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医综合(尿的生成和排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21-04-23 来源:钮旅网


西医综合(尿的生成和排出)模拟试卷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X型题 3. B1型题

1. 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所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囊内压升高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正确答案:C 解析: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和压力均下降,因而使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降低,有效滤过率因而减小,使超滤液减少。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2. 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D.动脉血压由80mmHg升高到160mmHg

正确答案:D

解析:在安静情况下,当血压在80~16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毛细血管血压和肾血流量通过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如超出此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将发生相应改变。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3. 正常情况下,每天由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液体量约占肾小球滤过量的

A.60%~70% B.~70%~80% C.80%~90% D.99%

正确答案:D

解析: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可达180L/d,而终尿量仅约1.5L/d,表明其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4. 各段肾小管中,重吸收占首位的是 A.集合管 B.远端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近端小管

正确答案:D

解析:小管液中65%~70%的Na+、Cl-、水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约80%的HCO3-由近端小管重吸收,滤过的葡萄糖、氨基酸均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可见,重吸收占首位的是近端小管。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5.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A.肾小管细胞两侧溶质浓度差很大 B.重吸收的量很少

C.肾小管细胞两侧电位差很大 D.等渗性重吸收

正确答案:D

解析:上皮细胞主动和被动重吸收Na+、Cl-、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后,小管液渗透压降低,细胞间液渗透压升高。水在这一渗透压差的作用下经跨细胞和细胞旁两条途径进入细胞间液,然后进入管周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所以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通过渗透压作用进行的,因此近端小管中物质的重吸收为等渗性重吸收,小管液为等渗液。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6. 水随溶质浓度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 A.远曲小管 B.近端小管

C.髓袢降支细段 D.远端小管

正确答案:B

解析:超滤液中的水65%~70%在近端小管重吸收,是伴随溶质重吸收而吸收,属于等渗性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而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属于调节性重吸收,可因体内水的需求情况而变化。当机体缺水时,ADH分泌增加,水重吸收增多;不缺水时,水重吸收减少,以此调节体内水的相对稳定。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7. 有关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约占滤液中Na+总数的1/3 B.有主动转运,也有被动转运 C.与葡萄糖、氨基酸转运无关 D.受醛固酮的调节

正确答案:B

解析:近端小管是Na+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小管液中约65%~70%的Na+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其中约2/3经跨细胞途径被主动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前半段,与H+的分泌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的转运相耦联:约1/3经细胞旁途径被动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后半段。近端小管的重吸收为等渗性重

吸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Na+重吸收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8. 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B.与H+的分泌有关 C.以CO2的形式重吸收 D.滞后于Cl-的重吸收

正确答案:D

解析:近端小管和髓袢对HCO3-重吸收机制如下:HCO3-与Na+-H+交换分泌到管腔内的H+结合生成H2CO3,H2CO3迅速分解为CO2和H2O,CO2即扩散入上皮细胞,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此酶的作用下,CO2即与细胞内的H2O结合生成H2CO3,H2CO3又解离成HCO3-和H+,而HCO3-与Na+一起转运回血,此过程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由于以CO2扩散的形式重吸收,所以其重吸收优先于Cl-的重吸收。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9. 下列关于Cl-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

B.与HCO3-重吸收竞争转运体 C.主要通过细胞旁路重吸收 D.顺浓度和电位梯度而重吸收

正确答案:C

解析:在近端小管后半段,上皮细胞顶端膜中存在Cl--HCO3-交换体,Cl-经跨上皮细胞途径被重吸收。由于进入近端小管后半段小管液中的Cl-浓度较细胞间液中的Cl-浓度约高20%~40%,Cl-便顺浓度梯度经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液(即细胞旁途径)而被重吸收。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0. 下列关于肾小管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发生于近端小管

B.碳酸酐酶活性受抑时泌H+增加 C.肾小管泌NH3有碍于泌H+

D.分泌1H+必有lNa+和1HCO3-被重吸收

正确答案:D

解析:H+分泌主要以H+-Na+变换的形式进行,NH3分泌到肾小管液中,与其中的H+结合生成铵盐,使小管液pH不致降得太低,而有利于H+的继续分泌;生成的NH4+还可与小管液中的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生成酸性的铵盐(如NH4Cl)随尿排出,而强酸盐正离子(如Na+)则与H+交换而进入细胞内,和HCO3-一起转运入血,即NH3的生成有利于H+-Na+交换。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1. 关于肾小管分泌NH3,以下错误的是

A.NH3是通过主动转运而进入管液的

B.NH3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NH4+

C.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NaCl)中的Cl-结合;生成酸性铵盐(NH4Cl),起到排酸作用

D.强酸盐中的Na+与H+交换,而后与HCO3-一起转运回血,起到保碱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①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谷氨酰胺可脱氨脱氢生成NH4+,1分子谷氨酰胺被代谢时,生成2个NH4+进入小管液,机体获得2个HCO3-,这一反应主要在近端小管发生。 ②在集合管,细胞内生成的NH3通过扩散方式进入小管液,与分泌的H+结合形成NH4+,并随尿排出体外。这一反应过程中,尿中每排出1个NH4+就有1个HCO3-被重吸收回血液。NH3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管液。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2. 终尿中K+主要来源于 A.肾小管滤过 B.近曲小管分泌 C.髓袢降支分泌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正确答案:D

解析:终尿中K+的排出量大约只相当于原尿中滤过量的7%。在近曲小管处,滤过的钾几乎绝大部分被重吸收。余下部分在其后各段的肾小管内被重吸收,排出的钾是由肾小管中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而来的。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3. 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 A.低渗的 B.高渗的

C.低渗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 D.等渗或高渗的,但不会是低渗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滤液流经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时,其中的Na+、Cl-、HCO3-、葡萄糖、氨基酸等都被重吸收,水被动重吸收.故进入集合管的滤液只可能是低渗或等渗的,而不会是高渗的。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4. 关于肾小管分泌,以下错误的是

A.原尿中的K+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而终尿中的K+则是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分泌的

B.K+的分泌是通过Na+-K+交换形式实现的

C.碱中毒时Na+-H+交换降低,Na+-K+交换增强 D.碱中毒时往往出现高钾血症

正确答案:D

解析:碱中毒时Na+-H+交换降低,Na+-K+交换增强,故排钾增多,应出现低钾血症。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5. 正常人摄取K+多,由肾排出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 B.近端小管重吸收K+减少 C.髓袢重吸收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

正确答案:A 解析:远端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分泌钾,刺激其分泌的因素包括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和小管液流量增高。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通过三个机制使钾分泌增加: ①刺激Na+-K+-ATP酶.加速K+浓度升高→有利于K+通过顶端膜分泌入小管液; ②增高小管顶端膜对K+的通透性→利于K+的分泌; ③刺激醛固酮分泌,而醛固酮又促进肾小管对K+的分泌(即排钾)。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6. 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 A.H+-Na+交换增强 B.H+-K+交换增强 C.K+-Na+交换增强

D.肾小管重吸收K+增加

正确答案:A

解析:酸中毒时,H+生成量增加,于是H+-Na+交换增加,与Na+-K+交换竞争,使Na+-K+交换减少,从而导致尿中H+浓度增加和血钾增高。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7. 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正确答案:A

解析:和葡萄糖一样,由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也主要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吸收方式也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也需Na+的存在,同时也有多种类型氨基酸转运体。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8. 近端小管正确的是

+</sup>“ value1=“A”>A.重吸收滤液中大部分的Na+-</sup>“ value1=“B”>

B.重吸收滤液中大部分的Cl- C.含有分泌肾素的球旁细胞 D.是抗利尿激素的主要靶细胞

正确答案:A,B

解析:小管液中约65%~70%的Na+、Cl-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管壁中一些特殊分化的平滑肌细胞。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19. 由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有 A.肾素 B.前列腺素 C.血管舒张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正确答案:A,B,D

解析: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肾脏可合成和释放肾素,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肾脏还能生成激肽、前列腺素,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调节。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20.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取决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肾小囊内压

正确答案:A,C,D

解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就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接近于0mmHg,可以忽略不计。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21.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A.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B.滤过膜的通透性

C.滤过膜的有效滤过面积 D.肾血浆流量

正确答案:A,B,ED

解析: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超滤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滤过系数、

有效滤过压和滤过平衡的血管长度等。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影响滤过系数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22.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A.近端小管重吸收量大,且为等渗性重吸收 B.全部为被动重吸收 C.髓袢升支不重吸收水

D.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受ADH调节

正确答案:A,C,D 解析: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近球小管处易吸收,其特点是被动重吸收,另一部分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处重吸收,其特点是主动重吸收。近端小管是水重吸收的主要部位.约占65%~70%。其中约2/3经跨细胞途径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前半段。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通过渗透压进行的,为等渗性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根据水平衡的状况进行调节的,主要受ADH的调节。髓袢升支对水不通透。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23.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A.只能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B.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C.重吸收量有一定限度

D.正常时只能被重吸收80%

正确答案:A,B,C 解析: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特别是近端小管前半段。葡萄糖是通过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中的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以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方式被转入细胞。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血液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24. 肾小管对Cl-重吸收

+</sup>的重吸收相耦联” value1=“A”>A.常与Na+的重吸收相耦联 B.多为被动重吸收

C.在髓袢升支粗段为主动重吸收-</sup>的重吸收” value1=“D”> D.利尿酸可抑制升支粗段对Cl-的重吸收

正确答案:A,B,C,D

解析:①超滤液中约70%的Cl-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在近端小管前半段,Cl-不被重吸收,结果小管液中Cl-浓度高于管周组织间液中的浓度;而在近端小管后半段,由于小管液中Cl-浓度比细胞间液高20%~40%,因此Cl-顺浓度梯

度被动扩散至细胞间液而被重吸收。②超滤液中约20%的Cl-在髓袢被重吸收。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通透,对Na+、Cl-不通透,因此水被重吸收;在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易通透,因此NaCl通过扩散进入组织间液;髓袢升支粗段是Cl-在髓袢重吸收的主要部位.而且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③呋塞米和依他尼酸能抑制髓袢对Na+和Cl-的重吸收,是较强的利尿剂。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集合管

25. 肾小管液中Cl-被继发性主动转运出去的部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26. 尿液浓缩的部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小管液中的氨基酸主要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通透,对NaCl不通透,小管液中NaCl被显著浓缩。髓袢升支粗段顶端膜上有Na+-K+-2Cl-同向转运体,使小管液中Cl-被继发性主动转运入上皮细胞内。尿液浓缩发生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集合管

27. 肾小球滤液中的氨基酸被重吸收的部位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28. 肾小管液中氯化钠被显著浓缩的部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小管液中的氨基酸主要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通透,对NaCl不通透,小管液中NaCl被显著浓缩。髓袢升支粗段顶端膜上有Na+-K+-2Cl-同向转运体,使小管液中Cl-被继发性主动转运入上皮细胞内。尿液浓缩发生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A.Na+ B.K+ C.H+ D.Cl-

29. 能调节肾分泌NH3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30. 常与葡萄糖或氨基酸重吸收相伴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31.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都很显著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在集合管,细胞内生成的NH3通过扩散方式进入小管液,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形成NH4+,并随尿排出体外。这一反应过程中,尿中每排出1个NH4+就有1个HCO3-被重吸收回血液。可见,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NH3既可促进H+的排泄,又可促进HCO3-的重吸收。 ②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同,但在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说明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位于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 ③小管液中的K+有65%~70%在近端小管重吸收,25%~30%在髓袢重吸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也能分泌K+,并可接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远端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约90%的上皮细胞是主细胞,可分泌K+,而闰细胞可重吸收K+,肾对K+的排出量主要取决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主细胞K+的分泌量。醛固酮可以促进远曲小管通过Na+-K+交换的形式促进K+的分泌。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降支粗段 D.髓袢升支细段

32. 对水分容易通透对NaCl和尿素不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33. 对水分不容易通透对NaCl和尿素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1)肾外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NaCl有关。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吸收Cl-和Na+,而对水不通透,故升支粗段内小管液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管内NaCl浓度逐渐降低,渗透梯度逐渐下降,而升支粗段外围组织间液则变成高渗。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故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是南升支粗段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2)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尿素的再循环和NaCl重吸收有密切关系: ①髓袢降支细段对尿素不易通透,而对水则易通透,所以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被“抽吸”出来;降支细段对Na+不易通透,结果小管液被浓缩,于是其中的NaCl浓度愈来愈高,渗透压也不断升高; ②当小管液得以反流入升支细段时,它同组织间液之间的NaCl浓度梯度就建立起来了。升支细段对Na+通透,Na+便顺浓度梯度而被动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间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因此,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梯度由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以及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NaCl两个因素造成的; ③远曲小管及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但在ADH作用下对水通透性增加,由于外髓部高渗,水被重吸收。使小管液中尿素的浓度逐渐升高; ④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大,小管液的尿素就顺浓度梯度向内髓组织间液扩散,渗透梯度因之升高; ⑤尿素可以再循环,因为升支细段对尿素有中等的通透性,所以从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到组织间液的尿素又进入升支细段,而后流过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又回到内髓部集合管处再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间液,这样就形成了尿素的再循环。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