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集体备课制度

2020-03-12 来源:钮旅网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试行稿)

教师的备课活动就是教学专题的研究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研究活动的实践过程。把教学视做研究,把研究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则研究应成为当代教师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

一、行为规范

1、 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精通学科知识,熟悉相应教材,关注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 教师应按相关要求,认真准备,按时参与集体备课;针对学生的差异,教材的特点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3、 教师应围绕每一单元的教材进行单元备课。即各自自主选择,精心设计一篇;其余的应在集体研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以他人的设计为依据,联系实际,自主优化。

4、教师的研究课、展示课应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集体的智慧,以“课例”为单位集体设计,旁征博引,标新立异;力求在教育思想、教学策略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5、教师应将设计好的教案认真地进行实践,并自觉地把实践所得的反馈信息融入自己的教案,认真地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6、 教师应将自己设计或修改后的教案输入电脑,按要求进行文字处理,并按规定的时间“上传”或“打印”给教研组长,供集体研讨或资料存档。

二、操作流程

1、集体研讨

l 依据教学大纲,联系本单元的教材,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方法)

l 综合上一单元的考查结果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探讨学生的既有知能和教学起点。(已经学会的,需要巩固强化的,有待进一步引申、拓展的)

l 根据教学需要,研究单元内各篇教材的内在联系,确定相应篇目的教学重点及其难点。(明确教学突破的关键)

l 按需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研讨内容的剪裁、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媒体的运用。(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

l 综合以上分析,讨论各篇教材的练习设计,确定各课时学生达标和教学评估的下限。(关注练习的设计和指导,明确教师个人优化教案时该把握的底线)

l 自主选择设计篇目,确定交流分享的时间和要求。

2、 交流分享

l 各自按确定的篇目或课时解读自己设计的教案。

l 联系自己的实际和集体讨论的要求开展“头脑风暴”,就值得肯定的,有待商榷的,引发争议的内容就事说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相应的依据。

l 在此基础上,各自对相应的教案作调整优化。

l 现场观摩课堂教学,在课后集体反思的基础上,做出应有的调整和修改。

l 教研组将各自修正后的教案,统一版式装订成册,形成该册教材的教案集。

三 、设计规格

l 教学目标:要明确达标的主体、条件、行为和程度,并以清晰、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语言进行描述。

l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达标的需要,分项提出需借助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的内容或问题。

l 教学策略:基于达标的需要和课型的特点,概述教学顺序、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媒体应用和时间的配置等。

l 教学准备:明确师生各自必须准备的文本素材、学具、课件、图片等。

l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言简意赅,点明该部分教学的手段和目的。

教学内容:揭示教的内容和学的预期。

教师引导:教师的提问、要求、演示、参与、评价等设计及其行为。

学生活动:学生的尝试、陈述、观察、阅读、讨论、练习、交流、评价等设计及行为。

设计意图:描述该活动的设计与引导学生达标的设想和彼此间的因果联系。

新虹桥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为保证校本研修理念的有效落实和校本研修行动的稳步推进,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制订本校本研修制度。

一、进一步提高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明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任务。

1.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体教师都要给以高度重视。

2.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3.校本研修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为研究点,以师生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提升经验、探索规律。

二、健全“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各自职责。

校长:

校长是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力建设校本研修制度,发挥学校的研究职能,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教导:

教导是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主要助手,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导应制定并实施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并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审查教研组和各科教学计划和其它计划,领导教研组工作,指导教研组长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督促执行。

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在校长、教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业务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团结全组同志,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验与教学总结,努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

1、教导处确保每个教研组每周有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开展教研活动。固定时间,教

导处备案,教研活动时间不能挪作它用,在教研活动时间一般不予调休,事假从严,且需经教导处同意。

2、教研组长学期初依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出教研工作计划,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

3、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克服常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弊病。坚持聚焦课堂、聚焦师生, 以“课例研究”为主线,着力开展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改善行为为特征的实例研究,做到有专题、有现场、有共识、有积累。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优势,力争通过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校本研修中严格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个落实,并认真做好教研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均要上一堂组内研讨课,作一次专题发言。每次专题研讨活动,设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由组内教师轮流担任。学期末上交每周活动记录、专题研讨纪要、教研工作总结及组内研讨课教学设计等材料。

5、在教科研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尤其是要在教研活动中体现教科研理论与教育思想的引领。要积极发挥学校教学研究小组的作用,通过研究组成员的示范辐射,解开教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教师领悟教学研究的真谛,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6、学期结束每位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包括: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形式。教学反思要记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有待于改进的方面。教育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可以记录教学现场的点滴体会,也可以是对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教学细节的探讨,也可以

是对一堂课的实录,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对教学细节的关注。)

7、建立校本研修检查、考评机制,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培养教师的学习习惯。定期反思学校研修工作,及时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研修水平。

四、建立校本研修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建立校本研修激励制度。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条件。

2、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校本研修予以保障。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讲课,为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3、学期结束组织一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的评比活动,每个教师提供一个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最得意、最成功的反思,学校将把这些教学研究成果装订成册,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新虹桥小学教学流程管理的职能与规范

校长的职能与规范

1、 思想引领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善于在工作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借助于典型事例,在实践和沟通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2、 目标导向

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在分析研究、自我诊断的基础上,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提出学校教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各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推进实施的设想,以引领学校教学的发展方向。

3、制度建设

从学校教学管理运行的整体要求出发,按不同部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来规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运行方式和行为规范;根据实施的状况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定期地予以修正和完善。

4、 资源配置

根据教学管理优化的需要和师资队伍的现状,适时地调整和充实相应学科的教学骨干;针对教学与管理中的难点和关键,争取专业支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研究和诊断;补充相应的经费,完善相关的设施。

5、督查评估

定期深入教导处或教研组,了解教学流程管理的进展情况和运行质量,检查学校教学管理方案的组织实施情况,运行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肯定取得的成绩,提出发现的问题,对必须及时改进的方面给予应有的要求、指导或建议,对管理卓有成效的部门和教学颇具质量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教导主任的职能与规范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近期目标,教学流程管理的重点和推进的设想,制定“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明确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任务、教研进程、质量要求、管理措施和保障机制;从学校教改和发展的整体出发,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学校教改的发展方向。

关于“教学设计”

1、 制定或修订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要求、行为规范和考核指标。

2、 定期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接受教师的咨询,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指导。

3、 主持、参与校或校级以上公开性、示范性、研究性展示、观摩教学的方案设计。

4、 检查教研组长就教师“教学设计”所作的考核评估,总结经验,揭示问题。

5、 策划、组织关于“教学设计”的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和优秀教案征集、评比活动,及时做好学科教学资源的收集、甄别和入档工作。

关于“课堂教学”

1、 制定或修订教师“上课、听课、评课”的质量要求、行为准则和考核标准

2、 针对学校教改的重点和学科、年级教研的实际,确定专题调研的内容和对象,有目的、有选择的深入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组织方法和行为方式;积累生动的素材,揭示典型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

3、 组织并参与校或校级以上公开性、示范性、研究性展示、观摩教学的听课,评课。

4、 检查教研组长就教师“课堂教学”所作的考核评估,总结经验,揭示问题。

5、 在调研和检查的基础上,发现、支持、推广好的经验;策划、组织专题性、研究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展示和“课例”研讨活动,并将相关资料及时归档。

关于“教学反馈”

每学期期末,在调研和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分析、判断,以《XX学期教学流程管理报告》的形式对教导处、教研组执行方案的情况,相应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和具体的改进建议,并就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具体包括:

1、 教案设计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落实和研究的情况;

2、课堂教学中教师网络资源、课件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3、专题调研中,“随堂”听课,抽样观察、典型“课例”的专题分析;

4、教学辅导中,作业的设计、指导、批改情况,学生、家长基于作业及其负担的调研情况;

5、教学考核中,班级、学科间的差异及考试成绩变化的情况;

《教学流程管理报告》由教导主任负责,教导处相关人员分工、合作集体完成 ,学期

结束前一周提交校长室,由校长在学期工作总结时向全校教师宣读。

关于“教学辅导”

1、 制定或修订教师“作业设计、指导、批改”的质量要求、行为准则和考核标准。

2、 结合专题调研,有目的、有选择的深入教研组,了解教师作业设计的方式,辅导、批改的方法;按需、择要,以座谈或访谈的形式听取学生、家长对作业负担的感受,对不同类型作业的喜爱度,对教师辅导和批改的满意度。

3、 定期组织或主持校或校级以上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等各类作业及典型“辅导案例”的展示、观摩和研讨、交流活动,并将相关资料存档。

4、 对教研组长就教师“教学辅导”检查所提供的信息、依据做出客观的评价,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总结经验并及时予以推广。

关于“教学考核”

1、比照学科教学要求制定,结合既有的教学质量监控结果修订“教学考核”的质量标准、命题原则和运作流程。

2、在听取教研组长的建议,争取专职教研员指导的基础上,组织或主持学校各学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命题。

3、协调、安排各年级考试的试场编排、布置,试卷的集中印制及保管,监考及流水阅卷教师的调配等事项。

4、参照命题原则和各学科教学要求,提出阅卷的指导性意见及评价标准,在充分理解标准和意见的前提下,深入阅卷现场,就引起争议的、值得探究的试题评价接受教师的咨询,给予适切的解释或指导。

5、检核各年级组或学科教研组的考试质量分析,以《XX学期XX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的形式,对各教研组提供的数据作集中的统计、分析;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就学校考试结果的质量水准,试题的客观性、覆盖面、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研组长的职能与规范

在学习、领会教导处关于《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联系教研组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要,制定或修订“教研组实施教学流程管理的操作细则”,就《方案》中的相关任务、质量要求、管理措施,联系自己的实际,逐条细化;理清思路,提出预期的目标和相应的措施。

关于“教学设计”

1、 修订和完善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要求、行为规范和考核指标。

2、 主持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正确把握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及其评价的要求,分析学科高质量教学的特征,指导教师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单元或单篇课文的教案设计

3、 指导或亲自设计教研组的公开性、示范性、研究性展示、观摩课的教学方案。

4、 定期按“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定量的方式考

核,以定性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估。

5、 定期组织优秀“教案设计”的交流、评比活动,积极争取各方面的专业支持,帮助教师做好相关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做好优秀教案的推荐和评点。

关于“课堂教学”

1、 修订和完善教师“上课、听课、评课”的质量要求、行为准则和考核标准

2、 联系学校教改的目标和学科教研的重点,有目的、有选择的以“随堂”听课、抽样观察等方式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日常教学,并就其临场对教案的把握和现场生成的实际作“点”或“面”的评析。

3、 组织并参与教研组的公开性、示范性、研究性展示、观摩的教学、听课和评课。

4、 定期检查教师基于教学反思后形成的“课例”,“观”课的记录及个人的反思、评析。

5、 在调研和检查的基础上发现、提炼和推广好的“课例”,策划、组织专题性、研究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做好优秀“课例”的推荐和评点。

关于“教学反馈”

每学期期末,在现场体验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参考组内教师的意见,综合本组参与学校考试的结果,以《XX学期XX组教学流程管理小结》的形式对:

1、教案设计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落实和研究的情况;

2、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驾驭、调整教学预设及其现场生成的情况;

3、“随堂”听课,抽样观察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典型经验和专题研究的成果;

4、教学辅导中,各类作业的设计、指导、批改的能效,不同类别学生分层辅导及其成效的情况;

5、教学考查中,班级间的差异、考试成绩变化及基于考试命题的反思情况;

以定量的数据和定性的描述、分析,提供真实、准确、客观的信息及其结论,并就进一步的改进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于“教学辅导”

1、 修订和完善教师“作业设计、指导、批改”的质量要求、行为准则和考核标准。

2、 有选择的深入和随机访谈相结合,了解教师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分层指导、批改的方法,按需、择要,以座谈或访谈的形式听取学生、家长对作业负担的感受,对不同类型作业的喜爱度,对相关教师辅导和评价的满意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有关人员沟通。

3、 组织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等各类作业改革的专题学习,策划专题性、典型性的作业设计,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辅导等专业咨询或参观学习活动。

4、 对例行的“教学辅导”检查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不同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教师对一些好的帮教方式加以归纳、提炼。

关于“教学考核”

1、修订和完善“教学考核”的质量标准、命题原则和操作流程。

2、支持和配合学校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命题、试场安置和试卷评鉴工作,组织和参与各单元教学考查的命题,做好试题的审核和调整工作。

3、参照命题原则和教学要求,就考查后阅卷的原则和调适给予相应的指导,主动了解教师的阅卷情况,就引起争议的、值得探究的试题评价接受教师的咨询,给予适切的解答。

5、检核教师就考试质量所作的分析,以《XX教研组XX考试质量分析》的形式对相关数据作集中的统计、分析,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就考试结果的质量水准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有所提高和尚无改观的方面、新近发现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命题提出相关的依据和相应的改进意见。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为加强我校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加快新课改的步伐,特制定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一、备 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纬度 ,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备课。具体要求是:

1、学期初,备课组和每一个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该计划要确定学期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做好课时分配,明确教学目标。

2、每主题单元教学之前,备课组应多进行研讨交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理清单元知识结构,,安排单元教学计。

3、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 把握教材的知识点,适当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4、提倡集体备课,实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坚持主题单元集体备课确定目标,个人备课设定方法,理清头绪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5、认真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恰当的板书设计,明晰的教学过程

6、实行分层备课制度。十年教龄以下(含十年)的青年教师要求备详案;十年教龄以上,二十年教龄以下(含二十年)的老师可以适当备简案;二十年教龄以上的老师(包括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可以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粘贴,课本上也

应有简单的教学流程等。所有教师全学期都应该有四篇以上的典型教案,学期结束时提供检查。

7、提倡个性化备课,教案格式不做统一要求,但要求教师备好每一堂课,包括基础训练课、作文课、新授课、复习课。

7、可以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加大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及因特网上优秀教案或课件的下载、重组、编制工作。

二、上 课

1、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下课铃响后也应按时下课,不得拖堂。

2、课堂教学要讲求方法,老师不能做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走下讲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善于积累资料,授课后要写出课后礼记,如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3、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

4、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紧扣内容,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

5、讲究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提倡动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6、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学生会学,因材施教。

7、要重视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控,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8、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板书艺术。

9、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10、要按时上、下课,不得无故缺课,上课时不得中途无故离开教室,不得随意接待客人,不得提前下课,不允许把学生赶出教室。

三、听课

1、校长主任带头听课。校长每学期不少于15节,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学期不少于25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1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2、听课老师应认真做好记录,简单记下教学过程并写出评课意见。

四、作 业

1、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及手段,必须十分重视,做到精心设计,要求明确,布置清楚。

2、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富于思考,做到少而精,切忌多而滥,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

3、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作业既要注意浓度,又要注意广度。如教学既要有专项基础训练的作业,又要有灵活综合性的作业,要针对差异提出不同要求。作业要求不能一刀切,中下生要求完成基本题,优等生可适量布置提高题。

4、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一、二年级布置少量的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

5、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者,要加强教育,尤其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与指导不可忽视。对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督促家长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可适当布置社会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6、学生的作业,老师要认真批改。对后进生提倡面批,加强指导。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要及时纠正。

7、作文可采取精批与略批的办法。要求先通览后细致,有总批和适当的眉批,划出病句和错别字,并做以适当提示。高年级可指导自改、互改、互评。

8、一般作业批改符号正确为“√”,错误为“”或“〇”,待学生改正后打“√”。作文批改符号可参照修改病句的符号进行批改。

9、作业批改可以多用上激励性评价,如鼓励性言语评价、符号化定性评价,多用小星星、小红花、小红旗等给予学生作业评价。

9、教师批改作业的语言文字要规范、端正、清楚、正确,字体为楷书或行楷。

五、辅 导

1、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一环,应渗透于课堂内外及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为目的。

2、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多方因素造成的中下生,要采取学生、教师、家庭三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并有计划地对其作业进行“面导”“面批”。

3、班集体中应形成“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好风气,发挥集体力量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成绩(组织优等生帮助知识缺漏的学生)。

4、对学困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不同心理因素),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辅导对象列出名单,拟订计划及措施,辅导要持之以恒。

5、重视并加强有关意志、情感、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

6、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补充教材,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科竞赛人员选拔做好准备。

六、考 核

1、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和教师对自己教学时时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要认真对待考核。

2、考核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新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要求,注意知识性和技能的体现。

3、考核后要认真地从卷面成绩、试题的正误等方面分析教与学的情况,找出教学中的成败,切实研究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措施。

4、考试次数不易过多,不要因为考试使学生过份紧张和劳累,注重平时的考查,不能以最后的卷面分数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

5、试题应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考试成绩不能排队,对于答题好有创建的,应予以鼓励。评卷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知识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7、每次单元考试要写出试卷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分数段统计、试题难易度分析、完成情况及其出现问题、今后应采取的措施等。

8、按学校要求参加各级统考、抽考的监考、阅卷工作,尽职尽责,不徇私舞弊,做到公平、公正。

七、课 外 活 动

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必须认真对待,不能放任自流。

2、认真选择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并督促其制定课外活动计划。

3、按课外活动计划规定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4、如有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竞赛班辅导)皆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5、课外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6、课外活动要注意渗透新课改的理念。

八、业务学习

1、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课改新理念和教学艺术。

2、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包括以上各个方面,要注意内容丰富,记录形式多样,字数不少于5000字。

以上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请老师遵照执行,教导处负责督查,坚持每学期期中抽查一个年级,期末普查一次,检查结果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通报反馈,并纳入教师学期工作评估中,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