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食用“加铁酱油”,可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铜丝制导线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D.用氮气作保护气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C.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H2、CO等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B.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不能节能减排 C.用水灭火,主要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固体物质
B..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熄灭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溶液pH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金刚石、石墨两种
B.在CO2、H2CO3、C2H5OH等含碳化合物中,只有C2H5OH属于有机物 C.用炭火取暖时,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活泼
7.金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铜(Cu﹣Zn合金)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小 B.铁生锈后生成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C.将铁、铜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只含铜 D.4Na+TiCl4(熔融)
4NaCl+Ti,属于置换反应
8.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粒子符号为Al3+ B.B粒子中x可能为8 C.C、D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A、B两元素可相互形成化合物 9.已知反应4FeS2+xO2
2Fe2O3+8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x为11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 B.a点表示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 C.t2℃时,A、B两物质在b点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可形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A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中可以存在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 B.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钾
C.盐碱地不能施用磷铵肥是由于施用后生成氨气,造成肥效损失 D.烧碱溶液不慎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硫酸 12.下列有关物质除杂、检验、鉴别、分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混有MgCl2的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得到无杂质的NaCl溶液 B.用水可以鉴别硫酸铜、氯化钠和碳酸钙三种固体物质
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氢根离子 D.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分离硝酸钠和碳酸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磷原子 ;
(2)氯化铵晶体中的阳离子 ;
(3)标出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4.现有氢气、氧气、碳、铁、氧化铜、硝酸银溶液、硝酸铜溶液、稀盐酸等八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2015•天门)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现有①氖气②水③硅④氯化钠四种物质,其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填序号)
(2)在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元素种类
(3)现有水、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四种化合物,属于盐类的是 (写化学式),两两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用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末小明一家人去看望外婆,妈妈送给外婆一件羊毛衫,小明说可用 的方法鉴别其中是否含有羊毛.
(2)闲聊中,外婆拿出苹果、香蕉、西瓜及碳酸饮料,其中水果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填
“油脂”或“维生素”).小明打开碳酸饮料,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3)外婆做饭时,小明发现液化石油气(含丙烷,化学式为C3H8)燃烧时火焰呈黄色,调节灶具风门后,火焰呈蓝色,火势更旺.写出C3H8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17.某固体混合物A由两种物质组成
18.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装置D盛满水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 (填“b”或“c”)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向仪器a中加水,封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后,关闭止水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观察到 时,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开始后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 (填药品名称)的装置D,可得到干燥的氢气.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9.为验证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某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NaOH溶液已经变质 [反思评价]
(1)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所需要的试剂及滴加顺序是 (填序号) ①过量氯化钙 ②过量稀盐酸 ③无色酚酞试液 ④过量澄清石灰水 [拓展延伸]
(1)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同样会变质,生成熟石灰,写出生石灰变质为熟石灰的化学方程
式 .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一步变质为碳酸钙.现取生石灰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生石灰完全变质为碳酸钙,原因是 .
(2)碱石灰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填序号)
①氢气 ②氧气 ③氯化氢气体 ④氨气.
20.某硫酸化工厂附近居民反映:近来空气中有异味,庄稼枯黄,某学习小组对该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检测,测得pH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雨水呈 (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经环保部门排查,发现该厂排放的尾气中SO2含量超标.针对该情况,环保部门要求该厂进行整改,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含SO2的尾气.其中第一步的反应原理与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相似,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SO2是形成酸雨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学习小组上网查询得知:同时了解到酸雨的形成及雾霾天气的产生也与NO有关.于是,该学习小组开展了对NO有关性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NO是如何转变为酸性物质的呢? [查阅资料]
(1)通常状态下,NO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有毒气体,NO2是红棕色有毒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两种气体.
(2)NO可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又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用装置I制取NO,反应原理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 ;操作步骤:关闭K2,打开K1;从U形管左端管口注入稀硝酸,当液面接近U形管右侧橡皮塞下沿时, 迅速关闭K1.一段时间后,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至铜丝以下,导致反应停止.其原因是 .(2)打开K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关闭K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 .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装置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时,(3)通过定量分析得知,当NO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3.其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1.(1)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求:
①C3H6O3中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 ②C3H6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现取1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5g沉淀.求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钙溶于水).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2015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食用“加铁酱油”,可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考虑判断; B.根据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分析; C.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判断;
D.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错误,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故正确;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故正确;
D.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故正确. 故选A.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防腐剂的危害、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铜丝制导线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D.用氮气作保护气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铜丝制导线,是利用了铜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C.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烟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H2、CO等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B.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不能节能减排 C.用水灭火,主要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 B.根据乙醇汽油的优点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石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
【解答】解:A.H2、CO等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部分化石燃料,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故错误;
C.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D.石油不是化工产品而是化工原料.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爆炸的发生、乙醇汽油的使用、灭火的原理以及化石资源的使用,难度不大.
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固体物质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B..
熄灭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溶液pH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且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金刚石、石墨两种
B.在CO2、H2CO3、C2H5OH等含碳化合物中,只有C2H5OH属于有机物 C.用炭火取暖时,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活泼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一氧化碳的毒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解答;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A、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故错误;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含碳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性质,不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
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错误. 故错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金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铜(Cu﹣Zn合金)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小 B.铁生锈后生成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C.将铁、铜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只含铜 D.4Na+TiCl4(熔融)
4NaCl+Ti,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进行分析;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B、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等反应; C、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黄铜是铜的合金,硬度大于纯铜,故错误;
B、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等反应,铁制品表面的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铁、铜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没有说明铁是否全部反应,铁可能有剩余,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铁,故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铁的锈蚀以及置换反应,难度不大.
8.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粒子符号为Al3+ B.B粒子中x可能为8 C.C、D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A、B两元素可相互形成化合物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 B、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解答;
C、根据同种元素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A是氢元素,B是氧元素解答. 【解答】解:
A、D中核内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为铝离子,粒子符号为Al3+,故正确; B、B粒子中x可能为8,为氧离子,故正确;
C、同种元素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和D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错误;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D、A是氢元素,B是氧元素,A、B两元素可相互形成化合物水,故正确. 答案:C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掌握元素的概念.
9.已知反应4FeS2+xO2
2Fe2O3+8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x为11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C、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气属于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氧化铁与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相等,2x=2×3+8×2 x=11,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
2Fe2O3+8SO2,132份质量的氧气参加反应生成512份
质量的二氧化硫,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A.温度低于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 B.a点表示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 C.t2℃时,A、B两物质在b点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可形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A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温度低于t1℃时,AB的溶解度解答; B、根据交点的含义是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上及曲线上方的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解答; D、根据t2℃时,A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解:
A、温度低于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题意不知是否饱和,故错误;
B、图中a点是曲线A、B的交点,故表示的含义是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故正确;
C、由于在t2℃时,b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A的不饱和溶液,B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D、t2℃时,A的溶解度是60g,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案: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源-于-网-络-收-集
100%=60%,故错误;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A.酸性溶液中可以存在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 B.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钾
C.盐碱地不能施用磷铵肥是由于施用后生成氨气,造成肥效损失 D.烧碱溶液不慎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硫酸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A、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B、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盐碱地不能施用磷铵肥是由于施用后生成氨气,造成肥效损失,故选项说法正确.
D、烧碱溶液不慎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使用硫酸,因为硫酸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共存的原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有关物质除杂、检验、鉴别、分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混有MgCl2的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得到无杂质的NaCl溶液 B.用水可以鉴别硫酸铜、氯化钠和碳酸钙三种固体物质
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氢根离子 D.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分离硝酸钠和碳酸钾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分析】A、根据MgCl2能与过量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根据酸能与碳酸盐、碳酸氢盐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硝酸钠和碳酸钾均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MgCl2能与过量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过滤得到的是NaCl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钙难难溶于水,硫酸铜、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无色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也可能是含碳酸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钠和碳酸钾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物质鉴别题的原理、盐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磷原子 2P ;
(2)氯化铵晶体中的阳离子 NH4+ ;
(3)标出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Na【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氯化铵晶体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磷原子表示为:2P.
(2)氯化铵晶体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H4+.
源-于-网-络-收-集
O2 .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3)亚硝酸钠(NaN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Na
O2.
O2.
故答案为:(1)2P;(2)NH4+;(3)N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现有氢气、氧气、碳、铁、氧化铜、硝酸银溶液、硝酸铜溶液、稀盐酸等八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2015•天门)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现有①氖气②水③硅④氯化钠四种物质,其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①③ (填序号)
(2)在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元素种类
(3)现有水、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四种化合物,属于盐类的是 NaHCO3 (写化学式),两两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3)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解答】解:
(1)①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③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
(2)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元素种类;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3)水属于氧化物;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氢钠属于盐.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 (1)①③; (2)①②④;
(3)NaHCO3;2NaOH+H2SO4=Na2SO4+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各种物质的组成,然后再根据盐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用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末小明一家人去看望外婆,妈妈送给外婆一件羊毛衫,小明说可用 灼烧,闻气味 的方法鉴别其中是否含有羊毛.
(2)闲聊中,外婆拿出苹果、香蕉、西瓜及碳酸饮料,其中水果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维生素 (填“油脂”或“维生素”).小明打开碳酸饮料,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3)外婆做饭时,小明发现液化石油气(含丙烷,化学式为C3H8)燃烧时火焰呈黄色,调节灶具风门后,火焰呈蓝色,火势更旺.写出C3H8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C3H8+5O23CO2+4H2O .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羊毛灼烧时的气味进行分析,灼烧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体,故填:灼烧,闻气味;(2)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从而说明气体的溶解度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了;故填:维生素;减小;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3)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
3CO2+4H2O.故填:C3H8+5O2
3CO2+4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检验、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
17.某固体混合物A由两种物质组成
18.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装置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填“b”或“c”)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向仪器a中加水,封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后,关闭止水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观察到 漏斗中液面不再下降 时,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开始后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 浓硫酸 (填药品名称)的装置D,可得到干燥的氢气.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的需要及特点选择反应的装置;用D收集气体且用排水法时要短进长出; (3)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根据干燥气体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仪器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KCl+3O2↑ .若将装置D盛满水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 c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2)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氧气取氧气,是固体加热的反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加热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若将装置D盛
满水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C端进入,把水从b端排出;故填:A;2KClO32KCl+3O2↑;C.
(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向仪器a中加水,封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后,关闭止水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观察到漏斗中液面不再下降时,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可用浓硫酸来干燥氢气,反应开始后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D,可得到干燥的氢气.故填:漏斗中液面不再下降;浓硫酸;
【点评】给固体加热装置适用于反应物是固体,条件是加热,固液常温型装置适用于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条件是常温.
19.为验证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某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NaOH溶液已经变质 [反思评价]
(1)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2)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所需要的试剂及滴加顺序是 ①③ (填序号) ①过量氯化钙 ②过量稀盐酸 ③无色酚酞试液 ④过量澄清石灰水 [拓展延伸]
(1)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同样会变质,生成熟石灰,写出生石灰变质为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一步变质为碳酸钙.现取生石灰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该现象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说明生石灰完全变质为碳酸钙,原因是 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会有气泡冒出 .
(2)碱石灰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③ (填序号)
①氢气 ②氧气 ③氯化氢气体 ④氨气.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分析】[反思评价]
(1)根据氢氧化钠敞口放置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
(2)根据生成的杂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碳酸钠能够和显中性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加入CaCl2溶液除去碳酸根离子,利用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判断是否完全变质; [拓展延伸]
(1)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解答;
(2)实验室选干燥剂是有要求的,不能随便选,总体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而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 【解答】解: [反思评价]
(1)氢氧化钠敞口放置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为进一步探究是否全部变质,另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能够和显中性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完全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药品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拓展延伸]
(1)生石灰和水生成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一步变质为碳酸钙.现取生石灰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该现象不能说明生石灰完全变质为碳酸钙,原因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会有气泡冒出;
(2)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混合物,可用作干燥剂,此干燥剂属于碱性干燥剂. ①氢气不与碱石灰反应,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 ②氧气不与碱石灰反应,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 ③氯化氢能与碱石灰反应,不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 ④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不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 故答案为: [反思评价]
(1)CO2+2NaOH═Na2CO3+H2O. (2)①③;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拓展延伸]
(1)CaO+H2O=Ca(OH)2;不能;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会有气泡冒出; (2)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考查生石灰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某硫酸化工厂附近居民反映:近来空气中有异味,庄稼枯黄,某学习小组对该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检测,测得pH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雨水呈 酸性 (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经环保部门排查,发现该厂排放的尾气中SO2含量超标.针对该情况,环保部门要求该厂进行整改,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含SO2的尾气.其中第一步的反应原理与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相似,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SO2═CaSO3↓+H2O . SO2是形成酸雨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学习小组上网查询得知:同时了解到酸雨的形成及雾霾天气的产生也与NO有关.于是,该学习小组开展了对NO有关性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NO是如何转变为酸性物质的呢? [查阅资料]
(1)通常状态下,NO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有毒气体,NO2是红棕色有毒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两种气体.
(2)NO可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又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用装置I制取NO,反应原理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 H2O ;操作步骤:关闭K2,打开K1;从U形管左端管口注入稀硝酸,当液面接近U形管右侧橡皮塞下沿时,迅速关闭K1.一段时间后,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至铜丝以下,导致反应停止.其原因是 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
(2)打开K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关闭K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 无色变为红色 .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红 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装置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时,(3)通过定量分析得知,当NO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3.其化学方程式为 4NO+3O2+2H2O═4HNO3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溶液的pH<7时,显酸性,pH=7时,显中性,pH>7时,显碱性解答; 根据氢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并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解答. [实验探究]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根据本题实验Ⅱ中的意图是创设无氧气环境,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解答;
(2)再打开K3,若观察到长玻璃管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解答;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O2解答;
(3)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解:测得pH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雨水呈酸性;
氢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并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实验探究]
(1)由反应原理可知:
反应前:Cu、H、N、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Cu、H、N、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0、20;则4x中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为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H2O;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2)打开K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2.再打开K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O2,NO和O2在Ⅱ中发生反应,2NO+O2=2NO2;一段时间后,关闭K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无色变为红色,水吸收水NO2生产HNO3,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Ⅲ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O2,2H2O2
2H2O+O2↑;
(3)当NO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时,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3.其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答案: 酸性;
Ca(OH)2+SO2═CaSO3↓+H2O. [实验探究]
(1)H2O;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2)无色变为红色;红;2H2O2(3)4NO+3O2+2H2O═4HNO3
【点评】本题考查制备实验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反应原理,注意观察NO的现象必须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能和碱反应等.
四、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1.(1)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求:
①C3H6O3中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3:24 ; ②C3H6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2)现取1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5g沉淀.求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钙溶于水).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源-于-网-络-收-集 2H2O+O2↑;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计算;
(2)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和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求出碳酸氢钠及其质量分数.
【解答】解:(1)①C3H6O3中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1×6):(16×3)=3:24; ②C3H6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5g
解得:x=5.3g
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47% =40%.
故答为:(1)①3:24;②40%;(2)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4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理解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基础.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源-于-网-络-收-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