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的研究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为了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创新 :以基础理论为重点 浓缩教学内容;引进案例教学,改善教学方法;增设个案团体咨询,丰富教学形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形式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急剧变化的“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面临 着 各种矛盾冲突与人生目标的选择,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进入21 世纪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与各界人士的关心与重视。 自1986年我国部分高校引进心理咨询 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个别咨询、心理 辅导讲座到今天的团体咨询、发展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已发展成为较为全面的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大部分高校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 生的一门必修课。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必修课,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十几年的 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来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如何更 好地利用课程教学,教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不良心理调适方法与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心 理健康教育的预期教学效果。这一直是从事心理健康教 育教学的同人们十分关注并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通过 研究与探索,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方法上和形式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都进行了 相 应的改进与创新,把心理健康教育分为课堂教育、团体训练和个别辅导三个环节进行,注重 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与转化过程的训练,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一、以基础理论为重点,浓缩教学内容
在诸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中,都提到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已是一个不争 的事 实。在过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般高校教学最多不超过32学时;专职教师不超 过任课教师的1/3,多数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过短期心理教育培训的学生辅导员承 担教 学任务;教学内容由普通心理学理论知识、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健康现状、意志品质、抗挫折 能力、学习生活、恋爱婚姻、择业就业等方面心理问题与调节技能等内容组成。
如何在32学时里把所要讲的内容讲完讲透,又能达到让学生掌握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与 技能的目的,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做法是:拿来在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教材,重新审 视教学内容,研究分析哪些是必须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理解的内容,哪些是通 过课下作业学生自学就可以理解的内容,哪些是需要重点讲解的难以理解不好掌握的内容 ,哪些是可以简单
讲授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哪些是理论讲解的内容,哪些是实际解决的 内容,等等。
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阐明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教 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理解与掌握的难点重点,也是学生解决、调整自身心理问题需要掌握的技 能 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属于需要通过教师课堂重点讲解的内容。而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抗挫折能力、学习生活、恋爱婚姻、择业就业等方面相关的教学内容却属于运用心理学基础 理论知 识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通过课堂简单讲解或学生课下自学就可以 掌握的内容。因此,我们把教学内容锁定在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上,把这部分内容作 为课堂上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而将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抗挫折能力、学习生活、恋爱 婚姻、择业就业等方面相关的内容作为课下作业或课堂案例分析讲解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以 心理学 基本理论为重点讲深讲透,并运用案例剖析法来讲授如何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技能与 方法来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
这样做,大大地缩减了课堂教学内容,克服了以前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讲解得不深 不透、学生掌握困难的问题;避免了针对每个具体心理问题都要重复讲解相同的 心 理知识和心理调整技能的现象;同时,在熟练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心理调整技能的基 础上,大学生能够做到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理论上达到能够解决所遇 到的不同心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标准。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现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还能对大学 生 今后遇到或发生的心理问题时也能够进行很好的调整。解决了以往大学生对涉及的心 理问题知道如何解决,而没有涉及的心理问题往往就不知道如何面对的问题。较好地解决 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二、引进案例教学,改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我们以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与心理调整技能为重点。为了使大学生 能够更好地熟练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心理调整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与技能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我们在教学方法 上引进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001)所倡导, 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 。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我们将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厌学、适应不良、失恋抑郁、交际障碍、择业困惑 等心理问题编制成案例,或在以往咨询中筛选一些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教材,在课堂上提 出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共同找出案例中来访者所患何种心理问题,并要求学生 分 小组进行课堂讨论,运用所学的心理理论知识与心理调整技能来解决这些案列中所涉及 的心理问题,再对各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全体评估,得出相对最理想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种以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具体心理事件为案例,组织全体同学共同参与,运用所学心理理论基础知识与心理调整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 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的技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在这种一个一个案例的剖析解决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不断得到提高,使心理健 康教育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实现了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最终教学目的。
三、增设个案团体咨询,丰富教学形式
大学阶段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心理问题和困惑出现较多而自己又缺乏 相应解决能力的特殊时期。据调查,在大学生中,20%~25%的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一般 心理问题,1%~5%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些心理问题,课堂教育有一 定的效 果,但不理想。对此,我们采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EPQ人格测试量表 》、自编《大学生心理知识调查问卷》,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对学生进 行测试筛查,将具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编在一个组里,并针对不同组的要解决的不同问题 ,精心设计、组织与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咨询活动。
团体咨询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心理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的环境,另一方面 还能切身地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是一个真实的实践过程,对教学与学生自身 成长都具有现实意义。在团体咨询活动中,学生尝试了如何在具体心理问题中运用心理理论 知识和心理调整方法与技能,并且通过调整带来的心理状态的改变,验证了相关心理理 论的正确性。这就更加深了学生对心理理论的理解与认可,进一步达到改变学生 的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的效果。
通过十几个教学班级的实践,验证了团体咨询活动是有效的,提高了 学生上课的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高度注意,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本身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与 学、学与用的互动中,教育收效丰厚。
我们还对1%~5%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个案咨询。这1%~5%的学生数量很少 ,但 却不可忽视,因为这极少数学生,往往是存在于高校中的极端事件的隐患因素。在调研高校 大学生极端事件造成的原因中,发现绝大多数是由于肇事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或人格 障碍而引发的,如“马家爵事件”等。这不能不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针对 这少数个别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应该提出合适的特殊教育方案。
这极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一方面,在平常生活中不易被他人发现,另一方面, 存在问题的学生本人也很难意识到自身存在着心理的问题,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因此,常常被忽视。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将存在严 重心 理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并为其建立心理咨询档案,针对不同心理问题制订咨询方案,定期 对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治疗,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 ,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这极少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好地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 期目的。
上述教学内容与方法,既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也有利于少数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咨询与治疗。这种分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克 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地适应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教 学中获益,充分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G].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