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
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积累词汇的方法:一是深入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的搜集、记录各种类型的词汇。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文艺的、政论的、科技的各种作品,从中汲取语言营养。三是加强写作实践,熟悉、掌握运用各种类型的词汇。 二、几种词汇单位 (一)语素 1、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一般来说意义分两种:表示是事物、现象的意义叫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语法意义。有词汇意义的词,叫实语素;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语素。 2、确定语素的方法
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
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采用替代法首先要注意两种替代缺一不可。还要注意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 3、语素的分类
语素按音节多少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又叫自由语素。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
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叫不成词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另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 成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叫词根,是词的基本意义的负荷者。定位不成词的语素叫词缀,一定要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能表示附加的意义和起语法作用。位于词根前的叫前缀或词头,位于词根后部的叫后缀,位于词根中间的叫中缀。 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成为不成词语素。 (二)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
“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间一般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
※ 区分词和语素的方法——剩余法
※ 区分词和短语的方法——扩展法,或插入法 在词的定义中,用能否“独立运用”(单说单用)来区分语素和词,用是不是“最小的”(不
能扩展)来区分词和短语。 字 语素 词 谁 喜 谁 喜 谁 欢 欢 喜欢 巧 克 巧克力 巧克力糖 力 糖 糖 7个字 5个语素 3个词 由此可见,词、语素和字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自由短语一般就称为“短语”;固定短语又可分为专名(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 专名以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占绝大多数。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四)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字略语 1、 简称
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 大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后词均取前一个语素
(2)前一个词取前一个语素,后一个词取后一个语素。 (3)省略并列的几个词中的相同的语素
(4)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以只取外来词的头一个音节(字) (5)其他 2、数词略语
对一些联合结构,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成分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 陆军、海军、空军-------三军
还有一些是根据共同的属性加上列举的项数构成。 酸甜苦辣咸--------五味 三、词的结构
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前面说过,构词语素分两种,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一种叫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不成词语素。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1、联绵词
联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 (1)双声的 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2)叠韵词 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 (3)其他 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联绵词 2、叠音词
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3、音译的外来词 4、拟声词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1、复合式
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主要有五种类型: (1)联合型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2)偏正型
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3)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4)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型。 (5)主谓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 2、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3、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缀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在词根后的叫后缀。 (1) 前加式(前缀+词根) (2) 后加式(词根+后缀
还有由词根和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例如:红彤彤 干巴巴 绿油油 现代汉语由两个语素组合成的词占绝大多数,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这时词的内部构成可以不止一个层次。
语素和合成词类型表 种类 成词语素 构词作用 多数可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构词位置不固定。 不能独立成词只可组成合成词 构词位置不固定 构词位置固定 例词 山水 山羊 提高 管教 心疼 不成词语素 观察 预感 阐明 司机 齿寒 阿姨 记者 干巴巴 结构类型 联合型 偏正型 补充型 动宾型 主谓型 联合型 偏正型 补充型 动宾型 主谓型 前缀型 后缀型 附 加 式 词 根 加 词 缀 复 合 式 结构成分 词 根 加 词 根 生造词问题 学习构词法旨在了解词的结构及其在构成方面的理据,主要是帮助我们“用词”。如果我们用它来“造词”,就得认真考虑它的必要性。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的内容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 二、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的概括性
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二)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有精确性和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词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三)词义的民族性
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 三、词义的分类
词汇的意义可分理性义和色彩义。 (一)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 (二)色彩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可称做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1、感情色彩
褒义词: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作“褒义词”
贬义词:这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叫做“贬义词”
中性词: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他们是“中性词” 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有的具有口语色彩。 3、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 还有一些词是专门描述形象的,它们的理性意义就是关于形象的描写。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 此外,不同的阶层、行业、集团的习惯用语,也都有自己的特殊色彩。 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第三节 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一)什么是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
(二)义项的分类
基本义:一个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有一个义项的意义是基本的,常用的。 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引申义:在基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同修辞上的比喻有区别:
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词的比喻义已经成为词义中的一部分了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术语一般都是单义词,专有名词以及一部分常见事物的名称也是单义的。 2、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四)同音词
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 同音词分为两类: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
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区别在于意义是否存在联系。 二、义素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我们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二)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大致有如下的一些步骤: 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其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之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第三,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号进行区分。 (三)义素分析的运用 义素分析法的优势: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 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第四节 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
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共同义素表明各词义之间的联系,区别义素表示各词词义之间的区别。
处于不同语义场中的词的意义会有所不同,这是受同一语义场中其他词的词义制约的结果。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中可以有种种词义上的差异。 (二)语义场的层次
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的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 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
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有自己的下位词,对它的下位词来说它又成了上位词。 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
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层次的语义场。例如“金”便属于上下两个层次。 (三)语义场分析
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 主要有“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几种主要义场 1、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
在汉语中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 汉语中的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很多分类都只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思想、习惯。 2、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 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做“循环义场” 3、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设关系义场的成分为A,B,可以得出如下的推导公式: 甲是乙的A→乙是甲的B
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
行为动作过程也可以看做一种关系,从而形成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成员只有两项。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
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 同义词: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包括下列两类情况:
第一类 青霉素——盘尼西林 铁路——铁道
第二类 坚决——坚定 人际——人间 信——信件——信函 又如:“演讲”和“讲演”、“觉察”和“察觉”、“情感”和“感情”等,这类同义词称为等义词。在词汇里比较少。 判断同义词要注意两个问题:
1、 从义项上看,只要有一个重要义项相同的一组词即可称为同义词。 2、 在交际中,有时所指相同并不一定构成同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
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许多方面: 1、 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 意义的轻重 (2) 范围的大小
(3) 集体与个体的不同 (4) 搭配对象不同 2、 色彩方面的差别 (1) 感情色彩不同
(2) 语体色彩不同 3、 词性方面的差异:
有的词同时属于不同的几个词类与别的词形成同义词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 辨析同义词的步骤:
1、 尽可能搜集有代表性的句子,将所有例句的义项进行归类。 2、 互相替换
3、 对种种替换情况的分类及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一)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不同范畴的词不能构成反义。 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说的,不是就词与短语的关系说的。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
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必否定B,肯定B必否定A;同时,否定A,就必肯定B,否定B,必肯定A。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得第三者存在。 2、极性反义义场(A=-B,B=-A;但-A≠B,-B≠A) 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 互补反义词和极性反义词的关系: (1) 互补可以当做极性来用 (2) 极性可以当做互补来用 (3) 有些词分属两类反义词场
多义词的反义现象: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词处于几个反义义场中的现象。 临时反义词:有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对举时就具有了反义关系,这种以一定上下文为基础,离开上下文反义关系就瓦解的反义词,并不是真正的反义词,可以叫做临时反义词,这是一种修辞现象。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词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就形成了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四)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
5、反义词作为语素可以用来构成合成词 6、反义词还可以用来构成成语
7、反义词还可以和同义词拆散交叉构成成语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但是最贴近最重要的上下文却是跟该词语处于同一个句子的其他的词或短语。 (二)情景语境
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指示法”:任何词都要在语境中出现,有些词甚至可以直接在情景语境中得到解释 “因文定义”许多词语所表示的内容无法指示,需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来解释。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三)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四)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或不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表现了词义的选择性。 词出现的语境有宽有窄 词语组合影响词义的选择,组合的词语越多,在它所形成的语境框架中可能出现的词就越少。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词汇最重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稳固性 能产性 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的上述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 (二)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特点:灵活性,一般词汇是经常变动的。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等。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
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为别的词所代替,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
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古语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1、 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2、 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3、 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二)方言词
方言词是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 (三)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音译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 2、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者音意兼译 3、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 4、借形
一种是字母式借形词,又叫字母词 一种是借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的,汉语借回来不读日语读音而读汉字音,叫汉字式借形的。 三、行业语、隐语 (一)行业语
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它们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有重要的意义 行业语受社会专业范围的限制,但不受地域的限制 行业词语也是丰富普通话词汇的源泉之一 (二)隐语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内部人懂得使用的特殊用语。 隐语,一般是用赋予现有普通词语以特殊的含义的办法构成的。 有的隐语是用字谜办法创造的。
隐语有秘密性,如果失去了秘密性,也就变成全民共同语词,不是隐语了。 第七节 熟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
1、意义整体性 2、结构凝固性 3、风格典雅性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三)成语构造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 四字格的成语有下列五种基本结构:
并列结构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补充结构 主谓结构 连谓结构(画蛇添足) (四)成语的运用
运用成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第二,成语的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第三,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惯用语的格式有:动宾式 偏正式 主谓式 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有的惯用语既不能改变它的结构成分,也不能加进别的成分,这种惯用语更像是一个词。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歇后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喻意,一是谐音。
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词汇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的产生,旧词逐渐的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㈠新词的产生
㈡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㈢词义的演变
⒈词义的扩大 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⒉词义的缩小 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⒊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规范化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一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古语词或其他语言新吸取进来的成分进行规范。 词汇规范应考虑掌握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第一是必要性,就是说要考虑一个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有无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不可少的;
第二是普遍性,即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
第三是明确性,就是选用意义明确的,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第一,方言词的规范 第二,外来词的规范 (1)不要滥用外来词
(2)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
(3)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 第三,古语词的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