上面有一条小路上布满荆棘,它的枝干柔软而且刺很密,碰到它的人总是被粘住无法解脱。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开那条路躲避它。一个壮汉露出义愤的样子,说:“你们这些人胆子这么小,有什么可怕的!”说完便拿起大刀进去,想一段一段地砍断它们。怎么知道左手刚刚砍断了它,右边的手臂就被拉住了,下边的衣裳被钩住了,而上面的长袍的下摆又被牵住了,没到片刻时间就已经极其疲乏了。许多人嘲笑他说:“砍断荆棘的好汉,荆棘还没有砍断,人已经不能忍受了。\"

宾卑聚自杀:齐庄公的时候,有一位武士名叫宾卑聚,梦里有一个强壮的男子,白色丝绸的帽子,红色彩绘的帽带,大布衣服,新的白鞋子,黑色的剑鞘,跟着自己叱责,往自己脸上吐唾沫,惊慌地醒来,只不过一个梦啊。(他却)整夜坐着很不开心。第二天叫来他的朋友对对他说:“我从小好胜,(到如今)六十岁了还没有过挫败受辱的。昨夜受辱,我要找到那个样子的人,希望找到了就好,找不到就只有死了。”每天清早和他的朋友站在大路口上,三天没找到,回去自杀了。

齐之好勇者:齐国的好赌勇的人,其中一个人住在城的东郊,一个人住在城的西郊,突然在路上相遇时说道:“喝两杯怎么样?酒过数巡,其中一个人说了:“还是弄点肉吧?”其中一个人说:“您的肉,我的肉都是肉啊,还干吗要另外找肉呢?”于是准备好了调料,便抽刀互相割肉吃,到死为止。像这样的勇敢,不如不勇。

引婴儿投江:有个路过江上的人,看见一人正拉着小孩想将那小孩丢进江中。小孩在啼哭。过江人问那人为什么(要把婴儿丢进江中),回答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了)吗?这样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楚人有不识姜者: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地的人,说:“这是从树上结成的。”有人说:“是从土里长成的。”那人固执己见,说:“让我与您问十个人,用所骑的驴为赌注。”然后问遍十个人,都说:“出自土里。”那人哑然失色道:“驴就付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第三十八单元译文】

狂泉:从前有一个国家,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惟有国家的君主穿过井去取水吃才得以没有疾病。全国的人已经都疯了,反而说国王的不疯是发疯。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全国)君主臣民、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

鼠技虎名: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把烛吹灭我就睡了。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是老虫闹腾。”我是楚地人,一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童子说:“不是别的兽,是老鼠。”我问他: “老鼠为什么叫老虫?”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

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这么传下来的。啊哈!老鼠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真是可笑。然而今日天下冒虎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那些堂而皇之戴官帽穿官服掌大印披绶带的有权有势的人,果真能阻止邪恶萌生、抑制权贵、打击豪强吗?军营之内,那些戴高帽、佩长剑,左边拿着斧钺右边握着大旗的人,威风凛凛,但能够抵御强盗,北阻北邻部落入侵,南挡南方部族冒犯,如同古代良将孙武、吴起、王翦那样的有勇有谋吗?猛然间听到这些文臣武将的大名,真可谓大名鼎鼎,声震远近,令人惧怕得很,如同见了老虎一般;但慢慢地就品出味道来了,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玩弄鼠辈的伎俩而已。哎!那些以鼠辈伎俩,而冒充虎之威名的权党们,都是骑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的鼠辈啊,这关系到天下危亡的大事怎么能不叫人担忧呢?

北人不识菱者: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病忘:齐国有个健忘的人,走路的时候往往忘了停下来,而躺下又常常忘了起身。他的妻子很担忧,对他说:听说艾子是一个有趣而且很聪明的人,能治愈病入膏肓的人,为什么不去和他学学呢?健忘的人说:好的。于是骑着马带着弓和箭上路了。还没走到三十里路感到内急,就下马方便。他把箭插在土里把马系在树上,解好了手左右一看看到了土里的箭,说:好险,哪射来的箭啊,差点伤到我!说着又看见了系在树上的马,高兴地说:虚惊一场,到是还捡了一匹马。他上前解开缰绳就要走忽然踩到了自己拉的大便上,跺着脚说:踩了一脚狗屎,鞋也脏了,真可惜。他打马顺着来的路走,不一会就到了家,在门口徘徊说:这里是谁家?难道是艾子的家么?他妻子正好看见他,知道他又犯病了,骂了他一顿。这个人闷闷地说:姑娘,我们又不认识,为什么骂我啊?

斗牛而废耕:卫懿公好玩禽兽,见了抵角就很高兴,给那些放牛人的俸禄同一般官员一样多。宁子批评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抵角,那些牛都去抵角,耕地就必定荒废。农耕,这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做官的不因私欲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于是卫国好抵角的牛,比耕牛的价格高十倍,放牛的人放弃了农耕而训练牛抵角,农官都难以禁止。邶国有一种马,生的马驹不能跑却会叫,卫懿公又高兴地把它收纳在马厩里。宁子说:“这是妖怪啊,君王如果不省悟,国家必定灭亡。那马是用来比力气的。鸣叫并不是它应干的事。一国的君王是替天统治百姓的,设官分职,以分担职责,废事失职的,就用日常刑律来约束,所以不该他管的事,君王不应荐,为的是从根本上杜绝废事失职现象的发生。怪事的兴起,实在是由人招致的,从今以后,卫国不耕田的男子和不织布的女子一定会多起来。君王一定会为此而感到后悔。”卫懿公还是不听。又过一年,狄人讨伐卫国,卫侯就要登上战车,而御马却丢失了嚼子和缰绳,将要交战了,士兵却都不能挽弓射箭,于是大败于荣泽,狄人吞灭了卫懿公了。

走进文言文(中学低年级适用)

杨修啖酪

【原文】人饷①魏武②一杯酪③,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④“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⑤至⑥杨修⑦,修11便啖,曰:“公教⑧人啖一口也,复⑨何疑?”

【译文】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注释】①饷:同“飨”,泛指请人受用。 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③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④题:写上 ⑤次:传递 ⑥至:到 ⑦杨修:曹操的谋士。 ⑧教:让。 ⑨啖:吃。 复;又 便:就 【练习】 1、问:杨修为什么敢吃? 答:“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

王戎识李

【原文】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⑥枝,诸儿竞走⑦取之,唯⑧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⑨然。(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确实这样。 【练习】王戎为什么不去和别的小朋友摘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呢? 答:如果李子甜,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

1、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⑴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⑵。一日,孙权大会⑶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⑷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⑸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⑹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的面对,换一种方法和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注释〗 ⑴瑾:指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 ⑵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⑶会:聚集,汇合 ⑷题:书写,题写 ⑸听:听从 ⑹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谢道韫咏絮

原文: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yùn)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译文: 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注释: ① 内集:将家中子女集合起来。 ② 辈:们。 ③ 骤:突然。 ④ 差可拟:大约可比拟。 ⑤ 因:乘。 ⑥兄子:侄儿;兄女:侄女

练习1、的比喻为什么不好?

答:因为盐呈粒子形,所以盐不可能在空中慢慢飘落下来。 谢道韫是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

曹冲称象

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注释:智意:聪明才智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考察,衡量

太祖悦,即施行焉 :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陆绩怀橘

[原文]: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译文]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他精通天文和历法。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怀中,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口里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为什么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桔的美德。 [点评]陆绩的孝行史记记载只有一件事,但足以反映他的为人。所谓“当年桔子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纯孝成性忘小节,英雄自古类如斯。”

黄香温席

[原文]: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九岁时,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他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

“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年“方”九岁:正当 “令”枕席清凉:使

以待亲之安“寝”:睡 安:舒服的,安心的。 “至于”冬日严寒:到了 于是名播“京师”:京城;国都 待:等待

播:传播,流传,散步

则: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就”,“便”,“那么”。 暖:属词类活用的词,这里形容词作动词用。 帷帐: 帐子.

蚊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衾:被子。

陈遗贮焦饭

原文:陈遗至孝。母好喜食釜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备一囊,每煮食,辄贮焦饭,归而遗母①。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②。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③。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注释】 1.铛(chēng):一种铁锅。贮录:贮藏。 2.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袁府君:即袁山松,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 3.未展:未及。 4.主簿:县令的属官,负责文书及印章等。 5.斗:旧时量器。 6.至:非常 7.溃:逃散 8.遁:逃 9遗:送给

【译文】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回报。

哑孝子

原文:

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夫母。后乡里大饥,孝子行乞于外,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父母赖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见有求者,及易猪饲之。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之。 译文:

崔长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并且出入都一定会给父母请安。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吃剩的食物,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竹篮中留着,自己则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竹篮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注释:

1 性(至)孝 . 2 至:到了极点,可翻译为非常 3 人(悯)之 悯:同情 4 父母(赖)以活 赖:依靠 5 乃(易)猪饲之 易:交换 6 父母先后(卒)卒:死 7 哭之(恸)恸:悲痛的样子 8 后不知孝子所(之)之:到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度(duo):测量。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想要。 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者:......的人。 先:首先。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座;座位;现在与古代不同。 至:等到。 之:到。 而:却。 忘:忘记。 操:拿,携带。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乃:才。 持:拿。 反:通假字:返;返回。 及:到,等到。 罢:散,结束,停止。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遂:于是,就。 得:买到。 何:为什么。 之:鞋子。 以:用。 足;脚。 宁:宁可。 忘操之:忘了拿尺码。 寓意:

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鲁人锯竿入城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选自《太平广记》)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想要)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不久,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照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人的愚昧,比不上这个了。 【注释】

①鲁:鲁国 ②老父:年老的人,有时也指男人。 ③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④亦:也 ⑤俄:一会儿 ⑥但:只是,仅仅 ⑦愚:愚蠢,愚笨 ⑧计:方法 【启发】

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傻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文征明习字

原文

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3)十本为率(4),书(5)遂(6)大进(7)。平生于(8)书,未尝(9)苟且(10),或(11)答人简札(12),少(13)不当意,必再三易(14)之不厌(15),故(16)愈老而愈益(17)精妙。(《书林纪事》) 注释

(1)临:临贴,照着字画摹仿。 (2)日:每天。 (3)以:把 (4) 率:标准。 (5)书:写字,书法。 (6)进:进步 ( 7)遂:于是,就。 (8)于:对,对于。 (9)尝:曾经。 (10)苟且:这里是马虎草率的意思。(11)或:有时。 (12)简札:信件,书信。 (13)少:同“稍”。稍微。 (15)易:改变,这里是改写的意思。(16)厌:厌烦,厌倦。 (17)故:因此。 (18)愈益:愈加,更加。 译文

文征明临帖写《千字文》,以每天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要再次改写,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越发精致巧妙。 启示

对待学习要像文征明一样具有认真写作的一丝不苟的精神。

智永退笔冢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选自《书断》

注释:

穴:洞,孔 瓮:口小腹大的容器 石:旧时重量单位 户限:门槛 瘗:埋 号:称为 觅书:寻找书 冢 : 坟墓 秃笔头:指毛笔用久了,笔头上的毛都脱落了,只剩一个笔头。 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 积年:多年。 书:书法。 皆:都,全。 数:几 觅:寻求 题:写 为:被 穴:小洞 乃:就 叶:皮,片 谓:称 永公:即智永;公:对人的敬称 译文: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关于智永:

智永,僧法极,字智永,王右军七世孙,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号永禅师,山阴人。他是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智永善书,书有家法。智永还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智永书法,誉满华夏,于阁上临得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时求书者纷至,所居户限(门槛)为穿,遂用铁裹之,人谓之铁门限(槛)。人称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启示:

做事要适当的学会拒绝,不要都听从答应.

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原文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乃反而学,至精其艺。 译文

古时候有个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乘机由于东西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一直用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精通了他的技艺。 注释

箧:竹箱 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去:离开 置:放 受:接受 启:开启,打开 视:查看 穴:凹陷,眼,孔,低洼 至:直到 夙:一直 启示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及时改正就行了。

王羲之书六角扇

原文: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羲之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求其书之。羲之笑而不答。 译文:

王羲之是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扇卖它们。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上各写五个字,老妇人一开始有点生气。王羲之因此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于是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都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 注释:

蕺: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姥:老妇人 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愠:生气、恼怒 但:只 书:写字 竞:争着 他日:过了几天

掩耳盗钟

原文:

范氏之亡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

范氏被智伯讨伐而灭亡的时候,百姓中有个人得到一口钟,想要背着跑,可是钟大背不动;就用椎子来砸毁它,钟发出宏亮的声音。他怕别人听到响声来跟自己抢钟,就急忙堵住自己的耳朵。

注释1.范氏之亡也:指范氏被智伯讨伐而灭亡。范氏,晋卿范武子之后

2.钟:铜制的打击乐器 3.负:背 4.况然:即锽(huáng)然,形容钟声宏亮 5.椎:锤子 6.遽:立即,急忙 寓意

掩耳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实际上钟响是客观事实,你把耳朵掩上了,钟还是要响,你听不到,别人照样会听到。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劝告人们:如果做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如同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欺骗自己。我们不能自欺欺人,这是没有用的。寓言把掩耳盗钟者的愚蠢,描写得很生动。这个故事后来衍化为成语,改为“掩耳盗铃”。还比喻自己害怕就把耳朵捂上。

红毛毡

原文: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译文:

红毛国过去是被允许与中国进行相互贸易的。守边主帅看见他们来的人太多,便禁止他们上岸。红毛人坚持要求只要给我们一块毡毯大的地方就够了。主帅想,一块毛毡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几个人,便答应了。红毛人把毡毯放在口岸边,上面只站得下两个人;他们拉了拉毡毯,就可以让四五个人站在上面了;一边拉一边就不断有人登上岸来,一会儿时间,毡毯就变得约有一亩地那么大,上面已站着几百号人了。这些上了岸的红毛人忽然一起把短刀抽出来,出其不意发动进攻,抢掠了方圆好几里地才离开。 注释:

① 红毛国:旧时一些人对英国人以及荷兰人的简称 ② 固: 坚持 ③ 请:请求 ④ 无几: 没多少 ⑤ 并: 同时 ⑥ 且……且……: 一边……一边…… ⑦ 刃: 刀

“神钟”辨盗

原文:陈述古密直,曾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及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黑,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以即服。

译文: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有家富人丢失了东西,捉住了几个人,不知道谁是真正偷盗的人。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能辨别真正偷盗的人。”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祭祀供奉,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非常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久,让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出来检验他们的手,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没有墨迹,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认罪。

盲子窃钱案

〖原文〗

有瞽者⑴与贩者同宿旅店,窃贩者钱⑵五千,次晨相哄⑶鸣官(4)。官即提讯(5),问贩者钱有无记认(6),贩者曰:“此乃(7)日用之物,有何记号!”问瞽者,对曰:“有记。吾钱系字(8)对字,背(9)对背穿成。”对之良是(10)。贩者不服。官命瞽者伸手,则(11)两掌青黑,铜痕宛然(12),其为(13)摸索一夕而穿无疑。乃责瞽者,而令贩者取钱去(14)。 〖注释〗

1 瞽者:盲人。瞽,gǔ。 2 钱:铜钱。 3: 哄:争吵。 4 鸣官:到官府去告状。

5讯: 审问。 6记认: 记号。 7乃: 是。 8字: 有文字的一面。 9背: 无文字的一面。 10对之良是:核对铜钱确实是这样。 11则: 果然。 12宛然: 清晰的样子。 13为: 是。 14去 离开。 15.宿: 住宿 16。对:回答。 17.是: 正确的。 18.系:是。 19.为: 是。 20.宛然:果然。 〖译文〗

有个瞎子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瞎子偷了小贩5000个铜钱。第二天早上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告县官。

县官当即提审,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要的钱,怎么会去做记号呢?”县官问瞎子,瞎子回答说:“我做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小贩怎么也不服。

这时县官命令瞎子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绿的颜色十分清晰。(在县官追问之下)瞎子(如实招供):是他摸索了一夜才穿成(不容置疑)。

(真相大白后)县官便责罚瞎子 ,并命令小贩拿钱离开。

张佐治遇蛙

原文: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斤,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讯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译文

金华县郡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青蛙在道路旁鸣叫,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有冤要说。张佐治感觉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到了一田边,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张佐治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便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路上遇见两个人担着筐,里面是青蛙,在哀鸣着。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个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仆人在我后面不远,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把他们杀死了,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郡里,逮捕那杀人的两人。不久,便人赃俱获。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抢夺的钱财归还给商人。 注释

1金华:古地名,今浙江金华市。 2郡守:郡的长官。 3挈:提。 4从:跟随。 5斤:斧头。 6导:引路 7并:一起。 8清渊:深水。 9市:到市场上去。 10汤:热水。 11适:去到 12前导:在前面开路

焚猪见真情

原文:

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①。邑②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③“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译文:

张举,吴国人,是句章县官。该县有一女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夫家的人感到怀疑,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女人不服罪.于是张举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一头活的.均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女人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断定是先杀死再焚尸。女人只好俯首服罪。 注释:

1县官。 2县,当地。 3说,扬言。 4.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 5.句章:古地名 6.举:指张举7令:县令 8.邑:同乡 9.鞠:审讯 10.为:是 11.令:县令 12.者:······的人 13.因:趁机 14.舍:房屋 15.称:谎称 16.讼:告状 17.服:认罪 18.因:于是 19.积:堆 20.薪:柴

蜜中鼠屎案

【原文】

孙亮①出②西苑⑿,方食生梅,使黄门③至宫中藏取蜜渍⑩梅,蜜中有屎。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④刁玄、张邠启⑤:“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⑥推尽⑦。”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⑧,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⑨,左右⑩莫不惊悚⒀。 【译文】

孙亮路过西边花园,正在吃生梅,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孙亮问藏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破开鼠屎,屎里是干燥的。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太监自认服罪,左右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注释】

①孙亮:吴国皇帝。 ②出:路过。 ③黄门:太监。 ④侍中:官职名称。 ⑤启:说。 ⑥狱:司法机关。 ⑦推尽:彻底查问。 ⑧矢:同“屎”。 ⑨首服:自认服罪。 ⑩渍:浸泡 ⑾左右:指左右的大臣 ⑿苑:指种植树木的地方 ⒀悚:害怕 太监陷害藏使的原因:曰:“向求,实不敢与。”(按原文)

谜语一则

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译文:

王荆公出了一个谜语:“画出来的是圆形的,写出来是方形的:冬天出来的时间比较短,夏天则比较长!”吉甫解释谜语说:“东海有一条鱼,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再除掉脊梁骨,就是你的谜语!” 这个谜语是字谜,谜底是:日

鹦鹉灭火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感,即为之灭火。 注释

1.集:栖息 2.念:想 3.沾:沾湿 4.辄:总是 5.去:离开 6.濡:浸 7.何足云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 8.然:但是 9.侨:寄居 10.区区:小,细微 11.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2.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3.虽:即使 14.是:这 15.善:好的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 20.相:帮助 21.相爱:喜欢它。 22.尝:曾经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爱它。鹦鹉心想:这里虽然快乐,却不是我长久停留的地方,就离开了。山里的动物都很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很着急。便把羽毛在水里沾湿,飞到山上洒水救火。 天神说道:“你的心意虽然好,但(区区几滴水)又怎么值得一提!”

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这么点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马上替它把火扑灭了。 启示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2.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似,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 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 持之以恒的应对 一定会有回报的 与“水滴穿石”同一个道理。 5.要知恩图报。

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译文

高怀中经营鳝鱼面在扬州小东门,他每天要杀几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烧伤了,她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才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伤口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愈合了。看伤口,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无数条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注释:

(1)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 悯:怜悯。 (3) 比:等到。 (4) 业:以……为职业。(5)婢:女仆 (5) 周:四周。 (6)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7)滨:边。 (8)向:从前。 (9)罢业:停止营业。(10)累年:过了几年。 (11)纵:放走。 (12)始:才。 (13)困:疲倦。 (14)婢:侍女;此指女佣。(15)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选自《虞初新志》 启示

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的角度来说:别人对你有恩,应寻找合适时机报恩。

二鹊救友

原文

原文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4),有群鹊鸣渐近,集(8)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ɡuàn)(1)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2),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3)二鹊招鹳援友也。 译文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又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注释

(1)鹳(guan):一种凶猛的鸟。 (2)匝(za):周。(3)盖(gai):原来是。 (4)顷之(qing zhi):在原文中等同"未几"''俄而'',一会儿的意思 (5)已(yi):停 (6)作(zuo):发出 (7)雏(chu):幼鸟(8)集(ji):栖止。 启示

要助人为乐,帮助他人。要团结。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就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要学会求助。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译文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对身体不利。”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启示:

对待做错事的人要懂得宽容,知道自己是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去报答人家对你的恩惠。 注释:

秦穆公:秦国国君 尝:曾经. 亡:丢失. 求:寻找. 是:这是. 惧:害怕. 去:离开. 居:过了. 卒:最终 . 方:正在. 起:站起. 溃:击溃

蝙蝠

[原文]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笑府》 [注释]

①踞(jù)傲——骄傲自大。 ②生诞——这里指诞辰。

③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④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

译文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飞禽国的公民。你们走兽国管得太宽了吧!”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启示]

人们现在还常常把两面派的人物作为蝙蝠。这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

杀驼破瓮①

[原文]

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③。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先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为此事忧愁。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忧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这个人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后来已经杀死了骆驼,又把瓮打破了。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注释

①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譬喻故事只有98篇。它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

②曩:从前。 ③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④盛:存放。 ⑤患之:为此事发愁。 ⑥其:那个。 ⑦老父:老人 ⑧用:采纳。 ⑨先翁中盛谷:先在翁中装满谷子。 启示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